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瑞华  刘洪宝 《铁道医学》1995,23(6):333-334
本文对128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血糖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8例病人中,52例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高血糖组病人的病死率及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同时还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糖升高赵明显,预后越差,存活者未经降血糖治疗,随病情好转血糖逐渐恢复正常,提示AMI早期血糖和升高是预测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间隔穿孔(附一例报告)马宝庆,吴玉霞心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并发率约为1%~2%。内科治疗的死亡率极高,预后极差,有紧急手术指征,超声可予确诊。1典型病例患者女性,70岁。主因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胸闷气短,...  相似文献   

3.
观察2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1年后的预后情况,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提示依那普利组除再梗塞外,心律失常、左心衰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长期治疗副作用小,使用方便,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最严重的表现之一.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发生AMI时常伴发应激性血糖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升高会导致患者的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住的17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MI后即刻血糖升高者与血糖正常者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高血糖对AMI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高血糖与预后关系第二附属医院心脏科顾水明,冯旰珠,蒋振忠关键词心肌梗塞;高血糖;预后中图法分类R541.4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时,由于应激反应,血糖可一过性升高,但2~3周内即能恢复正常,然与预后关系报道尚少。本文观察63例AM...  相似文献   

6.
有研究表明[1、2 ]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部分可出现血尿素氮 (BUN)水平增高 ,认为BUN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指标。我们对 2 5 4例AMI患者的BUN水平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旨在进一步探讨BUN水平对AMI预后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收集 1991年 12月—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AMI并测定了BUN水平的患者 2 5 4例 ,其中男性 179例 ,女性 75例 ,年龄 30— 87岁 ,平均年龄 6 4 .2± 10 .5岁 ,均无慢性肾疾患史。1.2 方法 :AMI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 ,典型心电图改变及 或心肌酶变化 ,病例资料按统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愈后的影响,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预后的价值。方法:将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为梗塞前心绞痛组(A)和无梗塞前心绞痛组(B),就其冠心病危险因子,严重合并症,病死率及心肌酶峰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心肌酶峰值及住院病死率均较B组低。结论:梗塞前心绞痛作为缺血预适应指标对预测心肌梗塞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高血压对268例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高血压病史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肌酸激酶(CPK)峰值与无病史组无明显差异。发病时血压急性暂时升高,亦不增加CPK峰值。一旦并发心绞痛,CPK峰值则显著降低(180.7±121.5对294.7±133.8)。然而,高血压病史组心功能不全、心脏破裂和住院病死率明显增多。提示长时间高血压引起的症状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刺激促使的侧支血管形成,不同程度地消除了高血压所致左室肥厚引起的心肌灌注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糖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将116例AMI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66例)和血糖升高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病死率等.结果 AMI后血糖升高组与血糖正常组之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大面积梗死、冠状动脉2支及3支病变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升高组FPG和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均明显多于血糖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升高组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近段和右冠状动脉近段梗死面积均明显多于血糖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血糖升高,临床症状较重,预后较差.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对预防和控制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后第1个月的病死率约为30%,其中大部分死于发病后12小时之内.住院患者的死亡高峰时间是病后3~4天.因此.应用简便可行的方法初步估计其预后十分重要.本文对一些不同的临床因素与AMI的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于血脂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术成功后,用或不用他汀类药物对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及平均住院天数等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TCA术成功、血清TC与LDLC正常的患者共133例随机分为他汀组(83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早期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成功的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和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组的住院病死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住院天数缩短.