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aVR导联QRS波形态对下壁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分析52例Ⅲ、aVF导联均为病理性Q波患者的aVR导联QRS波形态,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 aVR导联QRS波呈rS(s)型、QS(qs)型和Q(q)r型的患者分别为13例、10例和29例,三种形态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显示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有狭窄、闭塞病变的患者分别为12例、4例和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6,P=0.000).结论 aVR导联QRS波形态对Ⅲ、aVF导联均为病理性Q波患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aVR导联QRS波呈Q(q)r型,可排除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QRS波呈rS(s)型,可基本确定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群(f QRS)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54例DCM患者和154例健康对照组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上是否存在f QRS波和QRS波的时限,将入选患者分为碎裂QRS波组(f QRS组)、宽QRS波组(w QRS组)和非碎裂QRS波组(nonf QRS组),比较f QRS波在DCM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3种QRS波形态的发生率,比较f QRS组、w QRS组和nonf QRS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f QRS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f QRS波和w QRS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onf QRS波的发生率(P0.05);f QRS组和w QRS组的LVEF降低、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nonf QRS组(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f QRS波对DCM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 QRS可成为心电图诊断DCM进展的新指标,是DC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早期复极综合征 (ERS)与心肌梗死 (MI)超急性损伤期的ECG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病例选自我院 1998-2 0 0 2年资料齐全的ERS组 5 0例 ,与同期住院的MI超急性损伤期的病人 3 5例回顾分析其ECG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 :ERS组出现明显胸痛者 10 % ,ECG最主要表现为J波 (J点 )明显 ,QRS波群形态、电压改变较少见 ,QT间期、QT离散度正常或轻度延长 <0 0 2s。MI超急性损伤期主要表现为胸痛症状明显( 86% ) ,ST段明显抬高 >0 5mV( 80 % ) ,心律失常多见 ( 83 % ) ,QRS波群增宽切迹、低电压常见 ,QT间期、QT离散度增加较明显 >0 0 2s。结论 :ERS胸痛症状少见 ,ECG主要表现为J波明显 (J点 ) ,ST段抬高 <0 5mV者多见 ,下蹲试验后抬高的ST段基本回复至等电位线。MI超急性损伤期剧烈胸痛常见 ,ECG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 >0 5mV ,QT间期、QT离散度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在心肌梗死临床发病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梗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心电图QRS波的表现形态分为病理性Q波组、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组、碎裂QRS波组,并根据心肌梗死的不同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研究的心肌梗死患者中碎裂QRS波组对发病诊断的敏感性为22.0%,病理性Q波组的敏感性为26.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组的特异性为96.0%,阳性预测值79.0%,高于病理性Q波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组的敏感性为40.0%,高于病理性Q波组和碎裂QRS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裂性QRS临床上可作为心肌梗死的发病和诊断重要标志物,对临床心肌梗死的发病和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QRS波群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致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患者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的差异;记录患者终点事件,并比较存活者、心源性猝死者及非心源性猝死者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的差异;比较不同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的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106例患者中,NYHA分级Ⅱ级者27例,Ⅲ级者49例,Ⅳ级者30例; NYHA分级Ⅱ、Ⅲ、Ⅳ级的患者NT-proBNP分别为(489. 76±95. 13) pg/ml、(1 712. 75±119. 85) pg/ml、(2 935. 06±139. 55) pg/ml,QRS波群时限分别为(101. 95±20. 85)ms、(109. 98±24. 76) ms、(126. 98±25. 96) ms。NYHA分级为Ⅳ级组血浆NT-pro BNP的水平和QRS波群时限较Ⅱ、Ⅲ级者明显升高(P 0. 05); NYHA分级为Ⅲ级血浆NT-pro BNP的水平较Ⅱ级者明显升高(P 0. 05)。106例患者中,存活79例,死亡27例(包括心源性猝死11例,非心源性猝死16例);存活、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患者NT-pro BNP分别为(384. 87±79. 98) pg/ml、(810. 87±123. 21) pg/ml、(2 432. 09±236. 87) pg/ml,QRS波群时限分别为(387. 65±94. 24) ms、(424. 87±89. 77) ms、(835. 87±99. 94) ms。心源性猝死者血浆NT-pro BNP的水平和QRS波群时限较非心源性猝死者、存活者明显升高(P 0. 05)。106例患者中,47例NT-pro BNP 900 pg/ml,59例NT-pro BNP≥900 pg/ml;血浆NT-pro BNP≥900 pg/ml者死亡率(37. 29%)和心源性猝死率(16. 95%)较NT-pro BNP 900 pg/ml者(10. 64%、2. 13%)明显升高(P 0. 05)。106例患者中,66例QRS波群时限120 ms,40例QRS波群时限≥120 ms; QRS波群时限≥120 ms者死亡率(40. 00%)和心源性猝死率(22. 50%)较QRS波群时限120 ms者(16. 67%、3. 03%)明显升高(P 0. 05)。结论血浆NT-pro BNP、QRS波群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诱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因此联合检测血浆NT-pro BNP与QRS波群时限对监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梅峰 《临床荟萃》2008,23(3):158-158
患者,男,因心前区疼痛16小时为主诉收住院.既往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时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于抗凝、扩张冠状动脉治疗.次日心电监护出现异常表现,见图1:PP间期略有不齐,在0.62~0.68秒之间,QRS波群有3种形态:①R型,QRS时限为0.08秒,其前P-R间期固定为0.12秒;②rS型,QRS时限为0.11秒,P波与QRS波群无关;③rs型,QRS时限为0.10秒,其前P-R间期为0.09秒,其形态介于①和②之间,为室性融合波.  相似文献   

