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及中药运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肿瘤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西医以手术为主,配合放疗,化疗,效果不甚令人满意.目前,治疗肿瘤的药物正在向基因水平发展,期待有所突破.在世界范围内,抗癌药物的研究已逐渐转向天然动植物,传统的中医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医药治疗肿瘤已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医学界的研究重点。免疫逃逸是促使肿瘤恶化的主要机制之一,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在体内生存和增殖的现象,对肿瘤细胞自噬、凋亡、微环境、能量代谢、放化疗抵抗等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基于免疫逃逸的免疫疗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向,因此,明确免疫逃逸在肿瘤发展各阶段的变化特点,寻找特异性靶点的免疫疗法,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在抗肿瘤的免疫疗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通过调节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抗原的识别及改善外周免疫等方式,干预肿瘤免疫逃逸途径,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如今,从免疫逃逸角度探讨中医药抗肿瘤的研究较少,因此,阐述免疫逃逸对肿瘤发展阶段的影响和中医药干预免疫逃逸治疗肿瘤的现状,为中医药免疫疗法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肿瘤的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健康的需求,国内外对胃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在胃癌综合治疗中,中医药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中医药的抗癌机制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诱导癌细胞凋亡的相关作用机制。通过对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总结,从而为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基础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促进中医药在临床中治疗胃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肿瘤干细胞是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复发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求防治恶性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靶点是目前肿瘤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的复发转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目前尚没有靶向调控肿瘤干细胞功能的成熟的方法。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中有较好的疗效,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疗效,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应对中医药调控肿瘤干细胞功能进行相关研究,找出中医药作用的最终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5.
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春丽 《北京中医药》2011,30(2):156-160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物过程,抗肿瘤血管生成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中医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途径、中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以及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各种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贫血已成为影响肿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医药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减轻了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对目前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在肿瘤的预防及治疗中始终发挥着较突出的作用,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和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高科技实验方法的渗透,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作用机制正逐渐被现代医学研究所揭示.在肿瘤的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将有助于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益气养阴法干预肿瘤化疗患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医药治疗肿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中医药配合放、化疗有增敏减毒的作用,应用越来越广泛。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多为气滞血瘀、痰毒瘀结而致脏腑功能失常。肿瘤患者常常阴虚与热毒并存,一方面热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癌症患者往往正气虚损,邪毒乘虚而入,邪滞于脏腑,耗气伤阴,造成气阴两虚证。目前西医治疗肿瘤多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这些损伤性的治疗,常常使人体的阴阳平衡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主要机制及研究热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外在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上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对整体的损伤较大,不够理想。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显示了一定的疗效和优势。本文依据笔者从事肿瘤临床和实验工作的体会,结合目前国内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对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主要机制作一探讨,并对未来研究热点作前瞻性分析。1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主要机制1.1 抗突变作用 根据癌变的基因假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导致癌变的重要途径。拮抗突变、抑制畸变对于癌变的  相似文献   

10.
肿瘤作为临床常见疾病,无时不刻不在夺走人们的生命.目前西医多以外科手术治疗及内科放疗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是有很多患者发现病变时就已是肿瘤中晚期常伴有转移病灶不宜外科治疗,而大多数患者对放疗化疗不耐受或经治疗后对肿瘤细胞特异性不强,效果不明显,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肿瘤取得显著疗效得到国内外业内人士认可,随着国内外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同时也越来越迫切的需要一个系统、科学、客观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调控免疫功能防治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以及中医药治疗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得以不断提高;肿瘤分子生物学及现代免疫学的进展,促使以免疫调控干预肺癌发生发展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调控免疫是中医药防治肺癌的重要基础。文章就中医药在调控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机制及进展进行总结,力图从免疫学角度揭示中医药防治肺癌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药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是我国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治疗肿瘤的主要优势在于改善机体的内环境,重塑肿瘤相关微环境。该作用特点与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研究以肿瘤微环境为治疗新靶标的研究策略不谋而合。本文介绍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和作用,并从重塑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细胞和增强肿瘤免疫应答两方面介绍了中医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双向性和多靶点机制,为中医药抗肿瘤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肿瘤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测方法,探讨化疗、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肿瘤转移机会的机制,并通过分析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作用机制,提出中医药治疗肿瘤淋巴结微转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在妇科肿瘤的现代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将从中医药治疗妇科肿瘤的优势、传统疗法和现代发展如药理研究和中药归经理论、改善生存质量及中成药的使用等方面重点阐述中医药治疗妇科肿瘤的现代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治法是中医药理法方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既往的中医药抗肿瘤研究中采用DEN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开展了不同中医治法对肿瘤相关基因组学影响的研究,尤其在清热解毒治法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对该治法影响的相关基因的研究初步显示了可喜前景。提示开展不同治法的研究是实现中医个体化治疗的可行途径。不同治法对于肿瘤相关基因组学的影响有助于阐明中医药抗癌的内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田风如 《河北中医》2006,28(7):554-556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越来越多,已显示出治疗上的优势.现就近几年的研究及临床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热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温热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放化疗联合可有明显的增敏作用,虽然和中医药的联合应用报导还不多,但是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尤其热疗和中医药本身都具有副反应小的特点,因而此方面的研究值得大力提倡。本文简要介绍了热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以及联合放化疗的生物学基础,重点论述了联合中医药辨证治疗肿瘤的优势,同时也提出热疗与中医药联合应用研究的相对滞后。相信随着热状态下中医药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完善,将为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丹  田国庆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8):2405-2409
肺癌已成为目前人类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抗肺癌方面有独到之处,可改善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带瘤生存期.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作者检索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机制的实验研究文献,并从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细胞基质的影响、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免疫调节5个方面进行了分类综述;同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在治疗肺癌方面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中药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目前西医治疗黄褐斑尚无特效药物,疗效不理想,中医药治疗黄褐斑愈来愈受到重视.国内部分学者为探讨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机制进行了较多的实验研究,但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总体上单味中药研究较多,复方中药研究较少.目前的复方研究绝大部分局限于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传统经验方.笔者归纳总结了近10 a来复方中药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以期对今后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用药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DNA甲基化是目前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中的热点。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我国主要集中于两广地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报道发现鼻咽癌中的异常的DNA甲基化改变。中医药在临床上对鼻咽癌防治和预后有着良好疗效。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机制与表观遗传学调控相关,中医中药可能通过DNA甲基化这一表观遗传改变达到防治鼻咽癌的目的。文章主要综述DNA甲基化对中医药防治鼻咽癌方面的相关研究,为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