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门静脉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对诊断肝硬化的意义。方法 运用CDFI超声检查40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按Puph肝功能分级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脉冲多普勒(PW)可显示血流速度正常、减低或双向血流;血流速度、血流量随着Puph肝功能分级程度严重而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并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其水平不断上升(P<0.01~0.05);肝硬化组ET-1与NO含量呈正相关(r=0.654,P<0.01);血浆NO含量与门静脉血流速度、脾静脉血流速度及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呈负相关(r=-0.415,r=-0.359,r=-0.433,P<0.05)。结论 门静脉CDFI不仅能诊断肝硬化,而且能判断肝硬化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裘品丹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16-1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8年3月我院临床诊断肝硬化门脉高症的80例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7例,B级30例,C级23例,测量门静脉(PV)内径、脾静脉(SV)内径、平均血流速度(cm/s)和血流量(ml/min)。结果不同肝功能级别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不同肝功能级别组间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血管内径增大及血流速度减慢也有显著改变(P〈0.05),但血流量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多能动态反映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是评价肝功能、肝硬化病变程度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不同证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1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按Child-Pugh评分分级,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并计算血流量;血生化检查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分析不同证型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明显增宽,与湿热内蕴证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门静脉血流流速和血流量减低,与肝气郁结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气郁结证以A级为主,与其他证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以C级为主,与其他三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气郁结证、湿热内蕴证是肝炎肝硬化早期,病情较轻,脾肾阳虚证、血瘀证一般病程较长,门静脉流速减低、血流量减少,肝功能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流的特异性改变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12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病因分为两组,A组为60例乙肝病毒型肝硬化(VLC)患者,B组为60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另选取60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C组。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查3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主干的血流参数,计算血流灌注指数(DPI),分析相关参数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相比C组,A、B两组的门静脉主干内径(Dpv)、肝固有动脉内径(DHA)增宽,最大血流速度(Vmax)降低;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因病因的不同也有较大差异,A组Qpv降低,血流量(QHA)则呈代偿性增高;而B组QHA、Qpv总体均呈下降趋势,A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时间平均流速(TAVMHA)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I、P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QHA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增大,与之呈正相关;门静脉的Vmax、QpV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减少,与之呈负相关;其DPI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A组、B组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3、0.70(P=0.000)。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流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对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8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的最大截面直径、平均血流速度,计算血流量(F)和淤血指数(CI)。结果 肝功能Child—Putgh C级患者门静脉的最大截面直径(PYD)、血流速度(PVV)和淤血指数(PVCI)与A级、B级患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PVD、PVV、PVCI、脾静脉淤血指数(SVCI)、脾静脉血流速度(SVV)与无EVB患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受肝功能损害程度影响,且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  相似文献   

6.
颜玮  冯炎  谢启东 《重庆医学》2006,35(1):52-53
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视网膜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慢性乙肝肝炎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量肾动脉、视网膜中动脉、脾动脉RI,门静脉流速(PVV),肠系膜上动脉PI,同时测量肝功能、肾功能和平均动脉压。结果肝硬化患者的CRARI显著增高。CRARI与PVV之间呈负相关(r=-0.59,P〈0.001)。RARI与肝硬化分期也获得相似结果。在肝硬化患者中,CRARI与RARI值之间有显著相关(r=0.39,P〈0.01),CRARI和SARI之间直接相关(r=0.34,P〈0.01)。结论视网膜中动脉可能与肾脏、脾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同样与组织学、门脉高压多普勒参数和血管收缩系统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肝炎后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3例肝炎肝硬化病人和2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IL-10、IL-18的水平,观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水、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10、IL-18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肝功能child-pughA、B、C级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child-pughA级组血清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child-pughB、C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腹水组、无腹水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有腹水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组、对照组(P〈0.05,P〈0.01);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IL-18水平呈负相关(r=-0.51,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r=0.566,P〈0.01),与血清IL-18水平呈负相关(r=-0.315,P〈0.0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18水平呈正相关(r=0.677,P〈0.01),与血清几-10水平呈负相关(r=-0.339,P〈0.01)。结论IL-10、IL-18在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成轻度、中度、重度3组。另选取3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和血清NO水平,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创伤性休克患者轻度组血浆ET和血清NO的含量仅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组患者血浆ET和血清NO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中度组患者血浆ET和血清NO水平较轻度组为高(P〈0.05),重度组患者又较中度组高(P〈0.05)。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NO与血浆ET水平呈正相关(r=0.61)。结论:ET和NO可能协同参与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发病过程。血浆ET和血清NO升高越明显,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越重。血浆ET和血清NO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一个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伴和不伴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以及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血浆NO的水平以及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于腹水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浆NO浓度,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各组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伴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的血浆NO浓度高于不伴腹水组,且门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减慢,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NO增高以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在腹水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内毒素(ET)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检测2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浆及腹水。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ET采用鲎试剂检测法。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浆及腹水中NO、E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腹水中ET水平明显高于血浆水平(P〈0.05)。血浆及腹水中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与ET相关分析无差异(P〉0.05)。提示ET、NO可能参与了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发生机制;ET可通过肠淋巴管形成内毒素腹水症。  相似文献   

11.
