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发初治涂阳肺结核短程化疗的短期疗效与X线转归。方法新发初治涂阳肺结核3229例,全部采用2H3R3Z3S3/4H3R3或2H3R3Z3E3/4H3R3化疗方案,完成疗程时将临床疗效与X线转归进行对比。结果3229例完成疗程时,临床治愈3163例,治愈率98%;X线评价治愈664例,病灶吸收好转2499例,X线显示总有效率98%。结论新发初治涂阳肺结核采用标准化疗方案,临床治愈率高;X线显示化疗总有效率高;提示对于临床治愈时X线显示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的病例应进一步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单发性肺结核空洞在化疗过程中与治疗后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单发肺结核空洞患者治疗前后X线资料,其中27例进行了CT检查与复查,重点分析单发肺结核空洞X线与CT特征、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单发肺结核空洞影像学上多数表现为厚壁空洞,占79.3%,其中82.6%洞壁厚薄不均, 27.5%伴壁内结节,与肺癌空洞相类似.单发肺结核空洞在化疗过程中与治疗后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像学表现为:(1)空洞逐渐缩小最后吸收者66例,占75.9%;(2)薄壁或厚壁空洞转化为净化空洞11例;(3)形成纤维硬壁空洞1例;(4)形成结核瘤6例;(5)进一步恶化,空洞壁增厚,出现液平面或形成支气管播散灶3例.疗程结束后空洞仍发生影像学变化.结论 (1)肺结核空洞的转归有一定规律,影像学动态随访观察对鉴别诊断与疗效评价有重要价值;(2)疗程结束后空洞仍发生影像学变化,表明病理组织的吸收与肺组织修复滞后于肺结核的生物学治愈.  相似文献   

3.
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母牛分枝杆菌(微卡)作为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3月~2008年11月期间93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入院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化疗均采用3DRtSLE/6DRtE方案,治疗组加用母牛分枝杆菌(微卡)每2周1次,共9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临床症状等改变情况。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胸部X线病灶显效率分别为89.4%和71.7%(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7.2%和67.4%(P〈0.05);治疗3、6、9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65.9%、83.0%、95.7%,对照组为47.8%、65.2%、78.3%(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母牛分枝杆菌不良反应:发热1例,皮下硬结1例。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提高痰菌转阴率,且安全性好,是较好的结核病免疫治疗制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复治肺结核发病率不断上升,对全球结核病控制造成极大威胁。凡患者正规治疗6个月痰菌仍未转阴或病灶恶化扩散、临床治愈后复发、以及不规则化疗累及时间超过3个月者,皆属复治病例。在复治肺结核诊断中,X线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搜集了1998年5月-2003年6月间106例肺结核复治病例的临床及X线资料,探讨本病的X线特  相似文献   

5.
50例SARS患者的X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SARS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确诊为SARS患者的X线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结果 (1)SARS的X线主要表现为早期即可出现大小不一、边界模糊的片状阴影,以下肺及肺野外周多见。可单发或多发,可单侧肺受累或双侧同时受累,形态多样,变化迅速。随病情进展,单发病灶多发展为单侧多发或双侧多发病灶。空洞(1例)、结节状病灶(1例)、胸腔积液(2例)及胸膜肥厚粘连(1例)改变少见,未见有钙化灶。X线的进展睛况可分为4种:X线改变严重程度加重,出现1个高峰后,病灶逐渐改善,共32例(占64%);X线改变波动,共9例(占18%);X线改变较平稳,共7例(占14%);X线表现进行性恶化,共2例(4%)。(2)50例SARS患者的肺部X线表现可初步分为三型:实质型36例(占72%),间质型4例(占8%),混合型10例(占20%)。(3)转归48例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多在接受治疗后6~39d吸收消散(平均为15.9d),1例治疗期间死亡,1例病危,其X线表现加重。结论 胸部X线检查可以协助临床早期发现SARS,并可了解其进展及转归,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 2 0世纪 80年代末 ,肺结核应用 6个月短程化疗的疗效达 94 1% [1] 。为缩短肺结核的疗程 ,我们对新发菌阴性肺结核病人进行 4个月短程化疗 ,效果亦较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0 2例中 ,男 84例 ,女 18例 ;年龄18~ 6 0岁 ,平均 2 8 6岁。均符合以下标准 :(1)新发浸润型肺结核 ,X线胸片显示病灶 <1/ 6肺野 ,无空洞 ;(2 ) 3次以上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均阴性 ;(3)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与呼吸道症状 ;(4)无心、肝、肾功能障碍 ,无糖尿病、矽肺等并发症 ,非孕妇。1 2 治疗方法 采用 2HRZ/ 2HR和 2HRE/ 2HR两种方案。即每日…  相似文献   

7.
