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R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148例健康体检者和106例肺癌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肺癌组与正常组比较PT、TT差异无显著性(P〉0.05),APTT结果较正常组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Fib、PLT结果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同肺癌临床分期(Ⅰ期-Ⅲ期与Ⅳ期)比较凝血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PTT结果延长,提示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Fib、PLT结果增高,可致肺癌患者血栓形成和癌细胞远处转移,因此,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对肺癌患者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7996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许多研究均证实了恶性肿瘤患者经常出现止凝血参数异常,易于发生动脉或静脉血栓栓塞。本文通过对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观察,探讨此检测结果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美创1800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108例食管癌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食管癌组与正常组比较PT、TT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APTT结果较正常组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Fib、PLT结果较正常组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食管癌Ⅰ~Ⅲ期患者与Ⅳ期患者比较,凝血四项及PLT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PTT结果的延长提示了食管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Fib和PLT的增高,提示食管癌患者较正常人群更易发生血栓,且其增高亦有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细胞发生转移。食管癌不同分期的患者的凝血功能均存在异常,无明显差异。因此,临床监测食管癌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18-72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凝血指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初治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凝血指标水平,分析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包括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组患者PLT、Fib、D-D水平高(P<0.05)。肺癌组患者PLT、PT、APTT、Fib、D-D水平与年龄、性别及有无基础疾病无明显关系。Ⅳ期肺癌患者的PT及D-D水平高于Ⅱ、Ⅲ期肺癌患者(P<0.05),而PLT、APTT、Fib水平与分期无明显关系。肺腺癌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其它类型组肺癌患者。结论:肺癌患者存在高凝状态,Ⅳ期患者及腺癌患者更易出现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n公司CA-50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3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A组),30例肺结核患者(B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C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A组胛延长4例(13%),APTT缩短7例(23%),Fib升高12例(40%),TT延长10例(33%),PLT升高9例(30%);B组Fib升高17例(57%),TT延长10例(33%),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PT、Fib、TT、PLT均有异常,肺结核患者Fib、TT异常。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凝血指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118例,其中根据宫颈癌病理演变过程分为正常宫颈,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三类,而根据FIGO肿瘤分期标准将宫颈癌又分为Ⅰ-Ⅱ期和Ⅲ-Ⅳ,同时检测淋巴结有无转移。对所有患者采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和采用Sysmex30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含量,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不同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的各项凝血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阳性率和血小板(PLT)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宫颈相比,宫颈癌前病变(CIN)仅在PT和D-二聚体阳性率上表现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癌患者在PT,APTT,Fib和D-二聚体阳性率上均表现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Ⅰ-Ⅱ期相比,Ⅲ-Ⅳ期的PT,APTT,Fib和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PLT则差异不明显(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相比,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T,APTT,Fib,PLT值以及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紊乱,检测患者体内的各项凝血指标可为宫颈癌的临床分期诊断和病情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骨折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浆凝血四项(PT、APTT TT Fib)及D-二聚体这些指标的检测,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骨折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空腹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浆后用美国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PT、APTT TT Fib)及D-二聚体。结果:骨折患者PT、APTT、TT值的检测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ib、D-二聚体结果则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同时检测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能够更灵敏地反应骨折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指导临床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6例妊娠中期、102例妊娠晚期及4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的凝血功能指标,并与50例正常未孕妇女相比较。结果中期妊娠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FIB、TT、MPV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LT无显著性差异(P>0.05)。晚期妊娠组与中期妊娠组比较:PT、APTT、TT、FIB、MPV有显著性差异(P<0.05)。PLT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高血压疾病组与晚期妊娠组比较:PT、APTT、FIB、TT、PLT、MPV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易出现血栓前症状甚至D IC等症,产前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及时干预、防止异常凝血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浩渊  赵擎宇 《热带医学杂志》2008,8(2):101-103,124
