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技术(CTA)血液供应特点分析,研究CTA显示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本院小肝癌灶(直径≤3.0cm)的肝部病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分别应用肝动脉造影CT(CT,hepaticarteriography,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rterialportography,cTAP)等CTA显示技术进行检查。结果CTAP病灶检出率为93.1%,CTHA病灶检出率90.6%。可以检出0.2-0.5cm的微小癌灶。结论CTA可以提高CT的图像质量,提高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双期增强扫描,提高显示程度,造影剂用量也显著减少。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临床上结合AFP升高和碘油的cT表现,并且通过CTAP和CTHA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显著降低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小细胞癌确诊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小细胞癌患者,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MSCT三期增强扫描组、CT平扫组,对比两组扫描效果。结果:MSCT三期增强扫描组动脉期检出38个病灶(95.00%);门静脉期检出27个病灶(67.50%);延迟期共检出36个病灶(90.00%)。MSCT三期增强扫描组动脉期、延迟期病灶检出率高于门静脉期、平扫组(P<0.05);两组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MSCT扫描的高密度、低密度强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三期增强扫描组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肝脏、肿瘤及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均高于平扫组(P<0.05)。结论:MSCT三期增强扫描可准确反映肝小细胞癌病灶强化特征,确诊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肝小细胞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小肝癌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共发现60个癌灶。平扫发现30个病灶(50%),其中26个呈低密度,4个因伴脂肪肝而呈略高密度。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检出病灶52个,占86.67%,门脉期检出病灶43个,占71.67%,延迟期检出病灶47个,占78.33%。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提高SHCC的诊断是十分重要,能够为小肝癌的定性诊断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共振双回波成像在肝内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根据临床表现、生化检查、CT检查及手术病理随机选择肝内良、恶性占位病变各40例,每例均进行SE、T1W、FSET2W及磁共振双回波成像检查,对其磁共振双回波成像信号进行比较。结果:根据磁共振双回波信号的比较、分析,得出其对良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5%,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4%。结论:在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磁共振双回波成像信号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肝内小结节样(≤3cm)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8例患者(共357枚病灶)应用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分析造影模式。所有病灶均进行增强CT或增强核磁或病理检查。并将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进行比较。结果全部357枚病灶中,经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诊断肝血管瘤14枚、硬化结节42枚、炎性坏死7枚。肝细胞肝癌236枚、胆管细胞癌7枚、肝转移癌22枚、诊断不明1枚、考虑恶性病变28枚。良、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差异有显著性(X2检验,P〈0.05)。超声造影诊断良性病灶的准确率为87.5%,诊断恶性病灶的准确率为96.8%。结论应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小结节样病灶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罗中元 《现代保健》2012,(17):79-80
目的:分析磁共振对早期早产儿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89例早产儿于出生后1周内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统计脑病发生率,对比不同扫描系列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89例早产儿中检出脑病患儿57例,脑病发生率为64.04%;DWI扫描系列对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系列(P〈0.01);SWI扫描系列对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显著其他系列(P〈0.01)。结论:磁共振可为早期早产儿脑病的诊断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肿瘤的诊断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行乳腺肿物切除的175位患者共175个病灶术前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依据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和超声造影相关指标,分别对肿物进行良恶性诊断。结果:175例乳腺病灶,良性123例,恶性52例。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1.2%,特异性为92.7%,准确率为86.3%。超声造影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8.8%,特异性为96.7%,准确率为91.4%。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二者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为参照,观察64层螺旋CTA在颈内动脉检出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48例怀疑前循环缺血发作的患者施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79例同时行DSA检查,并将CTA与DSA结果相对照,比较两者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行CTA检查的148例患者中有119例患者颈内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79例行DSA检查的患者颈内动脉有不旧狭窄,CTA与D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A对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具有微创伤性,能用于颈内动脉的诊断,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肝脏局灶结节增生(FNH)的MR成像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24例确诊的FNH患者43个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名诊断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诊断,总结FNH的MR图像特点。结果:MR平扫显示:T1WI中呈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9处病灶检出瘢痕。动态增强检查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高信号;门静脉期病灶信号强度逐渐减低;延迟期病灶高信号逐渐减低。共计21个病灶检出瘢痕,增强检查可使FNH的诊断率提高22.9%。结论:MR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针对FNH病灶检测敏感度较高,结合增强榆奇,可以显著提高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肾上腺占位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53例共有64个病灶:皮质腺瘤15例21个病灶,嗜铬细胞瘤18例21个病灶。皮质腺癌6例6个病灶,转移瘤4例6个病灶,神经母细胞瘤5例5个病灶,淋巴瘤1例1个病灶,肾上腺囊肿2例2个病灶,节细胞神经瘤2例2个病灶。结论大多数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分别接受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检出率和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结果:在检测542个节段中,DS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8个,其中轻度狭窄38个,中度狭窄36个,重度狭窄32个,闭塞102个;而CT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1个,检出率96.63%,其中轻度狭窄41个,中度狭窄34个,重度狭窄33个,闭塞93个。