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5例随机分为奥曲肽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奥曲肽组给予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每8小时1次,并联合对照组的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比较临床症状改善、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获得明确诊断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液体石蜡经肠梗阻导管注入,观察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立位腹平片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组患者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降低了中转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3.
梁玉婷  谭小燕  李梁瑜 《河北医学》2009,15(10):1203-120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松解术后预防肠管再次粘连的效果。方法:将78例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松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40)和对照组(n=38)。康复组于术后8h开始康复干预;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治疗护理。结果:康复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且术后腹胀及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松解术后实施综合的康复护理,可预防肠粘连的再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肿瘤术后复发与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复发和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区别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复习了经手术治疗的8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在临床上区别和治疗特点。结果:86例中粘连性肠梗阻39例,肿瘤复发47例,在复发组胃癌术后复发最为多见(P<0.05),原发性肿瘤分化差的其复发引起肠道梗阻明显高于分化好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P<0.01)。症状上肿瘤复发组出现的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低于粘连性肠梗阻(P<0.01)。肿瘤复发的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梗阻,口服泛影葡胺治疗多能缓解,但大部分患者部分症状仍存在,粘连性肠梗阻多为完全性肠梗阻(P<0.005),多需要手术。结论:低分化原发肿瘤、不全性肠梗阻、低发生率的恶心和呕吐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的肠梗阻,多提示为肿瘤的复发,泛影葡胺治疗后梗阻缓解但仍有症状存在应首先考虑是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5.
游大行  刘宝 《当代医学》2014,(23):98-99
目的:探讨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3月~2013年12月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n=22)和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n=21),对两种术式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0±3.1)h、(6.1±1.7) d,对照组为(32.5±3.6)h、(9.5±2.3)d,试验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再发肠梗阻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38.10%)(P〈0.05);2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促进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点探索手术方法应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05年年初至2014年年底在我院接受首次治疗的55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方法应用于治疗5例观察组,保守方法应用于治疗50例对照组,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黏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结果对照组的疗效并不十分明显,有效率仅仅达到78.0%。观察组的疗效较佳,有效率高达1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两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的再次梗阻率高达12.0%,观察组没有再次梗阻的迹象。观察组的远期疗效明显比对照组优。两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再次梗阻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术方法应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肠梗阻导管联合甘露醇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4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24例,主要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后者24例,主要采用肠梗阻导管加甘露醇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腹围减小程度、肠梗阻缓解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肠梗阻缓解例数分别为22例和17例,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34.8±1.6)h和(43.7±3.8)h;腹围减小程度分别为(16±0.7)cm和(13.3±1.5)cm,两组肛门排气时间、腹围减小程度、肠梗阻缓解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联合甘露醇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以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除患者痛苦,快速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种小儿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小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2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时间,以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5.4±12.7分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8±2.4ml、22.5±6.7小时、5.3±2.6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腹腔脓肿1例,肠梗阻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3%,显著低于对照组22.66%的并发症发生率(x2=30.214,P〈0.001)。结论: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有益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奥曲肽治疗23例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广邵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148-149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41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23例)和对照组(18例),奥曲肽组采用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每8小时一次,连用3—7d,并联合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奥曲肽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胃肠减压量明显减少(P〈0.05)。奥曲肽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且安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适合农村基层医院的促进腹部手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的实用办法.方法 56例患者按照手术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8)术后接受中药治疗;对照组(n=28)接受基础治疗.两组基础治疗均为静脉应用抗生素及适当补液、补充营养.以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排便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出现其他术后并发症情况作为判定疗效的指标. 结果 治疗组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为(25±0.85)h,住院时间为(6.0±3.8)d;对照组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为(32±1.65)h,住院时间为(9.0±4.2)d,两组比较,t=28.22,2.80,P<0.01,两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治疗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3例(3/28,10.71%),对照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0例(10/28,35.71%),两组粘连性肠梗阻率相比,x2=4.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部手术后患者加用中药承气化瘀解毒汤,能够促进肛门排气排便、缩短住院时间和防治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奥曲肽对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抽选123例术后粘连性、非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并平均编号分组,使用常规剂量奥曲肽治疗的记为A组,使用双倍常规剂量奥曲肽治疗的记为B组,基础治疗的患者称为对照组,用药1周后,比较3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指标差异。结果: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38/41)和90.24%(37/41),均优于对照组78.05%(32/41)(P<0.05),A、B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愈率为70.73%(29/41),优于A组和对照组(P<0.05)。B组谷丙转氨酶为(45.7±2.3)U/L,总胆红素(29.4±3.1)umol/L,空腹血糖(5.2±1.3)mmol/L,均低于A组和对照组(P<0.05),A组上述血清学相关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B组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胃肠减压量均较A组和对照组明显改善,A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倍常规剂量奥曲肽治疗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相关指标,对于常规剂量无效者,可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椎间盘镜经脊柱后路治疗L4-5椎间孔狭窄的疗效情况。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共计有46例病患被确诊。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肌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式治疗,观察组则行椎间盘镜经脊柱后路术式治疗。对比两个组别不同治疗术式疗效以及治疗前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优为73.91%(17/23),总有效率为95.65%(22/23),显著高于对照组43.48%(10/23),73.91%(1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的JOA评分为24.1±1.2,治疗后6个月的JOA评分为24.4±1.1,治疗后12个月的JOA评分为24.5±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5±0.7,23.7±1.0,23.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椎间盘镜经脊柱后路进行治疗L4-5椎间孔狭窄,疗效更佳,同时可明显提升病患JOA评分,促进病患恢复,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俞宁  黄秀荣  唐宇涛 《中外医疗》2010,29(36):15-16
