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宫颈糜烂1000例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与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宫颈糜烂提供依据。方法:对100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临床检查、UU的检测和阴道其他病原体的检测,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0例宫颈糜烂患者检出UU阳性698例,检出率69.80%;感染UU的698例宫颈糜烂病例中伴其他阴道病原体感染检出622例,占89.11%,与UU阴性组发生率71.85%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698例UU阳性病例中644例呈急性宫颈炎表现,占92.26%,与UU阴性组的7.95%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宫颈糜烂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对急性宫颈炎表现及合并有阴道炎症、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病例应考虑到UU感染可能,需做宫颈解脲支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濮阳市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耐药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濮阳市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IST2试剂盒检测支原体耐药谱。结果1170例患者中检出支原体402例,阳性率为34.4%,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295例占25.2%。解脲(UU)+人型(MH)支原体混合感染90例占7.7%,MH阳性17例占1.5%。对支原体耐药性最高的是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其次是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结论支原体在体外显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特别是UU+MH感染时多重耐药率更高。本市治疗支原体感染者,应根据药敏情况进行合理选用抗生素,以降低耐药率,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检测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CT)、人支原体(MH)感染状况,感染人群中性别、年龄的分布及支原体耐药谱.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IST2试剂盒检测支原体耐药谱.结果1 026例患者中检出衣原体、支原体阳性者共816例,总感染率为79.53%;其中CT感染率15.46%,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率48.83%,MH感染率11.90%;男女性别感染率分别为39.83%和60.1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以中青年(20~40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57.60%;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有多西环素、普那霉素(原始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结论解脲脲支原体是常见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菌,药敏试验可用于筛选敏感药物,以便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探讨人型支原体(MH)、解脲支原体(UU)与衣原体(CT)感染的致病机制及其对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我院诊治的患有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的5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所有检查者生殖道的人型支原体(MH)、解脲支原体(UU)与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568例患者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株278例,检出阳性率为48.94%;人型支原体(MH)阳性株130例,检出阳性率为22.89%;衣原体(CT)阳性株30例,检出阳性率为5.2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型支原体(MH)、解脲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的感染易造成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生殖道感染,临床应给予积极治疗,这对减少女性生殖道的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与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关系。方法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采用ELISA法,解脲支原体采用培养法,分别检测175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血清中的抗子宫内膜抗体和解脲支原体。结果 UU阳性有67例,阳性率为38.3%(67/175),UU阴性有108例;UU阳性组中,血清AEMAb阳性32例,阳性率为47.8%(32/67);UU阴性组中,血清AEMAb阳性26例,阳性率为24.1%(26/108)。血清AEMAb阳性率UU阳性组明显高于UU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UU感染能诱导机体产生AEMAb,导致女性免疫性不育。  相似文献   

6.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感染状况,性别、年龄的分布及支原体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Uu和Mh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结果 246例患者检出支原体阳性126例,阳性率为51.22%,Uu单一感染114例,Mh单一感染2例,两者混合感染10例,男女性别感染率分别为30.76%、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感染以中青年(20~45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70.64%;114株Uu阳性标本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最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4.7%、92.1%,敏感率低的抗菌药物有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结论 Uu是常见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菌,且女性高于男性,药敏试验可用于筛选敏感药物,以便指导临床医生针对支原体耐药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临床药敏情况。方法对918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做10种抗生素药物敏试验。结果918例中支原体感染376例,感染率41.0%,其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309例(占82.2%),人型支原体(MH)感染7例(占1.9%),两种支原体混合感染60例(占16.0%);药敏情况,对UU、MH感染及UU、MH混合感染敏感的前三种药物均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结论强力霉素是治疗UU感染、MH感染及UU和MH混合感染的首选药物,其次是交沙霉素、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本地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性病门诊3 104例患者进行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检查,对492例支原体阳性患者进行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及解脲支原体加人型支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8.92%、0.35%、1.35%,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感染率;20~50岁是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高发年龄段;支原体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最为敏感,而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最强.