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右室梗塞(Acute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 ARVI)通常与左室下壁和后壁梗塞并存。ARVI的一般治疗原则与左室梗塞的治疗相同。但由于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不同于左室梗塞,所以,治疗上有重要区别,本文重点阐述扩容疗法,改善右室功能不全、抗凝溶栓以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扩容疗法 大量快速输液对左室梗塞来说,尤其存在心力衰竭中心静脉压升高时,大量输液是禁忌的,但ARVI往往伴有心源性休克或低血压。因此,主要治疗措施是扩容疗法。  相似文献   

2.
孤立右室(RV)梗塞是一种少见的临床发现,据观察不足尸检者的2%。相反,左室(LV)下壁梗塞中20—45%有右室受累。左室梗塞常见为穿壁性,右室梗塞虽然可能很广泛,但多数为斑块性。 一、右室梗塞的诊断 1、临床特征 不足50%病例可见右心衰竭的临床征象,但广泛右心梗塞者,约75%可见右心衰竭的体征。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认识到右室心肌梗塞或主要右室受累的下壁梗塞,因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与左室或主要累及左室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迥然相异,其治疗原则和预后亦有差别,故已为临床医生所重视。  相似文献   

4.
右心室梗塞由于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不同于左室梗塞,所以治疗上有重要区别。右心室梗塞的治疗包括早期维持右心室前负荷,降低后负荷,增加右心室收缩力和早期再灌注。所以液体负荷治疗对此很重要.由于右室功能下降造成左室充盈不足而引起休克,需要大量输液补充血容量,使左心室搏出量增加,改善机体重要脏器供血;快速扩容可增加右房的收缩力使肺血流量增多;增加右房的压力使血液被动性通过低阻力的肺毛细血管床;增加右室容量以增强右室残存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5.
刘凤芹  张秀治 《临床荟萃》1995,10(20):928-930
绝大部分急性右室梗塞(ARVI)与左室梗塞共存,尤其是下后壁心肌梗塞。而某些ARVI与单纯的左室梗塞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有所不同。及早地发现ARVI,并对不同临床类型的ARVI进行合理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的预后甚为重要。但这需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下进行,而在基层医院难以做到。为此,我们自1987年10月  相似文献   

6.
左室合并右室壁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梁淑珍我院1991年5月~1993年2月近两年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例。其中合并右室壁梗塞4例,下壁+前间壁+右室壁梗塞1例,下壁+正后壁+右室壁梗塞1例,前壁+右室壁梗塞2例。护理体会:(1)...  相似文献   

7.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56例左室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LVMI)患者的右室舒张末期(RVDV)容积和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SV)。左室心梗后,RVDV、RVSV都扩大,但其程度和发生时间有明显不同。无论左室前壁还是下壁梗塞,双室都发生重构,但右室重构的程度较左室轻微,而且其于下壁梗塞时又比前壁梗塞时更轻且仅出现在早期。  相似文献   

8.
急性右室心肌梗塞的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右心室梗塞(RVI)的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10例于发病第一周或第二周的急性右室梗塞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7例右室下后壁节段异常;4例右室游离壁无运动;3例室间隔运动异常,其中1例矛盾运动,2例运动增强,4例右室扩大,4例右房扩大;同时伴有左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结论:右室梗塞多与左室梗塞并存,在右室壁节段运动异常存在的同时,并有左室壁节段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9.
鉴于继发于右室梗塞(RMI)与继发于左室梗塞的心衰和休克治疗不同,所以二者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报道1例RMI心前和下壁导连同时出现明显ST段抬高,并综合以往关于RMI心前导联出现ST段抬高的报告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8例经临床、血清酶学和心电图证实为左室梗塞或左室梗塞伴右室梗塞病人.根据Willson导联只出现轻度P波、P-Ta段改变及房性心律失常.增做H-C导联时,均能使心房梗塞之诊断确立.由此作者提出,对Willson导联提示心房梗塞病人.可用H-C导联检测心房梗塞,以弥补Willson导联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右心室梗塞(RVI)的病理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特点,以便对RVI进行及早诊断和治疗,降低其死亡率。 1.右心室梗塞的病理学 RVI多为病理学诊断。1930年Sander等首先报道了RVI的病理。Cohn等1974年通过血流动力学检查发现RVI患者右心房压明显升高。多数RVI是右冠状动脉的显著狭窄或阻塞所引起,不伴有冠脉狭窄的RVI是罕见的。右室及左室下壁的主要供血均源自右冠脉,血液供应的解剖特点使两者常常同时受累。单纯RVI发生率很低,仅2.8% 。决定右室游离壁梗塞范围大小的重要因素是右冠脉阻塞部位的高低。阻塞位于右冠脉右室支的近端,将发生RVI,而阻塞位于其远端末梢,  相似文献   

