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Th1极化反应与牙周炎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增强机体Th1型细胞功能对牙周炎的影响,探讨机体免疫平衡失调在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SPF级KM 12 周龄雄性小鼠36 只,随机分成3 组:正常对照组;牙周炎组,采用丝线结扎牙颈部并接种牙周炎患者病变区龈缘下细菌诱导实验性牙周炎模型;Th1极化组,同法复制牙周炎模型,并于术后第0天感染紫外线减毒弓形虫.正常对照组及各实验组分别于术后第1、4、8、12 周分批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0检测.结果:Th1极化组牙周破坏程度较牙周炎组为重, 血清TNF-α含量较牙周炎组明显升高(P<0.01), IL-10含量较牙周炎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与Th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失调有密切关系,表现为Th1细胞功能相对亢进,Th2细胞功能不足;Th1型细胞因子可加重牙周组织疾病和增加牙槽骨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2.
CD4阳性T细胞在细菌或病毒等外部信号的刺激下分化为辅助性T(Th)1、2和17细胞。Th1细胞主要分泌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β等,这些细胞及细胞因子可导致炎症和组织破坏。Th2细胞主要分泌IL-4、5、6和10等,这些细胞及细胞因子是负性调节者或保护因子。Th17细胞可产生IL-6、1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等,表达IL-23受体,介导前炎症反应。研究显示:Th1细胞可加重牙周组织炎症和牙槽骨的破坏程度;Th2细胞则可有效地减轻病变程度,对牙周组织起到保护作用;Th17细胞在慢性牙周炎炎症反应和骨质破坏中起重要作用。由于Th2细胞主导保护作用,因此对这些目的因子的产生及其生物学效应进行有效的调控,阻断异常的免疫过程,可能是临床评估和控制牙周炎慢性炎症的一条新方向,可为采用细胞因子制剂治疗牙周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舌鳞癌SD大鼠血清中Th1/Th2漂移与肿瘤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舌鳞癌SD大鼠血清中Th1与Th2型细胞因子的含量,并探讨其与肿瘤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80只SD大鼠,采用0.002%4-硝基喹啉-1-氧化物自然饮水喂养36周,诱发建立舌鳞癌动物模型61只。另取20只SD大鼠,普通自来水喂养作为对照,根据舌根病灶的大小分为4组。制备外周静脉血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着大鼠舌根部病变的进展,外周血中IFN-γ的含量逐渐降低,舌根肿块直径<5mm组和舌根肿块直径≥5mm组与舌根黏膜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病变鼠血清中均未能检测出IL-2,与舌根黏膜正常组[平均为(24.13±15.12)pg/ml]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IL-4与IL-10的含量随着大鼠舌根部病变的发展而增加,但各组之间IL-4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IL-10在组间的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舌鳞癌SD大鼠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向Th2型漂移,其程度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血清中Th型细胞因子IFN-γ、IL-10和IL-17表达,初步探讨其在OL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2014年在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OLP患者15例,健康志愿者15例,采集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10和IL-17含量。结果实验组、对照组OLP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Th2型细胞因子IL-10含量为(43.3±4.6)、(29.0±5.1)pg/m L,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IFN-γ与IL-10的比值(即Th1/Th2)为0.418、0.712,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比值减小。两组Th17型细胞因子IL-17含量为(23.6±2.7)、(16.8±3.3)pg/m L,实验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Th型相关细胞因子失衡与OL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牙周治疗对血清IFN-γ及IL-4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4~6周内,牙龈探诊深度、出血指数;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本中IFN-γ和IL-4的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IFN-γ、IL-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其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血清IFN-γ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IL-4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IFN-γ、IL-4与牙周组织炎症的发病有关,控制牙龈炎症可降低血清IFN-γ水平,但IL-4浓度不因牙龈炎症的控制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成功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基础上,实验动物在分别灌服盐酸小檗碱后第1、2、3、4周处死,取牙周组织标本作切片,行常规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变化状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IL- 1β、TNF- α水平变化。结果牙周炎组牙周组织中IL- 1β、TNF- 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各时间段牙周炎治疗组牙周组织中IL- 1β、TNF- α表达明显低于牙周炎组(P<0.05),但牙周炎治疗组各时间段之间IL- 1β、TNF- α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中TNF- α、IL- 1β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应用盐酸小檗碱能抑制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中TNF- α、IL- 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模型,检测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rsion molecule,ICAM-1)、E-选择素(E-selectins)在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血清中的水平,探讨CRP、ICAM-1、E-selectins在牙周炎发展中的变化。