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永东  黄鑫 《河北医药》2007,29(1):29-30
目的 探讨中青年自发性脑内血肿急诊应对措施.方法 总结我院神经外科20 04年3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内血肿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32.2岁. 均经CT确定为脑内血肿,脑血管造影(DSA)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病变位于幕上8例,幕下1 例,出血量20~70 ml.结果 9例患者入院后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其中2例进行了术前栓塞,详细了解畸形血管团的构筑情况,全部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同期行血管畸形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8例,重度致残1例,无1例再出血及死亡.术后均复查血管造影,提示手术切除干净,未见1例残留畸形血管团.结论 对于年轻患者发生脑内血肿,如果患者病情及医院条件许可,应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确定动静脉畸形诊断,并可对部分病例行畸形栓塞;急诊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同期行畸形血管团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2例破裂出血并脑内血肿的脑AVM患者实施急诊显微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畸形。结果手术完全切除病灶9例,占75%;次全切除1例,占8%,部分切除2例,占17%。按GOS评分,患者恢复良好10例,轻残1例,重残1例。结论急诊外科手术能够提高脑AVM破裂出血的治愈率,降低死残率,急诊的血管造影可提供一定的信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静畸形(CAVM)破裂出血急性期手术疗效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0例CAVM破裂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30例中1期血肿清除联合CAVM显微切除术19例,1期单纯血肿清除联合2期CAVM显微切除术5例,血肿清除联合γ刀治疗2例,血肿清除联合栓塞术1例,双侧脑室外引流3例。30例中死亡3例,昏迷1例,其余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CAVM破裂出血急性期外科手术的正确判断和恰当处理是关键,应争取在血肿清除同时切除畸形血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脑动静脉畸形急性出血期,通过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锦州市中心医院2005年~2015年10年共48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经过病理或DSA检查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完全切除35例,部分切除ll例,单纯血肿清除2例。急性期手术死亡5例。结论在脑动静脉畸形急性破裂出血期,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清除血肿良好减压,同时可以处理病变。对没有DSA影像学支持的重症病例,应以减压为目的,不可盲目电凝和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5.
李杰  樊永忠  唐勇  孙夕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368-3369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急性出血致脑内血肿形成的急性期诊疗特点。方法:患者均有急诊手术指征,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单纯血肿清除8例,血肿清除同时切除AVM者11例,3例行AVM部分切除和电灼处理。结果:经病理、DSA及MR检查,所有病例均证实为AVM,死亡4例(自动出院2例),恢复良好12例,致残6例。结论:对脑血管畸形急性出血致脑内血肿形成的患者,以尽早清除血肿,为后期诊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并脑内血肿形成的急诊手术问题。方法 31例CT示脑内血肿,怀疑AVM破裂出血,其中25例行血肿清除加AVM显微切除术,6例行单纯血肿清除术,9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死亡3例,存活28例中恢复优良15例,良8例,差5例。28例术后复查DSA或MRA,19例AVM消失。结论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AVM破裂出血首选治疗方法,能够提高脑AVM破裂出血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对25例AVM出血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入院后急诊采用单纯脑内血肿清除者5例,侧脑室引流者7例(11人次),保守治疗13例.所有病例病情稳定后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显示AVM存在.行二期手术切除者10例,血管内栓塞加手术切除者8例,血管内栓塞加γ-刀治疗者5例,γ-刀治疗者1例,放弃治疗者1例.6个月后随访,恢复良好17例,中残5例,重残2例.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除颅内高压意识障碍或脑疝者,均可暂行保守治疗.在未行DSA检查前采用手术者应避免盲目切除畸形血管造成术中止血困难,明确AVM情况后综合治疗效果好,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8.
