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与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的表达,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宁波市第四医院住院初步诊断为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100例患者,收集痰液进行感染病原菌检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与sTREM-1。结果 74例患者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占74.00%,26例为细菌感染,占26.00%,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其中52例同时合并细菌感染、22例为单纯真菌感染,分别占52.00%、22.00%;真菌感染患者其中34例白假丝酵母感染、20例热带假丝酵母感染,分别占45.95%、27.03%;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与sTREM-1分别为(43.33±28.40)pg/ml、(18.09±5.17) ng/L,高于无真菌感染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与sTREM-1之间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与sTREM-1均明显升高,用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治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6月一2011年4月IFI患者254例:确诊组64例,临床诊断组78例,拟诊组112例;细菌感染者57例,健康体检者68名;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配套G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l,3-β-D葡聚糖的含量,用ROC曲线进行评估,并确定G试验的最佳临界值(cutoff值).结果 IFI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致病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IFI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中位数28.9 pg/ml,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的9.1 pg/ml( Z=-2.818,P<0.05)和正常对照组的7.5 pg/ml(Z=-6.261,P<0.001);拟诊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中位数7.5 pg/ml,明显低于确诊组的103.6 pg/ml(Z=-8.398,P<0.001)和临床诊断组的44.4pg/ml(Z=-7.488,P<0.001);由ROC曲线分析可得,以9.35 pg/ml为cutoff值,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达最佳状态,分别为69.0%、64.0%、68.9%、64.0%,与培养法的一致性好,Kappa值为0.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完全可以用作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定量检测深部真菌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标本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含量[(121.22±135.56)pg/ml]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19.10±14.10)pg/ml]和健康组[(16.47±13.58)pg/ml],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可以较早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深部真菌感染信息,是一种实用并且极具价值的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真菌葡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诊断意义及其临床价值,以期能为IPFI的诊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临床拟诊断为IPFI的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IPFI组,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血,分别检测肺泡灌洗及血浆(1,3)β-D葡聚糖,收集患者痰液进行真菌培养。结果有3例患者手术送检组织病理检查确诊、54例痰液培养确诊、3例排除真菌感染为细菌感染,IPFI确诊者占拟诊的95.00%,感染真菌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属、热带假丝酵母菌等,分别占36.84%、17.54%、14.04%;观察组血浆及肺炎灌洗液检测(1,3)β-D葡聚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PFI组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明显高于血浆检测值(P<0.05);感染真菌中曲霉菌属感染患者肺泡灌洗液、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值最高。结论真菌葡聚糖试验对IPFI诊断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如检测值较高可高度怀疑侵袭性肺曲霉病感染,但对其他真菌感染无法进行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人类β-防御素2(HBD-2)在口腔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影响,为口腔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分成3组,分别为孢子、菌丝及灭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组;将KB细胞与孢子相、菌丝相及灭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培养3、6、12、24h后,采用ELISA试验检测各组KB细胞培养液中HBD-2的表达,重复检测3次,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黏附KB细胞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总数由(1.83±0.64)CFU/cm2下降至(0.18±0.09)CFU/cm2,但活力未发生改变,菌丝转换率由(28.16±5.14)%增高至(80.18±10.14)%;感染24h后孢子相、菌丝相及灭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组HBD-2分别为(60.08±6.47)pg/ml、(81.52±8.20)pg/ml、(64.81±7.35)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在特定时间内可使口腔上皮细胞上调HBD-2表达,菌丝进一步侵袭后,HBD-2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与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及耐药性,为治疗提供有效数据.方法 选择52例住院治疗的肺部真菌感染AECOPD患者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的肺部非真菌感染AECOPD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感染组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真菌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初步分析AECOPD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患者共检出真菌6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毛霉菌属、青霉菌属、烟曲霉菌分别占60.94%、12.50%、6.25%、4.49%、6.25%、3.12%、4.49%、1.56%;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制菌霉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较敏感,对酮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较差;感染组患者广谱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临床治疗时应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窄谱抗菌药物,此外,还要在早期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布,并分析其中生化指标的改变,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50例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为真菌组,另外随机选取同时期的50例细菌感染的患者为细菌组,对真菌组进行病原学分析,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化监测,分析其在生化指标上的差异性,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真菌种类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45.1%,标本来源以痰液最常见占40.0%;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属除克柔假丝酵母菌外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敏感率高,均>80.0%,毛霉菌属的敏感率均为100.0%;生化指标中位值在真菌感染和细菌感染上差异明显,且两组对不同的β-D葡聚糖(1,3)和甘露聚糖的阈值也有明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敏感性的真菌以毛霉菌属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居多,而-β-D葡聚糖、甘露聚糖可明确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对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6月于医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存在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真菌感染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普通细菌感染患者和无肺部感染患者各40例,分别设为细菌感染组和无感染组。