结论 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的主要感染菌,其中解脲支原体感染率最高,而中青年是主要感染人群.对支原体感染患者,应进行药物敏感检测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5471例GNU患者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性病门诊患者中感染情况及支原体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英国UNIPATH公司生产的Clean View衣原体快速免疫测定试剂盒和中山市天洋电子生物传感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5 471例非淋菌性尿道炎(GNU)患者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5 471例GNU患者,检出单纯UU阳性1 938例,占35.43%,单纯MH阳性24例,占0.44%,UU+MH阳性204例,占3.73%,单纯CT阳性402例,占7.35%,UU、CT总检出率分别是43.84%、11.59%。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UU、MH、UU+MH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较为敏感。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CT、UU、MH、UU+MH、UU+CT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药物治疗支原体感染以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最好,其次是强力霉素、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2007年1~6月在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715例患者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检测。结果:715例宫颈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支原体207例,总感染率为28.95%,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176例,检出率为24.62%,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11例,检出率为1.54%,UU和MH混合感染20例,检出率为2.80%;检出支原体感染病例中尤其在18~30岁间为最高,占检出率的58.45%;同时有婚外性行为者检出率显著高于无婚外性行为者(2χ=59.82,P<0.001);药敏试验显示:UU单一感染敏感性最高为克拉霉素(89.20%),其次为美满霉素(84.66%),MH单一感染者以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最高(100.00%),UU和MH混合感染敏感性最高为美满霉素(80.00%),其次阿奇霉素和强力霉素(65.00%)。结论:UU和MH是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尤以年青性活跃时期、有婚外性行为者感染率为最高;克拉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淋病(GU)患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加药敏;淋球菌(NG)培养;沙眼衣原体(CT)抗原检测.结果 361例淋球菌混合支原体或沙眼衣原体单一病原体感染中,以合并UU感染多见,其次为CT;在合并支原体与衣原体的混合感染中又以UU合并CT较多.NGU的单一病原体中以UU较多,其次为CT.NGU混合感染以UU+CT最多,其次为UU+MH;MH+CT和UU+MH+CT混合感染较少见.结论 361例淋病患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感染率为70.08%(253/361),存在较高的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杨逸 《中国妇幼保健》2014,(32):5280-5283
目的: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感染状况及支原体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 235例妇科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进行支原体、衣原体的筛查,并对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药敏分析。结果:1 235例不孕症患者中支原体或衣原体阳性569例,阳性检出率为46.1%,其中UU感染460例,感染率为37.2%;UU+MH感染62例,感染率为10.9%;MH感染24例,感染率为4.2%;CT感染9例,感染率为1.6%。继发不孕组人群的UU、MH、UU+MH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原发不孕组(P<0.05)。UU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均在95.0%以上),MH对强力霉素的敏感性最高(91.7%),UU+MH对强力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均在91.0%以上)。结论:在妇科不孕症患者(尤其是继发性不孕症患者)中,UU、UU+MH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在治疗时针对不同的个体合理选择敏感性高、耐药性低的药物进行准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女性性传播疾病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性性病患者细菌性阴道病的带菌情况. [方法]对430例女性性病患者作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并同时检查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选择性的做人乳头瘤病毒IgG抗体(HPv-IgG)、梅毒(SY)血清试验、生殖性疱疹病毒(HSV-Ⅱ)检测.[结果]重点年龄组人群女性患者合并多重病原感染率为37.39%,高于非重点年龄组人群2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性病患者合并细菌性阴道病31.6%.在混合感染中,BV合并UU感染率为13.5%,合并NG,MH,CT的总感染率为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女性性病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高于键康育龄妇女,20~30岁年龄组女性应列为STD重点防治的高危人群加以重点关注,在混合感染中以合并UU感染最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皖南地区不孕不育患者解脲支原体(UU)感染及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培养法对780例不育男性和556例不孕女性进行UU检测,同时选择已生育的健康男性40例和女性35倒作为对照;对UU检测阳性的不孕不育患者进行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并按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49岁6个年龄段分组,了解UU感染的年龄分布.结果 不孕不育组UU阳性检出率(43.17%,30.90%)明显高于对照组(14.29%,10.00%,P<0.01%).感染年龄集中在20~40岁,其中25~30岁是高峰期.药敏结果显示: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米诺环素较为敏感,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耐药性较高.