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云南省1981∽2001年包虫病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云南省包虫病的地区分布、流行程度、流行特点及防治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整理、分析1981~2001年云南省包虫病资料。结果经手术确诊包虫病病例24例,分布于云南省西部、西北部和中部7个地州的12个县市,占全省129个县市的9.30%。包虫病流行区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包虫抗体阳性率11.34%。门诊包虫病血清学检测84人,包虫抗体阳性29人。云南省包虫病的流行特点为:流行区集中;病例少、散在分布,呈轻度流行;动物包虫病的地区分布比人体包虫病的分布更广。结论三江地区是云南省人体包虫病的重要流行区,也是今后防治包虫病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指导疟疾防治。方法以疫情报告和重点疫区、疫点调查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结果河南省疟疾处于低水平流行,但疫情波动;局部暴发流行屡有发生;发病以当地感染为主,病例分布既广泛又集中,各年度病例主要集中在有嗜人按蚊分布的复媒介地区和暴发流行地区。结论1994-2003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与此前40年相比,除流行程度较低外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其间实施的防治措施效果肯定,防治与监测仍是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移民建镇试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为制订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退人不退耕的单退点和退人又退耕的双退点各2个,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各试点钉螺分布、人畜感染以及滩地野粪污染情况。结果 移民建镇试区钉螺分布广,单退点感染螺密度较双退点高,两个单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69%、1.88%,两个双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39%、0.29%;滩地野粪污染仍较严重,尤其以单退点为甚;人、畜血吸虫感染在单退点相当严重,居民血吸虫抗体阳性率(IHA)高达20%以上,耕牛粪检阳性率最高达34.48%。结论 移民建镇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单退点血吸虫病流行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1983—1999年黑热病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我省基本消灭黑热病后黑热病的发病及有关流行因素的变动情况。方法 血清学结合病在学检查确诊病人,在代表地区调查查媒介白蛉残存情况,抽样LDT检测了解人群黑热病感染情况。结果 1983-1999年全省发现3例病人,1例为当地感染,2例输入;京广铁路以西的丘陵,山区尚有媒介白蛉残存;对16-25岁人群LDT结合IFAT抽样检测未发现有黑热病感染者,结论 河南黑热病流行已经中止,基本消灭的成果是巩固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潍坊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方法1992-2007年对全市各类人群HIV血清学监测,HIV感染者及病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2-2007年底潍坊市共监测各类人群592232人,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肯及病人226例.其中病人45例,已死亡34例;感染病毒为HIV-1型。感染者及病人以青壮年为主,20~40岁187例,占82.74%;男性106例,女性120例;外省、市人员148例。占65.49%;性传播感染117例,占51.77%,母婴传播感染6例,占2.65%。结论潍坊市是艾滋病低流行区,但疫情上升较快,性传播依然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应采取措施预防HI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渝西地区为艾滋病低流行地区,但近年来感染病例呈快速增长趋势。为了解渝西地区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分析流行趋势,为制定更好的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参考资料,对近几年渝西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所有资料来源于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特征分析;中山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广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败血症病原菌检测及分析;小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的分析;[编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永福县1997—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疾监测防治(疟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7—2006年永福县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结果发病率从1997年2.22/10万下降至2006年的0.74/10万,该地区疟疾流行具有疟疾发病率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影响、中青年人群发病率高的特征。结论永福县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疾监测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深圳宝安地区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宝安区近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1996-2001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结果 近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具有如下特征;(1)疟疾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的影响;(2)疟疾发病呈现流动性;(3)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各年的4-10月份;(4)中、青年人疟疾发病率较高。由于各项措施的落实,疟疾发病率从1996年的8.49/10万下降至2001年的1.24/10万。结论 宝安区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防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康保县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1月1日,河北省康保县从蚤体内分离出鼠疫菌,证实在该地区有动物鼠疫开始流行。截止到12月26日,判定疫点6个,共分离出鼠疫菌24株,疫源面积为1000km^2。根据动物鼠疫流行特点,对流行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了1994~1996年未婚性病513例,经详细询问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流行特征:发病逐年呈上升趋势,发病时间以春夏季为流行高峰;患者的地区分布以本市为主;发病的年龄以18~30岁占94.35%,性别以男性高于女性;主要病种以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梅毒四病种为主,但男性以淋病为主,占淋病数74.85%,女性以梅毒为主,占梅毒数60.00%;职业特点以工人、个体户、无业待业者占71.74%;文化程度趋于中等以上水平。