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院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玮  徐萍  黄庆华 《天津药学》2011,23(4):27-29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汇总2007—2009年上报的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转归情况及引发的ADR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不良反应,50岁以上患者占52.5%。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50.7%;静脉给药途径发生ADR最多,占90.3%,最多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5.2%。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抗感染药物及静脉给药途径的监测,减少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刘壬通 《今日药学》2011,21(6):380-381,388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调查本院2006~2009年各科室呈报的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涉及系统、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并采用国家ADR监测中心制订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 161例药品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7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ADR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其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应关注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经常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以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8~2010年收集的77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及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等。结果本院ADR涉及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和循环系统用药,分别占46.31%和15.9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64.8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分别占46.00%和17.58%。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以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5.
周炳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184-185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7~2011年上报的6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48例ADR报告中,78例(12.04%)为严重的ADR,158例(24.38%)为新发ADR;医护人员是ADR报告的主体;发生ADR者以青壮年及老年患者居多;静脉给药、抗感染药更易发生ADR;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消化及循环系统。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且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2004年我院各科室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11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4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24种居首位,占48.98%;其次为中药制剂8种,占16.33%;消化系统用药5种,占10.21%;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62.73%;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70.9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2.73%;较严重的ADR有11例,占10.00%。结论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儿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原因和特点,总结规律,减少患儿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统计某院2009年至2011年3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累及器官/系统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86.77%),其中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ADR185例,占比最大(58.73%),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282例,占77.69%。结论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应予重视,静脉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40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7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84:1;>50岁的中、老年患者166例,占40.79%;单一用药384例,联合用药23例,静脉给药为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的最常见药物占36.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1.8%;皮肤及附件是最常见的ADR损害部位,占49.4%;根据ADR程度分类,中度363例,重度只有2例.对ADR因果关系进行评定,具有肯定因果关系27例,很可能258例,可能106例,可疑16例;治愈227例,好转180例.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探讨药品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5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患者(35.2%);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80.4%),其次为口服给药(13.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为主(24.9%),其中抗感染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3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32.3%);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或者好转(分别占56.1%和42.8%)。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药ADR的监测,注意观察中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新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256-257
目的了解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奇台县人民医院2009至2010年上报的ADR报告125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比例中,<20岁和41~60岁人群发生ADR最多,分别占26.4%和38.4%;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4.80%;发生ADR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大,为54.00%。结论强化抗菌药物及采用注射方式给药的管理,减少合并用药,以保证药物在临床中安全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院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连云港市东方医院2005至2008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ADR)上报的161份ADR报表,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涉及药品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61例ADR报表中,抗菌药物所致ADR居首位(占86.33%);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2.55%);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力度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至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4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9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0例,占11.46%;引起ADR前15种药品中,抗菌药物10种,占66.67%;药品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385例,占86.9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7例,占47.85%)。结论:临床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深入开展ADR病例的用药分析、评价工作,提早发现预警信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收集的87份ADR报告,就患者基本情况、ADR的临床表现与涉及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8例(占33.33%),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的较多,共42例(占35.6%)。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梁华  成志  陈岚  李根 《中国药业》2011,20(17):52-53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年龄、性别、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73.21%,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8.95%;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占54.01%。结论临床用药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慎用中药制剂,并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2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08-2007.12.31收集的2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161例,占58.3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159例,占57.61%,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儿童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慎重。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该院2011年收集的570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ADR的频率最高[191例(33.5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见[527例(92.46%)],ADR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298例(52.28%)],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39例(59.47%)]。结论临床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促进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上报的190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16类,总计86个品种,以抗微生物类药物最多(25种,86例),其次为营养神经系统药物和心血管系统药物(分别为27例和21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65例)。结论临床应当重视ADR监测并及时报告,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20日收集到的252例ADR报告,从报告数量、报告来源、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报告女性多于男性,60以上患者为敏感人群。静脉滴注是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252例ADR涉及120种药品,其中主要是抗菌药(133例,41个品种)和中药制剂(30例,20个品种),损及皮肤及附件的ADR构成比为46.82%。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与医疗监管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某院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院2011-2015年的上报的213例抗精神病药ADR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213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共涉及13个药物品种,其中ADR发生率排在前5位的药品是氯氮平、利培酮、氟哌啶醇、氯丙嗪、氨磺必利;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多,共125例(55.31%),消化系统的损害次之,共54例(23.89%)。结论: 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应重视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的监测与上报,建议加强重点人群及新药、ADR高发药物的监测,定期分析数据,为临床及时干预和疏导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陆一栋  沈斌 《中国药业》2010,19(24):63-64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2009年收集到的32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3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共93种,其中抗感染药物36种,居首位(占38.71%);静脉用药295例,占91.33%;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1.36%)。结论临床必须重视药品ADR,继续做好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