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0例,颈内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6例,基底动脉2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2例。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0例,90%~99%闭塞11例,90%以下闭塞2例。随访3~12个月,良好23例,中等7例,差3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达到近似手术夹闭的效果,对部分不能手术或手术失败的病例,GDC栓塞治疗可能是仅有的办法,本组报道GDC栓塞治疗10例12个动脉瘤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存其破口周围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复合体的影像学特征及血管内治疗方法,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44例破裂性动脉瘤采用CT及DSA等影像学检查;并对这种真性与假性动脉瘤复合体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 44个破裂性动脉瘤均在其破口周围形成假性动脉瘤,按DSA的影像表现将其分为三型:其中A型9例,B型23例,C型12例:44个动脉瘤均被成功栓塞,其中真性动脉瘤腔100%闭塞者37个.95%闭塞者5个,90%闭塞者2个;9例A型与23例B型假性动脉瘤腔均未行弹簧圈填塞,12例C型中10例仅用弹簧圈疏松填塞假性动脉瘤腔,另2例用3D—GDC仅栓塞真性动脉瘤腔部分。术中并发症:动脉瘤破裂1例,脑血管痉孪2例,脑梗搴1例。术后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填塞GDC治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40例,Ⅱ级2例,Ⅲ级1例,全组死亡1例。术后随访3—6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住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其特征在DSA影像上可表现为三种类型;对这种真性与假性动脉瘤复合体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必要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100%闭塞42个,95%闭塞3个,90%闭塞1个,全组无死亡。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填充GDC栓塞而治愈。术后随访12~72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20例有颅神经压迫症状者18例完全恢复正常,另2例为永久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全组术后均无破裂出血。结论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必要的,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的方法安全实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操作技巧、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1998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科用GDC栓塞治疗破裂急性期颅内动脉瘤41例,动脉瘤大小3.6~25mm;位于Willis环前循环39例,后循环2例。结果术后造影100%栓塞33例,90%~99%栓塞5例,90%以下栓塞3例。产生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6例,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并发症5例。平均住院时间12 d;术后随访12~48个月,无再出血,恢复良好36例,中度致残,生活能自理4例,死亡1例。结论GDC栓塞治疗急性期的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提高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与技术要点。方法对32例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结果32个动脉瘤中27个瘤腔100%闭塞,3个95%闭塞,2个90%闭塞。术后30例临床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6.3%。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术后并发脑梗塞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4例。术后随访3~72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采用GDC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急诊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2例。结果成功栓塞52例共计55个颅内动脉瘤。51例痊愈,1例死亡。完全栓塞(>95%)栓塞32个,大部分栓塞(80%~95%)20个,部分栓塞(<80%)3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其中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3例,局部溶栓后,遗留轻偏瘫和单瘫。2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3例复发再次栓塞后治愈。结论早期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治疗合并脑室出血Hunt-HessⅣ、Ⅴ级破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合并脑室出血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结合脑室外引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对36例合并脑室出血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病人进行血管内治疗.结果本组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死亡10例.随访5~12个月,GOS 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5例,Ⅳ级2例,Ⅴ级6例.结论积极治疗脑室出血,并采用GDC栓塞治疗合并脑室出血Hunt-Hess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附12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1 2 6例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中 85例 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 (MDS)栓塞 ,41例 42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 (GDC)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 1 2 6例 1 3 2个动脉瘤 ,1 2 3例痊愈 ,3例死亡。1 0 0 %栓塞 1 2 4个 ,95%栓塞 6个 ,90 %栓塞 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4例 ,并发脑梗死 2例 ,其中 1例痊愈 ,1例死亡 ;1例微弹簧末端逸出并顽固性脑血管痉挛致死亡。 2例复发者再予GDC栓塞而治愈。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动脉硬化明显 ,导管到位困难者及术前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者不宜行血管内治疗。动脉瘤较大者 ,术后复发率高 ;术前反复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已破裂的动脉瘤(aneurysm,AN)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GDC栓塞颅内已破裂的AN36例,前交通AN12个,后交通AN18个,大脑中AN6个,按Hunt-Hess分级:Ⅱ级15例、Ⅲ级18例、Ⅳ级3例,对部分病例辅以篮筐技术、球囊Remodeling技术、支架技术,双微导管技术以及蚕食技术。结果成功栓塞36例颅内动脉瘤,其中完全填塞31例、次全填塞4例、部分填塞1例,随访0.5~7年,除1例术后1周死亡外,其余35例均未再出血。结论根据导管操作熟练程度,医学工程所作设计理念以及术中对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分为各种层次,选择适应自己层次的病例,GDC栓塞颅内A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GDC栓塞30例(共32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致密填塞导致血管小分支闭塞1例。术后死亡1例,发生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1例。结论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熟悉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解剖关系,提高栓塞技术等,有助于减少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估电解式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月至2000年5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病人,共44个动脉瘤.12例病人中所有动脉瘤都在前循环,8例病人至少有1个动脉瘤在后循环.根据Hunt和Hess评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3例.结果18例病人1次治疗将所有动脉瘤栓塞,其余2例在1周内分2次治疗.43个(97.6%)动脉瘤得以完全栓塞(占59%)和次全栓塞(占38.6%),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5%,无死亡病例.临床随访平均10个月,无再出血,GOS评分Ⅰ和Ⅱ级18例.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并应尽可能在1次治疗中将所有动脉瘤栓塞.  相似文献   

13.