观察和记录患者CT的影像学特征,分析患者真菌感染的类型、感染疾病及相关感染因素和详细记录检测到的1,3-β-D-葡聚糖水平。结果 12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经真菌培养后其真菌阳性率为100.00%,共分离真菌128株,其中白假丝酵母86株占67.19%,光滑假丝酵母19株占14.84%;12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基础疾病主要以慢性心血管疾病为主;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激素药物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P0.001);真菌感染组患者肺泡灌洗液和血浆中的1,3-β-D-葡聚糖水平分别为(589.23±312.42)ng/L和(356.45±231.24)ng/L均高于细菌感染组(121.36±57.39)ng/L、(74.23±43.28)ng/L和无感染组(P0.001);CT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阳性率为69.53%,利用肺泡灌洗液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阳性率为87.50%,而结合两组方法则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阳性率高达96.88%,结合两组方法优于单独方法(P0.001)。结论引起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和类型呈现多种多样,而利用CT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对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米诺环素对SD大白鼠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将健康清洁的SD大白鼠60只分为3组,对照组10只、感染未治疗组10只、感染治疗组40只,用体外对米诺环素敏感的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大白鼠制作白色假丝酵母菌肺部感染动物模型,对治疗组进行米诺环素治疗;取3组大白鼠肺组织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对照组真菌培养阴性,病理切片未见感染病灶;感染未治疗组肺组织有9只培养出与感染菌药敏结果相同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病理切片HE染色有感染病灶;感染治疗组有两只大白鼠肺组织真菌培养出阳性且药敏结果表现为米诺环素无抑菌环,病理切片可见轻微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米诺环素在对其敏感的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大白鼠体内具有明显的抗白色假丝酵母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2.83±2.57)pg/ml;深部真菌感染组为(54.06±36.13)pg/ml.经t检验分析,对照组与深部真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平均值差异非常显著(t=7.741,P<0.001).结论:血浆葡聚糖检测可在拟诊早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机体是否感染真菌的可靠信息,是一种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浆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1,3)-β-D葡聚糖检测在小儿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市儿童医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IPFI患儿50例为试验组,同期在本院选择大叶性肺炎患儿以及非肺炎患儿各50例为大叶性肺炎组和非肺炎组,其中非肺炎组患儿均有支气管异物。对所有患儿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灌洗液并抽血3~5 ml,所有样本均应用(1,3)-β-D葡聚糖检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所有样本均成功操作。试验组、大叶性肺炎组和非肺炎组的BALF应用(1,3)-β-D葡聚糖检测值分别为(239.59±153.71)pg/ml、(14.53±6.71)pg/ml和(14.11±5.92)pg/ml,试验组与大叶性肺炎组和非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应用(1,3)-β-D葡聚糖检测值分别为(102.83±30.26)pg/ml、(11.25±4.74)pg/ml和(4.12±2.86)pg/ml,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表明,BALF应用(1,3)-β-D葡聚糖检测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 IPFI患儿的血浆和BALF应用(1,3)-β-D葡聚糖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但血浆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应首选BALF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艾滋病合并有肺部感染症状而无其他真菌感染的患者,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肺孢子菌肺炎诊断标准,共甄选出27例艾滋病合并PCP的患者作为病例组,38例艾滋病合并其他肺部感染者为对照组,应用国产试剂检测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周后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中位数40.15pg/ml,高于对照组的5.92pg/ml(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PCP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6.51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95%CI 0.864~0.985,P0.001),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0%和86.80%;经3周治疗后病例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4.28pg/ml,较前40.31pg/ml降低(P=0.005)。结论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于诊断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及评估其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7例IF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存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但有9例无明确危险因素且常规免疫学检查正常.酵母菌感染25例,病原学诊断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7例、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6例、光滑球拟酵母菌感染6例,未分类假丝酵母菌感染3例,涎沫假丝酵母菌、异常汉逊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各1例;曲霉感染9例;新生隐球菌感染2例;肺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86.5%的患者有发热,62.2%的患者白细胞升高.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50.0%为两肺片状浸润影,33.3%为支气管肺炎型,16.7%为弥漫型;侵袭性曲霉感染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50.0%为孤立性团块影,50.0%为弥漫型;肺组织胞浆菌感染CT表现为两肺弥漫型大小分布均匀的粟粒样结节影.34例IFI患者行抗真菌治疗,疗程3.5~23.5周,平均疗程10.0周,总的治愈率为58.8%,好转率为8.8%,病死率为17.6%.结论 大部分IFI患者存在危险因素,但有部分IFI患者无危险因素;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与曲霉感染影像学表现不同;长疗程抗真菌治疗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re diseases,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6例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本病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占54.35%,所有患者经氟康唑治疗后总有效率91.30%。