12.
对8例因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左室衰竭和低血压病人。试用多巴胺—硝普钠及多巴酚丁胺治疗。以观察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其中6例为前跨壁梗塞,2例为后壁梗塞。药物治疗开始于胸痛发作8小时内或左室衰竭2小时。先用多巴胺—硝普钠(9.1微克/公斤/分钟;1.2微克/公斤/分钟)治疗;左室充盈压(LVFP)从28.9±3.5降至1.99±3.3毫米汞柱(P<0.001),从指数(CI)  相似文献   

13.
自Cohn叙述急性心肌梗塞累及右室以来,国外文献报道右室梗塞颇多,国人冠脉分布右优势者65%,左优势者5.6%,所以右冠脉阻塞易形成下壁及右室梗塞,国人右室梗塞的机率会更高,前壁梗塞也可伴有右室梗塞.右室梗塞很少单独发生,多合并左室梗塞,病情较重,易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栓塞,心脏破裂等合并症,每致患者毙命,特别合并休克须慎用利尿剂,禁用缩血管药物,否则,势必加重肺淤血,肺水肿及休克时的处理难度,尤其在血液动力学监测设施不完善的单位,若一律大量补液治疗则无法扭转病死率颇高的局面.为此,我所对右室梗塞的治疗进行了新的探索,以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犬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时的右胸心电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犬心大面积右室、左室梗塞时的Wilson导联和头胸(HC)导联右胸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结扎犬心4支冠状动脉(冠脉),造成大面积右室、左室梗塞并发右心衰竭和心原性休克模型,观察6只犬在正常时、依序结扎每支冠脉后以及第6小时共6个时间段WilsonV3R~V6R和相同部位头胸HV3R~HV6R图形变化。结果:正常犬两种导联图形相似,均呈R(Rs)或rS型;无病理Q波。ST段抬高、病理Q波和R波丢失为急性右室心肌缺血和梗塞的敏感指标。在右室小范围缺血早期,仅HV3R~HV6RST段抬高(≥1mm)达诊断标准,并且抬高幅度始终超过同部位、同时间Wilson导联。结论:HC导联右胸图形的特征性改变较Wilson导联更利于右室梗塞的检出。  相似文献   

15.
单纯的右室梗塞甚为少见,显著的右室梗塞经常伴有左室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塞。按照现行的诊断标准,在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塞病人中右心室梗塞的发病率高于40%。引起右室梗塞的冠状动脉主要有左前降支或其多个或单个右室分支,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圆锥体或右冠状动脉多个右室分支。  相似文献   

16.
急性右心室梗塞时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右心室梗塞时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李益民(综述)胡大一(审校)作者单位:100700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李益民);首都医学院附属红十字朝阳医院(胡大一)李益民女48岁副主任医师急性右心室梗塞(ARVI)通常指与左室下壁梗塞并存的右室梗塞(RVI),...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37例右室梗塞进行分析,讨论其发病率,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表观,并发症,预后及治疗原则。发现本组右室梗塞占AMI 16%,占下壁及下后壁心梗的31%。但右胸导联有特异变化者,仅49%有右心泵衰表现,强调常规观察右导联,早期发现右室梗塞,对于正确处理,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益民 《临床荟萃》1991,6(5):196-198
右室梗塞(RVI)是左室下壁梗塞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在20%~43%,是目前临床熟悉的一种RVI类型.随着放射性核素、冠脉造影等技术的发展,使心电图,包括右胸心电图对右室缺血和相应冠脉病变的诊断率有了更多的对比手段.右胸V_(4R)导联ST段抬高诊断急性下壁时的RVI与血液动力学、核素心肌显象、超声心动间均有统计学上的良好相关.本文旨在综述急性下壁梗塞时心电图变化及运动心电图右胸图形变化,对右室缺血和右冠狭窄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时 STⅢ抬高幅度大于 STⅡ对右室梗塞的诊断价值。65例患者中合并右室梗塞37例,其中 STⅢ抬高≥1mm 伴 STⅢ/Ⅱ>1者34例(91.89%);无右室梗塞者28例中有7例(25%),两者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STⅢ/Ⅱ>1对诊断右室梗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3%、87.50%、91.89%,和75.00%。22例由漂浮导管检查确诊的右室梗塞者中,STⅢ/Ⅱ>1与血流动力学诊断的符合率(90.91%)高于 ST_(V3R—V5R)抬高≥1mm(81.81%),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25)。结果提示 STⅢ/Ⅱ>1可作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许放华  石湘芸 《临床荟萃》1998,13(20):916-917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梗)常合并右室梗塞,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右心前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或在急性下壁心梗时ST段抬高Ⅲ>Ⅱ来诊断右室梗塞,而观察心电图Ⅱ、Ⅲ、aVF导联QRS波形态与右室梗塞的关系,国内外很少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急性下壁心梗以探讨Ⅱ、Ⅲ、aVF导联QRS波形态变化与右室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