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栓塞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用GDC进行栓塞治疗,其中26例为破裂的动脉,Hunt-Hess分级:I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4例,Ⅴ级2例。结果 动脉瘤90%栓塞18例,95%栓塞8例,100%栓塞2例。22例得到3-18个月的随访,无再出血。结论 动脉瘤栓塞治疗“0时间窗”要领值得提倡,娴熟的微导管技术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动脉瘤栓塞前的快速降颅压措施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01—2014-01对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动脉瘤破裂的68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采用三维血管重建和旋转血管造影技术,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填塞动脉瘤。介入手术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结果 68例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成功65例,成功率达95.6%;3例失败,其中2例患者检查为宽颈动脉瘤。术后因压迫载瘤动脉造成3例偏瘫,占4.41%;死亡1例,占1.47%,为术中动脉瘤破裂大量出血,清除血肿后昏迷死亡。结论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治疗成功率很高,临床观察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栓塞技术要点。方法 对168例前交通动脉瘤通过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辅助下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未能栓塞者手术治疗。结果 165例前交通动脉瘤成功栓塞,其中149个100%栓塞,10个95%栓塞,6个90%栓塞;3例手术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并发脑梗死3例,2例复发者再次给予GDC栓塞治愈。最终167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极少数前交通动脉瘤栓塞困难时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应用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44例临床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4.3%.术中动脉瘤腔100%闭塞者41例,95%闭塞者3例,90%闭塞者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栓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术后无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术后随访3~5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前交通动脉瘤采用GDC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提高栓塞技术及积极有效的术后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破裂中期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期(4-10d)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根据在DSA影像上有无脑血管痉挛(CVS)将全组4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为有CVS者,B组22例为无CVS者.全组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4-10d采用可脱性微弹簧圈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行囊内栓塞.患者均在治疗后3个月时行Glasgow预后评分(COS),治疗结果经,检验.结果 全组动脉瘤腔100%闭塞42例,95%闭塞者4例,90%闭塞者2例;其中100%闭塞的患者中A组22例,B组20例,两组完全栓塞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术中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3例.A组GoS:ⅠI级10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1例,Ⅴ级3例;B组COS:Ⅰ级17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0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8.3%.术后随访3-58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动脉瘤复发.结论 动脉瘤破裂后在中期(4-10d)并不是都伴有CVS;在该期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但对破裂性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仅仅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2000年6月至2006年3月我们对1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早期诊断(7 d内),并对已破裂的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囊内栓塞和对SAH早期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3例,女65例;年龄23-74岁,平均46岁;均以SAH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  相似文献   

19.
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的技术要点与疗效。方法对45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或Tru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45个动脉瘤中41个瘤腔100%闭塞,3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后44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9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2.2%。栓塞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6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复发。结论对小型颅内动脉瘤采用GDC或Truf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根据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进行栓塞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治疗40例,血管内栓塞治疗30例。术后随访1个月到3年,GOS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显微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中,术中动脉瘤破裂共7例,其中死亡2例;4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28例,预后不良1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0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按Raymond分级评价栓塞程度:1级12例,2级10例,3级8例;1例因术中动脉瘤破裂死亡;5例(8根血管)术中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维拉帕米超选灌注治疗后7根血管脑血管痉挛得到完全缓解。结论 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维拉帕米超选灌注治疗脑血管痉挛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