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成功PCI后,早期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住院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和住院天数等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光忠 《海南医学》2006,17(11):37-38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防治率.方法 对我院1993~2003年收住≥60岁AMI208例患者(男163,女45),分为男女两组,进行一般情况及病史、主要病状及梗死部位、并发症及合并病、治疗及预后比较.结果 老年女性组AMI较老年男性组AMI起病年龄晚,住院时间短,吸烟人数少,高血脂,糖尿病,下壁及复合下壁心肌梗死、休克、心衰及死亡率高(P<0.05~P<0.0001).结论 提示雌激素水平及年龄变化对老年女性AMI临床特点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 ,以指导 AMI的判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 :采用东芝TBA- 4 0 F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 AMI患者心肌酶进行测定 ,结果 :1谷草转胺酶 (AST)、磷酸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 (CK- MB)、α-羟丁酸 (α- HBD)、乳酸脱氢酶 (L DH) ,这些酶指标在 AMI发生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2 CK- MB/ CK大于5 %的阳性率为 78%显著高于非心脏病组的 2 5 % ,对 AMI的诊断很有价值。结论 :CK- MB/ CK大于 5 %可以作为AMI的诊断指标这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观察利多卡因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作者对96例AMI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9例给予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47例未使用利多卡因。观察其对AMI的疗效及患者的转归、预后。结果AMI并发室性早搏与否,在室颤发生率、患者病死率、休克发生率、心衰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是否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在室颤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并不能降低AMI后室颤的发生率,也不能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及心衰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兰凤敏  于梅 《医学综述》2006,12(15):F0002-F0002,F0003
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无合并症患者于发病第5天开始下床活动,而且有些结果表明,这一方案不增加病死率及合并症的发生,能加快患者体力和心理状况的康复。但由于AMI病情凶险,并发症严重,医务人员对早期活动存在顾虑,所以当前临床上大多仍对AMI患者采用卧床3~4周的传统康复程序。本文进行对照观察,以探讨AMI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病情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l)后急性期室壁瘤(AVA)形成患者皿浆脑钠素(BNP)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测定AMI患者发病后6h、12h、18h、1d、2d、3d、5d、24w的血浆BNP浓度.结果:有AVA形成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存所测时间点高于无AVA形成组患者,BNP峰值浓度高于无AVA形成组患者,为(12.30±2.24)ng/ml、vs(9.92 ±2.54)ng/ml,P<0.01;峰值时间早于无AVA形成组患者,峰值时间提前2.07h,有统计学差异[(20.48±3.77)h vs(22,55±3.68)h,P<0.01];结论:AMI后AVA形成组患者血浆BNP的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无AVA形成组患者,且其达到峰值时间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17.
采用Laurell’s火箭电泳法对急性心梗(AMI)患者的蛋白 C PC:Ag),总蛋白 S(TPS)和游离蛋白S(FPS)进行了检测。AMI患者入院当天及第14天的PC系统指标无明显改变,但急性期死亡患者的PC:Ag及FP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2);再发梗塞患者的PC:Ag和FPS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2),TP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患者PC:Ag与ATⅢ:Ag呈直线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急诊PCI(Transradial emergency-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TE-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TE-PCI的AMI患者82例,行TE-PCI后给予综合护理.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心绞痛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状况,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心绞痛生存质量得分高于治疗前,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61%,二次梗塞发生率为0%.结论:综合性护理应用于TE-PCI治疗AMI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48例AMI患者,其中19例发生早期死亡。比较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浆CPK、CRP和BNP水平,并进行多因素参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在年龄、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CRP、CPK和BNP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非死亡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42,P=0.011)、既往心衰史(OR 0.003,P=0.031)、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OR 1.626,P=0.046)及血浆BNP浓度(OR 1.009,P=0.042)、CPK浓度(OR 1.011,P=0.009)为AMI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既往有心衰史、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长及较高的血浆BNP、CPK浓度为AMI后发生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发病第7天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发病第7天cTnI水平.观察117例AMI患者主要心血管的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病第7天cTnI水平与MACE发生的关系.结果 117例AMI患者第7天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7天cTnI转阴率为30.8%.cTnI≥1.5 μg/L者MACE发生率为35.8%,cTnI<1.5 μg/L者MACE发生率为2.8%,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MACE者cTnI值明显高于不发生MACE者(P<0.05).18例延期PCI者无一例发生MACE.结论 第7天cTnI阴性者无MACE生存率高;第7天cTnI阳性者为一高危人群,延期PCI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