7.
这里向读者推荐J wartak所介绍的快速分析心电图及心向量图的透明图尺(见附图)。以相应的图尺可简便迅速地分别判断成人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Frank 3导联心电图P波、QRS综合波和T波的振幅及S-T段移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判断成人心向量图额面、水平面、左矢状面最大QRS向量与水平面、  相似文献   

8.
危重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急诊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元生  郭继鸿 《新医学》2006,37(8):538-540
1 引言 危重性心律失常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其主要危害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心脏对心率的代偿能力不能少于40次/分或超过160次/分,当心率少于40次/分或大于160次/分就会出现心脏代偿障碍.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危重性心律失常,根据QRS波群的宽度可分成两类:窄QRS波群(QRS波群时限小于或等于120 ms)心动过速和宽QRS波群(QRS波群时限大于120 ms)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小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及波形的差别,评价动 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0 例小儿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出的各种 心律失常的例数进行统计,并对十二导动态心电图的各项心电参数包括电轴、P 波、QRS 电压、QRS 形态、ST 段、T 波与常规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 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 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各项心电参数比较结果显示,电轴和肢体导联QRS 波形态两者的相符率最低,分别为 14.8%和12.0%.电压的符合率也较低,为60.2%,P 波相符率为80.3%,胸前导联的QRS 波形态、ST 段、T 波等指标两者的相符率均为90%以上,比肢体导联QRS 波形态、ST 段、T 波等指标的相符率要高.结论 动 态心电图可以弥补常规心电图的不足,提高心律失常和ST-T 改变的检出率.动态心电图在判定电轴、识别P 波、电压测量上与常规心电图存在差距,应该以常规心电图为准.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将常规心电图与动态 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更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任宏生 《新医学》2006,37(12):832-833
题目 A型题(第1题~第15题)请从A、B、C、D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有关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A.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相异,P-R间期大于0.12 s;B.发生于心房下部的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方向可以倒置;C.房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期多不完全;D.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后的QRS波群多宽大畸形;E.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后可无QRS波群.  相似文献   