方法:选取纯种6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4周牙周炎组(B组),8周牙周炎组(C组),12周牙周炎组(D组),每组10只。建立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按计划时间处死实验大鼠,分别检测牙周组织、血清中CRP、ICAM-1、E-selectins的变化。结果:实验性牙周炎随着时间的延长,牙周破坏程度的加深,牙周组织中和血清中的CRP、ICAM-1、E-selectins不断升高,可能进一步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结论:CRP、ICAM-1、E-selectins作为牙周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细胞因子,不仅随着牙周炎症的加重而变化,而且能够作为牙周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黄芩、白芍对牙周炎小鼠血清IgG和IgG1水平的影响,探讨黄芩和白芍对牙周炎的免疫干预和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64只清洁级12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牙周炎组、黄芩治疗组、白芍治疗组采用丝线结扎上颌第一磨牙并在结扎部位涂菌4周,建立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于建模后第5周分别以蒸馏水、黄芩水提物和白芍水提物灌胃。各组动物于建模后第4、6、8、10周各处死4只。制做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牙周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IgG和IgG1的水平。结果牙周炎组可见牙周组织破坏明显。较牙周炎组相比,黄芩治疗组和白芍治疗组牙周组织炎症程度均明显减轻。与牙周炎组相比,黄芩治疗组和白芍治疗组血清IgG水平在6、8和10周逐步升高(P<0.01)。黄芩治疗组在各时间点的血清IgG水平较白芍治疗组提高显著(P<0.01)。黄芩治疗组和白芍治疗组在6、8和10周IgG1抗体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黄芩治疗组血清IgG1水平在各时间点均较白芍治疗组升高显著(P<0.05)。结论黄芩、白芍可以增强抗体IgG的水平和强化Th2细胞反应,达到治疗小鼠牙周炎的效果;黄芩对小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优于白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牙周炎活动期和静止期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免疫夹心法检测牙周炎活动期30个患牙和静止期30个患牙龈沟液(GCF)中IFN—γ和IL-10的含量。结果:活动期忠牙组龈沟液中IFN-γ的浓度(14.25±2.35ng/ml)显著高于静止期患牙组(4.36±0.41ng/ml,p〈0.05),活动期患牙组龈沟液中IL-10的浓度(3.64±0.56ng/ml)显著低于静止期患牙组(11.26±3.05ng/ml,p〈0.05)。结论:作为Th1家族的细胞因子IFN-γ在牙周病灶区是占优势的,而Th2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L-10则和牙周炎的缓解有关,IL-10/IFN-γ的高比值意味着牙周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口腔涂抹牙周致病菌的方法建立小鼠牙周炎模型,比较低龄小鼠与老龄小鼠牙周炎发病免疫状态差异,分析Th17/Treg细胞相关因子在不同年龄牙周炎小鼠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体显微镜评价牙周骨吸收的程度,H-E染色法观察牙周组织病变的炎细胞浸润情况,TRAP染色法观察牙周骨组织表面破骨细胞浸润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牙龈组织中Th17/Treg细胞相关因子TGF-β1、IL-10、IL-17A、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4周后,牙周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显著增加(P<0.01),老龄组小鼠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比低龄组小鼠显著增加(P<0.01);牙周组织中大量炎细胞浸润,牙周袋加深;牙周组织中 TGF-β1、IL-10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7A、RANKL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老龄小鼠牙周炎中炎症介质的表达存在异常状态,比低龄小鼠牙周组织病损状态加剧,提示牙周炎的炎症状态可能不仅与其分泌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表达降低有关,更与其增龄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分析肥胖伴牙周感染小鼠体内B-1a细胞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饮食诱导型肥胖伴实验性牙周感染的小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的方法检测小鼠颌骨和脾脏中CD5、抗Ⅰ型胶原(Col-Ⅰ)抗体、IL-10的蛋白表达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颌骨中CD5、抗Col-Ⅰ抗体、IL-10 的mRNA表达量.结果:牙周炎组颌骨中的CD5、IL-10、抗Col-Ⅰ抗体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肥胖组脾脏中的CD5、IL-10、抗Col-Ⅰ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标准组(P<0.05);标准伴牙周真性结扎组脾脏中抗Col-Ⅰ抗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标准伴牙周假性结扎组(P<0.05).结论:B-1a细胞在肥胖与牙周炎的炎症早期被激活并存在一定的病理意义,这两种炎症状态并没有在病理机制上出现交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辅助性T(Th)17细胞在牙周炎小鼠中的免疫状态。方法 将7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牙周炎组采用口腔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的方法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对照组涂抹PBS液。在涂抹结束后的第4周取材,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OR)γτ+(Th17)细胞;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A的蛋白表达。