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友明  张永全 《陕西中医》2003,24(8):697-698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 :对 73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辨证分型关系、不同部位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辨证分型关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血肿大小与辨证关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辨证分型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 :肝阳上亢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各证型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区 ;血肿大者多为中脏腑 ,小者多为中经络 ;死亡者全部为脏腑者。结论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辨证关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意外属中医“中风”范畴 ,其 CT图象表现为不同部位的缺血或出血灶 ,这与中医辨证间有一定相关性 ,从病灶性质上分析 ,一般认为中经络以缺血性表现为主 ,中脏腑以出血性表现为主。从病灶特点上分析 ,不论缺血还是出血 ,中经络者病灶小 (<2 cm× 2 cm) ,周围结构清晰 ,无水肿、中线移位、脑室受压等占位效应。中脏腑者病灶大 (>2 cm× 2 cm ) ,周围结构模糊 ,占位效应显著。 CT表现与中医分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 ,有的学者认为二者间无相关性 ,有的则总结出部分证型的 CT特点 ,但就同一分型 ,各人的结论也有不同 ,所以这是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中医分型与病灶部位间的关系也说法不一 ,有的认为中脏腑多为混合型出血 ,或脑干、小脑出血 ;中经络多为单纯性内、外侧出血和皮质下白质出血 ;部分学者则认为二者间不能机械地对照  相似文献   

3.
<正>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1],属于一种重症疾病,急性期死亡率最高可达68%。急性脑出血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出血量越大,出血部位越深,越靠近大脑半球中线,病情越重。昏迷时间越长、程度越深,则预后越差~[2]。急性脑出血发病年龄多在45~75岁,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本次研究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 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 2组,A组76例行微创血肿碎吸术,B组 61例行穿刺引流液化术.对患者术后的残留血肿量、中线移位、再出血率及病死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血肿量及中线移位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05).术中再出血率和病死率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 0.05),而病死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P 〈 0.05).结论:脑出血病情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血肿量,高颅内压,中线移位.微创血肿碎吸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能取得比单纯的穿刺引流术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40例CT或(和)MRI证实的脑干出血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干出血中绝大多数是桥脑出血97.5%,桥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89.7%)。被盖基底型最多(61.5%),被盖基底型,血肿横径≥21mm,累及中线及双侧者预后差,占死亡人数的85.7%,血肿横径〈20mm,偏侧被盖或基底型症状,预后好。影像学检查能早期诊断,尤其是MRI。结论:桥脑出血的类型、血肿大小及是否累及中线或双侧出血决定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小量出血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MRI对其早期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6.
目的关于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对40例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续出血发生率12.5%,发生在24h内70%,出血部位主要在基底节区57.5%,其影响因素与基础疾病,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有关,继续出血患者死亡率高。结论危险因素的预防、诊断与救治的及时是预防脑出血后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与低钠血症的临床关系。方法对172例脑出血患者中的37例低钠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低钠血症与出血部位、意识水平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出血性脑血管病中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21.51%,其发生与出血部位及意识水平相关,低钠血症使脑出血病死率增高。结论脑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的预后较差,治疗要针对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与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病变特征,临床分析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慢性胃炎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胃镜检查并镜下观察出血部位、病灶大小、出血以及胆汁反流情况等分析.结果:本组42例病人出血部位以胃窦部、胃底、幽门管、胃体、窦部和球部出血也很常见,大出血多在幽门管.结论:慢性胃炎与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阳性率高,镜下黏膜表现以充血、花斑、糜烂、渗血为主,部位以窦部多见.  相似文献   