结论 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氟康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晚期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危险因素,并予以抗菌药物治疗,以期提高对中晚期肺癌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水平,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11月-2013年2月的13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伴有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分析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中有29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1.5%,感染真菌种类中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25株占86.2%,在假丝酵母菌属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3株占44.8%;影响中晚期肺癌伴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有高龄(≥60岁)、临床分期(Ⅲ期)、住院时间长(≥2周)、白细胞降低程度高(≥Ⅲ度)、存在侵入性操作及合并症(P<0.05);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所有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0.77%、23.08%、15.38%;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所有药物的耐药率在0Ⅳ期)、住院时间长(≥2周)、白细胞降低程度高(≥Ⅲ度)、存在侵入性操作及合并症(P<0.05);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所有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0.77%、23.08%、15.38%;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所有药物的耐药率在033.33%。结论中晚期肺癌伴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引起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样,临床上要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0年7月医院住院的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主要以老年、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患者为主,其分别占33.11%、33.11%、21.62%、40.54%;检出的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5.68%;148例感染患者死亡8例,死亡率为5.41%。结论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或定植的患者有增多趋势,应重视真菌的变迁及耐药菌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7例IF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存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但有9例无明确危险因素且常规免疫学检查正常。酵母菌感染25例,病原学诊断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7例、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6例、光滑球拟酵母菌感染6例,未分类假丝酵母菌感染3例,涎沫假丝酵母菌、异常汉逊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各1例;曲霉感染9例;新生隐球菌感染2例;肺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86.5%的患者有发热,62.2%的患者白细胞升高。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50.0%为两肺片状浸润影,33.3%为支气管肺炎型,16.7%为弥漫型;侵袭性曲霉感染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50.0%为孤立性团块影,50.0%为弥漫型;肺组织胞浆菌感染CT表现为两肺弥漫型大小分布均匀的粟粒样结节影。34例IFI患者行抗真菌治疗,疗程3.5~23.5周,平均疗程10.0周,总的治愈率为58.8%,好转率为8.8%,病死率为17.6%。结论大部分IFI患者存在危险因素,但有部分IFI患者无危险因素;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与曲霉感染影像学表现不同;长疗程抗真菌治疗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生化指标水平变化与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检验科经血培养确诊为真菌血流感染的患者100例,根据感染类型将其分为血流真菌感染组(50例)、局部真菌感染组(50例),另选50名同期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血流真菌感染组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检测并观察其真菌分布特点;比较三组血浆(1,3)-β-D葡聚糖、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比血流真菌感染组患者不同病原菌感染的血浆(1,3)-β-D葡聚糖、CRP、PCT水平。结果血流真菌感染组共分离出菌株50株,其中白假丝酵母17株,非白假丝酵母33株。血流真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低于局部真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CRP、PCT水平均高于局部真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局部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白假丝酵母组血浆(1,3)-β-D葡聚糖、CRP、PCT水平均低于非白假丝酵母组(P0.05)。结论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以热带假丝酵母为主,血浆(1,3)-β-D葡聚糖、CRP、PCT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快速诊断真菌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粒细胞缺乏的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应用北京金山川公司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深部真菌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各30例标本中血(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浆中(1-3)-β-D-葡聚糖含量为(0.003±0.002)ng/L;深部真菌感染组为(0.188±0.207)ng/L;细菌感染组为(0.008±0.006)ng/L;经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健康对照组与深部真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深部真菌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与细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可在拟诊早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机体是否感染真菌的信息,G试验方法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可作为真菌感染的一个诊断指标,以0.02 ng/L为诊断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浆(1,3)-β-D葡聚糖对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诊断价值。方法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测67例疑似IFI患者的标本,了解其真菌感染情况;分析比较健康和确诊IFI两组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结果 G试验动态浊度法和传统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7.8%和2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P〈0.01);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475.3±375.6)pg/m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6.2±5.6)pg/ml(t=8.94,P〈0.01);血浆(1,3)-β-D葡聚糖使用临界值为20.0 pg/ml,诊断真菌感染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3.0%、100.0%和91.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是反映IFI的一个良好指标,可用于IFI的早期诊断,又可为IFI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