结果 牙周炎小鼠牙龈组织、颈部淋巴结和外周血中CD4+ RORγτ+(Th17)细胞在总CD4+ T细胞中的比例和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牙周炎组IL-17A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Th17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增强,牙龈组织、颈部淋巴结和外周血可能是Th17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口腔涂抹牙周致病菌加腹腔注射抗原的方法建立一种模拟人类牙周病发病的动物模型,分析调节性T细胞在牙周炎小鼠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体显微镜评价牙周骨吸收的程度,HE染色法观察牙周组织病变的炎细胞浸润情况;FACS检测调节性T细胞在牙周炎慢性炎症期间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牙龈组织中TGF-β1、IL-10mRNA的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4周后,牙周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显著增加(P<0.05);牙周组织中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牙周袋加深;TGF-β1、IL-10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脾脏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率及数量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炎小鼠中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存在异常,可能与其分泌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泡状棘球蚴感染对大鼠牙周炎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3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泡状棘球蚴感染+牙周炎造模组)、B组(牙周炎造模组)、C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A组为用结扎线结扎第2磨牙颈部,在丝线上涂抹细菌混悬液,建立牙周炎模型,同时经皮肝脏穿刺注射泡状棘球蚴原头节感染泡状棘球蚴,B组为牙周炎组,建模方法同上。观察体重及牙周指标变化,留取标本进行细胞因子等指标测定。采用LSD-t检验及方差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泡状棘球蚴感染6个月后,A组和B组大鼠牙周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CAL)明显重于正常对照组,而A组大鼠的PD和CAL与B大鼠比较明显改善[PDA =(3.53 ± 0.54)mm,PDB=(5.68 ± 0.47)mm;CALA=(3.47 ± 0.48)mm,CALB=(5.78 ± 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D= 9.497,PPD<0.001;tCAL= 11.102,PCAL<0.001);在泡状棘球蚴感染6个月后,A组大鼠血清及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10、IL-4含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IL-10= 6.267,PIL-10<0.001;tIL-4= 2.942,PIL-4= 0.004;龈沟液tIL-10=2.220,PIL-10=0.019;tIL-4= 5.458,PIL-4<0.001),而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IL-10= 9.507,PIL-10<0.001;tIL-4= 6.465,PIL-4<0.001;龈沟液tIL-10= 8.378,PIL-10<0.001;tIL-4= 7.444,PIL-4<0.001);A组大鼠血清及龈沟液IL-2、干扰素γ(IFN-γ)含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IL-2= 1.906,PIL-2= 0.036;tINF= 2.844,PINF= 0.005;龈沟液tIL-2= 2.815,PIL-2= 0.005;tINF= 2.575,PINF= 0.009),而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IL-2= 3.271,PIL-2= 0.002;tINF= 7.095,PINF<0.001;龈沟液tIL-2= 5.919,PIL-2<0.001;tINF= 7.020,PINF<0.001)。 结论泡状棘球蚴感染对牙周炎具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h1/Th2免疫偏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壳寡糖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及Th17/Treg平衡和OPG/RANKL/RANK通路的影响。方法: 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壳寡糖低剂量组、壳寡糖中剂量组、壳寡糖高剂量组和甲硝唑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作为对照组。分组处理后,评估牙龈指数、牙槽骨吸收值;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17、TGF-β、RANKL、OP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OPG、RANKL mRNA表达水平。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周组织呈现牙周膜纤维束断裂、排列紊乱,毛细血管扩张、增生,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牙龈指数、牙槽骨吸收值、Th17/Treg比值、血清RANKL及IL-17水平、牙周组织RANKL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OPG及TGF-β水平、牙周组织OPG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壳寡糖低、中、高剂量组和甲硝唑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牙龈指数、牙槽骨吸收值、Th17/Treg比值、血清RANKL及IL-17水平、牙周组织RANKL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OPG及TGF-β水平、牙周组织OPG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壳寡糖各组呈剂量依赖性,壳寡糖高剂量组与甲硝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壳寡糖可促使Th17/Treg平衡恢复正常,上调OPG表达,下调RANKL表达,抑制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