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征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1],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年龄以0.5~2岁婴幼儿居多,<1岁患儿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秋季发病率最高,因而又称小儿秋季腹泻。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原因有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和易感因素。感染因素主要为病毒感染,主要有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人类轮状病毒是小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因,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  相似文献   

2.
小儿秋季腹泻多发生于10~11月份,发病年龄以0.5~3岁最多见。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主要是轮状病毒,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临床特:感冒、呕吐、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d。合理饮食和适当用药,可缩短病程,如果处理不当,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或病情迁延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发病年龄6~24个月,母乳儿在感染期比非母乳儿腹泻程度重.在治疗方面,家长及少数基层医师多急于应用抗生素,导致在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基础上增加了肠道菌群紊乱,出现久治不愈现象.笔者采用微生态加肠黏膜保护疗法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常怡勇 《家庭医药》2012,(11):18-19
经历酷热难耐的炎夏,来到秋高气爽的金秋。虽然秋天气候宜人,但有一种病却会在此季节不合时宜地悄悄抬头,这就是腹泻,又称秋季腹泻。在我国,秋季腹泻的发病高峰期是当年10月至次年2月,它多是病毒引起,尤以轮状病毒多见,轮状病毒感染一年四季都会  相似文献   

5.
<正>婴幼儿腹泻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入秋后,"秋季腹泻"进入高发期,由此成为不少父母担惊受怕的重要疾病。秋季腹泻一般好发于6个月至2岁婴幼童。引起宝宝发生腹泻的病毒因其外形酷似车轮而得名为轮状病毒。每年9月至11月秋季都是轮状病毒肠炎的高发季节。秋季腹泻一般起病急,开始1~3天会有明显的发烧、呕吐,随后开始出现腹泻,拉"蛋花汤"样稀水便,没有明显的黏液和脓血,并且次数多,  相似文献   

6.
秋季腹泻是秋冬季小儿消化道常见疾病,轮状病毒是其最常见的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每年可导致世界各地52.7万例儿童死亡,其中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的患儿50%,由该病毒引起[1],多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病情变化快,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甚至休克,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所以一直以来是儿科医师秋冬季节防治工作的重点.我们应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益生菌治疗32例秋季腹泻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其感染主要发生于秋季,故又称秋季肠炎。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感染后病毒不局限于肠道,病毒以经过血液循环进入其他脏器,导致全身多脏器组织特别是心肌损伤[1]。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对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到了秋季。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达到了高峰,又称为秋季腹泻,大约40%~50%的小儿腹泻的“祸首”是轮状病毒。由于目前缺少针对性消灭轮状病毒的药物。应用食物疗法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秋天来临,婴幼儿秋季腹泻多了起来。秋季腹泻的特征是起病急、病情重、发热、上呼吸道症状重、呕吐多、腹泻频,排泄米水样或蛋花汤样水便,常伴失水酸中毒等全身症状。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婴幼儿秋季腹泻呢?下面这些问与答将会告知你想了解的一切。1.秋季腹泻的原因是什么?秋季腹泻的医学名称是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先吐后泻,  相似文献   

10.
<正>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于长期腹泻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和发育。小儿腹泻病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分夏季腹泻和秋季腹泻,尤其是秋季腹泻,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多侵犯两岁以下小儿,尤以6~8月小儿为  相似文献   

11.
秋季腹泻是危害婴幼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为病毒感染,尤其轮状病毒多见,即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呼吸道感染为主。近年来发现该病伴有心肌损伤的病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作者通过回顾性研究秋季腹泻患儿的心肌酶谱的改变,从而探讨秋季腹泻合并有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  相似文献   

12.
小儿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胃肠道炎性病变,因此病多为秋季流行,故名为秋季腹泻。  相似文献   

13.
南慧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29-1030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其发病率、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与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力密切相关[1-2].现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与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因秋季腹泻住院的患儿310例,按喂养方式不同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两组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提倡母乳喂养,减少或减轻秋季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生在秋冬季,常见的病原为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好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自愈倾向。呕吐、腹泻、发热为其突出表现,呕吐、腹泻严重时,补液不及时,很快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该病每年都有1次流行,3—4年一次大流行。该病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李华强 《家庭医药》2006,(10):44-44
秋季腹泻因其常好发于秋季而得名。又因研究发现它与一种车轮形状的病毒有关,所以又称为轮状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R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感染病,好发于10~12月,又称小儿秋季腹泻。研究发现轮状病毒肠炎不是单纯肠道感染,可侵犯全身多个脏器,尤其可引起心肌损害[1]。研究发现,50%~70%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有  相似文献   

17.
小儿秋季腹泻儿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发病的年龄段是6个月~2岁,可表现出发热、多频次的腹泻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脱水休克等。肠道感染轮状病毒感染是本病发病的病因,目前尚无有效杀灭轮状病毒的药物,多使用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8.
蒋俊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67-2168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确诊为轮状病毒腹泻的病例进行流行状况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共检测23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其中检出轮状病毒78例.7~24个月龄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0.52%,高于0~6个月龄组、25 ~48个月龄组的22.41% 、21.33%(x2=11.943、15.321,均P<0.01).冬季组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占64.10%;其次为秋季,占28.57%.临床症状以水样便为主,占91.03%,伴有发热47例,呕吐25例,脱水13例,肠道外脏器受累36例.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致使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好发于秋冬季,应做好相应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多由轮状病毒(RV)感染所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我们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在秋季发生的吐泻、发热并伴有粪便水样或蛋花样等临床表现是典型的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治疗方法多为抗病毒,纠正电解质以及对症治疗.笔者依据近年来的有关报道利用几种老药在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在临床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