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自1992年11月~1999年7月,对42例胆囊切除病人,在胆囊浆膜下常规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做胆囊逆行切除,手术出血少,术野清楚。收到良好的效果。1 方法将去甲肾上腺素03mg加在30ml09%氯化钠溶液中,做胆囊浆膜下注射。然后,从胆囊底部切开浆膜,向肝门分离。当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完全暴露清晰后,分别切断,结扎胆囊动脉及胆囊管,最后摘除胆囊。2 体会21 去甲肾上腺素为α、β肾上腺受体药物,但以α型作用为主,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注射于胆囊浆膜层,可使局部小血管强烈收缩,故出血少,手术野清晰。由于浆膜下仅注射了03mg的缩血管剂,而肝…  相似文献   

2.
不同麻醉方法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娅冬  宋海涛 《重庆医学》2011,40(21):2131-2132,2134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将78例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全麻组、局麻组各39例,对两组的疗效以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2周、6周及12周疗效比较,全麻组均优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局麻组比较,全麻组在手术开始、手术结束以及术后2 h的疼痛计分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麻扁桃体切除术与局麻扁桃体切除术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全麻组与局麻组。全麻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局麻组采用常规丁卡因表面麻醉后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两侧扁桃体切除所需时间、出血量、术后有无活动性出血和术后扁桃体残留的情况。结果全麻扁桃体切除术术中总出血量大于100mL的有30例,而局麻扁桃体切除术术中总出血量大于100mL的有18例;全麻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时间大于30min的有28例,而局麻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时间大于30min的有15例;全麻扁桃体切除术术后活动性出血有2例,而局麻扁桃体切除术术后活动性出血有1例;全麻扁桃体切除术术后扁桃体残留有2例,而局麻扁桃体切除术术后扁桃体残留有1例。结论全麻扁桃体切除术与局麻扁桃体切除术相比,全麻扁桃体切除术术中出血量较局麻扁桃体切除术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扁桃体残留率较局麻扁桃体切除术高。虽然全麻扁桃体切除术相对安全,患者术中痛苦也较局麻扁桃体切除术小,但也应注意其出血多及易残留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去甲肾上腺素(NE)应用不当会出现器官功能不全的不良反应.近年来,许多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脓毒症休克中,在充分液体复苏基础上大剂量应用NE不会增加器官低灌注的发生率,且具有改善微循环血流量和氧供的效果.其机制与NE对儿茶酚胺失敏的血管内皮细胞重新活化、实现微循环的有效复苏有关,但NE在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时机、剂量以及与其他血管活性药物的配伍等具体方案及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赖其敏 《海南医学》2013,24(14):2128-2129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采用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超声刀组,n=38)和传统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n=35)治疗的73例扁桃体良性肿大或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声刀组患者术中单侧平均手术时间、单侧平均出血量、术后出血率和术后平均咽痛时间都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超声刀组患者清醒后伤口疼痛程度和10d内伤口疼痛程度都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术后创面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可以作为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多巴胺(Dopamine;DA)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在临床工作中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编号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有15例,对照组采用DA治疗,试验组采用NE进行治疗,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程度,把收集的相关指标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有效循环血量、组织灌注、组织细胞缺氧纠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和NE均能有效治疗感染性休克,纠正组织细胞缺氧,而NE纠正组织缺氧和改善微循环灌注更优于DA,并且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复杂、高病死率的临床综合征,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肾脏及其他内脏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作为一线升压药物,但多巴胺较去甲肾上腺素加快心率的作用更明显。在治疗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应早期诊断及识别一些死亡危险因素,也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以期及时给予有力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感染性休克的救治成功率,这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休克患者共2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多巴胺组(DA组)(n=65),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n=65),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组( DA+NE组)( n=70),比较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各组28d的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血肌酐水平在三组中有显著差异,DA组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NE组和DA+NE组,其他各项无统计学差异。 DA组治疗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0.76%,显著高于NE组的13.85%(χ2=5.370,P=0.021),DA+NE组为20.0%。 DA组28d死亡率为24.62%,NE组死亡率为21.54%,DA+NE组为18.57%,三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725,P=0.394)。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在休克的治疗中,在稳定心率以及降低对肾功能损伤等方面较多巴胺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是目前治疗休克最佳药物。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报道93例肺炎休克的治疗效果,均用右旋糖酐补充血容量和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27例经上述处理后休克纠正;余66例需用异丙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开始每分钟静脉滴注2~3微克,血压稳定后剂量减半,约半数病例用药后20~30分钟内休克被纠正。病死率为5.3%。异丙基去甲肾上腺素作用迅速,兼有强心和扩血管作用.上述剂量并不显著增加心室率.  相似文献   