目的 在局部晚期肝癌肝移植患者中,观察癌栓患者和无癌栓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3年9月至2007年1月行肝移植的局部晚期肝癌患者31例.根据有无癌栓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术中无肝期、术后3 d内的血小板(platelet,PE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等凝血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T、APTT和TT升高以及Fib和PLT降低以无肝期最为显著(P<0.01),术后患者延长的PT、APTY、TT和升高INR逐渐回落,降低的Fib和PLT恢复较慢.组间比较,术前癌栓组患者Fib和PLT低于无癌栓组(P<0.05).术中无肝期及术后第1天,癌栓组患者PT、APTT和TT升高以及Fib和PLT降低程度都高于无癌栓组患者,围手术期癌栓组凝血物质的使用量多于无癌栓组.结论 癌栓患者和无癌栓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癌栓患者围手术期低凝的因素较多,低凝状态在术中及术后1~2 d表现更为突出,此类患者对凝血物质的需求较大,要注意补给.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患者PT、APTT、FIB、TT指标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smex CA- 5 30型全自动血凝仪(散射比浊法) ,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值。结果: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 .0 1 ) ,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凝血试验(PT、APTT、FIB、TT)参数均有变化,可作为肝细胞癌患者病情危重与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部大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对照组60例体检者和观察组67例腹部大手术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前PLT、PT、TT、AP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IB则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观察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而PT、TT、APTT较对照组延长(P<0.05,P<0.01),FI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手术后PLT和FIB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P<0.01);(4)术后死亡组PLT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而PT、TT、APTT、FIB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部大手术者术前常呈高凝状态,术后则可呈现高凝、相对纤溶抑制或低凝,术后PLT减少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等凝血指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0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住院确诊的272例HFRS患者。依据临床分型标准,分为轻型(58例)、中型(79例)、重型(75例)和危重型组(60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患者急性期PLT、PT、APTT、TT、Fib、DD、FDP水平。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分组患者上述凝血指标表达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PLT与PT、APTT、TT、Fib、FDP、DD之间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指标对预后的预测效力。结果除轻、中型组患者外,PT在其余各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LT、APTT、TT及Fib在HFRS患者急性期各型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PT、APTT、TT呈显著负相关(r=-0.350、r=-0.674、r=-0.717,P<0.05),与Fib呈显著正相关(r=0.578,P<0.001);PT与Fib是预测HFRS预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PT和Fib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单一参数检测(P<0.001)。结论PLT、PT、APTT、TT和Fib的异常表达与HFRS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PT与Fib是预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肠湿热证候积分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6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检测其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比较不同病情UC患者的大肠湿热证积分、Mayo积分和凝血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大肠湿热证积分与凝血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缓解期比较,活动期UC患者大肠湿热证积分、Mayo积分、PLT、D-D、Fib均显著升高(P<0.05),MPV和PT均显著下降(P<0.05);活动期UC患者,病情程度越重,大肠湿热证积分、Mayo积分、PLT、D-D、Fib越高,MPV和PT越低;轻度、中度、重度病情三者间大肠湿热证积分、Mayo积分、PLT、D-D、Fib、MPV、P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积分与Mayo积分、PLT、Fib、D-D呈正相关(P<0.05),与PT、MPV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大肠湿热型UC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是清热除湿法改善凝血功能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后心肺转流(CPB)期间凝血功能的变化,术中、术后输血量和术后24 h引流量,探讨在CPB下心内直视手术中血液保护方法。方法:选取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病人40例,ANH组20例,AHH组20例,ANH组在诱导后自中心静脉采血,手术结束前回输体内。两组病人用血液回收机回收的术中出血,术中或术毕将洗涤后的红细胞均回输体内。所有病人在麻醉诱导后(T1)、CPB停机鱼精蛋白中和后10 min(T2)和手术结束时(T3)采集中心静脉血测定全血激活凝固时间(gbACT)、凝血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记录术中、术后用血量和24 h引流量。结果:两组病人血常规检测,ANH组Hb在T2时刻低于AHH组(P0.01),T1、T3时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凝血功能监测,ANH组PT值在T2、T3点比AHH组延长(P0.05),APTT、TT、Fi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noclot血小板功能实验检测,gbACT、CR、F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H组输悬浮红细胞和血浆量均少于AHH组(P0.05),ANH组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AHH组(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不影响凝血功能,可达到减少用血的目的,且效果优于急性高容血液稀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模式CT指导下觉醒型缺血性卒中(WUIS)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神经内科就诊,并在急诊多模式CT指导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WUIS病人28例(观察组);收集同时期发病时间窗<4.5 h的非WUIS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病人30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和14 d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及临床疗效和结局。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临床结局良好率分别为78.57%和75.00%,对照组为83.33%和80.00%,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PLT和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0.01),PT和APT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变化趋势与观察组一致,但2组各时间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15.