袁杰  白晶  刘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0):1065-106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肝细胞肝癌化疗性栓塞(TACE)近期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共36个病灶行TACE后近期(3~6个月)的CT变化,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着重观察病灶大小、坏死情况、碘化油沉积情况、有无复发。结果:栓塞化疗后3~6个月的CT变化:①病灶大小:变小30个病灶,占83.3%(30/36);②碘化油分布情况:高浓度均匀分布18个病灶,占50%(18/36);弥散分布16个病灶,占44.4%(16/36);③病灶坏死程度:如完全无强化,则为完全坏死,8个病灶(22.2%);坏死在50%~89%之间为不完全坏死,10个病灶(27.8%);<50%为部分坏死,12个病灶(33.3%);④TACE(3~6个月)后,原病灶增大或出现新病灶为复发,4个病灶(11.1%)。TACE疗效与TACE前CT表现之间有一定联系,其中单一瘤灶包膜完整者,病灶均完全坏死,此类疗效最好,8个病灶(占22.2%)。CT平扫或增强检查观察病灶大小、碘化油分布情况、肿瘤坏死情况、有无复发病灶可作为TACE近期疗效的评价标准。结论:螺旋CT能简单而直观地反映肝癌化疗性栓塞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肺结核的X线表现,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对临床资料完整的65例下肺结核的CT、X线表现并结合痰菌试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影像表现:(1)片状、斑片状阴影;(2)空洞阴影;(3)结节、球形阴影;(4)混合表现。痰集菌法涂片抗酸杆菌阳性40例;阴性25例,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或基本吸收。结论 下肺结核X线表现多样,须结合痰涂片或CT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抗炎治疗2周后无效应作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100例老年人肺结核病例,提出老年性肺结核X线表现有4点:(1)双肺多发,病变范围广泛,密度不均,新老病灶并存。易形成空洞;(2)支气管播散;(3)胸膜肥厚明显;(4)易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价母牛分枝杆菌(微卡)作为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3月-2008年11月期间93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人院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化疗均采用3DRtSLE/6DRtE方案,治疗组加用母牛分枝杆菌(微卡)每2周1次,共9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临床症状等改变情况。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胸部X线病灶显效率分别为89.4%和71.7%(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7.2%和67.4%(P〈0.05);治疗3、6、9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65.9%、83.0%、95.7%,对照组为47.8%、65.2%、78.3%(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母牛分枝杆菌不良反应:发热1例,皮下硬结1例。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提高痰菌转阴率,且安全性好,是较好的结核病免疫治疗制剂。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肺结核的临床及X线分析(附10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老年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特征,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00例老年性肺结核患者的胸片。依据患者临床经过,将其分为新感染结核(58例)和再感染(或复发性)结核(42例)。结果 就发病部位而言,新感染结核以双肺广泛分布最多见(46%),再感染结核以两肺上野最多见(43%)。在病变性质上,纤维空间多见于新感染结核(29%),而渗出与增殖性病变则多见于再感染结核(33%)。结论 老年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随着结核类型(新感染或再感染)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期和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70例肺结核病例的X线胸片和CT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在170例肺结核病例的X线胸片和CT像上,小叶中心病变见于158例,占92.3%,树芽状改变129例,占75.8%,支气管管壁增厚119例,占70%,均为检出率较高的征象。结论小叶中心病变是早期和活动性肺结核最常见并有特征性的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少见部位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83例少见部位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初诊正确48例,误诊29例,漏诊6例。影像学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大片状、空洞、肿块、条索状、钙化影或纵隔肿块。