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3例,91个椎间隙,在硬膜外麻醉下,通过MED工作通道施术,先解除骨性狭窄,然后切除髓核组织。结果 按1994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椎外科学组制定的疗效标准,优69例,良9例,差5例,优良率94.0%。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具有微创、不破坏脊柱稳定性、恢复快等特点。选择合适的病例和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MED)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科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症状都有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但MED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常规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但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和适应症。方法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Ⅱ)行腰椎间盘突出物摘除及侧隐窝扩大术185例,其中。122例为单纯型突出,63例合并侧隐窝狭窄。结果随访2~10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153例,良26例,可5例,差1例。结论MED创伤小,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疗效可靠,适应范围广。  相似文献   

4.
康复训练及物理方法配合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配合物理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有关问题。方法 对120例患者经后路椎板在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术,术后采用一系列康复训练和物理措施。结果 手术操作时间30~120min.平均住院8d,门诊随访3~6个月。按有关标准评定其疗效,优108例,良9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达97.5%,治愈率90%。结论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配合康复物理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脊柱力学结构完整、住院时间短、疗效高、恢复快、患者痛苦小、乐于接受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2010年1月—2010年9月成功完成28例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室护士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恰当的术中配合,28例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KS-1型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进行髓核摘除。术中手术视野可以放大60倍,使椎间隙、硬脊膜、神经根和突出椎间盘髓核组织。显露充分,有效避免损伤神经根,可以精确咬除少量椎板下缘黄韧带以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结论:应用本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通过随访病人,效果满意,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2010年1月—2010年9月成功完成28例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室护士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恰当的术中配合,28例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椎间盘镜髓核除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及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共开展经椎间盘镜髓核除术29例,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27-58岁,平均42岁,术后随访平均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其中疗效为优19例,疗效为良9例,疗效差1例,优良率达96.6%,神经根损和硬膜破裂各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9%,结论:经椎间盘镜髓核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适用于除复发性和伴严重椎管狭窄症以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相似文献   

9.
应用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技术进行腰椎间盘除和神经根管扩大术85例,手术创伤小,可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均获得随访5~26个月,平均14个月,优良率达90%(77/85)。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椎间盘镜(miero dise system)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先进的手术方法。我院自2000年4月引进德国产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例,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椎间盘镜治疗者42例(治疗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者3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Nakai分级标准评定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96,P=0.486)。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镜手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及出血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MED)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并对其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平均随访37月,按Nakai等的标准行功能评级:优227例,良36例,优良率91.64%。结论脊柱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将显微椎间盘镜与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探讨显微椎间盘镜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脊柱后路显微椎问盘镜手术,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间隙开窗间盘摘除术。比较手术的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卧床时间及近期内随访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都有明显缓解,无明显差别。结论: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效果与开窗手术相同,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和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5个数据库,由两位作者独立筛选出相关文章。运用Cochrane风险因素来评估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章质量,运用修改的Newcastle-Ottawa量表进行回顾性文献的质量评估。文章中的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提取。结果最后有19篇相关研究被纳入此次Meta分析。椎间孔镜术后短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善明显优于椎间盘镜组(P=0.010),而手术后远期VAS评分变化(P=0.120)、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变化(P=0.260)、并发症(P=0.100)和残留或复发率(P=0.100)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间孔镜组出血量更少(P=0.000),切口长度更短(P=0.000),住院天数更少(P=0.000),但是椎间孔镜的手术时间较椎间盘镜组长(P=0.001)。结论在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方面,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无疑是一种更加微创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传统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分析我科2006年3月-2007年3月25例侧路经皮椎间孔内镜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同期70例传统手术患者作对比分析。比较两组的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出血量、康复时间、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伤口长度。结果 经皮椎间孔内镜组患者伤口长度、平均住院日、平卧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传统组。舒适度明显增加。结论 经皮椎间孔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治疗、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李荣祝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1236-1240
目的探讨应用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年以来,该院应用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的33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术后6个月-4a的随访,33例按照Nakai分级标准,优26例,良6例,可1例,差0例,手术优良率达97%。结论第二代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系统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技术先进、组织创伤少、对脊椎稳定性破坏小、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适应症及并发症。方法 通道经腰棘突旁切口进入,在显微内窥镜下切除腰椎板下缘、黄韧带、关节突内侧。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ED手术治疗,常规手术开窗法80例作对照,并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2—20个月随访,平均6.5个月按照Nakal分级,MED组优40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 MED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特点。MED主要适用于单阶段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也适用于部分钙化或侧隐窝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适用于伴腰椎不稳或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luc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Thirty‐six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treated using MED (30 men and six women; mean age: 45.7 years, range: 26–80 years; mean follow‐up: 24.4 months, range: 12–52 months; mean duration between the primary and revision surgery: 65.9 months, range: 1–320 months) (recurrent group). Sex‐ and age‐matched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by MED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primary group). The clinic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for low back pain and questionnaires regarding MED. Results: The averag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before surgery and at the final follow‐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recurrent group than in the primary group (10.8 ± 3.4 versus 15.0 ± 4.0 before surgery, P=0.001 and 25.4 ± 2.6 versus 26.8 ± 1.9 at follow‐up, P=0.013), while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80.3 ± 14.1% versus 84.5 ± 14.6, P=0.22). The surgical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for the recurrent group than for the primary group (83.0 ± 41.8 min versus 67.1 ± 18.1 min,P=0.042). Of the 18 questionnaire respondents, 17 answered that postoperative pain was milder after MED than after a standard discectomy. Conclusion: MED is a feasible surgical option for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yielding surgical outcomes comparable to those obtained in primar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相似文献   

20.
周健  刘磊 《中国内镜杂志》2014,20(7):704-707
目的 观察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2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组和开窗组。内镜组给予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开窗组给予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炎抗感染等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内镜组的治疗效果53例为优,3例为良,治疗优良率为91.80%,开窗组的治疗效果44例为优,5例为良,治疗优良率为80.33%,内镜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窗组(χ2=9.304,P <0.05)。内镜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窗组(t =34.781,P <0.05),且内镜组患者的平均术中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窗组(t =16.934,41.719,6.076,均P <0.05);两组患者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以及术后腰痛等无显著性(χ2=0.052,0.000,0.105,均P >0.05)。两组患者的平均髓核质量无显著性(t =0.382,P <0.05)。结论 采用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