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锁骨骨折保守治疗、切开内固定及万向外固定三种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 60例病人共随机分为三组进行固定效果和感染情况的统计比较。结果保守治疗组失效率为4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断板及脱针率为25%,针孔感染率为15%;外固定器组愈合良好90%,固定失效10%,针孔感染为10%。结论外固定器的治疗是一种固定效果可靠、创伤小,外部美观的固定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及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及切开复位LC-DCP钢板内固定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 2007年4月-2010年5月期间昌黎县人民医院收治5~13岁,41例儿童股骨干骨折病例,其中通过外固定架固定20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1例:所选取的病例均为股骨干骨折,并应用HSS评分系统(主观评分系统)进行结果分析评价,同时观察两种手术方法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时间及有无感染的差别.结果 21例钢板内固定患者手术后18周内的治愈率为95.6%,术后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出现;外固定架治疗的21例患者治愈率为71.4%,有4例针孔感染,骨折骨性愈合,骨折延迟愈合1例.外固定架治疗20例,6例固定失败进行第2次手术.15例术后14周内骨性愈合,4例针孔感染.结论 对于儿童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LC-DCP钢板内固定较外固定架固定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器治疗青少年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11例.应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11例患者随访时间6~18(11.0±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2.73%(8/11).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器治疗青少年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并与传统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镍钛聚髌器内固定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非粉碎性髌骨骨折(骨块横径〉20mm)71例分别采用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患者入院后采取随机方法分组。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组30例,切开复位镍钛聚髌器内固定组19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组22例。比较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膝关节综合评价结果。结果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0.0±4.6)周,术后膝关节综合评价优良率为93.3%,其中1例因张力带钢丝断裂、1例克氏针拔针均采用石膏外固定后骨折愈合。切开复位镍钛聚髌器内固定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0.5±3.6)周,术后膝关节综合评价优良率为94.7%。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9.0±3.0)周,术后膝关节综合评价优良率为95.5%。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综合评价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非粉碎性髌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疗效满意,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骨折愈合时间相对缩短、无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相对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张建国 《现代保健》2012,(31):29-30
目的:应用手法整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法对踝关节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平均每组43例。外固定组采用手法政府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外固定组踝关节骨折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内固定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关节功能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内固定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内固定组。结论:应用手法整复外固定技术对患有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以8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给予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外固定组患者成骨性愈合率较高,功能完全正常率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给予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对患有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外固定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内固定组患者治疗后骨折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外固定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外固定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外固定组。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对患有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8.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及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保守治疗组40例,手术治疗组40例)。结果对两组患者按Constant和Murley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保守治疗组优良率为80%,手术治疗组优良率为7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守治疗组在日常生活情况方面评分都较手术治疗组为优,手术治疗组在力量评分、骨折端的对位情况评分二方面较保守组为优。结论对无移位骨折保守治疗效果较好,而严重移位骨折,治疗起来较棘手,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裴儒 《中国校医》2014,(12):931-93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标记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65.0%,而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治疗组优良率为8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优于保守治疗,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成功 《现代保健》2009,(21):58-59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5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保守治疗组,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改良术式重建钢板组。对三组的治疗效果优良率作比较。结果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优良35例(97.4%),差1例(2.8%);改良术式重建钢板组,优良28例(100%),差0例(0%),统计学处理(P〉O.05),无统计学差异。保守治疗组优良人数10例(47.6%),差11例(52.4%),保守治疗组与两个手术组统计处理(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无临床差别,保守治疗组临床效果不如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共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对照组单纯进行内固定,并随访12 w,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和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和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疗效对比,治疗组优良率为86.21%,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功能改善对比,治疗组优良率为96.55%,对照组优良率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内、外固定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曾颖 《临床医学工程》2011,18(5):711-712
目的对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应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关节内骨折患者,共52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7~49岁,平均23.1岁。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2.5个月。患者骨折均得到愈合,愈合时间为4~11周,平均6周。所有患者损伤关节都没有不稳定发生。ATM标准评价患者手指运动功能优良率达到81%。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关节内骨折方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急诊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9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研究组使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针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及对比.针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下的踝—后足(A...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究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保守组与手术组,其中保守组43例予以手位复位法联合外固定治疗法,手术组43例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6个月的骨折部位、腕关节部位疼痛评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保守组患者术后第3、6个月骨折部位以及腕关节尺侧部位疼痛评分值均高于手术组;保守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72.09%)显著低于手术组治疗效果(93.02%);保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63%)显著低于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26%)。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治疗法术后患者病症处疼痛感更轻,缩短愈合时间,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进行术后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5.
张番  郑淑媛 《现代保健》2014,(11):49-51
目的:评价微创锁定板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在本院骨科择期行手术治疗的76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微创内固定组和切开内固定组各3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利用AOFAS踝和后足评分系统、视觉模拟量表(VAS法)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切开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内固定组患者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切开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内固定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9%明显低于切口内固定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跟骨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碳纤维外固定支架撑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37/50),差异显著(P〈0.05);骨Bohler角(27.1±2.1)°和Gissane角(124.1±5.5)°,明显高于对照组(26.3±1.8)°和(121.2±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单纯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单纯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A组(早期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及B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各50例,比较2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早期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单纯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相似,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好适应证,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程勇 《医疗保健器具》2013,(12):1533-1534
目的观察并探讨创伤骨科中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80例44伤骨科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创伤性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外固定支架接受损伤控制性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行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先接受一期外固定支架处理,待伤情稳定后再行二期切开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乳酸清除时间、术中失血量、体温以及PT/APTT恢复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多友性骨折且伴有多处复合伤的创伤骨科患者来说.外固定支架辅助下的损伤控制性治疗对于病情稳定后期开展二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极为有利,患者预后也由此得以改善,因而应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研究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摘取该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法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46%(22)和91.89%(34),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2.43%(12)和64.86%(2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骨骼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根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较传统的切开复位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的骨折愈合,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