结论大部分少见部位的肺结核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但确诊需依靠X线、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核性心包积液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方法29例临床上高度怀疑结核性心包积液(TPE)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检查。8例患者又经胸部CT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全部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资料。结果超声心动图证实了所有患者的心包积液伴胸腔积液及心脏疾患。X线(透视,胸片)发现18例心包与胸腔积液及3例肺结核。CT检查不但能发现全部患者的心包与胸腔积液,而且还发现了X线胸片上未显示的3例肺内云絮状钙化灶与3例心包壁增厚。29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疼(100%),气急(41.4%),及心悸(24.1%)。心包液的实验室检验表明,ADA>45UL-1见于8例,TR-PCR阳性5例,PPD阳性10例。结论及时影像检查与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是早期确诊TPE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痰菌阴性(-)L型菌阳性( )肺结核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对204例痰涂片及培养均阴性的肺结核病人做痰标本L型菌分离培养,依据L型菌分离培养的结果分为60例L型菌( )组及144例L型菌(-)组,并将其主要症状、X线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4例痰菌阴性肺结核L型菌检出率为29.4%,L型菌( )组的干酪病灶和干酪空洞多于L型菌(-)组,L型菌(-)组病灶的显著吸率(病灶吸收≥50%)高于L型菌( )组。作者认为,L型菌的存在提示病变有活动性,结核病的治疗必须坚持合理的全程化疗,直至痰中消灭L型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肺炎的X线征象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2例包括4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肾移植术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2例无明显肺部改变,其余10例X线改变早期为两肺野纹理增强、模糊不清、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其中,4例肺内出现小结节病灶,2例肺内散在分布斑片样病灶。对12例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追踪观察,7例患者发病后2d~7d肺内不同程度出现新斑片样病灶。4例患者早期X线误诊为肺间质水肿、粟粒性肺结核、肺霉菌病以及肺部感染各1例。本组X线误诊率为33%。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出现上述肺部改变,应综合分析并考虑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免疫损害患者肺结核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探讨几种免疫损害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X线和CT所见 ,包括糖尿病、肾移植术后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方法 回顾分析合并有肺结核的 2 0例糖尿病患者的胸部CT所见、1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胸部X线片及 2例AIDS患者的CT片。结果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CT表现为 :大片融合性肺实变 (10例 ) ,在单一病变区内有多发小空洞 (9例 ) ,病变不按肺段分布(2例 ) ,多数病变具有卫星灶。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的胸部X线表现为 :斑片及大片融合实变(6例 )和粟粒型肺结核 (4例 )。AIDS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为 :纵隔淋巴结肿大 (1例 ) ,肺内浸润(1例 )及胸部以外的结核病变 (2例 ) ,包括颈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  3种免疫损害病变患者并发肺结核的主要CT及X线表现为大片融合病变、单一病变内的多发小空洞、粟粒型肺结核、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部以外的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球形结核X线胸片的动态改变及其对临床抗痨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35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球形结核患者在抗痨治疗期间,均接受了胸部X线检查.35例的42个肺球形病灶在X线胸片上的动态改变,是在抗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时观察的.抗痨治疗有效率是以X线胸片上球形病灶影的缩小或消失计算的.结果根据全部病例的结核灶在X线胸片上的动态改变,抗痨治的有效率于治疗后6个月时为61.9%,12个月时为61.9%,18个月时为69%以及24个月时为73.8%.结论X线胸片的动态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球形结核患者的预后,若在抗痨治疗过程中球形结核灶影出现缩小或消失,则提示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