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对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86 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陈旧性心梗组,选择
78 例年龄及性别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入选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
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对HRV 时域指标(NN、SDNN、SDANN、RMSSD、PNN50)及频域指标(VLF、LF、HF、LF/HF)进行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患者HRV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存
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2周)心率变异性(HRV)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以上)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AMI患者,按修正Lown分级标准分类,分成2组:AMI组(23例,LownⅡ级以下)和恶性组(37例,LownⅢ级以上合并AMI),发病后第2周作Holter检查和HRV分析;另选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AMI组HRV多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组HRV明显低于AMI组。结论HRV的下降反映了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与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对维持和调节血压的正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近年开展的心率变异(HRV)分析是反映心血管自主神经活性的一项无创性指标.我们应用同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了20例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频谱分析中的低频成分曲线和收缩压变异曲线,以探讨两者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按WHO标准,20例高血压患者均为1996年1~3月来本室检查的病人,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34~70岁(平均50岁).经超声心动图、X线、心电图案检查排除严重心律失常,风心病,心肌病及继发性高血压.2.…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伴碎裂QRS波群(fQRS)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变化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于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中有无fQRS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fQRS组(48例)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AMI后4周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HRV检查指标包括mRR,SDNN,SDANN,rmSSD,PNN50指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HRV明显降低.18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与正常对照组对比,HRV降低非常显著(P<0.001),与未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HRV降低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关系,HRV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中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简称恶性心律失常 )与心率变异性 (HRV)的关系。【方法】 16 3例研究对象AMI发病后第 2周末作Holter检查和HRV分析 ,按Holter中有无恶性心律失常分为 2组 :①恶性心律失常组 ( 42例 ) ;②对照组 ( 12 1例 )。【结果】①恶性心律失常组第 2周末HRV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SD、rMSSD、PNN50 及频域分析指标TF、LF、HF较对照组小 ,频域分析指标LF/HF比值较对照组大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②第 2周末HRV指标总体标准差 (SDNN)≥ 5 0ms的研究对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SDNN <5 0ms者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HRV值减小有关 ,提示HRV减小可作为预测AMI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52例,进行心率变异测定。结果:SMI组HRV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发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HRV)的相关性,以及提高HRV是否对心律失常有治疗意义。方法:对53例AMI患者进行了HRV分析。按Lown分级标准Ⅱ级以下(不含Ⅱ级)为A组,Ⅱ级或以上为B组,A组35例,B组1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检测HRV,尔后B组服阿替洛尔25-50mg/d,治疗7天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及HRV。结果:B组与A组相比,HRV各参数均有降低,但仅低频带(LF)和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的差异显著,而B组用阿替洛尔治疗后HRV明显提高,且心律失常明显减少,仅31.3%(5/16)患者的Lown分级在Ⅱ级以上。结论:本研究提示AMI伴发室性心律失常者HRV降低,用阿替洛尔治疗而不加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提高HRV的同时,对多数室性心律失常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何庚山 《中原医刊》2002,29(10):6-7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及其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AECG)方法进行HRV时域分析,时程分为1h、日间、夜间和24h。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ECG)技术检测血压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R-R间期标准差(SDNN)明显低于正常人,夜间SDNN升高不如正常人明显。HRV昼夜节律消失者在I、Ⅱ、Ⅲ期患者中依次递增。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与24h SDNN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516,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HRV异常,且异常程度与血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减低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减低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按照1978年WHO 标准选取高血压病患者48例及正常人36例。所有受试者在一周内分别作动态血压监测及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 HRV 明显低于正常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在高血压Ⅰ期患者中占21.4%、Ⅱ期患者中占50%、Ⅲ期患者中占81.3%,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与 HRV 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升高与 HRV 减低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具有内在联系。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功能损害程度与高血压病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地尔硫革及美托洛尔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评价其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92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地尔硫革组和美托洛尔组。分别于用药前、用药6个月后记录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并同时统计各阶段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发生率。结果地尔硫草、美托洛尔治疗后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RV明显改善。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内5min节段平均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数的标准差(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升高,极低频率(VLF)、低频(LF)、低频与高频的比值(LF/HF)降低。MVA事件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地尔硫革组HRV和MVA与美托洛尔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地尔硫革与美托洛尔均可改善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RV,降低MVA发生率,且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震荡(HRT)的检测及结果分析,评价HRT对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6例和健康体检者90例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24h Hoher检查,并根据室性早搏(VPC)发生频率,定量测量HRT的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组间HRT参数的比较:震荡起始(TO)均值和异常率,AMI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震荡斜率(TS)均值AMI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异常率AMI组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中27例TO、TS均异常,占12.22%,对照组中7例TO、TS均异常,占7.78%,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中VPC发生频度与HRT参数的比较:17例频发VPC的AMI患者中,TO均值较偶发VPC者增高,TS均值较偶发VPC者明显降低,频发VPC者中11例TO、TS均异常,占64.71%,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组患者HRT较对照组明显变钝,TO升高和偈降低,AMI组HRT异常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AMI患者VPC发生的频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的关系,对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的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发现左室肥厚伴心律失常的心率变异比正常人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情况。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03例,将其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冠心病老年患者103例,将其做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监测,对比2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Ⅱ级以上患者心率变异指标检测值显著低于0~Ⅰ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率变异检测指标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检查中,能够更好预警出老年冠心病猝死的高危人群,对指导患者治疗及临床用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军  黄紫娟  钱斐鸿 《吉林医学》2011,(36):7659-766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入选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计算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按室性期前收缩的Lown分级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0例。根据HRT表现形式(异常及明显异常)分析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O 2.52(1.97,3.21)%、TS 0.81(0.39,1.28)ms/RR与对照组TO 1.01(0.46,1.71)%、TS 1.89(1.48,2.12)ms/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T明显异常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82.35%)明显高于HRT异常者(14.63%)(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T明显异常,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增高。  相似文献   

17.
心率变异(HRV)是窦性心搏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是反应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我们回顾分析了冠心病患中有心血管事件和无心血管事件发生进行的动态心电图(DCG)检查HRV资料,比较有无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尔硫及美托洛尔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评价其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92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地尔硫组和美托洛尔组。分别于用药前、用药6个月后记录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并同时统计各阶段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发生率。结果地尔硫、美托洛尔治疗后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RV明显改善。24h正常R R间期标准差(SDNN)、24h内5min节段平均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数的标准差(RMSSD)、相邻正常R 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升高,极低频率(VLF)、低频(LF)、低频与高频的比值(LF/HF)降低。MVA事件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地尔硫组HRV和MVA与美托洛尔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地尔硫与美托洛尔均可改善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RV,降低MVA发生率,且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检测指标心率变异性、左室射血分数(LVEF)、早期复极、碎裂QRS波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检测100例心肌梗死时间超过30 d,出现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左室功能、早期复极和碎裂QRS波,并与6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比较。(2)将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按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与冠脉正常组相比,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时域参数指标: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 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 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及LVEF均明显降低(P<0.05),早期复极发生率和碎裂QRS波发生率均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Lown’s 3~5级的患者与Lown’s 1~2级相比,SDNN、SDANN index降低(P<0.05),LVEF降低(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左室功能明显降低,早期复极及碎裂QRS波发生率明显增高,并且心率变异性及左室功能的受损程度与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心率变异三角指数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心率变异性与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研究心率变异三角指数与我国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提出新的对其预后危险性分级的定量指标,探讨其变化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