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上颌快速扩弓(rapidmaxiIlaryexpansion,RME)通过打开腭中缝来矫正上颌宽度不足以及增大牙弓周长。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CBCT来评价牙槽骨结构在用Hyrax扩弓器快速扩弓后的即刻变化。方法:28位(女性19位.男性9位)需要进行上颌扩弓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141岁.范围13~20岁).在T1(扩弓前)和T2(扩弓后即刻)拍摄cBCT作为临床记录。测量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处的上牙弓宽度、后牙段倾斜度、颊侧骨厚度。使用配对t检验检测统计学差异(P〈O05)。结果:上牙弓扩宽量在第一前磨牙处为4.7788±28474mm.第一磨牙处为46943±3.2198mm。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和左上第一磨牙的腭根均发生了明显倾斜。片子上能显示颊侧骨板的所有牙根在扩弓后其颊侧骨质厚度均减小。结论:RME后.前磨牙间和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加。牙根倾斜角度增大说明牙齿的移动是一种倾斜移动而非平行移动。颊侧骨板厚度在扩弓后即刻测量时减小。因此.我们应严格监测炎症水平以避免牙周破坏。有必要建立一个标准参考平面和有可比性的测量方法以使不同研究的结果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2.
朱鲲  于艳玲  侯凤春 《口腔医学》2012,32(2):100-102
目的 观察患者接受上颌快速扩弓联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覆牙合、覆盖及上牙弓宽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2003年2月—2008年1月于青岛市口腔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37例(男19例,女18例),将患者分为4个不同的时期进行测量(N1:治疗前;N2:进行上颌快速扩弓后;N3:固定治疗后;N4:保持1年后)。分别测量每位患者的上颌尖牙间宽度、前磨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并对前牙覆盖和覆牙合进行测量。患者的平均年龄(11.3±1.4)岁(10.2~15.3岁)。结果 治疗全部结束后、尖牙间宽度、前磨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覆盖、覆牙合分别增加(2.6±2.3)mm、(3.7±2.1)mm、(5.2±2.5)mm、(0.3±0.6)mm、(-0.1±1.6)mm,患者复发率在尖牙宽度为47%,前磨牙间宽度为21%,磨牙间宽度为10%,覆盖复发率为9%,覆牙合为13%。结论 患者经过上颌快速扩弓后,在固定矫治阶段复发明显,保持阶段也有一定程度的复发。 上颌快速扩弓能够减小覆牙合,增加覆盖。  相似文献   

3.
王莉  王震东 《口腔医学》2013,(10):690-693
目的比较扩弓辅弓和改良横腭杆扩大上颌牙弓的效果。方法分别应用扩弓辅弓与改良横腭杆对35例患者上颌牙弓进行扩弓,比较2组矫治前后的牙弓宽度改变。结果使用扩弓辅弓的病例第一前磨牙扩弓宽度变化不明显,增加2 mm左右,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磨牙宽度均有明显扩大,增加4 mm左右;使用改良横腭杆的病例第一、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间宽度均增加4 mm左右。结论上颌牙弓轻中度狭窄的病例采用扩弓辅弓和改良横腭杆扩弓均有较好的扩弓效果,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腭扩展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例恒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未行牙槽突裂骨移植手术,上颌牙齿粘贴自锁托槽(AO, Time2),放置高弹性镍钛弓丝,采集患者治疗前和腭扩展6~17个月后的牙颌模型、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进行测量,分析上颌腭扩展前后患者的牙弓、牙槽骨、腭穹窿以及颌骨的形态变化。结果牙颌模型测量结果提示:第一前磨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增大,其次为尖牙区牙弓宽度,第一磨牙区牙弓宽度增加最少,第二磨牙区宽度减小。牙弓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近中颊向扭转。腭部宽度增加,深度减小。头影测量结果提示:鼻腔宽度、上颌基骨宽度和上颌磨牙宽度稍有增加。结论唇腭裂自锁托槽腭扩展后上颌牙颌形态在横向宽度的变化较矢状向的变化明显。短期腭扩展治疗效果以牙齿移动和牙槽改建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对伴有上牙弓狭窄的唇腭裂患者的扩弓效果。方法选择15例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术前正畸治疗先采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大上牙弓,测量扩弓前、中、后的上颌左右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的变化。结果经过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弓治疗的患者,均在5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有效地扩大了上牙弓。正畸治疗后上牙弓扩大,牙齿排列基本整齐,为牙槽突裂植骨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结论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可有效扩大唇腭裂患者的上牙弓,同时配合固定正畸治疗,疗效确切,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6.