王晓楠  高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63-163
目的: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胰岛索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肝硬化PHG病人(PHG组)50例,参照McCormack的诊断标准分为轻度、重度。健康自愿者(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Homa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FSGXFINS)/22.5和B细胞功能指数(HBCI)=FINSX20/(FSG-3.5)。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主干直径、门静脉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脾厚。结果:轻度及重度PHG组空腹胰岛素、IRI、HBCI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重度PHG组较轻度PHG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IRI、HBCI显著升高(P〈0.05),IRI及HBCI与门静脉主干直径、门静脉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脾厚密切相关。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减低,而且后两者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舒血管活性物质与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并探讨它们的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87例)、正常妊娠妇女组(81例)和非孕妇女组(27例)。外周血中CGRP、NPY及ET的含量运用放射免疫法、NO的含量运用镉柱比色法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血浆舒张因子NO的含量与正常妊娠组晚孕妇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血浆CGKP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晚孕妇女(P〈0.05),并随病情的加重而降低,与其平均动脉压呈显著负相关(r=-0.57,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NPY和ET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并且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收缩/舒张因子(NPY+ET)/(VEGF+CGKP+NO)的比值明显大于妊娠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妊娠后血管收缩与舒张因子系统平衡失调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妊高征患者血中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尿酸和内皮素的水平及其关系。探讨B—hCG、Uric Acid和ET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按标准将70例妊高征分为:轻度35例,重、中度35例。另选正常中晚期妊娠妇女30例;β—hCG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尿酸测定采用生化分析法;ET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结果重、中度妊高征组ET、β-hCG和Uric Acid含量均高于正常中晚期妊娠组(P均〈0.05~0.01);轻度妊高征组血浆ET和β-hCG水平与正常中晚期妊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Uric Acid水平高于正常中晚期妊娠组(P〈0.05);重、中度妊高征组ET、β-hCG和Uric Acid水平均高于轻度妊高征组(P〈0.05);重、中度妊高征组血中ET、β—hCG和Uric Acid呈正相关(r=0.5713,r=0.5688,r=0.5849,P均〈0.05);而轻度妊高征组和正常晚期妊娠组血中ET和β—hCG变化无显著性相关(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血压仅有较弱的相关性(r=0.2313)。结论重、中度妊高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与胎盘滋养细胞功能失调相关。尿酸水平可以作为判断高血压孕妇是否合并妊高征的监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intestinal endotoxin,IET)促进肝纤维化发与肝硬化形成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分别于4周及8周末测定其血浆ET、NO、TNF-α和IL-10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浆ET、NO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与TNF-α和NO均呈正相关(r=0.651,P<0.025;r=0.912,P<0.001)。实验组IL-10水平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肝硬化8周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4周组(P<0.05)。结论:ET诱导的NO、TNF-α和IL-10的释放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卫生  郭武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3):2784-2788
目的 通过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与门静脉压力(PVP)的相关性分析,探讨采用多普勒超声无创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PVP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介入治疗肝硬化PHT患者30例为PHT组,另于同期选择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受试者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门静脉主干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门静脉血流量(PVF)、脾静脉主干内径(SVD)和脾静脉血流速度(SVV)。采用Child-Pugh改良分级法评估PHT组患者肝功能;于TIPS中,应用玻璃管水柱测压计测量PHT组PVP。结果 PHT组PVD、PVF、SVD大于对照组,PVV、SVV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PHT患者PVD、PVV、SVD、SV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级、B级、C级肝硬化PHT患者PVP分别为(34.6±2.5)、(41.2±3.6)、(42.0±3.6)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98,P<0.001);其中肝功能B级、C级患者PVP大于A级患者(P<0.001)。