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产期医学是近10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是衡量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指标之一,与提高民族健康水平直接有关。一些国家已有围产期医学的专门组织,甚至出版专门的医学杂志。围产期目前有三种计算法:1.从孕期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克)至出生后1周;2.从孕期28周至出生后4周;3.从孕期20周(此时胎儿体重约500克)至出生后4周。为了加强围产期保健各有关学科的发展,以采用第三种计算法为多见,且有逐步代替第一种计算法的趋势。这一工作实际是从胎儿至新生儿期间的保健工作,应由妇产科、儿科及保健组织共同负责。围产期保健工作与母体及胎儿的各种合并症,即“高危妊娠”  相似文献   

2.
围产期医学是衡量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外对围产期死亡率已陆续有报导,广州地区新生儿协作组按围产期Ⅰ(28孕周至生后1周,体重1,000g以上婴儿)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1980年5月1日~12月31日出生婴儿共3,200例,其中71例死亡分析如下: 资料分析1.婴儿性别:总分娩数3,200例,男婴  相似文献   

3.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g的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和低于胎龄儿.由于发育不良及宫内生长迟缓,死亡率远超过成熟儿.本文探索引起低体重儿的有关因素及低体重儿的合并症、死亡原因,从而加深认识预防发生低体重儿的重要性,力求进一步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资料来源及研究结果研究对象为1973~1974年在我院分娩的低出生体重儿,其孕龄>28周,体重在1000~2499g。除外畸形胎。(一)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见表1。各年度的出生率无明显区别。(二)发生低体重儿的有关因素:其中妊娠病理404例,占  相似文献   

4.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指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同期孕龄体重的第10个百分数加上两个标准差;或孕37周后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g者。IUGR是妊娠期主要并发征之一。这种出生儿不但死亡率高,能存活也体弱多病或有智力发育差的后果,如果对IUGR在孕期给予适当的处理,则可使围产期死亡率下降。现对IUGR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我院用组织细胞活化剂(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出生低体重儿、巨大儿。方法:对2003年1月1日~2006年12月30日在我院分娩3104例新生儿体重进行分析。结果:孕周不满37周的胎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为43.01%,孕周满37周及以上的胎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为3.16%,体重大于4000g的新生儿难产发生率为56.2%,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窒息率为13.45%。结论:孕周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难产和窒息率与其出生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 新生儿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三种:一、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妊娠期不足37周)、足月儿(妊娠期37至42周)和过期产儿(妊娠期大于42周)。二、根据出生体重分为低体重儿(体重小于2500g者,体重低于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出生体重在4000g以上)。三、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关系分类:小于胎龄儿又  相似文献   

7.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是指胎儿在宫内生长受到抑制未达到其生长潜能[1].临床诊断标准是孕37周以后分娩的新生儿体重低于2 500g.由于其可发生于任何孕龄,故IUGR亦可描述为胎儿体重小于同孕龄平均胎儿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或小于同孕龄平均胎儿体重的两个标准差者.现有研究表明:IUGR引起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程序性"改变,引起其生理、生化、代谢的永久性变化,与成人期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性激素依赖性癌症密切相关[2];与儿童及青少年期智力、神经行为发育障碍相关.由于人群的异质性,IUGR对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研究常出现互相矛盾的结果,而且围产期条件如围产期并发症、新生儿期不同护理质量、孕期、新生儿及儿童早期营养、家庭环境等也可影响IUGR儿童的智力和行为发育[3].现将IUGR对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是指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达到或超过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为妇幼保健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早期发现妊娠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更是控制孕产妇死亡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笔者就20年的护理工作体会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围产期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其与不良新生儿的关系。方法 选择孕27周至足月孕产妇300例,应用MH培养法和PCR检测法,研究MH在孕产妇下生殖道中的定植和MH的官内感染。结果 MH在孕产妇下生殖道定植率为22%,MH可引起宫内感染,并与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重有关。结论 围产期MH感染尤其是MH的宫内感染与多种不良新生儿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早、中、晚期孕妇体重的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观察记录440例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及孕前、孕12周、孕28周、分娩前的体重,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及胎龄。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了解不同孕期孕妇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孕妇特征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早孕期孕妇体重增长速度最慢,为0.01 g.周-1;中孕期孕妇体重增长速度最快,达0.51 g.周-1。各孕期孕妇体重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的发生率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加。孕妇孕前体重、总体重增加值以及中孕期体重增加的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性相关。结论:中孕期间孕妇体重增加的速度比早孕期和晚孕期快,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正常足月新生儿(normal term infant)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足周不满42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从胎儿出生断脐后到满28天前的时期称为新生儿期,它是胎儿逐渐适应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时期,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出生低体重儿、巨大儿。方法:对2003年1月1日~2006年12月30日在我院分娩3104例新生儿体重进行分析。结果:孕周不满37周的胎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为43.01%,孕周满37周及以上的胎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为3.16%,体重大于4000g的新生儿难产发生率为56.2%,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窒息率为13.45%。结论:孕周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难产和窒息率与其出生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出生体重是胎儿生长发育直观而重要的指标,是诊断胎儿宫内生长迟缓(TUGR)的标准。我国南方七省市已先后建立了不同孕龄新生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数曲线。本文对1984年3月~198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4284例单胎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及有关因素作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分布及有关因素的影响,并建立不同孕龄新生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数曲线。  相似文献   