结论 皖南地区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高发年龄为20~40岁,与不孕不育关系密切;治疗上应首选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米诺环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对2008~2010年妇科门诊生殖道炎性反应女性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三年7 020例女性生殖道炎性反应患者中支原体检出率为40.6%,呈逐年上升:2008年(37.4%),2009年(38.4%),2010年(43.8%);三种类型的支原体感染构成比:UU占78.1%、MH占2.7%、UU合并MH占19.2%,以UU感染为主;支原体感染年龄分布:86.0%集中在20~40岁,以20~30岁为主(占56.6%);耐药监测结果表明:UU、MH及UU合并MH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最高,单纯UU感染克拉霉素敏感性也很高,而MH及UU合并MH对大环内酯类的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都达到90%以上;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普遍较低,罗红霉素敏感性处于众药的最低水平;2010年与前两年相比,UU的耐药性普遍升高了,以交沙霉素、左氧氟沙星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在女性生殖道炎性患者中感染率较高,以UU为主。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在变迁,单纯UU、MH及UU合并MH的耐药性存在很大的差异,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应根据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6.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探讨解脲脲支原体和人支原体在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对989例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989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683例,感染率为69.1%,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以及解脲脲支原体 人支原体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5.1%、2.2%和11.8%,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敏感性最高的是多西环素94.1%,其次为阿奇霉素88.7%、交沙霉素86.1%、米诺环素84.9%、克拉霉素81.9%。结论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为69.1%,主要由解脲脲支原体引起,占79.8%,应首选多西环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和脲支原体感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和脲支原体感染的现状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766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和脲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 766例患者检出支原体和脲支原体阳性448例,阳性率为58.49%.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阳性率为44.65%,人支原体(Mh)为2.61%.解脲脲支原体和人支原体混合感染率为11.23%;支原体和脲支原体感染以中青年为主,占阳性患者的75.89%,12种常用抗菌药物中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甲砜霉素耐药率最低,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结论 女性生殖道炎症患者中Uu感染率最高,治疗支原体和脲支原体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沈阳市妇婴医院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集531例女性首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拭子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并对阳性菌株进行常用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共313份标本培养出支原体,阳性率58.95%,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268例,阳性率50.47%,单纯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19例,阳性率3.58%,UU合并MH26例,阳性率4.90%;单纯UU感染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类型感染(P<0.01)。UU、MH及UU+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较为敏感。结论我院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由UU引起,单纯UU、MH及UU合并MH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药敏结果为选择药物治疗,促进患者早日治愈,控制支原体传播及蔓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临床表现,检测常用抗生素对UU的敏感性及耐药性.方法随机抽取妇科门诊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患者652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并检测宫颈衣原体(CT).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白带增多(72.24%)、外阴搔痒(60.71%)、下腹不适感(23.62%),合并尿频、尿急、尿痛11.96%,9种抗生素药敏试验显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原始霉素的耐药性最低,而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最高.结论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应重视对它的筛查.以往认为对UU敏感的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目前耐药性均明显升高,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菌素,摒弃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市健康女性阴道微环境及性病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间在上海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和孕前检查的5 601名女性,采集其阴道分泌物对阴道微环境、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球菌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阴道微环境正常且未检出性病病原体感染女性2 573人(45.94%),发生阴道微环境失衡1 980人(35.35%)。(2)性病病原体感染率为31.08%,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1 441人(25.73%),人型支原体阳性216人(3.86%),衣原体阳性84人(1.50%),未发现淋病奈瑟氏菌感染者。(3)不同年龄组比较,阴道微环境失衡在31~4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率均为41~5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4.09、31.75和26.21,P值均0.01)。(4)受检女性中共检出混合感染600人(10.71%),以阴道微环境失衡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为主。结论:阴道微环境失衡及性病病原体感染的女性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应定期体检,做好预防及治疗工作,并对阴道微环境失衡女性加强病原菌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