CTA检查阳性预测率为94.71%,阴性预测率为98.80%。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DSA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轻度脂肪肝的CT特征和临床诊断加以研究。方法:采取资料分析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8例脂肪肝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性研究,对本组所有患者进行CT扫描,取得肝、脾CT值,然后对弥漫性脂肪肝和局灶性脂肪肝的CT特征加以对比分析,以获取轻度脂肪肝的CT特征。结果:本组138例脂肪肝患者经过CE诊断后,有71例为轻度脂肪肝,占51.44%,有58例为弥漫性脂肪肝患者,无占位效应,病灶分布均匀,有9例为局灶性脂肪肝患者,有占位效应,病灶分布不均匀。轻度脂肪肝患者的肝、脾CE比值(0.77±0.09)肝脏CT均值(48.21±7.85)。结论:轻度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密度非常高,弥漫性脂肪肝诊断相对容易,局灶性脂肪肝诊断需要采取CT强扫或延时扫描,以排除其他部位占位性病变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评估心肌桥的发生率、位置、长度、心肌厚度及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血管的形态。结果:心肌桥共检出82例(95段),检出率为27.3%,发生在前降支中段73处,占79-3%(73/95),心肌桥厚度为0.4-11.2mm,平均厚度为1.7mm,壁冠状动脉长度为13mm-52mm,平均22mm。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清晰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对心肌桥的检出率高,是确诊心肌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和CT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80例,先后采用MRI和CT两种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CT共检查出多发性脑梗死61例,检出率为76.25%,共检出病灶数243个,小病灶84个(34.57%),基底节159个(65.43%);MRI共检查出多发性脑梗死80例,检出率为100%,共检出病灶数378个,小病灶156个(41.27%),基底节159个(58.73%)。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方面以MRI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检查诊断中均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相比于CT,MRI在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方面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晓东 《医疗装备》2010,23(8):24-26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先行CTA检查,按照狭窄程度的不同,将病变血管分为基本正常(0%~9%),轻度狭窄(10%~49%),中度狭窄(30%-69%)和重度狭窄(70%-100%)。其后根据DSA检查作为标准,比较CTA对脑血管狭窄程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42例患者中CrA发现狭窄血管249条。将CTA诊断结果与DAS结果比较,显示CTA在诊断基本正常、轻度、中度及重度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100%、96%和96%、94%和98%、100%和100%。结论:CTA对诊断脑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筛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E Light speed 16 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手术及穿刺)为肝脏肿瘤的136例患者(病灶280个)的GE Light speed 16 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资料。结果:动脉期显示217(77.50%)个病灶,门静脉期显示195(69.64%)个病灶,延迟期显示196(70.00%)个病灶,三期综合显示267(95.36%)个病灶,总正确诊断率95.00%。结论:GE Light speed 16 CT三期扫描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及正确诊断明显高于单期相扫描和双期扫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和核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采取本院2013年5月份至2014年8月份之间本院收治的64例肝脏囊性占位患者,对这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螺旋CT和核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诊出率为100%,在40例采用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检查出炎性病变的有26例,检出炎性病变率为65%;而在24例采用CT检查的患者中,检出炎性病变的只有8例,炎症性病变检出率为33.3%,就炎症性病变的检查效率来看,核磁共振检出炎症性病变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螺旋CT检查,两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和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出率,然而就炎症性病变的诊断,核磁共振的诊出率要高于螺旋CT,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与CT引导下肝占位穿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89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依据穿刺引导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EUS组(48例)和CT组(41例),CEUS组接受CEUS引导穿刺活检,CT组接受CT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两组穿刺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735和0.626;两组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5%和9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US穿刺活检在病灶<2 cm和≥2 cm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21%和100.00%,在病灶距肝脏表面<5 cm和≥5 cm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肾脏病变及肾血管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因肾脏疾病进行MSCT扫描与CTA检查的患者94例。整理94例患者MSCT扫描图像与CTA重建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共同评估观察MSCT扫描图像与MSCTA重建图像,对肾脏及血管病变的检出个数与扫描检查优势进行分析。结果 MSCT扫描对94例患者检出病灶结节共58例,其中肾实质病变36例,囊性病变9例,肾畸形者12例,肾动脉血栓1例;CTA技术图像对94例患者检查出病灶结节共73例,其中肾实质病变37例,囊性病变9例,肾畸形12例,肾血管病变15例。MSCT对肾实质病变检出例数较多,对血管病变检出例数劣于CTA技术。CTA技术图像对94例患者病灶检出例数较MSCT平扫多(χ~2=22.267,P0.05)。结论 MSCT扫描图像对肾实质结构变化显示突出,CTA各项后处理技术能直观、全面的准确显示病变区,在多角度体现肾脏与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MSCTA有利于影像医生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显示,准确掌握患者肾血管解剖走形,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资料,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技术及其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CTA检查,共检出23个病变,发现脑动脉瘤8例,12个AVM(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狭窄3个。采用高压注射器以2.5-3。0m1/s速率行外周静脉注射,行螺旋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多种三维成像后处理,得到脑血管立体图像。结果:发现扫描技术是CTA成功的关键,CTA可清楚地显示较粗大的脑动脉,对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良好,对于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及脑动脉狭窄的诊断较有意义。结论:CTA可全脑多支血管同时显示,多方位观察,属微创检查,可用于脑血管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