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踝足部胫神经及其分支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神经在踝足部卡压的因素及部位。方法:通过对20侧成人下肢标本的解剖,观测胫神经在踝足部的分支及其足底内外侧管,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①展肌腱性部分位于肌腹下面,展肌腱性部分长(8.62±0.79)cm,宽(3.01±0.30)cm,厚(0.24±0.02) cm,腱性部分构成了足底内外侧管表面;足底内外侧神经走行于足底内外侧管,足底内侧管长(4.58±0.41)cm,横径(1.11±0.10)cm;足底外侧管长(2.58±0.23)cm,横径(0.96±0.08)cm;②在足跟内侧跟内侧神经行走于一独立管道,即跟管,跟管长(3.03±0.21)cm,横径(1.07±0.09)cm。结论:在足底内、外侧管,跟管处胫神经分支可被卡压;对踝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神经松解时,除了切开屈肌支持带松解胫神经,还要打开足底内外侧管及跟管对胫神经分支进行松解,特别是对伴有单一分支卡压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跟内侧神经、跟下神经应用解剖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避免足部手术时损伤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 ,对其进行解剖学研究。方法 :在双目放大镜帮助下 ,对成人 3 6例下肢的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来源、行程、分支及其分布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3 6例标本中均存在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跟内侧神经来自胫神经的 2 7例 (75 .0 % ) ;来自足底外侧神经的 7例 (1 9.4% ) ;来自胫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的 2例 (5 .6 % )。跟内侧神经发出部位在“ 0”点 ,即内踝中心和足跟中心连线上方 (1 .90± 4.7)cm。跟内侧神经有 2个主要分支的 2 9例 (80 .6 % )。多数分支位于展肌浅层脂肪垫内及皮下。跟下神经来自足底外侧神经的 3 1例 (86 .1 % ) ;来自胫神经的 3例 (8.3 % ) ;来自足底内侧神经的 2例 (5 .6 % )。跟下神经发出部位在 0点下方 (1 .7± 4.5 )cm。跟下神经有2个主要分支的 2 4例 (6 6 .7% )。跟下神经大部分分布于足底方肌内侧缘的浅层。结论 :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较恒定 ,跟下部手术时可避免损伤两神经  相似文献   

3.
刘明巍  李炳万  贾世孔 《吉林医学》2011,32(13):2551-2552
目的:研究踝部血管压迫神经致神经嵌压型跟痛症的解剖学因素,为临床手术治疗神经嵌压型跟痛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10具,20侧下肢标本,男7例(14侧),女3例(6侧)进行解剖研究,分离胫神经、胫动静脉及其分支,观察跨越跟神经、胫神经及其分支表面的血管,测量其数目、起源、与"0"点的距离。将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结果:①跨越于胫神经主干表面的血管共发现32支,血管出现率为85%。②跨越于足底内侧神经表面的血管共发现79支,血管出现率为100%。③跨越于跟内侧神经表面的血管共发现19支,血管出现率为85%。仅发现1例血管同时跨越足底内、外侧神经表面,而其他标本足底外侧神经及跟外侧神经表面未见血管跨越。结论:踝部胫神经主干、足底内侧神经及跟内侧神经存在血管跨越于其表面,并且能够对神经形成嵌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足跟痛及踝管综合征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成人尸体标本,对胫神经在踝管内及腓肠神经在外踝附近分支、走行进行了大体解剖观察研究.结果:胫神经多在踝管内分为足底内、外侧神经,分叉后并行一段距离,出踝管后二者分离伴相应足底内、外侧动脉经足母展肌深面入足底内、外测沟,跟内侧神经主要来自足底外侧神经踝管段,起始后穿屈肌支持带于皮下或深筋膜下行走达足跟内侧2/3的脂肪垫和跟骨,沿途呈树枝状分布;腓肠神经在行经外踝后下方时由其凸侧发出3~4支跟外侧神经,于皮下行向下内分布于足跟外侧1/3.