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志坚  史永义 《癌症》1995,14(5):388-389
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53例放疗分析陈志坚,史永义,林志雄,洪泓,李德锐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515031)食管癌合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在临床经常见到。我科曾收治食管癌合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人53例,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53例...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再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134例食管癌手术后1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应用放疗、化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18例患者。结果 17例锁骨上淋巴结基本消失,存活满2年11例,2年生存率61.1%。结论 对于食管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应积极再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的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进一步评价食管癌临床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68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初治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对预后生存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原发灶治疗后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33例,无变化(NR)9例.全组锁骨上转移淋巴结治疗后CR 49例,PR 19例,总有效率为100%.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1.4%、31.0%和15.0%,中位生存期15.0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原发灶放疗剂量、腹腔淋巴结转移、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大小及化疗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其中病变部位、原发灶放疗剂量、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大小及化疗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食管胸下段癌患者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最低.结论:放化疗联合者可作为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胸上段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应归为区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区域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转移规律,指导术后放疗靶区设计。方法:回顾我院确诊的行颈、胸、腹三野根治术的7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按肿瘤部位分为胸上段,胸中段和胸下段,分析各段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下颈、锁骨上和上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少见;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出现在下颈、锁骨上和上、中纵隔;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出现在中、下纵隔和上腹部。结论:胸段各部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倾向性不同,术后放疗靶区设计宜分别考虑区域淋巴结引流区,合理设计,避免不必要的大野照射。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贲门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马金山,冯瑞庆,师晓天,周福有,范献生,张为民,李小兵1989年6月至1993年6月我们对16例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贲门癌进行了外科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现将治...  相似文献   

6.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放疗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胸段食管癌放疗临床靶区的设计。方法 对首程治疗行颈、胸、腹3个野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621例,标记各部位清扫的淋巴结分别送检,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了解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食管癌放疗临床靶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2.9%、27.9%和7.9%,上纵隔的分别为31.2%、24.0%和10.1%,中纵隔的分别为14.3%、29.7%和33.7%,下纵隔的分别为1.3%、4.0%和19.1%,腹部的分别为11.7%、25.1%和55.1%。胸部各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长度愈长、肿瘤分化越低、肿瘤浸润越深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也愈高(P〈0.05)。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段食管旁、锁骨上、上中纵隔转移多见,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上下双向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特点,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腹部、中下纵隔转移多见。建议胸上段食管癌临床靶区的范围上界包括颈段食管旁及锁骨上、下界包括隆突下的淋巴结引流区,胸下段食管癌临床靶区的范围上界至隆突水平、下界包括胃左血管旁的淋巴结引流区,胸中段食管癌临床靶区的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疗后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共64例,中位随访34个月(3~80个月)。其中食管癌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3例,治疗时发现31例。所有锁骨上转移淋巴结患者均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为36~70Gy/5~7周,1.8~2.0Gy/d;其中单纯放疗组43例,放疗联合化疗组16例,放疗联合热疗5例。结果:在锁骨上淋巴结放射治疗结束时23例(35.9%)达CR;30例(46.9%)达PR。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5个月,最长随访时间80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6.3%、9.4%和3.1%。随访结束时37例(57.8%)患者死亡,无病生存患者15例(23.4%),7例患者带瘤生存(10.9%),5例失访。多因素分析显示,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直径(P=0.001)、单侧还是双侧(P=0.015)和转移的数目(P=0.042)对其放射治疗后能否达到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生存率只有淋巴结的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在食管癌治疗后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给予进一步的治疗仍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采用综合治疗并未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分析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疗疗效及探讨第7版国际食管癌M分期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癌病例152例,其中食管原发灶放射治疗患者95例,手术治疗57例;食管原发灶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81例,首诊时发现71例;141例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行放射治疗,11例未行放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7(2~68)个月。放射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52.5%的患者达CR(74/141)、41.8%达PR(59/141)、3.6%达NC(5/141)、2.1%达PD(3/141)。至随访截止日期生存者40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1%、37.4%、24.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单侧或双侧转移、近期疗效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第7版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按食管原发灶首诊时有无胸腔内及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分为N分期(39例)和M分期(71例)组,两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1%、54.1%、31.0%和56.3%、28.1%、21.7%(P=0.041)。按照第6版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根据患者食管原发灶首诊时有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的M分期组71例分为M1a 20例与M1b 51例,两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27.3%、27.3%和54.9%、28.7%、19.0%,(P=0.930)。