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对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将50例(74耳)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行鼓膜置管术,对照组25例口服药物保守治疗,并随访,对两组患者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50例中47例存活,全身衰竭死亡2例,大出血死亡1例。存活患者中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为:实验组85.71%%,对照组为3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14.29%,对照组为65.71%,对照组并发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后,咽鼓管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是不可逆的病变,鼓膜置管治疗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较保守治疗效果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熊剑丁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580-3581
目的:探讨耳内镜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该科收治的6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内镜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P<0.05)。且观察组所有耳内镜鼓膜穿刺术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耳内镜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穿刺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并确诊为腺样体肥大所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0例,其中实验组40例,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穿刺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鼓膜穿刺术。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治疗后有效性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较单纯鼓膜穿刺术疗效显著,对患者帮助较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 2011年 8月~2013年 8月本院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54例为观察对象,均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同时配合密切的护理.结果 患者 54例中治愈 30例,好转 19例,总有效率为90.74%.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后疗效显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治疗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二次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二次复发率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鼓膜穿刺术结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较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体会,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在护患满意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护患满意率较高,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过程中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伟  贺广湘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47-1948
目的:评估鼓室置管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功效.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05~2009年间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8例,实验组予以鼓室置管,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治愈率93%,对照组治愈率3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较一般分泌性中耳炎在生理、病理上有显著不同,鼓室置管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中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吕雪 《中国实用医药》2014,(31):110-111
目的:调查研究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16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实施鼓膜置管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鼓膜切开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与对照组的7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置管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全面有效治疗中耳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较高,产生严重的耳聋、耳闷、耳鸣和头痛等症状,且顽固难治。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0月对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90例(166耳)进行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排液、鼓膜切开鼓室置管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经鼓膜穿刺术治疗的7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前检查、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遵医用药等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开展护理,试验组则加强术前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饮食干预、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丹远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0):1455-1456
目的:探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和耳内镜下穿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6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5月~2019年2月,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耳内镜下穿刺术,试验组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观察两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中耳积液时间(8.06±1.24)d、完全愈合时间(10.11±2.45)d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120例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应用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更适合患儿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被施用鼓膜置管术疗法。对照组被施用鼓膜切开术疗法,术后对比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痊愈5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4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7%。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置管术应用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卓  王海婷 《贵州医药》2022,(5):752-753
目的 探究鼓膜置管与鼓膜穿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听力水平影响,并对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中耳炎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鼓膜穿刺治疗,实验组接受鼓膜置管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各频率听阈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气骨导差,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频率听阈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儿气骨导差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鼓膜置管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相比于鼓膜穿刺治疗,鼓膜置管能够更显著的改善患儿各频率听阈水平,同时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耳镜下行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9例(158耳),在表面麻醉下,行电耳镜下鼓膜穿刺术和鼓室注入醋酸泼尼松龙和α-靡蛋白酶混合液.结果 治愈108耳(68.4%),显效37耳(23.4%),无效13耳(8.2%),总有效率为91.8%.结论 电耳镜下行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好,操作简便,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方法对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行鼓膜穿刺,观察该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8.0个月,患者外耳道、鼓膜反应轻微,术后耳聋、耳闷塞感、耳鸣症状缓解,未发现中耳渗液。其中治愈48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有效率90.0%。结论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治疗过程中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注意头的位置固定,针对病因治疗也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锋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98-2399
目的观察咽鼓管注药联合鼓膜切开治疗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172耳的NPC放疗后SO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咽鼓管注药联合鼓膜切开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抽液与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6%)明显优于对照组(52.4%),并发症发生率(18.2%)明显低于对照组(52.4%)(均P〈0.05)。结论对NPC放疗后SOM患者采用咽鼓管注药联合鼓膜切开的综合治疗比传统的鼓膜穿刺抽液与鼓膜切开置管术更加有效,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对照组配合使用氨溴索治疗,观察组配合使用α-靡蛋白酶和醋酸泼尼松龙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明显低于观察组(95.56%),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听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听阈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α-靡蛋白酶和醋酸泼尼松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病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施行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某院诊断并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64例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分为使用鼓膜打孔术的实验组以及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并分析干预治疗后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表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施行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术,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事件发生也比较少,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合理运用的高效、优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分析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切开术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鼻内镜下腺体切除术联合鼓膜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这6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在手术后的8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60例患者的听力均基本恢复至患病前水平,鼓膜完好,未见明显穿孔,无复发,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时,应用鼻镜内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切开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并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7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资料并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纯音听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耳积液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复发率为8.6%,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3%,复发率为37.1%),P< 0.05.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鼓膜置管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