结论:踝管内神经松解应充分松解胫神经及主要分支;足跟痛不仅与来自足底外侧神经的跟内侧神经卡压或末稍受刺激有关,还与来自腓肠神经的跟外侧神经受牵拉及刺激有关,故对顽固性跟痛患者可考虑封闭,松解或高选择性切断有关神经分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临床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40侧,显露胫神经,将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神经支及其在肌门处的终支解剖分离,观察各终支的分布。以股骨内上髁水平为标志点对各神经肌支及其终支的位置和长度进行测量。结果 小腿三头肌各神经肌支全部起自胫神经,各肌支的起点在标志点上1.5cm至标志点下3.2cm之间。标志点距肌门的距离均在标志点以下2~5cm范围内。结论 小腿三头肌神经终支入肌的解剖部位恒定且相邻近,故在胭窝下方做一小切口即可完成选择性小腿三头肌神经终支切断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外侧头肌支解剖关系在小腿瘦形术中的应用指导。方法 选取14 例女 性及2 例男性防腐标本共32 侧小腿作研究对象。分别将将防腐标本股骨内外上髁连线设为X 轴,垂直于股骨 内外上髁连线且过中点的虚拟线设为Y 轴,建立防腐标本小腿二维坐标系,从腘窝入路逐层解剖,追踪腓总神 经与胫神经腓肠肌外侧头肌支,将胫神经腓肠肌外侧头肌支走行映射到防腐标本小腿二维坐标系中,记录相关 数据。结果 腓总神经由坐骨神经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上方11.61 cm 处以(21.36±3.41)°角向下发出;腓肠肌 外侧头肌支由胫神经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上方4.04cm 以(28.63±2.87)°角向下发出。腓肠肌外侧头肌支起点距 腓总神经(2.64±0.87)cm,两者在股骨内外上髁水平相距(2.89±0.68)cm。结论 腓总神经与胫神经腓肠外 侧头肌支在腘窝的解剖位置相距较近。小腿瘦形术中进行与腓肠肌外侧头肌支相关的操作,勿伤及腓总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带蒂指展肌移植修复小腿肌上段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指展肌和腓肠肌的形态、血供、神经支配。结果:指展肌位置表浅,其血管和神经支配均来自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内侧神经,走行恒定;腓肠肌的内侧头、外侧头血管和神经支配均来自胭动脉和胫神经。结论:指展肌是修复腓肠肌的内侧头或外侧头缺损较为理想的供肌。  相似文献   

8.
足跟部的支配神经 ,一般认为包括胫神经跟内侧支及腓肠神经跟外侧支 ,在临床上已作为治疗跟痛症时去神经治疗的依据 [1 ,2 ]。而在实际工作中 ,该疗法就其去除疼痛而言疗效并不满意。因此本文对足跟部尤其其内侧的神经分布作一解剖学探讨。1 材料和方法用经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 1 5例 30侧 (男9例 ,女 6例 ) ,解剖和观察分布到足跟内侧部的神经走行、分布。2 结 果(1 )足跟内侧除由胫神经自内踝上 3~ 4cm处发出的胫神经跟内侧支分布外 ,30侧 (1 0 0 % )均有自内踝下发出的神经分支分布到跟骨内侧跖面骨膜及跖长韧带 ,该分支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近端胫神经的肌支情况进行解剖学测量,探讨胫神经肌支转位治疗腓总神经高位损伤或长段损伤的手术可行性.方法 选取12具(23侧)中性甲醛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测量胫神经近端各肌支的长度、入肌点处的直径、分支点至腓骨小头平面的距离(位置)及至腓骨颈的距离;从分叉部向近端膜内分离腓总神经的腓深、腓浅两部分,测量腓总神经可分离的最大长度以及腓深神经的直径.将腓深神经于分离的最高点处切断并模拟移位,观察胫神经肌支与腓深神经无张力缝合的可行性.结果 胫神经近端主要肌支有比目鱼肌支、腓肠肌外侧头支和腓肠肌内侧头支,其长度分别为(53.2±9.9)、(36.3±9.6)和(44.7±8.6) mm;从分叉部向近端膜内分离腓总神经的最大长度为(59.3±7.2) mm;分离后,所有标本的比目鱼肌支和腓肠肌外侧头支以及21侧(91.3%)标本的腓肠肌内侧头支均可直接与腓深神经无张力地吻合.结论 膜内分离腓总神经后,胫神经肌支转位治疗腓总神经长段损伤或高位损伤在解剖学上可行.综合考虑各肌支的长度和直径,比目鱼肌支是移位的最佳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10.
