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痰浊与瘀血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因病机,也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症候表现,从痰瘀诊治缺血性中风能有效发改善高脂血症、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和促进血管新生,治疗缺血性中风重在从痰瘀诊治。  相似文献   

2.
从痰瘀交阻论治失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失眠病因繁多,概括其病机,总由脑府阴阳交通"不得从其道",气血失和所致.究其原因,除脏腑虚弱外,尚有痰浊、瘀血阻滞,本文综述了治疗痰瘀交阻所致不寐所运用的中医药证治方法和化痰祛瘀宁神药物的配伍运用及有关药理作用报道.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峰  彭美玉 《河北中医》2000,22(6):467-46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另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48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60你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瓜萎蕴白半夏汤。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明显低于对照组(68.75%),经统计学处理,P〈0.01,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确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拟破瘀豁痰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吸氧、脱水降颅压、调控血压、脑保护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破瘀豁痰汤,均以7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破瘀豁痰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改善血液黏稠度、降血脂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中风灵颗粒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风灵颗粒,28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Barthel指数、测定治疗前后血脂、血凝4项。结果: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C、TG、LDL-C、APTT、FIB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风灵颗粒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TC、TG、LDL-C、FIB水平,延长APTT。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加味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国 《光明中医》2009,24(7):1340-1342
观察温胆汤加味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温胆汤加味;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治疗后中医证侯积分比较,经统计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显示治疗组疗效优干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胆汤加味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例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探讨痰瘀互结、痰瘀同治与缺血性中风治疗机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3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文献,探讨了痰瘀互结、痰瘀同治与缺血性中风治疗机制的相关性,认为痰瘀互阻是缺血性中风病病理基础中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痰瘀同治法则通过作用于血管及血液流变学、脂质代谢、炎症介质及免疫反应等方面,成为缺血性中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李娟  李义松  王亚宁 《光明中医》2021,(10):1625-1627
目的 观察小续命汤加减对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NIHSS评分及TNF-α、IL-6、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小续命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TNF-α...  相似文献   

9.
李学国 《北京中医》2007,26(5):287-288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经χ^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变、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例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中风从痰瘀辨治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媛媛 《四川中医》2007,25(9):26-27
中风为临床常见急重症,病机极为复杂。临证所见,多夹瘀夹痰,故除痰、祛瘀在中风治疗中极为重要,笔者每以祛瘀涤痰通络作为基本治则,随证立法而收良效。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中风痰瘀致病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宏  朱红  马宇庆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34-2035
本文复习和总结前贤经验,探讨缺血性中风痰瘀致病的理论渊源,结合中风痰瘀致病的现代研究,认为痰瘀互结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缺血性中风的关键病机,痰瘀同治可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损伤,有效防治中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何华 《中医研究》2007,20(9):4-6
痰浊和瘀血在中风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关痰瘀与中风的关系,历代医家早有阐述。近年来,随着对中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了痰瘀互阻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痰瘀同治缺血性中风9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士香 《天津中医》2000,17(4):15-1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瘀涤痰汤加味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针灸及肢体语言康复训练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涤痰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81.2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动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涤痰汤加减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对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中风8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血塞通静滴,脑复康口服;治疗组在上药基础上加用侯氏黑散,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流变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侯氏黑散针对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张宁 《光明中医》2020,(1):67-69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急性期中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11%,高于对照组的75. 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运用加味化痰通络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介绍颜新教授从痰瘀交阻辨治疑难病的临床经验,以痰瘀同源、痰瘀同病和痰瘀同治的思路为其理论依据,临证强调调气,注重温阳,祛邪外出,并结合五脏分清痰瘀的主次以辨证施治。并从痰瘀交阻的角度阐述论治冠心病、高血压、痴呆、失眠、脂肪肝、肺气肿、关节炎、肿瘤等诸种疑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改善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也是目前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明霞 《中医药学刊》2004,22(3):543-544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改善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也是目前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缺血性中风是以脑内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致脑组织坏死、软化为主要病理基础的急性脑血管意外疾病,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认为其病机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脉痹阻、血行不畅,引起脑髓失养、神机受损,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斜、偏身麻木甚至神智昏迷。现代诸多学者对痰瘀同治防治缺血性中风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