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2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致慢性胃炎做了大量研究,并报道50%以上胃病患者的胃粘膜可检出H.P。 (一)资料和方法对115例胃粘膜活检标本均采用其中一块进行H.P试剂盒培养48小时以上再行石腊切片、H.E染色,其余组织块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腊切片H.E染色在光镜(或油镜)下观察。在不知细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WarthinStarry(WS)银染色与Grams染色在组织学诊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中的作用。方法HE染色法判断所选组织的病理分型并进行分组;用WS银染色法结合Grams染色法判断所选组织HP的感染状况,比较两种不同染色方法的染色结果。结果WS银染色结果阳性率为85.5%,Grams染色结果阳性率为87.74%,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S银染色与Grams染色在组织学诊断HP感染中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别,Grams染色可用于胃组织石蜡切片中HP感染的检查。  相似文献   

3.
胃粘膜活检标本幽门螺杆菌的检出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采用组织切片染色和快速尿素酶相结合,从临床、细菌、病理等方面对幽门螺杆菌(Hp)进行研究,重点观察胃粘膜活检Hp阳性标本中病理形态学的改变。1 材料及方法1.1 研究对象1997年10月~1998年4月间来我院作胃镜检查并活检的259例主诉有上消化道临床症状的患者。男169例,女80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5.2岁。1.2 组织学及Hp细菌学检查全部病例行石蜡切片HE染色病理学检查,Hp检查用胃粘膜细菌直接涂片(快速尿素酶法)和组织切片石碳酸、碱性品红染色两种方法进行检测。1.3 评判标准以组织切片石碳酸、碱性品红染色或快速尿素…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51例非溃疡病消化不良或消化性溃疡病人的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胃镜活检组织中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dis,CP)与胃十二指肠炎症的关系。细菌培养、组织切片和电镜观察表明,CP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螺旋或短弧形杆状,具鞭毛,培养微需氧并含高活性尿素酶。胃体、胃窦和球部活检CP阳性率分别为55.9%、75.4%和21.4%,差异显著(P<0.01),胃窦部阳性率最高可能与胃窦炎高发有关。正常胃粘膜中均无CP.CP与胃慢性炎症,尤其与活动性炎症密切相关(P<0.01)。球部CP阳性率与球部炎症和溃疡无明显相关(P>0.05)。14例经铋剂治疗炎症好转者CP减少或消失。结果进一步证实CP与慢性胃炎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40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而做胃镜检查的患者,取胃粘膜活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幽门弯曲菌的检查。病理切片 W—S 银染色 CP 阳性率最高(73.9%),直接涂片、尿素酶试验及染色次之,分离培养阳性率较低。CP 的检出率在消化性溃疡为96.2%,慢性活动性胃炎为95.1%,胃癌63%,CP 总检出率为83.2%。研究结果表明,胃粘膜中 CP 与消化性溃疡及慢性活动性胃炎有密切关系,该菌可能是上述疾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幽门弯曲苗(Campylobacterpy1OriCP)为胃部疾病的重要病原菌[‘1,日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CP感染的诊断技术亦有很大进展,但特异性较差,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具有直观性特点的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检查,据报道的多种染色方法,未能得到满意效果,主要原因是CP与背景中其它成份着色相同,确认CP时就存在主观因素和技术水平因素的影响[’],于扰对CP的辨认。本文通过对常用几种染色方法*·‘’,对胃粘膜活检组织石蜡切片进行染色对比试验,提供一种简便实用,快速可靠,能充分显示染色镜检直观特性的染色方法。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Crocker等采用改良的银染核仁组织区(简称AgNORs)方法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上显示出核仁组织区(NORs)。该技术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在参考了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石蜡组织切片AgNORs染色方法进行了探索并获得了较好的染色效果,现报告如下。 1.染色液的配制 先配贮存液。A液:将2g明胶用蒸馏水加热溶化至50ml,然后加入2%甲酸水溶液50ml,混匀后盖封并置4℃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作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 检测30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中MI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I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并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MIF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病机制,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预后分析的潜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无溃疡病的患者作内镜检查121例,活检胃粘膜培养GP检出率为53.7%,其中5例胃粘膜组织学正常者CP培养均为阴性。慢性胃炎116例CP检出率为56.0%,慢性浅表性胃炎(54.4%)和慢性萎缩性胃炎(61.5%)的CP检出率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胃炎炎症程度严重者较轻度炎症者的CP检出率为高,分别为61.5%及45.3%。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1)。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二者CP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前者为58.7%,后者为51.2%(P>0.05)。本文对CP的鉴定方法和临床意义作了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材料与方法胃粘膜肠上皮化生113例,胃镜活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者108例,早期胃癌及胃溃疡早期癌变的大标本15例,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分别用HE染色及粘液组化染色。(1)AB pH2.5/PAS染色,使胃粘膜中性粘蛋白红染,肠化上皮的酸性粘蛋白呈蓝色。(2)HID/AB pH2.5染色,使肠化的硫粘蛋白呈黑色,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351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做纤维胃镜检查并采取胃粘膜和球部粘膜进行活组织培养、组织涂片Gram染色、尿素酶试验、切片Warthin—starry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幽门弯曲茵(Cp)的检出率在消化性溃疡为70.5%(91/129),慢性胃炎为64.8%(204/315),并且Cp的检出率与慢性胃炎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有关系。维吾尔族患者Cp检出率为77.1%(37/48),汉族为60.4%(183/303),统计学分析,维吾尔族组的Cp检出率高于汉族组(P<0.05)。研究表明,C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关系,Cp可能为其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原位凋亡检测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细胞凋亡检测技术 ,包括 DNA聚合酶 I、KL enow酶催化的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 T)介导的 d U TP缺口末端标记(TU NEL )技术 ,后者目前被广泛采用。但因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进行 TU NEL染色还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前的处理 ,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胃粘膜组织 ,常规石蜡包埋 ,4μm切片 ,原位末端标记试剂盒 (德国宝灵曼公司 )。1.2 方法   (1)常规脱蜡水化 ,蒸馏水洗 5 m in。 (2 )加入蛋白酶 K(2 0 μg/ m l,溶于 p H7.4~ 8.0…  相似文献   

13.
