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的证候分布与病机特点。方法:总结243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与证候分布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年龄多集中在45~55岁之间;证型以阴虚血瘀出现频率最高,占30.86%,其次为肝肾阴虚和阴虚热结。结论:围绝经期病理改变多为本虚标实,以阴虚为本,痰、瘀、热结为标,肝肾亏虚、阴虚不藏是围绝经期失眠的基本病机,阴虚及其导致的痰、瘀、阳浮、热扰是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瘀既是长期失眠的结果,又是造成失眠顽固不愈的重要原因。瘀血阻滞心、脑、肝之脉络,气血运行失畅,卫气出入异常,阴阳失调,故失眠反复不愈。从瘀论治失眠的经典配方为血府逐瘀汤。久坐、少动是目前普遍的生活方式,常造成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的形成,失眠的证型中兼有血瘀证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临床用药上,加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失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血瘀既是长期失眠的结果,又是造成失眠顽固不愈的重要原因。瘀血阻滞心、脑、肝之脉络,气血运行失畅,卫气出入异常,阴阳失调,故失眠反复不愈。从瘀论治失眠的经典配方为血府逐瘀汤。久坐、少动是目前普遍的生活方式,常造成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的形成,失眠的证型中兼有血瘀证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临床用药上,加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失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失眠从瘀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属于慢性疾病,久病及瘀,所以失眠患者都存在瘀血的病理特征;反过来瘀血又是致病因素,相互影响造成失眠的迁延不愈,形成恶性循环.当箭西医研究认为失眠同脑循环障碍、脑神经元异常兴奋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存在营养不足、心血瘀滞等情况,不能对其心神奉养,导致出现失眠多梦症状.八段锦是一种治疗失眠的新型方法,能够促进患者修心养性,达到缓解失眠症状的目的 .子午流注纳支法属于一种时间针灸方法 ,用于失眠症的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失眠是指不充分的睡眠或不完全的睡眠,并不意味着完全失眠状态.失眠症是临床多发病,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很多因素都可以造成失眠,有精神因素诱发的,有机体疾病引起的,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失眠、多梦,常伴有头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临床表现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中医药治疗失眠有其独特的见解,且疗效显著,本文从病因病机、辩证分型、基本方加减、专方专药、其他方法5方面,对近年来国内临床对失眠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统计1853例失眠患者中的1234例进行了针刺配合电针治疗的病例的疗效.并统计分析了560例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结果,以及314例脑血流图检查结果.结果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失眠总有效率89.63%.失眠患者以中年人特别是女性多见.560例失眠患者中有76.07%心理测查异常,其中以躯体形式障碍、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为多见.而失眠与脑血流量减少,脑供血不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结论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失眠临床有效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失眠属于慢性疾病,久病及瘀,所以失眠患者都存在瘀血的病理特征;反过来瘀血又是致病因素,相互影响造成失眠的迁延不愈,形成恶性循环。当前西医研究认为失眠同脑循环障碍、脑神经元异常兴奋有重要的关系。既往中医治疗失眠主要从心、肝、脾、肾入手,采用养血、滋阴、化湿、安神等治疗方法。自从王清任创立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以来,瘀血作为失眠中的致病因素受到临床广泛的重视,本文就临床上从瘀血方面治疗失眠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七一教授从痰瘀辨治失眠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经验,以便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方法]通过对李七一教授著作的研究,聆听教诲,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介绍李七一教授从痰瘀辨治失眠的方法及用药经验,并附典型医案一则加以说明。[结果]李七一教授在治疗失眠时多从痰瘀论治,以化痰活血祛瘀为大法。若夹杂心肝郁滞者,予清热宁心、疏肝解郁;夹杂痰热扰心者,予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因注重结合患者症状、证候进行辨证施治,常取得满意疗效。案例具体展示了失眠的辨证思路和经验治疗。[结论]李七一教授从痰瘀辨治失眠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田金州教授从叶天士“久病致瘀”“久病多虚”理论出发,以“瘀”“虚”立论辨治慢性失眠.在治疗上无论标本虚实,总不离活血养血安神.承董建华院士丹参枣仁汤之精要,立清心枣仁安神汤.临证合参发病季节、病因及脏腑辨证,予整体辨证、个体化治疗.在明显改善临床疗效的同时,亦能改善兼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阳虚失眠机理.