12.
高龄病人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给麻醉和手术带来很大风险,近年来我们使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高龄病人麻醉中的血压进行调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85-97岁,ASA评级Ⅱ-Ⅲ级。术前合并有高血压16例,冠心病8例,心电图异常10例,  相似文献   

13.
14.
闫浩  许桂凤  徐永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953-2954
<正>扁桃体切除术是咽部常见手术,成人多采用剥离法,而挤切法一般用于扁桃体肥大的儿童。其实在对成人扁桃体进行简单的剥离后采用此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的优点,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丁卡因不敏感的咽反射强烈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前,剥离法及电刀切除法仍然是扁桃体手术的主要方式,但是,两种方法仍然存在着术中出血多,术后疼痛等诸多问题。采用低温等离子行扁桃体切除术是近些年来开展的一项新的技术,我科自2008年7月以来应用低温等离子在显微镜下行扁桃体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此种方法与剥离法及电刀切除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异丙酚与依托咪酯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ASA Ⅰ级小儿随机分为异丙酚及依托咪酯组,观察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帮苏醒期苏醒质量。结果 异丙酚较依托咪酯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快,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17.
胆囊切除术是外科常见手术之一,一般采用传统顺、逆行切除术,在慢性炎症引起的广泛粘连或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时,由于显露困难,术中易损伤粘连脏器或胆管。我院于近年来采用肾上腺素溶液在胆囊床和床周浆膜下层注射法切除胆囊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一、资料1、本组88例,男23例,女65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5岁,多在40~55岁之  相似文献   

18.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简写NA)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所释放的主要递质,肾上腺髓质也有少量分泌。药用的去甲肾上腺素是人工合成品,常用重酒石酸盐,性质不稳定,极易氧化而失败。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禁与碱性药物配伍。口服使胃粘膜血管收缩而极少吸收,又易被碱性肠液破坏,故口服无效。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也因血管剧烈收缩,使吸收缓慢,且易产生局部组织坏死,静注后作用仅能维持几分钟,故一般采用静滴,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1局部组织坏死:静滴时如浓度过大,时间过长,或药液漏出血管外均可使局部血管强烈收缩,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巨脾切除时脾动脉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对脾内血液回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诊断巨脾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Ⅰ组在脾动脉内注射0.0004%去甲肾上腺素2ml/kg;Ⅱ组在脾动脉内用球后针注射0.0008%去甲肾上腺素2ml/kg。在脾动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视平均动脉压注射0.05%酚妥拉明以保持血压平稳。结果从脾动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至结扎脾静脉整个过程持续约15~20min,患者血压波动〈30mmHg、心率变化〈35次/min、动脉血氧饱和度≥99%,呼末二氧化碳在28~35mmHg之间。两组小便:Ⅰ组300ml/h,Ⅱ组320ml/h。两组出血均〈80ml。两组患者在注药后脾脏前后、左右周径和脾脏厚度与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生理盐水注入脾静脉恢复脾脏原位,得出脾内血液回流量Ⅰ组(1100±352)ml,Ⅱ组为(1200±411)m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巨脾切除时脾动脉内注射0.0004%去甲肾上腺素和0.0008%去甲肾上腺素都能够明显缩小脾脏,增加脾血回流,降低输血发生率。两个浓度之间效果无明显差异,建议用较小浓度0.0004%去甲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20.
孟宪国  陈明 《铁道医学》2001,29(5):336-337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在抢救创伤性重度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例创伤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回升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因重度颅脑损伤死亡,其余6例经扩容并适量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后存活。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能有效地预防重度失血性休我患者出现心跳骤停,为备血、输血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