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磊  刘典勇 《山东医药》1999,39(24):39-40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病理学的发展,人们对HBV血清标志物有了新的认识。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HBV血清标志物由定性检测发展到定量检测。1 HBV结构、血清学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1.1 HBV结构 完整的HBV颗粒又称为Dane颗粒,它是由包膜(HBsAg等)和核心(HBV核壳体)组成。核壳体又由核壳(HBcAg)和核酸(HBV-DNA等)组成。HBV可分为4个以上的开放读码框架(ORF),称为S、C、P和X等基因区,分别编码相应的抗原,如HBsAg、HBcAg、HBeAg等。另外,血液中还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检测15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V、HBV、HCV标志及肝组织内HBsAg、HBcAg发现HAV和HCV标志全部阴性,HBV标志全部阳性。15例HBV感染中,血清HBVDNA阳性11例。其中HBsAg(+)、HBeAg(+)9例,HBsAg(+)、HBeAb(+)2例。综合血清其它的感染指标与肝脏病理及免疫病理的变化对11例血清HBVDNA阳性病例作了重要分析。进一步证实HBeAg为临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父婴传播途径是否存在,作者用三乙醇胺月桂基硫酸盐(TLS)提取精子DNA、以聚合酶链反应(FCR)检测HBVDNA。检测了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精液及其配偶与子女的血清HBV标志(HBVM),结果精液HBVDNA阳性13例(68.4%),说明了精液的传染性。继而在3例母亲HBVM阴性(包括HBVDNA)而新生儿却符合HBV宫内传播者,检测其父亲的精浆HBVDNA为阳性,提示了父婴传播途径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经精子传播的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91,自引:4,他引:9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经精子传播的可能性。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精子中的HBVDNA(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原位杂交及32P标记探针Southern吸印杂交法);并用正常人精子进行HBVDNA俘获试验;对引产胎儿标本进行HBsAg、HBcAg(ABC免疫组化法)及HBVDNA的检测。结果在22例慢性乙肝患者精子标本中,3例检出HBVDNA,分布于精子的膜部和核心部。对母亲无HBV感染、父亲为慢性HBV感染者的4例胎儿的检测表明,在1例胎儿的肝、小肠、肾、肺、骨骼肌中检出了3.2kb的游离型HBVDNA及HBsAg、HBcAg的表达;该胎儿的父亲精子亦检出HBVDNA。体外试验表明正常人活精子能俘获HBVDNA,被俘获的HBVDNA在精子内的分布位置与乙肝患者精子相同。结论乙肝病毒可能通过感染精子垂直传播,精子被感染的机制涉及对HBVDNA的主动性捕获  相似文献   

5.
HBV 侵犯PBMC致线粒体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侵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对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HBsAg阳性6个月以上,无肝炎症状及体征,肝功正常患者58例.多聚酶链反应检测PBMC中HBVDNA,噻唑兰(MTT)比色法测线粒体功能.HBsAg、HBeAg检测用固相放免法检测.结果慢性HBV感染者58例,PBMC中检出HBVDNA31例(535%),PBMC中HBVDNA阳性组MTT比色法查线粒体功能的A(OD500nm)值明显低于HBVDNA阴性组(005±003vs029±007,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时,HBV常侵犯PBMC,并导致PBMC线粒体功能降低、能量代谢异常.这可为HBV慢性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丙型及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林  王梅 《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1):753-755
为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对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了血清中HCVRNA及其抗体水平;同时采用斑点杂交及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了血清中HBVDNA及其血清标志物。结果显示,27%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CV抗体阳性,其中33%的患者血清存在HCVRNA。在血清HCV抗体阴性的16例患者中,也有1例(6%)血清HCVRNA阳性。在22例血液透析患者中,3例(14%)血清HBVDNA阳性(HBeAg也均阳性)。其余19例HBVDNA阴性患者(HBeAg均阴性),有12例(63%)血清抗-HBc阳性。在7例血清HCVRNA或(和)抗-HCV阳性者,5例有既往或现在HBV感染的证据,但未见HCVRNA与HBVDNA同时存在者。提示在相当数量的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肝炎病毒血症,应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监测及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HBV DNA及HBxDNA亚片段在肝癌细胞内的整合及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HBVDNA及其亚基因片段HBxDN在肝细胞肝癌(HCC)中整合特点用机制,制备了地高辛标记的3.2kbHBVDNA全基因及0.59kbHBVDNA/BamHI,BglⅡBHxDNA亚基因探针。点杂交、原位杂交及Southern杂交检测HBVDNA的存在情况,筛选HBVDNA纯整合标本,以HBxDNA探针检测HBxDNA在HCC染色体的整合。结果显示HBVDNA在肝细胞内以核型为主(70%)  相似文献   