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伴颅内出血的方法选择以及手术技巧。方法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伴颅内出血患者38例,23例术中清除血肿,同时行动静脉畸形全切;5例动静脉畸形部分切除;1例单纯夹闭供血动脉;9例单纯清除脑内血肿。结果本组术后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7.9%。结论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表现昏迷、脑疝的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伴有颅内血肿的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全部一期夹闭责任动脉瘤并清除血肿,术后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有2例动脉瘤颈残留复发,术后随访3~50月,按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2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应积极早期显微手术,对于缓解颅内压,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临时阻断技术,具备娴熟手术技巧,确保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的通畅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刘文星  李平根 《江西医药》2011,46(2):123-124
目的评价对Spetzler-Martin Ⅰ~Ⅱ级脑动脉畸形破裂出血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Spetzler-Martin Ⅰ~Ⅱ脑动脉畸形的患者,大部分患者入院时行DSA检查确诊,早期手术切除,部分患者术中切除畸形血管团行病理检查确诊,术后复查DSA,预后进行GOS评分。结果术后DSA显示手术病人动静脉畸形完全切除,6个月后随访患者,GOS评分:5~4分有17例,占77%,3分4例,1分1例。结论对Spetzler-Martin Ⅰ~Ⅱ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颅内的自发出血以高血压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血肿形成的最多见。先天性畸形的AVM较少,罕见的尚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探讨临床治疗手段以其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颅内自发出血形成血肿者采取手术治疗,如为脑血管先天畸形(AVM)或动脉瘤破裂的出血在血肿清除后适当时期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高血压继发颅内血肿死亡率49%,先天性脑血畸形出血无一例死亡。结论 早期手术清除颅内自发出血血肿及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血管先天畸形,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主要为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形成颅内血肿急性期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吉大一院二部32例脑出血患者经CTA诊断为动脉瘤或AVM破裂出血,并行超早期手术治疗。结果一期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18例,一期血肿清除+动脉瘤包裹术3例,一期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二期动脉瘤夹闭术3例,一期血肿清除+AVM切除8例,2例深昏迷患者放弃治疗,其余患者随访3~6个月,无死亡病例,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非常规部位脑出血,高度怀疑脑血管病破裂出血,条件允许均应早期行血管造影检查,清除血肿同时争取一期处理血管病变,能达到救治患者生命,从根本上一次性解除病因,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多重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颅内的自发出血以高血压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血肿形成为最多见.先天性畸形的AVM较少,罕见的尚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探讨临床治疗手段以其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颅内自发出血形成血肿者采取手术治疗,如为脑血管先天畸形(AVM)或动脉瘤破裂的出血在血肿清除后适当时期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高血压继发颅内血肿死亡率49%,先天性脑血畸形出血无一例死亡.结论早期手术清除颅内自发出血血肿及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血管先天畸形,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华阳 《中国医药》2010,5(7):611-612
目的 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分析自S-SAH行DSA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46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SAH的患者行DSA检查,回顾性分析S-SAH的临床特点和DSA影像学资料.结果 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46例显示异常37例(80.4%),正常(阴性)9例(19.6%).异常者中颅内动脉瘤31例(67.4%)、脑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9例正常者中1例经MRI检查提示C4段颈髓血管异常,经脊髓血管DSA检查确诊为颈髓动静脉畸形 余8例病情稳定后复查全脑血管DSA又有2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结论 颅内动脉瘤是S-SAH的主要病因,DSA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首次DSA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存在的可能,对高度怀疑为动脉瘤性S-SAH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CT检查,必要时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进行DSA复查.  相似文献   

15.
CT血管造影在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CTA,寻找动脉瘤(包括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证实。结果本组26例患者共检出21例22个动脉瘤(1例为2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8个,后交通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5个,颈内动脉瘤3个,10例患者经DSA证实,15例患者经手术证实,1例患者因病情发展迅速,行DSA及手术前死亡。结论CTA无创伤、费用低、安全可靠、所需时间短、三维立体成像空间分辨率高,对于SAH患者的破裂动脉瘤检出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SAH患者筛查动脉瘤的初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侧裂区血肿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本组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46~65岁,平均56岁。23例侧裂区血肿20例经脑血管造影(DSA)或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3例术中确诊,其中大脑中动脉瘤19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本研究对此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急诊经开颅行动脉瘤夹闭及血肿清除术,术后2例患者出现脑梗死,经抢救好转,8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侧裂区的自发性脑内血肿,需尽早行DSA或CTA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并夹闭动脉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126例脑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分析,探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0月-2007年2月,我院对195例经脑CT或MRI检查,对发现珠网膜下腔出血或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88例采用旋转血管造影(R—DSA)和三维血管重建技术(3D—DSA)检查,126例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126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脑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126例脑动脉瘤,123例成功栓塞,成功率达97.6%;失败3例,占2.4%;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7例,占5.6%,破裂的脑动脉瘤均继续行栓塞并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3例,占2.4%;死亡2例,占1.3%。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剑峰 《河北医药》2009,31(15):1897-1898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并发症等情况。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证实为SAH,全部行DSA,对94例SAH患者的临床表现,Hunthess分级,头颅CT、DSA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4例SAH患者临床症状以头痛、恶心为主。行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4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和海绵状血管瘤各1例。术中无1例有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SAH患者出血原因以动脉瘤破裂为主。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准确的评估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冉兴  王珏  魏瑕  唐万彪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87-2188
颅脑外伤、高血压、颅内血管畸形、脑血管瘤等常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致颅内血肿.颅内血肿是脑外科常见的危重症,特点是发病急、发展快、残疾率和死亡率高,必须紧急开颅作颅内血肿清除、脑室减压和脑血管破裂处止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