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易损斑块形成是造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最根本的病理基础。近年来研究表明,粥样斑块内泡沫细胞凋亡尤其巨噬细胞凋亡是导致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巨噬细胞凋亡在易损斑块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由于易损斑块的存在,且易损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始动环节。现有临床检测方法仅能监测到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当时及事后血清学变化,而早期发现易损斑块,及时进行干预,对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主要就检测易损斑块的血清炎症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易损斑块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随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对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简称:易损斑块)有了新的理解。认识易损斑块的内在特性和破裂机制,对于早期检测和处理易损斑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易损斑块的概念、基本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及其检测作一论述。一、易损斑块的最新概念从病理生理角度来讲,ACS最主要的深层原因是易损斑块。易损斑块是指那些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主要包括破裂斑块、侵蚀性斑块和部分钙化结节性病变[1] 。大量的研究表明,约70 %~80 %的ACS是由于轻、中度狭窄的冠状动脉斑块的破裂、继发…  相似文献   

4.
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理基础不是管腔的高度狭窄,而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糜烂或斑块内出血等诱发血栓形成,这种易于破损和触发血栓形成的斑块称为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每年死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心脏猝死者多达1900万,其中70%死于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与心肌梗死。斑块稳定性是影响ACS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既往将不稳定性斑块称为高危或软斑块,现将之称为易损斑块,强调它能形成血栓并发症,并导致病情急剧发展的趋势与严重后果。易损斑块与稳定性斑块相比有许多特有的组织形态学特征,这些特征在斑块破裂前就已存在,这些特征包括:①相对大的体积;②薄的纤维帽(平滑肌和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以血管壁斑块形成为特征.易损斑块定义为易于导致血栓形成或能迅速发展为罪犯病变的所有斑块,其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具有薄纤维帽(厚度<65μm)、大脂核(脂质池体积>40%)、大量巨噬细胞浸润(显微镜下>25个/0.3mm直径)以及血管正性重构等特点.研究表明,65%~70%的血栓南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引起[1],它的破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基础.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发病机制均与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有紧密关系.在易损斑块中,这两种细胞成分明显有别于稳定斑块以及正常血管,主要表现为:(1)较多巨噬细胞浸润;(2)纤维帽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包括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等)均明显减少[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与这两种细胞密切相关,故深入研究有助于认识易损斑块的发生机制并积极进行预防干预.我们就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预后较差,而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破裂伴随血栓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早期正确诊断易损斑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现就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局部突出表现为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最主要病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后果十分严重,常危及生命,而易损斑块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罪犯病变。因此,对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以及积极干预,对于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治疗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管斑块的稳定性是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易损斑块识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OC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识别方面的临床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易损斑块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心血管内科常见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伴继发血栓形成是其最常见病理学机制,这种易于破裂而导致不良心脏事件的斑块即为易损斑块,其形成及破裂并最终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过程中有许多细胞和分子的参与,本文就易损斑块的形态学特征和斑块稳定性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