李莲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121-1123
目的通过TT、PT、APTT、Fib、PLT的检测,预测肝硬化患者的转归。方法67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分成出血组28例,非出血组39例,按照Chad—Pu小分级法分戍A级27例,B级24例。c级16例。与60例正常组进行TT、pT、APTT、Fib、PLT检测值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在TT、PT、APTT、Fib、PLT检测中,出血组、非出血组与正常组,出血与非出血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Child—Pu曲分级法分成A、B、C组与正常组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检测TT、PT、APTT、Fm、PLT能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由此可预示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协助临床医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尽可能地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CD62P的表达量、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血栓性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Ⅰ级组17例,Ⅱ级组16例,Ⅲ级组20例)及2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和CD61)的表达量,同时应用Class凝固法分别测定血浆Fib浓度及PT、APTT、TT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组CD62P的表达量、血浆Fib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PT、APTT、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级高血压病组CD62P的表达量高于Ⅰ级高血压病组(P<0.01);Ⅲ级高血压病组血浆Fib浓度高于Ⅰ、Ⅱ级组(P<0.01);Ⅱ、Ⅲ级高血压病组PT、APTT、TT水平低于Ⅰ级高血压病组(P<0.05);CD61的表达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凝血活性明显增高,存在血栓前状态;对高血压病患者应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便早期防治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肿瘤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不同恶性程度肿瘤患凝血象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40例正常对照,20例子宫肌瘤,92例恶性实体肿瘤(肺癌22例,食管癌20例,胃癌,结直肠癌30例,宫颈癌20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各种恶性肿瘤患PT,APTT,T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无显性差异,Fbg则显增高(P<0.01),子宫肌瘤患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恶性实体肿瘤Fbg含量增高,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王文玺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531-153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胫腓骨骨折术后凝血功能影响,分析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71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胫腓骨骨折病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7例,A组采用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B组采用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联合0.5 μg·kg-1·h-1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麻醉,C组采用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联合1.0 μg·kg-1·h-1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内麻醉,比较3组凝血功能、应激反应指标变化,并分析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麻醉,并顺利完成手术。3组病人镇痛时间、麻醉满意度、血流动力学改变度、术后下肢功能恢复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愈合、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后2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按A、B、C组呈递升现象(P < 0.01);3组病人术前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Fi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和B组APTT、PT、TT、MDA、NE、COR水平均升高(P < 0.05),Fib、SOD水平均降低(P < 0.05),C组无变化(P>0.05);SOD与APTT、PT、TT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与Fib呈负相关关系(P < 0.01);MDA、NE、COR与APTT、PT、TT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5~P < 0.01),与Fib呈正相关关关系(P < 0.05~P < 0.01)。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分型、手术前后凝血指标(APTT、PT、TT和Fib)差值、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SOD、MDA、NE、COR)差值均为影响术后恢复的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麻醉后应激反应影响老年胫腓骨骨折术后凝血功能,二者共同影响骨折愈合。右美托咪定抑制应激反应、改善术后凝血功能的效果与给药剂量相关,与低剂量0.5 μg·kg-1·h-1相比,高剂量1.0 μg·kg-1·h-1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血小板输注的阈值及输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因肝癌介入术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阈值[(10~20)×109/L(A组)、(20~30)×109/L(B组)、(30~40)×109/L(C组)、(40~50)×109/L(D组)]四组患者输注不同剂量血小板(1 U、2 U)后介入术后的血小板(PLT)计数、凝血功能、肝功能的差异.结果 不同输注阈值的患者输注1 U血小板后术后1 d和3 d的PLT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阈值的患者输注2 U血小板后术后1 d、3 d PLT计数和PTA、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 PT、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PT、FIG、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同阈值输注2U血小板后术后1d、3dPLT计数比输注1U血小板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和INR仅在阈值为(10-20)×109/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阈值建议是<20×109/L,且输注量为2 U;当输注阈值>20×109/L时输注1 U或者不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