方法:在临床治疗当中,以温补体内阳气为根本治疗阳虚证的失眠患者.结果:对阳虚证的失眠患者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失眠是临床常见病,以往多数学者认为失眠的病因多与情志损伤、饮食不节、病后、年迈、禀赋不足等有关,其病位在心,主要病理因素为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与肝郁、胆怯、脾肾亏虚、胃失和降密切相关,但近几年,在笔者临床治疗观察的失眠患者当中,不乏偏于阳虚证的患者,治疗是应该合理辨证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引起失眠的病机诸多,但总的关乎心神与肝魂.对因厥阴瘀热夹浊导致魂神不安而引起的失眠进行分析,阐述其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失眠是现代社会的常见问题,2002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在全国6个省市做的失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失眠不仅是临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也是精神疾患、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常见合并症和促发因素.急性失眠患者通过药物(西药或中药)配合行为习惯调整,治疗成功率较高,其难点在于慢性失眠的治疗.笔者在医院接诊的失眠患者98%是慢性或亚急性失眠,且多辗转在院外经过西药治疗疗效不佳,而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失眠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将失眠分为痰火扰神、肝郁气滞、心脾血虚、阴虚火旺、肝火炽盛和心肾不交等证型[1],笔者在临床上跟随田和炳主任中医师学习失眠的辨证治疗中体会,肝胆湿热型失眠最为多见,以蒿芩清胆汤为主方加减用于失眠治疗疗效确切,是该方在临床又一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当今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发病率呈渐增趋势.中医认为失眠即"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是因火、热、郁、瘀、痰、湿、食等实邪内扰,或脏腑气血虚损,如阴血不足、心肾不交等,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所致.  相似文献   

15.
皮肤瘙痒是瘀胆型肝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之一。皮肤瘙痒可致患者失眠、精神抑郁或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处理不当会出现皮肤感染。因此,皮肤护理也是瘀胆型肝炎患者护理的重点内容。我院从1996年1月~1998年8月收治瘀胆型肝炎伴皮肤瘙痒共30例。现将皮肤护理的...  相似文献   

16.
黄云台 《中外医疗》2008,27(24):87-87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同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长期失眠容易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并与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密切相关.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致依赖、作用丧失和药源性失眠.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失眠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失眠是当今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发病率呈渐增趋势。中医认为失眠即"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多因火、热、郁、瘀、痰、湿、食等实邪内扰,或脏腑气血虚损,如肝郁化火、心脾两虚等,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所致。笔者以酸枣仁汤和天王补心丹为基础方加以化裁治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1],其发生多由肝风、痰火、瘀阻、阴虚等引起[2],以头痛眩晕、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为基本特点.2008年9月~2010年9月采用中医辨证中药加针灸治疗高血压病患者5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胸中血瘀证."血府"在本方是指"胸中".后世根据<素问>:"脉者,血之府也".凡血脉瘀阻之病证,均可守活血化瘀,行气之法以进退,仿血府逐瘀汤以出入.临床用以治疗头痛、胸痹、失眠等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精神科门诊首诊,主诉失眠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失眠与抑郁障碍之间的关系,并就患者就诊、诊断情况及疾病识别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522例主诉失眠患者填写症状问卷,进行HAMD、SAS评分,对存在抑郁患者用ICD-10进行诊断,并记录患者选择就诊医院、方式、诊断及疾病识别情况和相关表格.结果 (1)522例主诉失眠患者中HAMD评分存在抑郁患者473例,用ICD-10诊断得出抑郁障碍患者436例.(2)HAMD总分平均22.34分,各因子分≥2分的频率发现项目中以1、10、4、6、5、11、12项为突出表现.(3)436抑郁障碍患者中除失眠外的其他主诉依次为:胃肠症状、头晕头痛、心烦不安、全身乏力、心慌气短等.(4)患者病初在综合医院就诊率高,医生识别和患者自我识别率低,部分患者的抑郁情绪是由失眠所致.结论 主诉失眠患者ICO-10诊断多为抑郁障碍患者,失眠与抑郁障碍之间关系密切,患者除情绪症状外表现有多种形式的"失眠"和躯体症状.患者起病初多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且医生识别率低.抑郁障碍知识普及率、知晓率低和躯体症状是影响识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