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芹  刘海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9):1561-1562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少见,发病率为0.5%。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严重血液病,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导致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所发生的贫血。以往有医生主张,孕妇一旦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立即终止妊娠,近年来南于再障患者经过治疗后,缓解率提高,现再障合并妊娠在临床上多能见到,现将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9年间收治的8例妊娠合并再障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第46届美国血液学年会有关再障的研究指出:①AA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中的一种,正确鉴别骨髓衰竭综合征,有利于合理选择治疗。②AA的病理机制主要是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组织的免疫损伤,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含免疫抑制)仍然是AA的主要治疗手段,两种方法治疗的AA患者长期生存率无明显区别Ⅲ。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通常将该病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全,呈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症.重型再障(SAA)属中医学"急劳"、"发热"、"血证"等范畴.治疗上多采用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4.
邢朝琴  黄强 《浙江医学》2008,30(5):533-535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所致的疾病,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大多数情况下,再障是由T淋巴细胞异常启动造成造血干细胞损伤所致的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1-2]。有研究表明再障以T—bet高表达为特征^[3],现就T—bet在再障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组造血组织功能衰竭的综合征。近年来,美国血液年会强调对获得性再障和各种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的区分。几种少见的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包括Fanconi贫血、先天性角化不良等,在儿童AA中占绝对多数,但发病年龄波动很大,有些患者到成人期才有明显的表现,年幼患者应更多考虑先天性再障。邵宗鸿提出将造血功能衰竭按发病机制进行分类,从而把以形态学为基础的、传统概念上比较笼统的广义再障进一步细化分类,新概念下的狭义再障是指一类由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介导的造血功能衰竭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由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异常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及外周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1]。A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可能和造血干细胞的内在缺陷、造血微环境的异常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而AA患者的骨髓间充质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芳  李戈  黄建鸣 《四川医学》2009,30(5):755-757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rnal stem cells,MSC)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造血支持作用,同时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增生不良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造血微环境异常、造血干/祖细胞缺陷和免疫功能紊乱。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再障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将对MSC的免疫调节作用与再障的免疫功能紊乱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造血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难治病之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骨髓多能干细胞、微环境损害,或引起机体免疫机能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征。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型中的难治性贫血(RA)简称MDS—RA是一组由造血干细胞受损引起的克隆性疾病,这两组疾病的鉴别诊断极为重要。本文对再障与MDS—RA两组病例及正常骨髓涂片中骨髓小粒细胞成分进行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或AA)是一种骨髓造血的功能过度抑制性疾病,其病理机制呈高度异质性,多年来研究的热点一直在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及免疫系统上。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胞免疫紊乱参与再障的发病,认为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且异常激活的CD8细胞能抑制造血,此作用与其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及CD8介导的造血因子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组造血组织功能衰竭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与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受损、免疫功能异常特别是 T 细胞功能亢进和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直接杀伤骨髓造血干细胞以及淋巴因子介导的造血干细胞过度凋亡引起的骨髓造血细胞减少和功能衰竭有关.从病因方面AA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相似文献   

11.
于丽娜 《医学综述》2013,19(12):2116-2118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其发病与造血微环境障碍密切相关。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研究,不仅为AA的诊断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也为AA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伴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我们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环孢素A(CsA)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AA,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秀茹  张书茵 《吉林医学》1995,16(3):165-165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38例骨髓像分析高秀茹,丁颖(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130021)张书茵(公主岭市二院检验科136100)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征。在小儿血液病中也较常见。骨髓像检查是诊断再障的重...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常出现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病症.患者以青壮年占绝大多数,男性多于女性.再障是造血系统较常见的疾病.其中,慢性再障更为常见.本科从2003年3月起应用滋阴济阳法治疗慢性再障患者20例,并与用单纯西药雄激素治疗的20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征,普遍认为与造血干细胞受损、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骨髓移植及免疫疗法成为治疗再障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费用昂贵,副作用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运用。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再障的报道甚多。本文从再障病因病机、分型、治疗及中医药疗效机制诸方面对近年来再障的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文献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是难治性血液病之一,尤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往往病情重,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7.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组由不同发病机制介导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发现约50%AA患者外周血CD_4/CD_8比值减低甚或倒置,不少体外研究表明激化的CD_8细胞抑制造血。AA发病与免疫异常联系密切。特别是重症再障,文献报告中40~50%是由免疫  相似文献   

18.
赖永榕 《广西医学》2005,27(10):1499-1503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给予患者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预处理,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恶性克隆细胞或异常造血于细胞,然后移植正常的异体或自体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自从1955年Thomas首先开展骨髓移植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造血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和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难治性贫血(RA)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AA、10例RA、10例PNH及1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RA、PNH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R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原粒加早幼粒比例高于AA、PNH和正常人,并出现病态造血。PNH患者的骨髓小粒表现红系增生。结论:骨髓小粒观察对AA、RA及PNH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本病起病隐袭,病往长,周围血中至岁一系列细胞数减少及形态学异常。骨髓多数增生活跃,至少有两系以上表现为病态造血。讨论了MDS亚型分类的建议,是否存在铁利用障碍。并不在于环形铁粒幼细胞的多少。难治性贫血(RA)和不典型再障的鉴别在于动态观察外周血、骨髓有无病态造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