对于青少年仅仅由于上颌前中段牙弓狭窄所引起的牙颌畸形采用活动矫治器进行局部扩弓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 选择 10例上颌前中段牙弓狭窄的病例 ,年龄在 10 13岁之间。此病常伴有①咬物或唇习惯 ;②过早拔除了第一前磨牙 ,引起上颌牙弓呈尖形 ,上颌切牙轻度拥挤 ,尖牙前磨牙区缩窄 ;③可有深覆牙合或深覆盖 ,上颌第一恒磨牙间宽度正常或接近正常 ,磨牙关系多为正常。2 .矫治器组成和设计特点 ,见附图固位卡环 设计在上颌第一前磨牙或上颌第二前磨牙上 ,以利取戴。分裂簧 位于腭顶中央 ,与腭侧组织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锥体束 CT(CBCT)评估上颌四眼簧慢速扩弓后上颌牙齿及上颌骨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13例需要综合性正畸治疗的患者(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14.4±2.2)岁,使用上颌四眼圈簧扩弓。对患者扩弓前(T1)后(T2)的变化进行 CBCT 扫描,测量扩弓前后两侧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牙冠和根尖之间的宽度,第一磨牙的倾斜度,基骨弓和腭中缝宽度的变化。应用 SPSS 17.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四眼圈簧扩弓后牙弓变化明显。4对牙的牙间距分别增加了(2.47±1.05)mm、(2.97±1.90)mm、(2.79±1.21)mm、(3.15±1.15)mm,根尖距分别减小了(1.19±0.40)mm、(2.12±0.68)mm、(2.02±0.65)mm、(1.34±0.63)mm,左侧磨牙倾斜度减小了4.45°±2.86°,右侧磨牙倾斜度减小了4.02°±1.45°,基骨弓宽度增加了(2.37±0.96)mm,腭中缝宽度增加了(1.21±0.50)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四眼圈簧扩弓器对上颌牙弓的扩弓主要通过牙齿倾斜移动完成,而非整体移动。  相似文献   

8.
张良 《口腔医学》2012,32(8):479-481
目的 分析牙列拥挤患者不拔牙与拔牙的MBT矫治对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正畸科2008—2011年MBT矫治器治疗的牙列拥挤患者40例。其中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20例,使用MBT矫治器进行不拔牙正畸;中重度牙列拥挤患者20例,使用MBT矫治器进行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拔牙正畸。测量术前术后石膏模型的牙弓宽度,对矫治前后不拔牙组和拔牙组的测量数据分别进行组内、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前后不拔牙组: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组: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上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小,有统计学意义。矫治前2组上下颌尖牙、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相近,无统计学差异;矫治后不拔牙组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大于拔牙组,有统计学意义,2组上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拔牙矫治牙弓宽度变化与拥挤部位、拥挤程度有关,拔牙矫治牙弓宽度变化主要与牙齿移动方向有关。拔牙矫治后尖牙间宽度不会减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女性骨性Ⅱ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上颌牙槽弓宽度的变化及对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女性骨性Ⅱ类错[牙合]不拔牙矫治患者20例,使用口外弓颈牵引及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测量分析矫治前后记存模型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间牙槽弓宽度的变化。结果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及尖牙牙槽弓宽度矫治后分别增加了2.39、3.17和1.65mm,与矫治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扩大腭弓改善上颌牙槽弓宽度的不调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不拔牙矫治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 mm和3.04 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减少3.37 mm、覆盖减少4.42 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后牙反[牙合]患者正畸扩弓矫治后牙弓宽度的稳定性。方法已经完成保持的经过四角舌弓及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的手术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20名(男性14名,女性6名),三维测量仪对治疗前、治疗后及保持后的研究模型进行尖牙间、第一、二双尖牙、第一磨牙间宽度以及基骨和牙槽弓宽度的测量。统计方法为配对资料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Fishe rLSD法。结果经过四角舌弓及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各段宽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颌除第一双尖牙外各段宽度变化不具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后上颌牙弓宽度的增加在尖牙和双尖牙区大于磨牙区。保持结束后牙弓各段宽度较治疗后均有减小,其中上颌尖牙间宽度减小1.34±0.82mm(P〈0.05)、第一双尖牙间宽度减小1.52±0.78mm(P〈0.05)达到显著水平。但是保持结束后上颌各段的牙弓宽度仍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四角舌弓及固定矫治器系统治疗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各段的宽度均显著增加;保持结束后上颌牙弓各段宽度虽有复发,但是大部分矫治结果能够保持。  相似文献   

12.