小腿后肌注进针部位的局解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3具62侧成人尸体上,观察小腿后浅层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小隐静脉行于小腿后中间部有46侧,占74.19%;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隐静脉伴行有52侧,占83.87%;腓肠外侧皮神经行于小腿外侧有49侧,占79.03%。对小腿后深层血管神经作了体表定位。测量了小腿后内侧部的厚度,并与常用肌注区肌肉的厚度进行了比较,证实该部位是肌注的安全区,适宜作肌注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带蒂展肌移植修复小腿肌上段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研展肌和腓肠肌的形态、血供、神经支配。结果:展肌位置表浅,其血管和神经支配均来自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内侧神经,走行恒定;腓肠肌的内侧头、外侧头血管和神经支配均来自动脉和胫神经.结论:展肌是修复腓肠肌的内侧头或外侧头缺损较为理想的供肌。  相似文献   

12.
成少安  朱正道  胡茜  王惠丽 《浙江医学》2007,29(8):812-813,865
目的观察神经端侧吻合后给予施万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SDNF)是否能促进神经再生。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随机切断一侧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另一侧作为正常对照。实验组在术中即刻于神经端侧吻合区给予SDNF,术后于该侧小腿外侧肌肉继续给予SDNF,每周1次,共用4周;对照组在相应部位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第13周行腓总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检查及胫前肌湿重测定。结果实验组再生的腓总神经纤维质量、数目、电生理特性和胫前肌湿重均优于对照组,但不如正常的腓总神经。结论SDNF对端侧吻合后的神经再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坐骨神经(n·ischiadicus)为全身最粗大的神经,在股后部下降至腘窝,分成内侧的胫神经和外侧的腓总神经。胫神经行至足底又分足底内侧和足底外侧神经,支配足底的肌肉收缩和接受皮肤的感觉;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前群肌肉和接收小腿前外侧及足背的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神经缩窄术在治疗脑瘫下肢痉挛肢体及矫正内翻马蹄足中的应用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12月对27例脑瘫患儿53肢下肢痉挛肢体行胫神经缩窄术,单侧1例,双侧26例。术前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对下肢挛缩肌肉及神经支配进行详细分析。术中以神经电刺激对运动神经肌肉支配进行定位。手术显微镜下行胫神经缩窄术。结果共行胫神经缩窄术27例(53肢)。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1年3个月,平均10.3个月。术后手术肢体功能全部改善。踝关节增加15~50度背屈,改善率96%。内翻足19例,16例足改善,改善率84.2%。27例患儿术后足底位置正常(足底完全着地)11例(40.8%),基本正常(与地面夹角小于10度或足底外侧3分之2以上着地)13例(48.1%),尚不正常3例(11.1%)。随访期间下肢肢体随意运动功能改善22例(81%),其中显著改善7例(26%)。术后下肢肢体无感觉障碍。3例(11%)肌力不同程度下降,康复训练后肌力均有恢复和增强。结论胫神经缩窄术可有效矫正治疗脑瘫下肢痉挛性瘫痪及内翻马蹄足,改善脑瘫下肢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5.
小腿三头肌神经肌支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经甲醛防腐固定成人尸体下肢标本 4 0侧 ,显露胫神经 ,将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神经支及其在肌门处的终支仔细解剖分离 ,神经修洁。显露肌支的各终支 ,观察各终支的形态及分布。用游标卡尺 (精确度 0 .0 2mm) ,直尺 (精确度 1mm) ,圆规和量角器 ,以股骨内上髁水平为标志点对各神经肌支及其终支的位置、粗细和长度进行测量。结果 :小腿三头肌各种神经肌支全部起自胫神经 ,各肌支的起点在标志点上 1.5cm至标志点下 3.2cm之间。比目鱼肌近侧神经支肌支数为 1- 2支 ,终支有 2 - 6支 ,以 2 - 3支最多见 ;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有 1- 2支 ,以 1支最多见 ,终支为 3支者最多 ;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肌支数全部为 1支 ,恒定的分为 3支终支。标志点距肌门的距离均在标志点以下 2cm - 5cm范围内。结论 :小腿三头肌神经终支入肌的解剖部位恒定且相邻近 ,故在窝下方做一小切口即可完成选择性神经终支切断术。  相似文献   

16.
