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诊断率,作者对30例经手术病理学主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本组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15例、膀胱10例、肾门4例、纵隔1例。术前23例行24h尿VMA均高于正常值;20例行B超均获正确定位;10例行CT扫描,6例获正确定位;10例行膀胱镜检查,1例肿块呈球状无蒂,9例呈菜花样带蒂。提示:术前行24hVMA测定对该病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定位诊断首选B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2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3例(95.8%)。尿VMA检查24例,阳性23例(95.8%)。B超,CT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2.5%,100%及100%,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血压恢复正常者20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尿VMA检查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B超,CT及MRI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本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报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4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4.6%。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尿儿茶酚胺、香草基扁桃酸可作为定性诊断依据。定位诊断首选B超。本组均行手术死亡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复发率和恶性倾向大,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嗜铬细胞瘤34例。肿瘤位于肾上腺者27例(79.4%),位于肾上腺外者7例(20.6%)。24h 尿内VMA 及儿茶酚胺升高者31例(91.2%)。B 超及CT 检查除1例误诊为右肾上极肿瘤外,均获定位诊断。全例均行手术切除,27例痊愈,7例术后血压明显降低,但仍偏高。术前准备极为重要,主要是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的应用,扩充血容量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刘西社 《中原医刊》2007,34(14):42-43
目的提高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总结65例嗜铬细胞瘤的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男,35例;女,30例;年龄17-72岁。肾上腺内51例,肾上腺外15例。结果肿瘤切除术6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术后血压正常59例,需要降压药物控制6例。术后病理良性62例,恶性3例均于5年内死于肿瘤转移。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是嗜铬细胞瘤的根治方法,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B超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利用 B超对双侧肾上腺区多体位多切面常规扫查。 结果  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 B超正确诊断 5例 ,诊断符合率 83.33%。 结论  B超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具有安全无伤、图像直观、符合率高、定位准确、经济简便、便于随访等优点 ,具有首选检查价值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探讨肾上腺外和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12例肾上腺外和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在充分术前准备后, 经腹行肿瘤切除术.结果:12例均手术成功,无并发症出现,术后症状消失,尿香草基杏仁酸降至正常.结论:经腹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外和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有效途径,囊内剜除术可减少损伤和出血,膀胱镜检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 ,本人在进修学习期间 ,分析了 136例嗜铬细胞瘤病历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6例 ,男 71例 ,女 6 5例 ,临床高血压 131例 ,其中阵发性高血压 5 9例 ,持续性高血压 72例 ,无高血压症状 5例 ,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外 14例 ,其中 2例位于膀胱 ,其余位于肾上腺内 ,13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2 诊断依据 定性诊断 :136例全部行尿儿茶酚胺测定 ;定位诊断 :136例全部行超声、CT、MRI、131I-MIBG检查 ,36例行血管造影检查。1.3 术前准备 使用α -受体阻滞剂 ,起始用量酚苄明 10mgq8h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5例(89%).24h尿VMA测定,26例高于正常,阳性率92%。B超、CT定位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0%、96%。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27例,恶性1例;肿瘤位于肾上腺26例,肾上腺外2例。结论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靠长期的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 2 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 2 3例 (95 .8% ) ,尿VMA检查 2 4例 ,阳性 2 3例 (95 .8% ) ,B超、CT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6 2 .5 %、10 0 %及 10 0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切除 ,术后血压恢复正常者 2 0例 ,无死亡病例。结论 尿VMA检查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 ,B超、CT及MRI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本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4.9%。持续性高血压或阵发性高血压5例,2例为无症就有功能型嗜铬细胞瘤且1例并发肾动脉狭窄。尿VMA测定5例,4例阳性;E、NE测定均明显增高。定位诊断依靠B超、CT。全组手术切除(其中1例去外院),均经病理证实。3例恶性,2例多发,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肾上腺隐匿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意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上腺隐匿性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术前均行B超、CT及实验室检查,拟诊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肾上腺隐匿性嗜铬细胞瘤11例。