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04例)与合并内脏转移(48例)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1%、47.0%、32.9%和62.5%、17.5%、5.8%(P<0.001)。结论:胸段食管癌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胸腔内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合并内脏器官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分期时是否应将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划分为M分期或N分期,还是分亚组需进一步研究;原发灶的位置对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影响不大;患者的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单侧或双侧转移、近期疗效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根治术后照射野的大小并未完全统一,目前对胸段食管癌多采用双侧锁骨区、全纵隔(包括胃左贲门旁淋巴结)在内的照射野[1-2]。此照射野对于胸中段食管癌是较适用的,因其可向上转移到上纵隔、气管旁、锁骨上淋巴结,也可向下转移到贲门旁胃左血管旁等胃周淋巴结,而对胸上段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频彩色B超(以下简称B超)对肺癌、食管癌的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早期临床诊断、首选放疗范围的价值以及颈部包块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门诊就诊及病房的食管癌15例,肺癌2例经手指触摸法有可疑淋巴结的行B超检查,对无原发病灶的颈部包块2例行颈部B超检查,对食管癌11例有可疑淋巴结转移但未行B超检查,原发灶放疗后1—2月锁骨上可疑淋巴结进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30例病例中,有恶性原发灶手指法扪及可疑淋巴结26例,行B超检查15例,14例B超阳性,11例未行B超检查。原发灶治疗后1—2月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明显9例,放疗后退缩9例;2例无原发病之颈部肿块经B超后排除肿瘤,一年后无变化。在章中还分析了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的病理、病变部位、大小长度及CT检查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 高频彩色B超对食管癌、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部放射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 7月~ 2 0 0 0年 2月间收治的 5 7例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 ,局部放射治疗 ,常规分割放疗剂量 5 0~ 70Gy。结果  82 .4 %左右的肿瘤得到局部控制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5 6 .1%、2 9 .8%、10 .5 % ,72 .5 %的病人死于野外转移。结论 转移淋巴结≤ 3cm者放疗后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优于淋巴结 >3cm者。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经放射治疗后局部可得到有效控制 ,多数病人死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及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在锁骨上区照射范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3年4月间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7例食管癌患者及115例乳腺癌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情况,测量CT轴位图像上转移淋巴结的相对位置。结果两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数目、高于环状软骨的转移数目和转移途径分区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转移淋巴结中心至体中线的距离(转移距离)为(1.76±1.21)cm,范围0~5.20 cm,95%CI的上限为5.01 cm,乳腺癌患者转移淋巴结的转移距离、范围和95%CI上限依次为(1.49±0.98)cm、0~4.60 cm和4.39 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和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锁骨上淋巴结区域CTV勾画范围近似,需包括所有解剖引流区,外界均以离体中线不超过6 cm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胸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放疗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9年12月经组织学证实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癌病例152例,其中食管原发灶采用放射治疗患者95例,手术治疗57例;食管原发灶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1例,初诊时发现71例;141例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行放射治疗,11例患者未行放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7.5月(2~77月).放射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达CR、PR、NC及PD的分别为52.5%(74/141)、41.8%(59/141)、3.6%(5/141)和2.1%(3/14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1.3%、26.6%、17.3%.单侧转移与双侧转移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54.0%、17.6%和26.7%、13.3%(P=0.033).转移灶放疗剂量≥60 Gy和<60 Gy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1.5%、21.7%和12.5%、0(P<0.01).单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健侧锁骨上区预防照射与未行预防照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53.7%、12.3%和56.3%、20.6%(P=0.939).多因素分析示患者的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食管原发灶控制情况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9、P=0.008、P<0.01).结论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锁骨上转移灶放射治疗范围以累及野为宜,剂量60~70Gy;患者的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食管原发灶的控制情况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方向与各种病理学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49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共检出765枚淋巴结,发生转移者336枚,总转移率为43.9%,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依次为:锁骨上〉纵隔〉胃左动脉区〉食管旁,其中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3,P=0.049),而肿瘤部位、病变长度与转移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食管癌垂直转移率远大于横向转移,食管旁淋巴结不能作为食管癌的前哨淋巴结对待,应行颈胸腹三区广泛淋巴结清扫,以减少转移淋巴结的遗留,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作自1991年7月~1997年6月选择性外科治疗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14例并进行分析。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0~60岁,食管上段癌3例,中段癌5例,下段癌4例,食管贲门癌1例,食管胃同期原发癌1例;病变长度1.0~15cm;锁骨上淋巴结全部经针吸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转移性鳞癌13例,腺癌1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与放疗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经术后CT及临床检查无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就诊资料完整的食管癌患者101例,就其随访资料中食管气管沟淋巴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01例中未予锁骨上放疗者30例(A组);行锁骨上放疗共71例.剂量〈45Gy52例(B组),≥45Gy 19例(C组)。照射采用^60Coγ线或6MV X线,下界常规为锁骨头下缘,按5cm深计算肿瘤量。结果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率A组20.0%(6/30),B组9、6%(5/52),C组0.0%(0/19)。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痛术后锁骨上野的放疗是影响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惟一因素(P=0.037),而与性别、病理分期、术前病变部位无关(P〉0.10)。单因素分析放疗剂量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结果显示,C组优于A组(P=0.039);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间均无差异,但A、B、C组有降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趋势性。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野放疗的剂量应以食管气管沟深度(常规5cm)计算,且预防剂量至少要45Gy。  相似文献   

17.
