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天性白内障四家系报告东电中心医院眼科(110015)宁宏1988年6月至1994年4月我们收治了有明确家族遗传史的先天性白内障5人,并对其四家系39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患,19岁。家系调查如下。例2女患,7岁。家系调查如下。例3...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 ,2 8岁 ,农民 ,因右眼疼痛 ,畏光 ,流泪 6d,伴视物不见来我院就诊。查体右眼视力光感( + ) ,左眼手动 /眼前 ,双眼压 Tn,右眼睫状充血 ,巩膜瓷白色 ,角膜菲薄向前突出如圆锥 ,其顶部有一4mm× 3mm溃疡面 ,深达基质层 ,前房深约 6mm,房水清 ,虹膜无缺损 ,纹理清 ,瞳孔直径 3mm,对光反射迟钝 ,晶体后囊混浊 ,眼底窥不进 ,左眼角膜如圆锥透明 ,前房深约 6mm,虹膜纹理清 ,瞳孔直径 3cm,对光反射灵敏 ,晶体后囊混浊 ,中央一月牙形裂隙。镜片矫正 + 1 1 .0 0 DS=0 .0 2。眼球水平震颤。双眼闭合可。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给予庆大霉素 … 相似文献
3.
4.
5.
我院自1985年8月~2000年8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385例,其中有6例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误诊率为1.57%,现就误诊教训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表现酷似阑尾炎,多以突发性右下腹痛、发热及其他胃肠道症状,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和毛细血管损害的表现。典型病例:患者,男,51岁,农民。发热3天,在村卫生室以“感冒”治疗无效,因突发性右下腹痛4小时,疼痛剧烈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泻稀水便2次,尿少,门诊以“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6.
7.
核性颗粒性白内障 (又称Coppock白内障 )是遗传性白内障的一种 ,表现为晶状体核内点状混浊而影响视力。我院于 2 0 0 0年 3月发现一罕见庞大家系 ,4代 12 8人中 38人发病 ,临床表现均为典型的晶体核内点状混浊 ,而晶状体皮质透明 ,其中 7例 14眼于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2月间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现报告如下 (图 1) :例 1 先证者 (Ⅳ5)女 ,7岁 ,因双眼自幼视力欠佳 ,于2 0 0 0年 3月 15日来我院就诊。无眼痛、畏光、夜盲史及其他病史。母亲孕期健康 ,妊 1孕 1,足月顺产 ,父母非近亲结婚 ,全身检查无异常 …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病因为遗传或母体孕期病毒感染引起,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能导致终身视功能障碍.因此,我们对1999年10月至2003年9月间收治的49例(62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弱视训练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2001~2006年共收治的先天性白内障43例(67眼),分别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加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经2~5年弱视训练并分析影响远期视力的原因.结果:手术后脱盲率为48.64%,脱残率为13.43%,经弱视训练后提高到81.08%和56.72%.3岁以下患儿较3岁以上患儿手术的远期效果好,全白内障及单眼病例在术后效果及弱视训练后疗效均较其它类型白内障和双眼病例差,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尤其是全白内障和单眼白内障.手术治疗及术后弱视治疗是提高和巩固远期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术后的视功能状态以及解决术后低视力的弱视训练方法。方法4月~1o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95例140眼白内障摘出术后,及时治疗术后并发症、矫正屈光不正、并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观察其治疗疗效并寻找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年龄越小视力预后越好.双眼白内障治疗效果优于单眼自内障,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治愈率。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及时治疗并发症、重视屈光矫正、综合治疗并坚持弱视训练可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双眼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四代家系进行了调查,前三代都属于“中央弥漫性核性白内障”。经家谱分析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明确家族史,发病均为长女,除合并外斜视及眼震外未发现其他先天异常。与家族遗传方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先证者,女9岁,因自幼视物不清于2000年11月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情况:视力,OD HM/20 cm,OS FC/50 cm;双外眼正常,双眼球呈钟摆型眼球震颤;双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房水清,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可;右眼晶状体前囊及前皮质透明,后部绕核板层呈树枝及雪花样混浊,核亦呈灰白色混浊;左眼晶状体前囊及前皮质透明,绕核板呈雪花样灰白色混浊;眼底朦胧不清;眼压,OD 16 mmHg,OS 18 mmHg.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双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4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观察患儿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对于白内障患儿进行跟踪回访1周~2年,从而观察白内障患儿在植人人工晶体后是否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对患儿进行术后视力改善培训,定期对术后患儿进行视力测试检查,检查其治疗后视力是否有所提高。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儿均有明显性视力好转现象,其手术治疗后患儿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较少,视力逐渐有所清晰。结论:白内障患儿在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其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较少,白内障患儿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摆脱视力模糊或是盲目等因素,对于白内障治疗主要采用超声乳化技术,其治疗效果最为有效,术后提高了患儿的视力并可能恢复原有视力。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 ,近年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技术的发展 ,新的理论被提出 ,尽早摘除先天性白内障 ,已被大家广泛所接受 ,但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术后视力并巩固 ,仍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通过近几年对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及术后处理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4年 8月~ 1999年 12月 ,我院共对 2 4例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施行了手术 (35眼 ) ,其中男性 2 1例 (30眼 ) ,女性 3例 (5眼 ) ,年龄最小为 6个月 ,最大为 10岁 ,平均 7 2岁 ,术后随诊时间为 1~ 5年 ,所有病例均不伴有其它全身疾病… 相似文献
16.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5月 ,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患者 5例 ,10只眼。其中男 2例 ,女 3例。年龄在 2 8~ 5 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 0岁。光学虹膜切除时间为 2 1~ 4 2 a,患者矫正视力均小于 0 .1。光学虹膜切除部位均匀为鼻下方扇形缺损。裂隙灯下可见晶体赤道部。晶状体核性混浊 ,周边部不同程度混浊、眼底均窥不清 ,眼压正常。1.2 手术方法 常规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眼局部麻醉 ,做以穹窿为基层底的结膜瓣 ,角巩膜缘切口 ,注入透明质酸钠 ,于相当于瞳孔内缘处晶体前囊膜划开 ,连…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及医疗方法的选择,探讨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最佳方案。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24例(38只眼)先天性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全部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核及皮质,保持后囊膜完整,术后3个月有后囊膜混浊形成的可用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单眼白内障一期植入人工晶体,双眼白内障患儿三岁时二期植入人工晶体。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分析判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弱视训练对巩固后期治疗的重要性。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视力有改善征象,表现为明显追光、视物清晰、视力提高。出现后囊膜混浊是先天性白内障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经激光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手术干预是一种有效方法,并应注意手术后对弱视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白内障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1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可以为家族性的或散发的;可以伴发或不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和系统性疾病。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国外报道为0.012%-0.060%,国内为0.05%。先天性白内障具有鲜明的临床和基因特异性,临床上可表现为形态各异的晶状体混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先天性白内障和发育性白内障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其临床表现制定治疗方案及原则.结果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干预是一种有效方法.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便把握手术时机,以及术后配合积极的光学矫正措施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于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5):971-972
先天性白内障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治疗以手术为主,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先天性白内障获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但由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弱视,术后视力的恢复不理想,因此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弱视的治疗仍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2]. 本院自1998年至2006年对38例(70只眼)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低视力患儿进行弱视综合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