结果15例均手术切除肿瘤,其中开放手术9例,后腹腔镜手术6例。术中出现血压波动10例,硝普钠控制高血压,去甲肾上腺素处理低血压;4例拟诊肾上腺皮质腺瘤术中均出现血压波动,余11例血压波动6例,其中服用酚苄明患者无明显血压波动。术后病理均为嗜铬细胞瘤。14例术后随访3个月~8年,血压正常,肿瘤无复发。结论综合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诊断意识;术前常规应用仅受体阻滞剂及扩容治疗,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后腹腔镜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45例嗜铬细胞瘤作了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生化或病理确诊。肿瘤位于肾上腺髓质31例,交感神经链10例,膀胱内4例。其中良性肿瘤41例,恶性肿瘤4例。临床表现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的有37例,8例无高血压为寂静型;膀胱内嗜铬细胞瘤均有肉眼血尿。测定24小时尿儿茶酚胺和VMA排出量之间有一致性,且均与血压改变呈良好正相关。定位检查以腹部CT检出率最高(92%),B超次之(82%),腹膜后充气造影检出率仅为3/4(75%)。41例行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分别为87.5%,80%)均较乐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4.9%。持续性高血压或阵发性高血压5例,2例为无症就有功能型嗜铬细胞瘤且1例并发肾动脉狭窄。尿VMA测定5例,4例阳性;巳NE测定均明显增高。定位诊断依靠B超、CT。全组手术切除(其中1例去外院),均经病理证实。3例恶性,2例多发,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32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过程.术前均行超声、CT、膀胱镜及儿茶酚胺(CA)和香草基扁桃酸(VMA)检查,32例术前均获得定位及定性诊断.所有病例术前准备10~14 d后,行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32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无恶变;术后均随访1~7年,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超声、CT、膀胱镜是最主要的定位诊断,CA 和 VMA 是最主要的定性诊断;手术是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的最有效方法,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仍是嗜铬细胞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3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5%的患者有高血压,24 h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增高者分别为86.7%及80.0%,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检查增高者分别为6/7及5/7.经腹部B超、CT、MRI等检查进行定位诊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占同期治疗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14.0%.成功行肿瘤切除术者占89.2%,恶性者占16.2%.结论 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以及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三维CT应作为首选的定位方法.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容易复发,对于复发病例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认识,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与排尿有关的心悸、出冷汗、头痛等高儿茶酚胺大量释放症状;4例均有血浆和/或24h尿中儿茶酚胺及VMA增高,结合B超、CT、MRI或膀胱镜可发现膀胱壁占位性病变。4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或肿瘤刻除术,经病理检查确诊,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排尿后出现的心悸、出冷汗、头痛等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膀胱嗜铬细胞瘤,检测血浆和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结合。影响学和膀胱镜检查可明确该病的定性和定位诊断,膀胱部分切除或肿瘤刻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0年来收治的6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疗结果.结果:6例患者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均为膀胱嗜铬细胞瘤,充分术前准备后,均顺利实施手术,术后血压均降至正常.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典型临床表现为发作性高血压,间隙性肉眼血尿和排尿时典型发作三联征,定位诊断主要依靠B超、CT、MRI等,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VMA对本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手术切除肿瘤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那新雨  刘宗元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46-1147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8例行膀胱部分切除,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随访3~6年,血压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血尿、排尿时头晕、头痛、心慌及血压升高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可应用B超、CT、MRI、^131I-MIBG及膀胱镜检查作定位诊断,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可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各种检查方法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影像学与各种内分泌学检查。结果各种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CT100%,B超95%,IVP30%;CA(儿茶酚胺)定量90%,VMA(香草扁桃酸)85.6%,CA定性37.5%;酚妥拉明试验70%。结论肾上腺B超、CT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IVP对嗜铬细胞瘤定位阳性率较低;内分泌检查中的CA定量对嗜铬细胞瘤诊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其他依次为VMA测定、酚妥拉明试验,而CA定性则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