14.
一、计算孕周的意义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为适应当前围产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精确地计算孕周(亦称孕龄)。 (一)围产期的定义以妊娠满28周(围产期Ⅰ)或满20周(围产期Ⅱ)计算,在登记围产死亡或发病率时必须有确切的妊娠周数。 (二)各孕周的胎儿身长、体重有一定常数,可根据孕周判断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或从胎儿的身长、体重推算孕周。 (三)子宫底的高度在孕期以一定的速率增长。从孕12周起可测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宫底的距离(厘米)。一般用皮尺沿子宫表面弯到宫底最高点。按照每次检查时的孕周,动态观察宫底高度的增长,以尽早发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重度子痫前期在非足月经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成活的主要因素。方法:对34例孕妇因重度子痫前期于孕37周前剖宫产生产的3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经过综合治疗,虽于非足月剖宫产,但孕周大于33周及体重在1500g以上的新生儿均获成活。结论:孕周和体重是影响重度子痫前期非足月剖宫产新生儿成活的主要因素,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应于孕7个月时尽早综合治疗,以达到使新生儿成活的最低孕周(33周)和最低体重(1500g)。  相似文献   

16.
1257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新生儿性别、胎次、孕母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银川市近2年接受孕产妇系统管理、有完整系统管理表登记的1257份病历,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随胎次及孕周的增加而增加,男婴体重明显高于女婴,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母的年龄有关;随着新生儿体重的增加,剖宫产率也相应增加。结论产前预测胎儿体重,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和提高产时产褥期保健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胎儿生长受限(FGR)是指孕31周后,胎儿发生体重小于2500g:或低于同孕龄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或低于同孕龄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胎儿生长受限1周新生儿死亡率为正常儿的4~6倍,本文对200例FGR产妇的临床处理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与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00g)新生儿死亡率的相关特点。研究设计:对苏里州1989~1997年间,新生儿出生及死亡资料进行人群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出生后28d内死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35例为病例组,选择与病例组按照出生年和出生体重匹配的907例成活1年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结果:患有严重先天性缺陷及胎龄最小的新生儿死亡风险最高。其他重要的风险因素包括:产妇年龄(<18岁,>34岁)、阴道分娩、在非三甲医院治疗、先露异常、男婴和孕龄过小。黑人及先兆子痫是早期死亡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9.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IGUR)是围产期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 ,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对IUGR诊断标准一般是指孕周大于 37周 ,胎儿出生体重小于 250 0g或体重低于同龄正常体重的笫十百分位数 ,或体重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出生后称为小于孕龄儿 ,小于孕龄儿的围产期病死率、发病率均高于正常发育儿 ;而且影响以后体格和智力发育。因此胎儿尽早做出IUGR的诊断 ,以便早期防治。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心理护理病人初到医院、对医院的一切环境都比较陌生 ,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 ,所以我们应起身迎接 ,微笑服务 ,对病人热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搞好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本文综合广东地区8所医院有关围产儿(围产期Ⅰ)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资料进行分析。一、围产儿死亡率(表1) 在1975~1979年5年中广东地区8所医院统计围产儿死亡率最低为15.29‰,最高为36.99‰,相差2.4倍。这可能与各地医疗条件的差异和接收的孕妇情况不同有关。本文统计出生儿数共52,320例,围产儿死亡1,332例,死亡率平均为25.46‰。广东地区围产儿死亡率略高于全国17省市的平均数(25.13‰),比世界上围产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1974年瑞典13‰,瑞士15‰,法国19.3‰)明显增高,与上海市12所医院13.1‰相比亦有很大的差距。广东地区1975~1979年新生儿出生数逐年增加,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围产儿死亡率仅稍下降。较多单位停留在相同水平,值得引起注意。(表2) 二、围产儿死亡有关因素(一) 体重:本文统计6,943例体重1,000~2,500g的围产期新生儿,死亡660人,死亡率为95.06‰。而38,120例体重2,501~4,000 g者死亡397人,死亡率为10.41‰。322例体重4,001g以上者死亡14人,死亡率为43.48‰。说明早产儿及宫内发育迟缓的低体重儿死亡率高,而妊娠期过长的的胎儿由于分娩困难,亦增加其死亡率。(二) 孕周:在18,242例妊娠38~41周出生的围产儿,死亡257人,死亡率为14.09‰。<38周出生者3,121例,死亡432人,死亡率为138.41‰。而妊娠42周以上出生1,230例,死亡47人,死亡率为38.21‰。可见早产及过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