成人RME矫治后长期稳定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林 《口腔正畸学》2001,8(4):158-160
目的 通过对 2 1例成人经上颌快速扩大 (RME)矫治后的牙关系进行了随访观察 ,旨在对成人RME矫治后的长期稳定性进行初步探讨。材料 本研究对象由 2 1例经RME矫治的成人所构成。均经Hass型扩弓器扩弓和方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在矫治前 (T1 )和矫治结束时 (T2 )分别制取牙石膏模型 ,并戴用Hawley式保持器进行保持。保持器戴用时间最短 1年 ,最长 5年。在停止戴用保持器后至少 1年 (大部分 5年 ) ,制取随访模 (T3)。方法 对 2 1例保持前后 (T2 ,T3)的模型进行以下测量 :1 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 ;2 上颌第二前磨牙间宽度 ;3 上颌第一前磨牙间宽度 ;4 上颌尖牙间宽度 ;5 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间宽度。对所测量数据用Sigmastate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观察所有样本保持前后的模型 ,未见有样本在保持后 ,其后牙咬合关系为反关系。但测量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 :除第一磨牙间宽度外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人经RME矫治保持后 ,虽有轻度复发 ,但未见有复发至后牙反的状况 ,故总体疗效是基本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上尖牙自行调整效果及铸造Nance弓在维持上颌第一磨牙位置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上颌尖牙唇侧错位、中度或重度拥挤的年轻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后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制作个性化铸造Nance弓并粘结固定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观察6个月后进行测量并开始固定矫治.采用GraphpadPrism 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尖牙均发生明显移动[(3.6±0.1)mm,P<0.01];上颌第一磨牙位置基本稳定[(0.2±0.16)mm,P>0.05].结论: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有利于唇侧错位尖牙自行调整到牙弓弧度内,铸造Nance弓能维持自行调整阶段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弓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猞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验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mm和3.04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猞减少3.37mm、覆盖减少4.42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验,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 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 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 mm和3.04 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牙合)减少3.37 mm、覆盖减少4.42 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 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牙合),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CBCT比较传统Hyrax扩弓器与改良Hyrax扩弓器对牙弓、牙槽骨及基骨的影响。方法将30例上颌牙弓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Hyrax扩弓器组15例患者,8男7女,平均年龄(14.1±2.5)岁,改良Hyrax扩弓器组15例患者,9男6女,平均年龄(13.9±2.6)岁。收集2组患者扩弓前及扩弓3个月后的CBCT扫描数据,重建三维影像并测量牙弓、牙槽骨及基骨的相应指标,应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分析2组扩弓后测量指标的变化,应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2组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2组都存在基骨的改变及牙弓宽度的增加,2组之间的比较显示传统Hyrax组的第一、二前磨牙牙弓宽度大于改良Hyrax组,第一磨牙颊侧及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变化2组并无统计学的差异,而第一前磨牙颊侧及腭侧牙槽骨的厚度变化2组有统计学差异,此外,2组之间绝对牙倾斜度比较也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快速扩弓方法对于纠正上颌牙弓狭窄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传统Hyrax扩弓器对第一前磨牙牙弓宽度及颊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历山大矫治器治疗安氏Ⅰ类非拔牙拥挤病例的牙弓变化特征及矫治器应用特点。方法选取33例使用亚历山大托槽系统进行非拔牙矫治的安氏Ⅰ类轻、中度拥挤病例。对治疗前后的研究模型进行三维测量。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变化、排齐阶段所用时间以及下牙列弓丝使用情况。结果牙列治疗后与治疗前阶段相比,牙弓长度、下颌尖牙宽度、前磨牙间宽度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显著增加,上颌尖牙间宽度无显著变化。上下牙列排齐时间分别为(2.41±1.13)月和(2.42±1.23)月,下牙列排齐阶段13例患者使用1根弓丝,19例使用2根弓丝,1例使用3根弓丝。结论对于牙列轻、中度拥挤的患者,应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可以较快实现牙列排齐,并使上下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增大,提高矫治效率。  相似文献   

18.
多曲钢丝唇挡对替牙期和恒牙初期上颌牙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多曲钢丝唇挡矫治器对上颌牙弓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第二恒磨牙未萌出,前牙拥挤Ⅰ~Ⅱ°患者15例,采用多曲钢丝唇挡治疗并对其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上颌牙弓长度增加3.43mm。磨牙向远中移动,切牙唇向移动。牙齿移动主要为倾斜移动。上颌磨牙区、第一前磨牙区、尖牙区的牙弓宽度均增加,平均分别达5.87mm、2.71mm和1.92mm。结论 多曲钢丝唇挡是一种有助于解除轻中度牙列拥挤的口内装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四圈扩弓簧矫治下颌牙弓狭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圈扩弓筑矫治器对下颌牙弓狭窄的扩弓效果,注意事项及适应症。方法:采用插入式下颌四圈扩弓簧矫治器,为下颌牙弓狭窄的患者进行扩弓,矫治器通过焊接在下颌第一磨牙带环舌侧的扁形插槽固.结果:扩弓后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2.0-4.0mm,第二双尖牙间牙弓宽度增加3.0-5.0mm,疗程3-6个月,平均4个月。结论:四圈扩弓筑矫治器对下颌后牙弓的扩弓是肯定有效的,是配合常规固定矫正技术扩弓的有效装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martClip自锁矫治器对牙列拥挤拔牙矫治病例在排齐整平阶段牙弓宽度及长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SmartClip自锁矫治器和传统结扎式矫治器的中重度牙列拥挤患者各24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拔除上下颌4颗第一前磨牙的矫治方法。对两组样本治疗前及上颌牙列排齐整平后取记存模型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排齐整平前后自锁组和传统结扎组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二前磨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及全段牙弓长度均无显著变化;前段牙弓长度明显增加(P〈0.05),但两组间变化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中重度拥挤拔牙病例,SmartClip自锁矫治器与传统结扎式矫治器相比,无明显扩大牙弓宽度和长度的效果,牙列排齐的机制是尖牙的远中移动提供排齐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