张鹏  单国平  封巍 《肿瘤学杂志》2023,29(12):1040-1048
摘 要:[目的] 分析食管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食管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的关系,并采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23例食管癌脑转移患者中,65例(52.8%)患者临床分期为Ⅳ期,N2、N3期患者15例,M1期60例。食管癌首诊时发现:侵及全层93例,隆突下淋巴结阳性30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48例,同时肝转移15例。脑转移单发灶(脑转移首诊时)68例,无颅外转移史42例。食管癌原发灶手术+化疗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最高(33.3%),各种治疗方式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原发灶靶向和免疫治疗对生存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例患者中,共死亡113例。食管癌确诊后总中位生存时间1.87年,食管癌脑转移患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7%、31.4%、11.8 %。食管癌临床分期、N分期、M分期、隆突下淋巴结阳性、锁骨上淋巴结阳性、食管癌首诊同时肝转移等临床特征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发病年龄、M分期、隆突下淋巴结、食管癌首诊同时肝转移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发病年龄越小,低M分期,隆突下淋巴结阴性和食管癌首诊同时无肝转移的食管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疗后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共64例,中位随访34个月(3~80个月)。其中食管癌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3例,治疗时发现31例。所有锁骨上转移淋巴结患者均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为36~70Gy/5~7周,1·8~2·0Gy/d;其中单纯放疗组43例,放疗联合化疗组16例,放疗联合热疗5例。结果:在锁骨上淋巴结放射治疗结束时23例(35·9%)达CR;30例(46·9%)达PR。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5个月,最长随访时间80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6·3%、9·4%和3·1%。随访结束时37例(57·8%)患者死亡,无病生存患者15例(23·4%),7例患者带瘤生存(10·9%),5例失访。多因素分析显示,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直径(P=0·001)、单侧还是双侧(P=0·015)和转移的数目(P=0·042)对其放射治疗后能否达到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生存率只有淋巴结的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在食管癌治疗后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给予进一步的治疗仍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采用综合治疗并未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价值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1984 年9 月至1992 年12 月收治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11 例,均采用60Co 外照射,食管DT60 ~70Gy,锁骨上DT50~66Gy。结果 治疗后的1、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49.6 % 、10.8% 、6.3 % ;病变长度≤5.0 cm 、5.1 ~8 cm 、> 8 cm 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15% 、2.5 % 、0( P<0.05) ;疗终X线表现基本消失与部分消失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12.5% 、1.8%( P< 0.05);锁骨上淋巴结<3 cm 和≥3 cm 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8.1 % 、0 。结论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应积极治疗,淋巴结大小、食管病灶长度、疗终X线表现、放疗剂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术后放疗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痛淋巴结转移规律、失败部位,为术后放疗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54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进入单纯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74例).术后放疗组术后3~4周开始双锁骨上淋巴引流Ⅸ和全纵隔放疗50~60 Cy分25~30次5~6 周完成.结果 全组1、2个解剖1)(域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1.5%、13.9%(P=0.013),单纯手术组淋巴结转移个数≥2个(82例)的分别为24.8%、4.9%(P=0.046).上、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切除均数分别为13、17、20个,上、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1%、49.6%、64.9%(χ2=15.51,P<0.01).胸段食管痛食管旁、纵隔、胃周围(贲门左、贲门右、胃小弯)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2%、12.4%、30.4%(χ2=79.93,P<0.01),在上、中、下段食管痛中食管旁淋巴结阳性率相似(61.5%、65.6%、64.9%,χ2=0.16,P>0.05).在单纯手术组,纵隔淋巴结转移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失败率上、中段分别为26.7%、29.8%和16.7%、14.3%.上段食管癌吻合口的复发率16.7%明显的高于中、下段(3.1%、7.7%,χ2=9.02,P=0.011).结论 食管癌术后生存率受淋巴结转移区域多少的影响.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低可能与淋巴结清扣个数少有关,发牛在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且不受病变部位的影响.上、中段食管癌除纵隔、锁骨上区域的复发率高外,上段食管癌的吻合口也很高,这些部位应是术后放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