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MSCT阴性法胰胆管造影诊断低位胆管梗阻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阴性法胰胆管造影(N—CTCP)对低位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壶腹癌进行N-CTCP成像,并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0例均一次屏气完成扫描,N—CTCP成像显示胰胆管满意,MinIP对判断胆管梗阻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8.5%。结论:N-CTCP对低位胆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准确.对胆管结石及恶性胆管梗阻判断有较高准确性。结合轴面源像(ASI)可提高对胆管细小结石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阴性法螺旋CT胆管造影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估阴性法螺旋CT胆管造影(N-CTC)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病例用血管对比剂行增强扫描后,对扫描原始数据作二次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然后运用三维软件对ASI进行编辑处理,获得最小强度投影(MinIP)及表面遮盖法显示(SSD)图像。3位资深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根据MinIP、SSD像及ASI对梗阻病变作出部位、性质诊断,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作比较。结果68例中,25例经1次屏气完成扫描;43例经2次屏气完成检查。对照手术和病理结果,MinIP、SSD像定位准确率均为100.0%,ASI为98.5%,N-CTC与AS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0,P>0.05);整体定性准确率分别为82.4%,79.4%及92.6%,MinIP像与AS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27,P>0.05),而SSD像与ASI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92,P<0.05);三者综合定性准确率为95.6%。结论N-CTC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对胆管梗阻部位识别的准确率高。MinIP、SSD像结合ASI能对大多数疾病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患者,采用10mm层厚、层距,使用血管对比剂行MSCT增强扫描,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2.5mm层厚、1.25mm层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行MPR成像。采用育法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结果:MPR成像成功率为100%,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7%。结论: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显示胆管的走行更具优势,因此MPR成像技术是轴位CT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行MRCP检查,MRCP采用呼吸门控重T2 FSE序列,把资源图像行MIP和/或MPR法重建。全部病例与临床诊断或手术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全部35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且胰胆管显示满意。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恶性胆管梗阻28例(胆管癌14例,胰头癌11例,壶腹癌2例,转移癌1例),胆管结石7例。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总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8.6%。结论: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结合资源图像和MR平扫,对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梗阻的定性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9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 (肝外胆管结石 9例 ,恶性胆管梗阻 18例 ,胆囊周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1例 ,胆囊结石 1例 )进行MRCP检查 ,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对照分析。MRCP采用屏气单次激发半数傅立叶变换的TSE序列 (HASTE) ,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全部 2 9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 ,2 7例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率为 10 0 % ,定性诊断率为 79.3 %。结论 MRCP检查成功率高 ,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 ,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 ,对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薄层原始图像,分别用工作站软件进行肝外胆管和扩张胰管的曲面重组成像,分析CPR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和定性诊断的能力。结果 53例肝外胆管和全部27例扩张胰管CPR图像清晰,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2.5%(49/53)。结论 CPR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肝外胆管和胰管的全貌,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胆管梗阻64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搜集本院2008年7月~2009年3月阻塞性黄疸患者资料47例,全部采用GE公司Light Speed64层螺旋CT行上腹部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后将其0.625mm薄层扫描轴位源像(ASI)传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行扩张胆管曲面重建成像,作任意曲面以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及梗阻上段胆管的扩张情况,对胆管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并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前64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达到94%及87%。37例胆管、胰头肿瘤或先天性疾病患者(25例为肝门部、肝外胆管癌或胆管炎症,3例为壶腹部癌,胰头癌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中,36例准确定位,32例得到正确诊断,术前64层螺旋CTCPR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达到97%及86%。结论: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PR)能直观显示胆管病变,对诊断胆管梗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螺旋CT胰胆管阴性成像诊断胆管高位梗阻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螺旋CT胰胆管阴性成像 (N CTCP)对胆管高位梗阻的评估能力。资料与方法  4 0例胆管高位梗阻病例 (其中 15例作过PTC或ERCP检查 )使用血管对比剂 (阴性对比剂 )作了增强扫描。扫描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 ,用最小强度投影 (MinIP)和表面遮盖显示 (SSD)法获得N CTCP图像。采用盲法 ,分别就N CTCP图像质量、胆管显示能力、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结果  4 0例中 ,N CTCP成功率达 95 .0 % (38/ 4 0 )。 38例中 ,MinIP像显示胆管能力平均为 4 .4度 ,SSD像 4 .1度 ;15例PTC或ERCP显示胆管能力平均为 3.0度 ,与对应MinIP、SSD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5 )。对照病理等结果 ,MinIP、SSD像定位准确率均为 97.4 % (37/ 38) ,定性准确率分别为 81.6 % (31/ 38)、73.7% (2 8/ 38)。