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AP)相关腹腔积液是AP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胰腺炎相关腹腔积液产生可能来源于腹腔内血管、淋巴管及胰管的渗漏等。近年来,研究发现通过腹腔穿刺引流早期积极清除胰腺炎相关腹腔积液有助于降低全身炎症水平及缓解胰腺炎相关器官损伤,从而改善重症AP患者病情及降低病死率。但胰腺炎相关腹腔积液如何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参与胰腺和远处器官损害,以及如何导致AP患者病情恶化,尚不完全清楚。因而,本文就AP相关腹腔积液的概况及近年来的研究做一综述,为AP病理生理过程及治疗的探索提供一些方向。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相关的细胞因子和介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利涛  潘承恩 《胰腺病学》2006,6(4):249-251
急性胰腺炎(AP)是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实验性AP按病理组织学表现可分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cute edematous pancreatitis,AEP)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sis pancreatitis,ANP),临床上按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AP因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病死率高等原因一直以来为临床工作所重视。1988年Rindernecht提出了AP的白细胞过度激活学说。近年来,对AP时的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其他介质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它们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可控性急性胰腺炎兔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为明确AP的发病机制,建立规范、合理的AP动物模型,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采用结扎法和胰管注射法相结合的方法制成可控性兔AP模型,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痛加淀粉酶升高即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已流传了半个多世纪,但这一简单的公式显然再也不适合对AP发病机制与治疗日益发展的需要。根据临床特征,AP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目前对急性胰腺炎除了要对是否为AP外,还必须尽可能做出AP的病因诊断及严重度判断。[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急腹症,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有较高死亡率。AP常规治疗为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液分泌、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切、有特效的药物治疗。我国中药治疗AP有较好的基础与历史,本文综述中药治疗AP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6223例急性胰腺炎病因及病死率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调查我国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病因及病死率,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12所医院收治的AP患者,采用统一的软件记录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的临床治疗经过,然后对所有患者的病因及病死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收集的6223例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74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480例。胆源性胰腺炎3385例,占54.4%;特发性胰腺炎1228例,占19.7%;高脂血症性胰腺炎782例,占12.6%;酒精性胰腺炎仅496例,占8.O%。284例患者病死,总病死率4.6%;SAP病死率15.6%,MAP为O.3%。结论 胆道疾病是我国AP的主要病因,SAP中以特发性胰腺炎的病死率最高,AP患者的病死率与高龄有关。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镜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为评价内镜治疗对复发性急性胰腺炎远期疗效,本院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期间收治AP58例,对其中6例反复发作的AP患进行了内镜治疗,并随访观察7~18个月,所有病例未再发生AP,取得满意远期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酰甘油、肥胖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胖及高脂血症一直被认为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原因除常见的胆道疾病、感染、饮酒外,近年来高脂血症与胰腺炎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关注。临床发现,12%~38%的AP患有血脂异常升高,其中献报道胰腺炎与三酰甘油关系较之于胆固醇更为密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是AP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APACHE评分的修订版APACHE-O中,肥胖已被列为判断AP预后的指标之一。肥胖、高脂血症与胰腺炎的关系正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本就三酰甘油、BMI与AP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政举  周国雄 《胰腺病学》2006,6(4):243-245
高脂血症可导致急性胰腺炎(AP),称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或“高脂血症相关性胰腺炎”、“伴血脂过高的胰腺炎”,且以高三酰甘油(TG)血症为主,故又称为“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目前高TG已是仅次于胆源性、酒精性之后的AP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并肝损害(附2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P)时肝功能的损害和损害程度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1-01/2003-07收治的急性胰腺炎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在201例AP中有135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重型AP较轻型AP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损害程度也严重。胆源性AP比非胆源性AP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损害程度也明显。结论 肝功能损害是AP的常见临床表现,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的轻重程度呈正相关。肝脏的损害不仅加重AP的病情,还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高脂血症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已证明是急性胰腺炎(AP)的危险因素之一,它是继胆源性,酒精性之后AP的常见病因,发病率为12%~38%,并常常在病程中导致或加重AP。本组研究说明高脂血症,特别是高三酰甘油血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胰腺炎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建荣 《山东医药》2004,44(8):30-3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胰腺血液循环障碍可诱发急性胰腺炎(AP)和促使水肿型胰腺炎发展成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而维持正常的胰腺血液供应可有效改善AP的预后。自1999年以来.我院应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AP32例,效果满意,现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一种胰腺炎性疾病,是胃肠道疾病入院的主要原因之一。胆结石和酒精滥用是AP的两个主要病因,胰腺炎尚无特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饮酒、吸烟、饮食因素在AP发病、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上AP的诊疗、预后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可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AP)。早期采取相应治疗可降低AP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生物学标记物因具有易获取、检测重复性好、性质稳定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寻找具有临床价值的生物学标记物,有助于指导AP的分层诊治。本文就生物学标记物对AP严重程度早期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因的识别和去除为AP的诊治重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也是如此。自1952年Klaskin首次报告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反复发作AP以来,经过长期的因果争议、诊断标准讨论以及临床诊治研究,现已明确重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症(HTG)与AP的发生、发展、疗效、复发和预后等密切相关,被列为胆石和酒精之后的AP较常见病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胰腺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病因比较复杂。50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AP发生的原因。如今,胆结石、酒精、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与AP的关系已经明确。但有些AP患者并无明显的病因,提示在AP发生过程中尚有其他病因。如果潜在的病因不解除的话,在第一次发作后,约21%的患者会出现复发,其中10%~30%复发性AP(RAP)患者往往因为最初的诊断不能发现明确的病因而诊断为“特发性急性胰腺炎”。随着影像技术、内镜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往一些病因不明的AP,现在也可以找到病因。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宁  刘训良 《胰腺病学》2006,6(3):184-186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大部分患是轻症胰腺炎,但约有25%的患发展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衰竭(MOF),死亡率达30%~50%。AP的最早期病理变化为胰腺腺泡细胞损伤。随后炎症介质和炎性细胞浸润。AP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腺泡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本就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与AP的相互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AP)为临床常见急腹症,是由于胰液和溶蛋白酶漏入到胰腺实质和胰腺周围组织而引起。1963年,法国马赛会议以病理形态学为基础,将AP分为水肿性胰腺炎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992年9月美国亚特兰大会议修订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定义为:AP伴有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或器官衰竭(休克、肺功能不全、肾衰、胃出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的代谢障碍),或二者兼有。Ranson评分≥3分且APACHE-Ⅱ评分≥8分。目前临床对SAP的诊治尚有诸多争议,现对SAP诊治中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ERCP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由胆系疾病引起的AP称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研究发现,80%以上的AP与胆系疾病有关,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系感染或胆道蛔虫等,而在重症ABP者中63%可发现胆总管结石。过去认为AP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禁忌证,但近十年来,ERCP治疗ABP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已成为重症ABP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方法包括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等。我科自2000年开始对部分临床明确为胆源性胰腺炎者采取急诊ERCP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分型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AP)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上大多为自限性,但SAP患者死亡率高,可达20%~30%。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提高SAP生存率的关键。临床需要快捷、简便的指标用于早期诊断AP,并鉴别MAP和SAP。本研究联合检测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MI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血、尿中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以了解在AP早期诊断及SAP和MAP鉴别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