9.
诊治150例中风后遗症者,根据CT和/或MRI检查,提示: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部位的深浅,中线结构移位的多少,范围的大小,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头皮针。电针刺,再配以恰当的中成药等为治疗手段。结果:病变部位,范围及治疗时机等与疗效有密切关系。总有效率为90.67%(136/1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CT表现及血肿特点与活动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对95例HICH患者进行CT动态观察,根据发生活动性出血与否分组,按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脑干、小脑)、血肿形态(规则形、不规则形)、出血量(30 mL、30~60 mL、60 mL)等进行早期活动性出血的相关研究。结果继出血组患者出血部位的分布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继出血组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或外侧裂的比例、不规则形血肿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继出血组与对照组的脑出血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或外侧裂、血肿形态(不规则形)及脑出血量(30 mL)与早期活动性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密切关注HICH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脑CT复查,对早期发现活动性出血,予以积极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的相关性,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经CT诊断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根据双盲原则,由中医医师通过四诊进行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及分类,同时由放射科医师填写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情况等脑CT征象。分析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的相关性。结果中经络证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0.05);中经络证者基底节区(壳核、丘脑)出血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脏腑证者(P<0.05),而脑干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0.05)。中经络证1型、2型及中脏腑证阳闭、脱证者中基底节区(壳核、丘脑)出血者所占比例最高,而中脏腑证阴闭者脑叶出血者所占比例最高,各证候间脑出血部位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经络证者出血量明显少于中脏腑证者(P<0.05),发生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均<0.05)。中经络证1型、2型患者出血量及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中脏腑证脱证者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闭、阳闭者(P均<0.05),阴闭者明显高于阳闭者(P<0.05),中脏腑证各证候发生中线移位及周围水肿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破入脑室所占比例脱证者明显高于阴闭、阳闭者(P均<0.05)。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情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CT影像学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中风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能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客观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基底节区出血与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脑病医院收治的191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总结中医证候及脑出血部位分布规律,并对对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与非基底节区)与中医证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证分别占24.08%、17.28%、28.28%、8.38%、12.04%、9.95%;基底节区出血占46.07%;非基底节区出血占53.93%;风证和痰证与基底节区出血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脑出血中医证候以风证、痰证为主;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为最多;风证、痰证均与基底节区出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继续出血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3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非继续出血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继续出血发生率为32%,继续出血与入院时平均动脉压、出血部位、血小板降低、长期饮酒、血肿形态不规则明显相关。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继续出血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可明显增加病死率,应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塞继发脑干出血的临床、CT、病理学特点及其发病机理。方法:67例连续尸解脑梗塞病例中,经病理检查发现11倒继炭脑干出血,分析其临床、CT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脑梗塞继发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昏迷、四肢瘫、过高热及呼吸衰竭,CT一般不能发现脑干高密度病灶,病理结果均为半球大病灶脑梗塞,严重海马回疝致脑干严重受压、变形和移位,继发脑干出血以中脑为主,可累夏桥脯,主要位于中线部位。结论:脑梗塞继发脑干出血是由于严重脑干受压、变形导致脑干微小穿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被牵拉、破裂所致。  相似文献   

15.
中风辨证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波 《吉林中医药》2008,28(9):640-641
目的:分析中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98例中风病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影像学诊断,利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归纳,总结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灶大小、数目及有无中线移位、破入脑室等影像改变有相关关系;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梗塞的部位、大小、数目等改变有相关关系.结论:中风的影像学诊断内容可以成为中医临床辨证诊断的微观、量化指标和重要参考,中风病的中医临床辨证诊断的证候要素与影像学改变可能有一对一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中风常见的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CT影像学结果的相关性。探讨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脑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对选取的180例中风患者进行头部CT扫描,观察、记录病变的种类、病灶密度、脑出血量、病变部位、病灶范围以及中线移位、脑室改变等情况,并利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归纳,总结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中经络证者在脑CT表现上以脑梗塞为主,病灶密度值低,出血量少,范围小,病变以基底区为主,对脑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小,病情相对较轻,而中脏腑证者脑CT结果以脑出血为主,病灶密度值高,出血量多,范围大,病变以基底区及脑叶区为主,对脑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大,病情相对较重。而中风脱证患者的脑出血量多于闭证患者,病灶范围也大于中风闭证患者,病情较中风闭证更严重。结论:脑中风患者脑CT影像结果与临床辨证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CT影像学结论可以成为中医临床辨证诊断的微观、量化指标和重要参考依据,为中医辨证在微观方面提供了最直接、最客观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戚刚 《河北中医》2010,32(12):1808-1809
<正>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内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使其缺血、缺氧、水肿、颅内压升高,阻碍静脉回流。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临床上分为内囊出血、脑叶出血、桥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统称为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丘脑出血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1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总结出血部位及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并对丘脑出血与中医证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丘脑出血占26.85%,非丘脑区域出血占73.15%。脑出血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证分别占24.53%、17.13%、26.85%、8.80%、12.04%、10.65%。其中,风证和痰证与丘脑出血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脑出血的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和丘脑为最多,中医证候以风证、痰证为主,风证和痰证均与丘脑出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应激性高血糖持续时间对预后的风险分析。方法:选取310例脑出血患者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产生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应激性高血糖持续时间组与脑出血预后不良率的关系。结果:入院时GCS评分低,出血量大,血肿破入脑室是影响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脑出血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下降天数与疾病的预后有相关性(r_s=0.461,P0.001),随着应激性高血糖持续时间延长,脑出血患者病情预后越差(P0.001)。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病情重,出血量大,血肿破入脑室是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应激性高血糖持续时间越长,患者疾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药救治脑出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属中医学的中风病范畴。中医学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脑出血还选用活血化瘀之中药,近年来在中医药急诊探索中,以继承和创新的思维方法,并取得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取得确切的效果。研究证明:这是因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出血必成瘀血,必须祛瘀止血,瘀血除、出血止,病得救治,以突出中医特色。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