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43例和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传统开腹组)4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严重并发症2组无显著性差异,常规并发症腹腔镜组显著低于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下床活动时间更早,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疼痛指数更低。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同样的安全性,并能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应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费用低等优点,从而深受广大患者和外科医师的青睐[1]。我院2008年8月-2010年12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4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姜波 《中国实用医药》2014,(25):107-10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腹腔镜组,同期30例行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开腹组,对比手术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开腹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对术式和效果进行大样本、长时间随访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患者治疗中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以期证实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76例结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胃肠激素,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结果 术后,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在胃肠外科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ight colectomy)已逐步成为右半结肠癌的主流手术方式[2],其具有比传统手术更多的优势。现就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两种入路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86例,术前cTNM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腹腔镜用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9)、观察组(n=29),对照组实施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腹腔镜用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对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切口长度、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 、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8例资料.其中,盲肠癌10例,升结肠癌18例,结肠肝曲部10例.结果 37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结肠肝曲癌术中见肿瘤侵犯十二指肠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146.6 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0.2 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6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技术上可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9例结肠癌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55例患者给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74.25±31.67)mL]、手术时间[(177.85±28.93)min]、排气时间[(25.11±6.37)h]、住院时间[(5.28±1.28)d]少于对照组[(161.82±64.95)mL、(190.62±40.35)min、(64.33±13.46)h、(16.37±1.44)d],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27%)低于对照组(35.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术中及术后情况较为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不接触技术应用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不接触技术治疗右半结肠癌3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手术成功.3例中转开腹(2例因腹腔内广泛粘连不适合腹腔镜手术,1例因大出血难以止血).中位手术时间118~185 min、出血量250~800 ml、住院时间7~15 d;随访3~56个月,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不接触技术应用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能达到开腹手术切除和根治范围,是一种安全、高效、可靠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9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的病例均行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采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观察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98.6±15.8)min,术中出血量为(114.2±13.5)ml,术中淋巴结清扫(18.4±2.7)枚,术后排气时间为(3.6±0.5)d,术后住院时间为(9.36±1.3)d。术后患者无十二指肠损伤、输尿管损伤、生殖血管损伤、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随访未发现切口种植转移及远处转移。结论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手辅助腹腔镜(HALS)在老年(年龄>60岁)肥胖(BMI≥25 kg/m2)患者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普外科45例老年肥胖行HALS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HALS组,选取同期普外科44例老年肥胖行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肿瘤根治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HALS组手术时间、标本切除长度和清扫淋巴结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术中出血量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HAL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858,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融合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优势,符合肿瘤根治原则,在降低术中出血量和促进术后腹部内环境早期恢复方面由于开腹手术,可作为治疗老年右半结肠癌肥胖患者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中间入路法与腹腔镜完全中间入路法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番禺区中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60例择期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下联合中间入路(CMA组),腹腔镜下完全中间入路(CIA组),观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MA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为6.6%和3.3%,CIA组为10.0%和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IA组术中术中出血量少于CMA组,手术时间短于CM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完全中间入路法,更符合肿瘤操作原则,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外科2010年10月份-2012年03月份收治的107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另53例患者应用开腹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8.3±11.4)mL、术后排气时间(2.3±1.4)d,术后住院时间(8.6±2.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5/54),与对照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半结肠癌根治术相较于开腹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性更高,术后恢复更快,是更为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n=60)与开腹手术治疗组(n=60).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进行各项指标检查,直至各项指标满足手术适应证,并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相关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的标本切除长度、结肠上旁淋巴结清扫数量、系膜间淋巴结清扫数量、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出血量为(106.34±32.25) ml,少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排气时间为(2.21±0.52)d,短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相当,但腹腔镜治疗术中创伤小,且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3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能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其肿瘤根治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经中间与侧方入路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以规定研究时段内收治的65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0例,以侧方入路治疗的为对照组,以中间入路治疗的为观察组,分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经中间与侧方入路治疗的价值,并对比两种不同入路方式治疗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免疫功能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较对照组高,出现并发症较对照组要少,观察组并发症为2.85%,对照组并发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取中间入路进行治疗,安全性较高,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以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且手术所需的时间较少,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2年12月65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6例开腹手术(开腹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均成功实施手术,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位置对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间入路方式,对照组采用外侧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和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高于对照组俨〈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肿瘤分期情况优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率高于对照组(72.5%VS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技术和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间入路方式并不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身体损伤,应以中间入路作为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的主要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6,(3):213-2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我院实施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患者16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80例,采用腔镜手术。两组患者关于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其分化的程度等一般资料情况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并对两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所用的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所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其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及心血管意外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并发症较少,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汤正邦 《江西医药》2021,56(9):1441-1442,144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余干县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接诊的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各30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CME术,对照组行开腹CME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或有统计学(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或有统计学(P<0.05).结论 腹腔镜下CME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但腹腔镜下手术能够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进程,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