肝功能A级患者PVD与PVP呈正相关(r=0.584,P<0.05),PVV、PVF、SVD、SVV与PVP无直线相关性(r=-0.412、0.270、0.243、-0.328,P>0.05)。肝功能B级患者PVV与PVP呈负相关(r=-0.631,P<0.05),PVD、PVF、SVD、SVV与PVP无直线相关性(r=-0.171、0.370、0.183、-0.322,P>0.05)。肝功能C级患者PVF与PVP呈正相关(r=0.878,P<0.05),PVD、PVV、SVD、SVV与PVP无直线相关性(r=0.503、0.472、0.320、0.264,P>0.05)。结论 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PVD、PVV、PVF与肝硬化PHT患者PV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评估PVP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fhy,DR)大鼠的视网膜形态变化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llelial growm factor,VEGF)、内皮素(endomelin,ET)和一氧化氮(N0)的相关关系。方法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模成功后,按病程分为糖尿病2、4、6、8个月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缓冲液,根据与实验组年龄匹配原则平均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在第2、4、6、8个月检测血清VEGF、ET、NO含量,摘除眼球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病程4个月始出现明显视网膜组织水肿,细胞排列紊乱,随病程延长逐渐加重。各实验组血清VEGF、ET含量较同鼠龄对照组高(P〈0.05),糖尿病2个月组血清No含量较同鼠龄对照组高(P〈0.05),而糖尿病6个月组及糖尿病8个月组血清N0含量较同鼠龄对照组低(P〈0.05)。随着病程延长,实验组血清VEGF、ET含量逐渐升高,N0含量逐渐降低(P〈0.05)。实验组血清VEGF与ET含量成正相关(r=0.821,P〈0.01),与N0含量成负相关(r=-0.814,P〈0.01);血清ET含量与N0成负相关(r=-0.802,尸〈0.01)。结论VEGF、ET和N0的含量与DR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考虑血清VEGF、ET和N0含量可以间接反映DR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62例,依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不同分为A、B、C 3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对2组肝动脉血流量(QHA)、搏动指数(PI),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阻力指数(RI)、血流量(QPV)进行测定,并对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不同肝病肝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B、C 3组的RI、PI相比较,B组肝硬化患者明显较A组高。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改变在A、B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病变患者与健康参照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与肝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而降低,门静脉内径、血流量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增高。结论肝硬化肝脏整体流入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肝动脉血流的异常改变可为肝硬化诊断提供依据,对肝硬化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胃左静脉与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方向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其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86例,均接受彩色多普勒、电子胃镜及肝炎标志物、肝功能等常规检验/检查。以研究对象在24个月随访期内有出血史且经内镜检查确定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出血风险的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出血组与非出血组的胃左静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胃左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2.049,P=0.00),这种显著性差异在Child分级的三级肝功能状态下均存在。不同肝功能状态下门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胃左静脉内径6mm、门静脉内径16mm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分层指标,出血患者中门静脉内径≥16mm与非出血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21,P=0.04)。结论:彩色多普勒测定胃左静脉血流方向、门静脉内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肝病患者门脉及脾静脉流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美国ATL公司超9HDI彩色多普勒(CDS)对107例受试者(其中肝硬化40例,慢性肝炎(以下简称侵肝)34例,对照组33例),进行肝脾及门静脉、脾静脉、肝动脉及肝静脉分支(左肝静脉、中肝静脉、右肝静脉)血流平均速度测定。结果显示肝硬化组门脉血流速度显著低于慢肝组(P<0.001),馒肝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脾静脉血流速度与门脉血流速度比(S/P)肝硬化组显著升高。肝硬化组门脉、脾静脉内径及左叶前后径非常显著大于慢肝组(P<0.001)。提示门脉血流速度变慢,S/P值升高,肝左叶前后径增大可作为临床观察肝硬化的一个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病人空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变化及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肝炎肝硬化和正常人空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炎肝硬化病人空腹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Child C级〉B级〉A级(P〈0.01),肝炎肝硬化时空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与血浆白蛋白呈负相关(r=-0.55,r=-0.47,均为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r=0.66,r=0.72,均为P〈0.01).结论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