腓浅神经解剖学观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腓浅神经皮支遭受卡压引起足背区麻木疼痛等不适称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综合征[1],采用针法微型手术松解被卡压的神经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2],为了提高小针刀疗法的疗效,避免手术损伤,我们于2007年2月对30具(60侧)成人小腿标本进行了解剖学观测,以期为临床提供解剖学资料。材料和方法1材料采用经10%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人尸体30具(男22具,女8具),共计60侧。2方法下肢外观无损伤及畸形,解剖观测腓浅神经的有关数据,然后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测量,所测数据用-x±s表示,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腓浅神经的走行及分布腓浅神经由腓总神经经过腓骨外侧时发出,经腓骨与腓骨长肌之间向下向前,继于腓骨长短肌之间下行并浅出,向下即行于腓骨短肌与前筋膜隔之间,于小腿前外侧下部穿深筋膜浅出。浅出处的皮神经横径为24±0.3mm;腓浅神经浅出后在踝关节前上方分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分别分布于踝前区及足背外侧区等部。2腓浅神经皮支浅出处的解剖学观测见表1。腓浅神经的分支处位于内外踝连线的近侧者为80.0%(48侧),其距离为23.2±19.1mm;位于内外踝连线的远侧者为5.0%...  相似文献   

17.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跟骨内侧和上腿内侧下1/3筋膜血管来源与分布情况,其中分布到跟骨内侧的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足底外侧动脉与胫后动脉的分支,分别发出3~9支和2~5支外径0.6±0.4mm的骨支。小腿内侧下1/3筋膜的血供来自胫后动脉的肌间隙筋膜皮动脉,有1~3支,外径0.8±0.5mm。踝管区的骨皮支与肌间隙动脉的下行支相吻合。根据供区解剖学规律,充分利用筋膜血管明显纵向分布的特点,设计带筋膜蒂跟骨瓣,转位修复内踝骨折、骨不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随机切断一侧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另一侧作为正常对照.术后于实验组端侧吻合侧小腿外侧肌肉注射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10 μg/ml),而于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隔天一次,共用2周;术后12周,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组织学检查及胫前肌湿重测定.结果实验组再生的腓总神经纤维质量、数目、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胫前肌湿重均优于对照组,但不如正常的腓总神经和胫前肌.结论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端侧吻合后的再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临床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经甲醛防腐固定成人尸体下肢标本40侧,显露胫神经,将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神经支及其在肌门处的终支仔细解剖分离,神经修洁,显露肌支的各终支,观察各终支的形态及分布,用淤标卡尺(精确度0.02mm),直尺(精确度1mm),圆规和量角器,以股骨内上髁水平为标志点对各神经肌支及其终支的位置,粗细和长度进行测量,结果:小腿三头肌各种神经支全部起自胫神经,各肌支的起点在标志点上1.5cm至标志点下3.2cm之间,比目鱼肌近侧神经支肌支数为1-2支,终支有2-6支,以2-3支最多见;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有1-2支,以1支最多见,终支为3支者最多;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肌支数全部为1支,恒定的分为3支终支。标志点距肌门的距离均在标志以下2cm-5cm范围内。结论:小腿三头肌神经终支入肌的解剖部位恒定且相邻近,故在Ge窝下方做一小切口即可完成选择性神经终支切断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下肢标本25侧,解剖观察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肠内侧皮神经合成,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主要是腘窝中间皮动脉,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主要是腘窝外侧皮动脉,并与腓动脉的肌间隔穿支、肌皮穿支之间存在诸多吻合,形成血管链,并与神经、小隐静脉构成神经血管复合体。结论 以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可以设计截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