11.
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通常定义为QRS波时限≥0.12 s,频率大于每分钟100次.由于其包括多种不同类型,且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危害性及处理方法有很大不同,因此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怎样判定异常心电图为避免漏掉心电图中的异常内容,在分析心电图时应有次序地仔细测量、观察与分析各波形态、时限。通常可按下述步骤与内容进行。1.首先判定电轴是否有偏移,常规各导联(6个肢体导联和3个胸前导联)的图形是否属于正常范围,主导心律是否是窦性心律。2.仔细分析各波图形与时限、电压是否正常。分析的顺序应按 P 波、P-R 间期,QRS 形态、QRS时限及电压、ST 段、T 波、Q-T 间期、U 波等次序逐一测量与观察并与正常值相对照以判定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8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应用心肌核素断层显像技术识别心肌缺血和心肌瘢痕,并以核素显像作对照,观察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78例患者中有65例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与无灌注的心肌瘢痕有关,2例碎裂QRS波跨越冠脉心肌供血区域分布,有11例显示心肌大范围灌注不良,提示心肌缺血;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81.8%)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37.5%)(P<0.001),特异性(85.7%)低于病理性Q波(96.2%)(P<0.05),结合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94.4%)(P<0.001),碎裂QRS波的诊断效率(0.83)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0.67)(P<0.001)。结论: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率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结合病理性Q波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陈凯 《临床荟萃》2011,26(10):883-884
心电图上J点是指QRS波群与ST段交界处的一个突发性转折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复极的开始。J点之后的顿挫称为J波。1938年Tomashewski首次发现并报告低温性J波,1994年gjerregarrd等报道了心电图伴有J波者可发生特发性心室颤动后,J波开始受到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1 心电图特点 1.1 急诊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特点 未见P波,心动过速频率快,平均178次/分,QRS波的形态和时间呈多样性;R-R间距绝对不等,不整齐,长R-R间距400ms,短R-R间距200ms,差异达200ms;宽QRS波,时间约120ms,QRS波起始部粗顿,ST段、T波改变.  相似文献   

16.
《新医学》1976,(9)
求平均心电轴目前常用座标图法,手续较繁,费时较多。平均心电轴是两个导联QRS波群面积或电压代数和之比的函数,因此可以作成и形计算图。这样,在得到了两个导联的有关数值后,从图可直接得到平均心电轴读数。新近有人作了从一个肢导联和一个加压肢导联QRS波群求平均心电轴的计算图(J Electrocardiology 6:51,381,1973)。这里介绍从习用的Ⅰ、Ⅱ导联QRS波群求平均心电轴的计算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伴缺血性J波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60例动态心电图发现缺血性J波的ACS患者(缺血性J波组)和60例动态心电图没有发现缺血性J波的ACS患者(非缺血性J波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Genisini评分积分法判断狭窄的程度,将冠状动脉积分分为0分,1~80分,81~160分三个等级;依据Ambrose分法将斑块形态分为Ⅰ、Ⅱ、Ⅲ型.观察ACS伴缺血性J波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斑块特点.结果 2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U=3.0686,P=0.0022)、冠状动脉斑块类型的分布(x2=16.0890,P=0.0003),以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教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045,P=0.0024);缺血性J渡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有相关性(r=0.44,0.34,0.31;P均<0.05).结论 ACS伴缺血性J波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多支血管病变发病率高,存在不稳定斑块的概率高,缺血性J波可作为心肌缺血超急性期的缺血改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eleva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碎裂QRS波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NSTEMI患者312例,根据住院期间第一份心电图是否存在碎裂QRS波分为碎裂QRS波组173例和无碎裂QRS波组139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随访6个月并记录2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碎裂QRS波组3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者比率(51.45%)、既往心肌梗死比率(52.51%)高于无碎裂QRS波组(36.69%、30.22%),左室射血分数[(54.00±5.60)%]低于无碎裂QRS波组[(61.00±5.80)%],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8.1(3.2,19.2)mg/L]高于无碎裂QRS波组[6.1(3.2,12.6)mg/L](P0.05);碎裂QRS波组总MACE发生率(33.53%),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67%)、复发性心绞痛比率(18.45%)均高于对照组(15.83%、2.88%、7.19%)(P0.05)。结论碎裂QRS波是N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心电图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1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定义进展[1-5]早期复极化(ER)首先被提出是在1936由希普利和hallaran最初被定义为一个QRS波ST段抬高与J或J波,在除了V1~V3导联。2009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和心律学会(HRS)的心电图标准化解读建议中将早期复极定义为一种通常以J点抬高和快速上斜型或正常的ST段改变为特点的正常变异。2010年,Anttelevitch将早期复极综合征分为3  相似文献   

20.
1.心动过速时QRS综合波≤0.12s,呈RBBB图形和LAD; 2.房室分离或室房呈不同比例逆向传导; 3.融合波或心室夺获搏动形态正常或接近正常; 4.单个室性早搏的图形与心动过速时QRS综合波的图形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