胃粘膜活检576例,其中276例来自南京地区(A组),300例来自西宁地区(B组)。用硷性复红法染色观察幽门弯曲菌(CP)。结果CP检出率在两组有极明显差异:A组69.9%,B组21.0%,这提示CP感染可能与两地区海拔、气候、地理生活坏境、饮食结构习惯等不同有关。两组中活动性慢性胃炎CP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各组总检出率,提示CP可能是活动性慢性胃炎发生的常见原因。两组同为胃癌高发地区,CP检出率却有明显不同,也说明CP与胃癌的发生是否有关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用甲基绿-派洛宁(MG-P)染色法进行胃癌细胞的DNA/RNA双参数图像分析的探索。选择26例用Feulgen染色法检测DNA倍体类型的胃癌组织连续切片,进行MG-P染色。经提纯染料和反复摸索,找到MG-P染色的理想条件并得到了最佳染色结果。26例胃癌病人Feulgen染色的异倍体率为15/26(57.7%),而MG-P染色为17/26(65.4%),两者符合率为93%。采用褪色后重染的方法比较两种染色法相同组织切片中细胞的DNA含量,Feulgen染色与MG-P染色的相关系数为0.99。RNA含量在肿瘤细胞中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细胞。结果显示,MGP染色不仅方法简便,而且可与图像分析结合,用于肿瘤细胞的DNA/RNA双参数定量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幽门弯曲样菌(CP)与胃炎及胃溃疡的发病相关,这为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 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法(W--S染色法)是目前公认的胃粘膜CP组织学检测方法.经典的W-S染色法步骤繁复,不易掌握,常导致染色失败,且某些试剂来源困难.我科经反复试验,建立了改良嗜银染色法,用于111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胃镜标本CP染色,与培养结果相符,两种方法CP检出率分别为62.16%和74.77%.现将改良嗜银染色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在吉林地区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胃病患者528例,纤维胃镜下钳取胃粘膜组织,经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病理诊断慢性胃炎328例(占62.1%),胃溃疡75例(占14.2%),胃癌116例(占22.0%),其它胃病9例(占1.7%)。结论吉林地区慢性胃炎患病率最高;胃癌在人群特别在老年患者中的患病率也较高;慢性胃炎、胃癌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Smad4在胃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9例经外科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应用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胃粘膜细胞浆中都有Smad4阳性表达,39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22例有Smad4阳性表达(56.4%),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mad4蛋白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程度相关,分化程度越低、浸润程度越重,其阳性表达率越低(P<0.05);而Smad4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无相关性。结论Smad4的表达下降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而且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程度密切相关,Smad4可能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在吉林地区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胃病患者528例,纤维胃镜下钳取胃粘膜组织,经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病理诊断慢性胃炎328例(占62.1%),胃溃疡75例(占14.2%),胃癌116例(占22.0%),其它胃病9例(占1.7%)。结论:吉林地区慢性胃炎患病率最高;胃癌在人群特别在老年患者中的患病率也较高;慢性胃炎、胃癌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已普遍开展了纤维胃镜检查,切取粘膜组织做病理学观察。这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有时因组织块过小,病变不典型而不易诊断。本文对5,285例胃粘膜活检材料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分析。材料与方法自1977年5月至1983年12月,我科共收胃粘膜活检材料5,285例。每例1~8块微小组织,常规石蜡间断性连续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切片均经复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CEA免疫组化染色在检测肿瘤系膜微转移及环周切缘(CRM)侵犯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纤维结肠镜及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病人40例,应用大组织切片技术对术后标本处理,分别行常规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分析两种染色方法在检测肿瘤系膜微转移及CRM侵犯方面的价值.结果 CEA染色检测肿瘤浸润程度大于常规病理染色,差异有显著性(t=5.23,P<0.001);常规病理染色CRM阳性6例,CEA免疫组化染色CRM阳性10例,两种染色方法在诊断CRM阳性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χ2=29.60,P<0.001);两种染色方法在检测系膜微转移方面的差异与血浆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有关(χ2=7.40、7.72,P<0.05),与性别、肿瘤部位、淋巴结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EA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发现直肠癌CRM侵犯及在直肠系膜中的微转移情况,直肠癌系膜内微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血浆CE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