目的探讨光纤引导技术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有效方法,评价光纤引导技术在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12月在我院急诊科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所有患者(共60例),并分为光导组(n=30),常规盲插组(n=30)比较2组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光导组及常规盲插组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有显著差异性(29.1±4.8)svs(41.8±9.9)s,P〈0.01,光导组减少相关并发症(6.7%vs20%,P〈0.05)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组。2组插管成功率(90%vs83.3%,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光纤引导技术应用于快速建立人工气道具有操作迅速,相关并发症少,成功率亦高的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尔泰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对155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关腹前腹腔内应用术尔泰,观察术后5年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与88例同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5年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0例(12.9%),对照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1例(23.8%)(P〈0.05)。治疗组术后通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5)。结论术中正确使用术尔泰具有较好的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行深静脉置管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6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有6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69%;与深静脉置管感染有关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方面: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63.20±10.52)岁,高于对照组的(52.11±9.41)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观察组为(26.40±5.48)d,高于对照组的(17.30±5.1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次数:观察组(2.20±0.79)次,高于对照组的(1.30±0.4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频次:观察组(2.40±0.52)次/d,高于对照组的(1.40±0.52)次/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部位:股静脉插管感染28例,高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插管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刺激性药物、激素及伴随糖尿病等疾病者感染率高于未使用者及无伴随疾病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次数及插管部位有关。结论患者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次数及插管部位是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叶镱  关紫云  蔡阳林  周丽英  陈瑞敏 《河北医学》2013,19(10):1498-1501
目的:观察快速顺序插管(RSI)技术在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急诊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8例脑外伤及脑卒中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行RSI,对照组行部分镇静表面麻醉下经口气管内插管,观察记录喉部显露的C/L(Cormack-Lehane)分级、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血压变化、心率变化、SPO2的最低下降值及并发症;计算IDS评分及比较总体有效率。结果:两组插管时间试验组(20.05±5.50)s比对照组(31.58±9.34)s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声门显露的C/L分级、插管次数、插管过程中收缩压、心率波动及SPO2的最低下降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其IDS评分及总体有效率(93.8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RSI应用于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急诊气管插管安全迅速有效,对比部分镇静表面麻醉下经口气管内插管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86例达到有创通气治疗指征的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3例)通过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43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较两种治疗手段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达到撤机条件所需的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增高(93.0%vs74.4%,P〈0.05),操作用时少[(3.06±0.87)min vs(4.22±0.91)min,P〈0.01];患者耐受率高(76.7%vs51.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2.6%vs 58.1%,P〈0.05);血气分析(SaO2、PaCO2)首次达标所需时间[(25.38±10.15)h vs(32.12±11.62)h,P〈0.01]及达撤机条件所需时间[(3.22±1.46)d vs(4.37±1.61)d,P〈0.01]均较短。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重症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对治疗有更好的耐受性,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元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传统抗感染、平喘、化痰等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气管插管率,第3、6、12、24小时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气分析的pH、Pa02、PaC02指标变化及住院时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72.5%,治疗组气管插管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6小时的HR、RR、pH、PaO2、PaCO2平均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以上各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第12、24小时的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患者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状况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3.27±2.31)d明显短于对照组(21.14±4.26)d。故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气管插管率,较快纠正酸中毒、减少住院时间,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郭晨  徐铭军 《北京医学》2014,(11):936-93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库氯铵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肌松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7例,随机双盲分为米库氯铵0.2 mg/kg组(L组)、0.25 mg/kg组(M组)、0.3 mg/kg组(H组),行诱导插管。监测并记录患者诱导前后不同时点血压(BP)、心率(HR)及T1和4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行插管条件评分,记录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OFr=0.8的时间。结果3组插管条件均满意,给药后HR均出现明显升高(P〈0.01), BP明显降低(P〈0.01)。 L组注药后3 min HR[(76.9±11.1)次/min]低于M 组[(85.6±13.7)次/min]、H组[(83.9±14.5)次/min,P〈0.05],L组起效时间[(3.5±1.0)min]长于M组[(2.9±0.8)min]、H组[(2.5±0.7)min,P〈0.01], L组的气道峰压[(16.7±3.6)cmH2O]高于M组[(14.7±2.5)cmH2O,P〈0.05]。结论0.2 mg/kg米库氯铵可以提供满意插管条件,剂量增加至0.25 mg/kg可以明显缩短起效时间,而3组的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相对恒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EFM)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 298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应用中央监护站系统进行持续EFM;同时选取既往产程中未行持续EFM的862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2组的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并检测EFM异常孕妇分娩后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结果:观察组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为21.4%,高于对照组的15.0%(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及重度窒息率分别为4.5%和1.4%,低于对照组的7.2%和2.7%(P0.01和P0.05)。2组胎儿窘迫诊断率、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产钳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胎儿窘迫率10.7%,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观察组中EFM异常图形病例脐动脉血pH值为7.250.26,低于EFM正常图形病例的7.340.18(P0.01)。结论:采用中央监护站系统在产程中进行持续EFM,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为早期处理和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