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多项参数监测与老年高血压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74例老年和163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多项参数与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老年组的24h血压均值、收缩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且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亦显著增高.老年组昼夜节律异常百分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且与心脑靶器官损害有显著性关系.心脑靶器官损害组以收缩压和舒张压共同升高,昼夜节律消失,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值显著增加,血压昼夜波动呈非杓型为特点,老年组的收缩压、收缩期血压变异性、收缩期血压负荷值增高更为显著.结论动态血压均值、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负荷值变化与老年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余娟  周丽  张玉芝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82-183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高血压的患者125例,根据有无靶器官损害分为靶器官损害组和靶器官正常组,另入选6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三组间的血压变异指数、血压负荷等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BPV值增大(P<0.05);靶器官损害组BPV明显高于靶器官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靶器官损害与收缩压、收缩血压负荷相关,与血压变异率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张品菊 《云南医药》2001,22(4):337-338
高血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探讨 2 4小时动态血压 (2 4hABP)与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资料 符合WHO/ISH(1999年 )高血压诊断标准[1] 的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 15 5例 ,男 99例 ,女 5 6例 ,年龄 18~ 84岁 (平均 5 4 .3岁 ) ,均行2 4hABP。并经临床常规各项检查证实有无心脑靶器官损害 ,分为左心室肥厚 (LVH)组 4 0例 ,冠心病(CAD)组 4 5例 ,脑血管病 (CVA)组 10例。EH无并发症组 60例 ,经临床各项常规检查 ,排除心脑肾靶器官损害。 2 4hA…  相似文献   

4.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消失与否将其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脑损害、左室肥厚、心血管事件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不同,昼夜血压曲线消失与靶器官损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中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4例分为两组,其中95例存在靶器官损害患者作为A组,79例无靶器官损害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B组,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监测,以24 h、日间、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值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24 h、日间、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日间、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ABPM对诊断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24h动态血压及日间与夜间血压节律具有强大的心脑血管事件预测能力,因此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以及诊室血压虽然正常,但存在难以解释的心脑肺肾等靶器官损害者均应接受动态血压监测,尤其应密切关注夜间睡眠期间  相似文献   

7.
张燕  马光涛  陈岩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31-2132
目的 研究分析血压晨峰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在平稳降压的同时,关注清晨时段的血压晨峰现象,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方法 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24h ABPM)将1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空腹血糖,血脂,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放免法测定尿微量清蛋白(UALB),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电图计算QT离散度(QTcd).结果 晨峰组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的动态血压监测值,晨峰组的LVMI、UALB和QTcd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血脂、血糖、BM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压晨峰导致了靶器官的损害,因此控制血压晨峰对减缓靶器官的受累程度有重要意义,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负荷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老年女性正常血压组(50例),原发性高血压Ⅰ级(51例)原发性高血压Ⅱ级(52例),原发性高血压Ⅲ级(52例)的24h动态血压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Ⅱ级和原发性高血压Ⅲ级患者夜间平均血压接近或超过日间平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更容易导致靶器官损害,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TOD)损害越重。血压负荷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危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日本NISSEI DS250型无创伤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老年正常血压组(30例)、原发性高血压1级组(40例)、原发性高血压2级组(40例)、原发性高血压3级组(38例)的24h动态血压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2级、3级组夜间平均血压接近或超过日间平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11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组(65例)和非老年组(50例),计算其血压变异系数,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最后比较两组的心脑血管合并症和肾功能情况。结果非老年组24 h血压均值和收缩压均低于老年高血压组,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有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124例EH患者分为A(1个器官损害)、B(2个器官损害)、C(3个器官损害)三组,使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系统自动计算各参数值。结果三组间血压均值无显著差异,C组与其它组比较,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率减少,差异显著。结论EH靶器官损害严重者血压昼夜节律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对靶器官的损害。方法选择19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回顾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靶器官的损害。结果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仅占28.7%,异常血压节律占71.3%,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导致靶器官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6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52例无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杓型血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能够连续性准确的测量出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给后期医师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较好效果,应用价值广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马培容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77-178,207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TO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住院部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对象,设置为TOD组,选择同期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60例为对照组,设置为非TOD组。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值等指标。结果TOD组昼夜血压均值为收缩压(167.23±10.72)mmHg,舒张压(98.32±11.32)mmHg,明显高于非TOD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昼夜节律比较,TOD组患者杓型血压23例(38.33%)、非杓型血压37例(61.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OD组的日间收缩压变异值(16.93±2.34)mmHg,明显高于非TOD组,夜间收缩压变异值为(14.34±6.83)mmHg,明显低于非TOD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压均值、昼夜节律及其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紧密相关,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35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监测。分为TOD组82例和非TOD组53例,以24h、白天、夜间血压均值(SBP、DBP)及血压昼夜节律值为参数指标。结果两组的血压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血压及其昼夜节律性与TO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正常血压与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正常血压者和228例Ⅰ、Ⅱ、Ⅲ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并分组观察。结果正常血压组和1、2、3级高血压组昼夜血压波动规律明显不同,波动范围也不同。结论动态血压能更真实反映患者平时血压波动情况,对高血压诊断、靶器官损害(TOD)及治疗、预后判断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7.
鲁茸达瓦 《河北医药》2014,(13):1945-1947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下对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单纯高血压60例(高血压组),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60例(靶器官损害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都给予了动态血压监测,并且进行了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24 h舒张压与24 h收缩压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同时靶器官损害组的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家族史、受教育程度与体重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下有利于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诊断,其发病受到吸烟、家族史、受教育程度与体重等多因素的影响,为此需要加强对于动态血压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改变的特点。方法对1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1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P<0.05);高血压患者中靶器官损害的患者24h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者血压异性改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所有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其动态血压的特点.结果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hMBP、DMBP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正常的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在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ABPM在评价高血压肾脏靶器官损害方面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血压增高程度、年龄、性别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观察组)和6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将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结果观察组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差异对血压变异性影响不大;两组患者的24 h尿微量清蛋白差异也较为明显;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随血压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中年龄≤60岁的患者血压变异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年龄>60岁的患者血压变异性将不再增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越高,其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越大,血压值也越高,在一定范围内,年龄越大血压变异性越大。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