结论 N CTCP定位准确率高 ,显示扩张胆管能力强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充分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SCT)胆管曲面重建(CPR)与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61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和ERCP检查.门静脉期采用3 mm层厚、2.0螺距扫描.原始资料经1 mm层厚、0.625 mm间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图像(ASI),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做胆管CPR.对比分析胆管CPR、E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 胆管CPR、ERCP对来源于胆管壁、管腔内的梗阻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两者无显著差异性(P>0.05);胆管CPR对胆管外的病变诊断符合率显著优于ERCP(P<0.01);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区的病变诊断符合率高于胆管CPR(P<0.01).结论 不同部位、不同原因引起的肝外胆管梗阻,ERCP、胆管CPR各有优缺点.灵活选取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肝外胆管梗阻的螺旋CT表现,结合其他影像检查结果、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评价螺旋CT对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6例肝外胆管梗阻的螺旋CT表现,其中26例平扫后进行了CT增强扫描,部分病例进行了MRCP、ERCP、PTC检查,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和定性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病变为20例,恶性病变为26例,螺旋CT定位的准确率为96%,定性的准确率为87%.结论 螺旋CT对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综合各种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是提高确诊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肝外胆管梗阻的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54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肝外胆管结石30例,恶性胆管梗阻24例)进行MRCP检查,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工T2WI扫描,结合呼吸触发及脂护抑制技术,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全部54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52例胆胰管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随访复诊证实的30例胆道梗阻病例,通过MSCT的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等方法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胆管的结构、胆管壁情况及周围组织结构,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显示肝外胆道结石8例,肝门区胆管癌7例,胆总管癌3例,胆囊癌累及胆管1例,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乳头区炎症2例,壶腹癌3例,胰头癌6例,MSCT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道梗阻的定位准确率>90%,定性准确率>9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胆道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胆管阴性成像(N-CTC)及曲线平面成像(CPR)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血管对比剂做增强扫描,扫描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16例高位梗阻病例获得最小强度投影(M inIP)及表面遮盖法(SSD)图像,55例胆道梗阻病例进行多平面重建及曲线平面重建显示图像,分别分析各种处理的图像质量及梗阻定位定性诊断的能力。结果16例N-CTC中15例完成,均正确识别梗阻的部位,结合ASI定性准确率为80%(12/15)。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PR,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91%(50/55)。结论N-CTC适合于高位梗阻的病例,CPR显示胆管梗阻有很大优势,完全可以作为胆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恶性胆管梗阻的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诊断恶性胆管梗阻的价值。方法32例临床怀疑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进行了MRCP检查,并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MRCP对恶性胆管梗阻部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6.9%,而CT为88.5%,超声为76.0%。MRCP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9%。结论MRCP在恶性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上明显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5.
肝外胆管梗阻病变CT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通过分析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CT表现,总结出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征象。材料与方法:复查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术前均做了CT检查的肝外胆管梗阻病变117例,良性38例,恶性79例。结果:肝外胆管远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漏斗样改变,肝外胆管壁呈环形弥漫型增厚,肝内胆管呈竹节状或小囊状轻、中度扩张,梗阻部肿块内钙化,边界清楚对良性病变诊断有重要意义;肝外胆管中、近段梗阻或肝外胆管未显影者,梗阻部胆管呈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型并伴肿块,肝外胆管壁呈环形局限型增厚,肝内胆管呈藤状或蟹足状中度或重度扩张,梗阻部肿块边界不清,其内可见坏死等征象,高度提示恶性病变。结论: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均有其特征性的CT征象,注意观察胆管的形态改变,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并紧密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肝外胆管梗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以及临床随访证实的均做了CT检查的肝外胆管梗阻病变51例,其中良性41例,恶性10例。结果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中,良性多表现为肝内胆管呈枯枝状或残根状轻、中度扩张,梗阻部胆管呈漏斗样改变,肝外胆管壁呈环形弥漫性增厚;恶性多表现为肝内胆管呈软藤状中、重度扩张,梗阻部胆管呈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并伴肿块,肝外胆管壁呈环形局限性增厚。结论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均有其特征性的CT征象,注意观察胆管的形态改变,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胆道阻塞的CT诊断—与直接胆管造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8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阻塞性黄疸作前瞻性CT诊断,并与直接胆道造影比较研究。发现胆管逐渐尖削,明显的肝外胆管壁环状增厚是良性阻塞可靠且特异的CT征象。肝内外胆管不一致扩张(内轻外重),扩张胆管腔内CT值大于20HU对良性阻塞的判断有一定帮助。管突断伴或不伴肿块,胆管壁局根不规则增厚是恶性阻塞相对可靠且特异的CT征象。CT能清楚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及它们汇合处解部剖及变异。比较直接胆管造影,CT对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