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关踝关节骨折的一些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关节骨折较常见,近年对踝关节骨折的深入研究,有不少新概念,今综述如下。有屈伸作用的踝关节的稳定,赖完整无损的韧带维护,此类韧带有二组。一为维持踝穴完整的下胫腓韧带,包括有前、后胫腓韧带。各位于胫腓骨下端两骨间,前后各一,骨间韧带为胫腓骨间膜下端之加厚部,自胫骨向下外斜行至腓骨,踝关节背伸时,腓骨上移并向后外方旋转,骨间膜山斜形变为水平。藉此作用,部分力量沿腓骨传导向上,此约占1/5,余85%力量沿胫骨传导,此改变了过去认为腓骨无负重作用的说法,横韧带较粗强,位下胫腓后韧  相似文献   

2.
pilon骨折46例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lon骨折是指涉及负重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由于胫骨远端爆裂,远端松质骨压缩与缺损,常合并腓骨下端骨折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给治疗带来诸多不便。我院1998年1月~2005年3月治疗46例pilon骨折,采用保守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以腓骨为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对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最佳手术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腓骨后外侧切口,腓骨解剖复位后以1/3管形钢板固定。胫骨的骨干端恢复正常的对线对位后,自腓骨打一枚皮质骨螺钉,将胫腓骨上段连为一体,将胫骨关节面复位做到解剖复位,胫骨的固定可先在透视下经皮以克氏针撬拨复位,结合克氏针固定或小切口切开复位,以螺钉、克氏针及骨皮钉等有限内固定。较大骨缺损取自体髂骨植骨,自腓骨经钢板预留孔向干骺端打入一枚松质骨拉力螺钉,其余粉碎性骨折块尽量用螺钉固定于腓骨上。缺损较大考虑取髂骨植骨。结果治疗12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时间9~24个月,平均15.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5~8个月,平均5.4个月,所有12例病例均获得随访。根据Mazur制定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分[3],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1.2%,差的1例中为骨延迟愈合,伴创伤性关节炎。结论以腓骨为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减少伤口并发症及骨不连、延迟愈合等,且易于为患者接受,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由踝穴(胫骨下端关节面与内、外踝)距骨以及周嗣的韧带组成.临床所谓之前踝是指胫骨下关节面前上缘略向前凸的骨嵴:后踝指胫骨下关节面顶部向后下方的延伸,可防止距骨后移,也称之为第三踝.三踝骨折(Conon骨折)多为内、外和后踝的骨折,是踝关节损伤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骨折移位大,韧带损伤较严重,常伴有下胫腓关节分离,易遗留创伤性关节炎,后者将严重影响踝关节的功能[1].我院自2002~2007年诊治三踝骨折5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Pilon骨折系指胫骨远端1/3波及关节面的骨折,又称穹窿部骨折,大部分伴有腓骨骨折及下胫腓关节脱位,其治疗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术后常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及踝关节僵直等后遗症。我院2002至2007年共收治Pilon骨折3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腓骨骨膜转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对照组采用腓骨短肌腱移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痊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腓骨骨膜转位法能有效修复踝关节骨折时出现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Pilon骨折是波及踝关节负重关节面骨折,常伴有腓骨下段骨折和下胫腓联合分离。我院于1998~2004年,手术治疗Pilon骨折41例,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54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分别接受切开复位、闭合复位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测量胫腓间隙宽度、内踝与距骨间隙宽度、后踝骨折块移位程度等。按Olerud评分、Tegner评分、疼痛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踝关节的主观感受、日常生活功能及疼痛状况。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后胫腓间隙宽度、后踝骨折块移位程度及Olerud评分、Tegner评分、疼痛评分与闭合复位组比较,效果较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踝与距骨间隙宽度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组术后踝关节解剖位置和患者主观功能感受均较闭合复位组好,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踝关节骨折是骨科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9%[1]。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长,居于关节内骨折的首位。而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部位是由下胫腓纤维连接,它是由相邻的胫骨、腓骨远端通过前下胫腓韧带、横韧带、骨间韧带相连接,而在所有的踝关节骨折中大约有5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胫腓联合损伤[2],其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为了确保踝关节早期活动以及减少早期退行性骨关节炎和迟发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生,2017年以来我们采用了踝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术中采用先固定腓骨然后根据腓骨牵拉试验和影像资料结果来判断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完成分型;并根据分型选择适宜的螺钉固定方式,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钢板治疗合并胫骨远端关节面压缩的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 17 例合并胫骨远端关节面压缩的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 踝关节前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内踝及胫骨远端塌陷关节面, 植骨支撑, 于胫骨远端前内侧行桡骨远端钢板支撑固定, 在软骨下骨区打入 3 枚螺钉, 对塌陷的关节面实现直接坚强固定, 内踝行防滑钢板固定。腓骨骨折予重建钢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 X 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 (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横断位 CT 研究发现 12 例(70.6%) 塌陷关节面主要位于胫骨远端前内侧 1/4 关节面区, 以前缘最严重。5 例 (29.4%) 塌陷区仅位于胫骨前内缘, 关节面中部无累及。17 例中 16 例获得随访, 平均 (2.6±0.9) 年, 骨折平均 (2.9±0.5) 个月愈合。X 线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 胫骨远端关节面复位无丢失。踝关节活动度背伸平均 16.4°±2.8°, 跖屈平均 39.2°±5.3°。按 AOFAS 踝- 后足评分系统, 优 14 例, 良 2 例, 优良率 100%。结论 双钢板治疗合并胫骨远端关节面压缩的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可以对胫骨远端关节面充分支撑固定, 减少复位丢失, 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pilon骨折,由于胫骨远端粉碎且压缩,关节面破坏严重,故为踝关节骨折中较难治愈的一种。