造成未婚性病与性紊乱有关;性早熟、商业性赢利是卖淫、嫖娼的主要性心理,也不能排斥当前制定防治措施、贯彻不得力是社会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1993~2004年HIV/AIDS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张婕  罗佳伦  王亮  战勇  刘飞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4):264-265,301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1993~2004年间艾滋病(AIDS)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病毒(HIV)/AIDS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3~2004年HIV/AIDS疫情监测资料和哨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3~2004年底,黑龙江省累计发现HIV感染者182例,其中AIDS病人44例,死亡22例;1993~2004年间,黑龙江省HIV感染者报告数的年平均递增169%;出现较多的AIDS病人和死亡病例,出现发病和死亡高峰;流行地区范围广,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HIV的三种传播途径均已发现,既往以采供血(浆)为主,经性途径传播正快速上升。结论 黑龙江省HIV阳性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大对有偿献血人员的主动监测力度,严格控制性传播,打击卖淫嫖娼现象,尤其是HIV在同性恋人群中传播应给予高度重视,特别要做好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第二次血吸虫病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了解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不同类型流行区流行特征,评价血防“八五”规划防制策略效果,1995年9-11月,采取分型、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样本村52个。未控制流行村43个,粪检阳性率7.84%,病人EPG、G分别为63.27、17.63;人群EPG、G分别为4.96、0.26;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为0.27%;粪检阴、阳性人群症状体征出现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耕牛粪检阳性率9.63%。控制流行区9个村,IHA阳性率为0.09%;粪检未发现病人。推算全省尚有病人228498人;晚期血吸虫病病人9151人;病牛12314头。与1989年抽样调查结果比较,居民粪检阳性率下降了45.44%;耕牛粪检阳性率下降了45.19%。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1981~2001年包虫病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云南省包虫病的地区分布、流行程度、流行特点及防治现状。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整理、分析1981~2001年云南省包虫病资料。 结果 经手术确诊包虫病病例24例,分布于云南省西部、西北部和中部7个地州的12个县市,占全省129个县市的9.30%。包虫病流行区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包虫抗体阳性率11.34%。门诊包虫病血清学检测84人,包虫抗体阳性29人。云南省包虫病的流行特点为:流行区集中;病例少、散在分布,呈轻度流行;动物包虫病的地区分布比人体包虫病的分布更广。 结论 三江地区是云南省人体包虫病的重要流行区,也是今后防治包虫病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1994~2003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指导疟疾防治。方法以疫情报告和重点疫区、疫点调查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结果河南省疟疾处于低水平流行,但疫情波动;局部暴发流行屡有发生;发病以当地感染为主,病例分布既广泛又集中,各年度病例主要集中在有嗜人按蚊分布的复媒介地区和暴发流行地区。结论1994~2003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与此前40年相比,除流行程度较低外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其间实施的防治措施效果肯定,防治与监测仍是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6.
喀麦隆Loum地区1968年仅有以福氏小泡螺为中间宿主的间插血吸虫,在1970年初开始发现埃及血吸虫;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30年期间,该流行区血吸虫种群已发生显著变化,埃及血吸虫通过渐渗杂交已完全取代了间插血吸虫。实验室研究证明,埃及血吸虫与间插血吸虫之间可进行杂交,其杂交代均能以福氏小泡螺和截形小泡螺为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石渠县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类鼠疫自然疫源地——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历史上石渠县无鼠疫病流行的记载。由于该县位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东南缘,于1981年开始进行鼠疫流行病调查工作,1986年首次在该地区发现牧犬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材料9份,最高滴度为1:1280;1988年发现犬血清RIP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是鼠疫历史疫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鼠疫流行。从1962年开始,在西北部地区一些重点县开展了鼠疫疫源检索工作。1975年省政府正式确定以达乌尔黄鼠(以下简称黄鼠)为主要调查对象的天镇、阳高,大同县、新荣区、左云、右玉、平鲁区;以子午沙鼠为主要调查对象的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等12个重点县(区)为鼠疫防治重点地区,连年开展了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赤峰地区鼠疫现状和流行趋势预测及控制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石杲  马义 《地方病通报》1998,13(4):55-58
赤峰地区于1948 ̄1996年发现了16632.2km^2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1个旗(县、区)。目前达到控制鼠疫面积13917.8km^2,占疫源地总面积的83.68%。选取与疫源地相关的12种量经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分为:1.疫源性长存区;2.动物鼠疫间断流行区;3.鼠疫动物病控制区;4.疫源性基本消除区。同时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1984~2005年黑热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4-2005年全省共报告黑热病836例,每年均有发病。近年来随着流行区饲养犬数量的增加,发病呈上升和扩散趋势,非流行区各年发病数与流行区基本一致。流行区发病以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幼儿为主,非流行区以中青年为主。连续3~5年全县范围内灭犬和禁养家犬的流行区,远期效果巩固;未灭犬或灭犬不彻底的流行区出现回升趋势。各流行县应加强联防,防止病犬转移使流行区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