8.
输血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前瞻性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输血所致HBV和HCV感染现状及HBsAg抗HCV和ALT筛检供血的效果。方法 对138例输血者输血前,后1,3,6,9个月血清标本及其供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抗HCV和ALT,并对部分血清标本用PCR及巢式RT-PCR法检测HBVDNA和HCVRNA,结果和结论 输血后HB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1.4%(2/138)和34.8%(48/138),输血后乙型和丙型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9.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各期血吸虫病患者及50例HBsAg阳性的非血吸虫病对照人群血清丁型肝炎病毒(HDV)标志物,用斑点杂交检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AS)患者HBV-DNA。结果表明,HBsAg阳性的晚血患者HDV标志物(HDV-M)检出率14.5%,显著高于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慢性血吸虫病(慢血)患者(2.5%)及对照人群(2.0%)(P<0.05)。随访观察发现,HBV/HDV双重感染的晚血患者病死率40%,显著高于单纯HBV感染的晚血患者(8.5%,P<0.05),提示晚血患者是HDV感染的易感人群,HDV感染是HBsAg阳性晚血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HBV/HDV双重感染与晚血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斑点杂交和酶连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68例肺结核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其它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观察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中肝功能变化与血清HBV-DNA的关系。结果,268例肺结核患者血清HBV-M阳性率为19.0%,HBV-DNA阳性20例(7.5%);化疗中,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组、肺结核合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95%、10%及5.1%。肺结核合并HBV感染组、单纯HBV-M携带者组、单纯肺结核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49%、10%及5.1%。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组死亡4例(15%),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3.5年后发生肝硬化2例。结果提示,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HBV-DNA有重要意义。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肺结核患者的预后可能有重要作用,化疗前常规检查并有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血清HBV-DNA,可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1.
乙型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GBV和HCV)感染与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关系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沈阳地区117例肝癌、107便肝硬化和45 析患者血清进行了HBV和HCV血清标志及HBVDNA和HCV RNA检测,并采用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其中73便HCV RNA阳性血清进行了HCV基因分型。结果,肝癌组HBV感染率(60.7%)显著高于HCV感染率(33.5%,P〈0.01),  相似文献   

1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检测了中老年乙型肝炎病人不同时期的血清标志。结果表明,HBeAg阳性的血清其PCR检测HBVDNA均阳性,两者呈平行关系,1~4w后有20%病人血清HBVDNA转阴,同时伴有部分病人HBeAg消失或HBeAb出现,其他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病人血清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HBeAg阳性血清,且HBVDNA暂转阴率高于HBeAg阳性血清,HBVDNA转阴的时间也短(1~4w)。动态检测HBVDNA可以动态观察HBVDAN的复制,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子斑点杂交和酶连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68例肺结核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其它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观察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中肝功能变化与血清HBV-DNA的关系。结果,268例肺结核患者血清HBV-M阳性率为19.0%,HBV-DNA阳性20例(7.5%);化疗中,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组、肺结核合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ELISA法对2737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各组HBV-DNA的检出率:①HBsAg(+)、HBeAg(+)和抗HBc(+)组为99.27%;②HBsAg(+)、抗HBe(+)和抗HBc(+)组为44.77%;③HBsAg(+)和抗HBc(+)组为42.86%;④HBV标志物均阴性为15.92%。结果表明HBV-DNAPCR检出先于其它乙肝病毒标志物,可早期发现乙肝。PCR法直接检测HBV-DNA更有利于临床对乙肝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宫内HBV感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小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探讨宫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接种乙型肝炎(HB)疫苗失败的原因,采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对42例宫内HBV感染接种HBV疫苗小儿进行了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检测,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其中32例进行外周血T淋业群的测定。结果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宫内HBV感染接种HBV疫苗无反应组SI值均低于有反应组及正常免疫儿童,CD^+4/CD^+8值在宫内HBV感染接种H  相似文献   

16.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行设计了HBV和HCV各一对引物,应用多重PCR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5例HBsAg和HCV抗体均阳性者,其HBVDNA和HCVRNA均阳性;20例单HBsAg阳性标本,11例单HBVDNA阳性,5例HBVDNA和HCVRNA均阳性;20份单HCV抗体阳性者,HCVRNA均阳性,3例合并HBVDNA阳性;10例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抗HCV阴性肝炎标本8份HCVRNA阳性,1例HBVDNA和HCVRNA阳性。结论多重PCR一次反应即可完成多次常规PCR检测,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1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及19.4%低于血清及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出率(分别为29%及48.4%),HBV-DNA阳性者病死率高(66.6%),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HBV-DNA阴性患者病死率较低(12%),其死亡与肝病无直接关系。结果提示,检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HBV-DNA有重要意义。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预后可能有重要作用,在血吸虫病疫区普及乙肝疫苗接种将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产生重大效益。  相似文献   

18.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对171例肝病血清检测结果,HBVDNA阳性率59.1%,EliSA检测HBsAg阳性率43.2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sAg(+)/HBeAg(+)组HBVDNA阳性率79.5%,而HBsAg(+)抗-HBe(+)组主57.9%,HBsAg(-)/抗-HBs(+)组,HBVDNA阳性率36.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在慢性HC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3年1月~1995年3月采用含HCV不同编码区三种重组抗原(C22,C33c,C1003)的RIBA,对85例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将其结果与第二代放免法(RIA2)检测抗HCV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NANBH患者血清RIBA阳性(788%,67/85)结果与HCVRNA阳性(753%,64/85)结果之间有良好相关性和高的符合率;RIBA可检出RIA2阴性的HCV感染者;单项抗体阳性时仅见一定比例的单项抗C22或抗C33c阳性血清可检出HCVRNA,而单一抗C1003阳性者HCVRNA均阴性.结论RIBA可提高慢性HCV感染的诊断率,RIBA阳性为HCV感染及病毒血症存在的标志,可作为RIA2检测抗HCV的确证实验.  相似文献   

20.
单纯TTV感染的临床病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资料与方法:原因不明性急慢性肝炎患者27例,血清病毒学标记甲-戊、CMV、EBV(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肝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BsAg、HBcAg、 HCV NS5Ag、 EBVAg、原位杂交检测HGV RNA均阴性。所有患者均无饮酒(或偶尔少量饮酒)、损肝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输血史。肝组织行TTV DNA原位杂交检测,对其阳性病例的血清采用PCR及斑点杂交检查TTV核酸。肝小叶内炎症及纤维化评估采用组织学活动指数(HAI,Knodell计分法)。肝功能主要包括ALT、TBil等,采取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