若处理不当,往往造成踝关节功能的严重丧失,降低生活质量。对我院所治疗pilon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旋前/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38例,Ⅳ度旋前-外旋型15例;旋后-外旋型23例,其中Ⅲ度6例,Ⅳ度17例。全部手术治疗,骨折暴露顺序为内踝→外踝→后踝,内固定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下胫腓韧带、三角韧带损伤同时予以固定及一期修补或重建。结果经5个月-4年6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9-16周,平均12.5周,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根据Olerud-Molander标准评定,本组平均87分,其中优27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6.8%。结论治疗三踝骨折最重要的和首先需解决的环节是纠正腓骨短缩、移位、旋转畸形,恢复腓骨的解剖位置和腓骨的长度;暴露骨折顺序最好为内踝→外踝→后踝,有利于恢复踝关节内、外侧踝穴及后侧骨折块的正常解剖关系,而固定顺序以外踝→后踝→内踝为佳;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的修补或重建及维持下胫腓联合的正常间隙对恢复踝关节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漏斗"通道阻塞式植骨技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对2006~2009年我科收治并具有良好随访的56例Rüedi-AllgowerⅡ及Ⅲ型pilon骨折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中,28例采取了常规充填式植骨,28例采取了"漏斗"通道阻塞式植骨。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常规植骨组2例出现了关节面再塌陷,约占本组7.1%,而阻塞式植骨组均未出现关节面再塌陷。结论与常规充填式植骨技术相比,"漏斗"通道阻塞式植骨能更好地支撑关节面,防止pilon骨折术后关节面再塌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9月至2011年2月进行手术治疗踝关节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9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短肌腱移位组42例和骨膜转位组48例,比较组别间治疗疗效。结果组别间在手术时间及骨折痊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效果上,骨膜转位组的痊愈率(50%)和治疗总有效率(93.8%)显著高于短肌腱移位组(P<0.05),治疗无效率6.2%显著低于短肌腱移位组(P<0.05)。结论腓骨骨膜转位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鹏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58-2659
胫骨Pilon骨折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是指胫骨远端1/3波及胫距关节面的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严重粉碎,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压缩.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约75%~85%)和严重软组织挫伤.Pilon骨折应包括:(1)踝关节和胫骨远端的干骺端骨折,通常伴有踝关节的关节面粉碎性骨折;(2)内踝骨折;(3)胫骨前缘骨折;(4)胫骨后面横形骨折.其高度的不稳定,关节软骨的原发性损伤及永久性关节面不平整导致不良的预后[1].我院收治胫骨Pilon骨折34例,其中手术的28例均采用胫骨远端锁定加压接骨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衡科  张云坤 《江苏医药》2015,(2):220-222
后侧pilon骨折是指垂直暴力合并或不合并旋转暴力导致的胫骨远端后侧的关节内骨折,由Hansen[1]于2000年首次提出。与后踝撕脱性骨折不同,后侧pilon骨折后踝骨块较大,往往包含多个骨块,常合并距骨的半脱位。因此,后pilon骨折的满意复位对于获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8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1例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均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手术治疗的7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Danis-Weber分类A型3例,B型40例,C型33例.内固定治疗方法:内踝骨折行松质骨螺钉或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外踝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后踝骨折移位超过关节面1/4者行复位,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拧入半螺纹拉力螺钉固定.术后均采用石膏绷带或支具外固定,6~8周摄X线片显示有骨痂形成时下地负重.结果 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5年,平均2.1年.68例(89.5%)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无移位,踝关节位置及间隙正常.8例(10.5%)可见踝关节周围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踝关节主动活动71例(93.4%)达到正常范围.4例有轻度背伸受限(均为术后9个月内).按AOFAS功能评分:优62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6.0%.结论 对于移位需手术的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Pilon骨折是指累及上关节面的干骺端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嵌压。其特征是涉及胫骨远端踝关节面上的干骺端骨折,有不同程度的嵌插;呈粉碎、不稳定性,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面不平;可涉及内、外、后踝骨折;75%~85%可伴有腓骨骨折。Pilon骨折的发生率较低,约占胫骨和踝关节骨折的4%~  相似文献   

19.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而三踝骨折又是复杂严重的关节内骨折,是除内、外踝骨折外,后踝(即胫骨关节面后唇)骨折移位可造成踝关节向后外侧脱位,可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及三角韧带的损伤。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要求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并修复损伤的韧带,以便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自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共对58例三踝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近端非交锁髓内钉治疗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近端非交锁髓内钉治疗腓骨骨折28例,男18例,女10例,其中10例合并胫骨干骨折,14例合并内踝或后踝骨折,4例为pilon骨折,胫骨干骨折采用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内躁和后踝采用空心拉力钉固定。观察指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病例、感染发生病例、随访结束时踝关节功能、腓骨长度及腓骨外翻角。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病例发生,随访结束时腓骨长度及外翻角均较健侧相比无显著差异,按照Baird-jackson(1987)评价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5例,可3例。结论:近端非交锁髓内钉治疗腓骨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皮肤软组织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