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伟大医家张仲景所著,该书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施治思想。从《伤寒论》下利证治的辨析来说明《伤寒论》中同病异治的辨证施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浅析《伤寒论》中的八纲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开创了中医临床证治的先河,书中创立了相对完整的辨证施治诊疗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成功地实现了中医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的过渡。作为《伤寒论》重要的辨证施治方法之一,八纲辨证概括了病变部位、邪气的属性、邪正的消长、证候的性质等,为六经病的辨证施治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理瀹骈文》内病外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瀹骈文》有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具备的中医外治法理论体系,肯定了中药外治在整个治疗领域中的作用,并将中药外治灵活辨证地运用于各科内病的治疗中。内病外治,溯源有据;内治外治,理同法异;膏治内病,辨证施治;内外并重,外治之优。  相似文献   

4.
月经病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灵活运用经典方剂桃红四物汤,并随证加减,只要用药得当,辨证准确,在崩漏、闭经及痛经的治疗中均可应用,充分体现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施治原则。  相似文献   

5.
麻黄细辛附子汤源于《伤寒论》,是仲景治疗少阴病兼有表证的代表方。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感冒、病窦综合征、急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不同的疾病,都收到了异病同治的较好疗效。说明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内经》是辨证论治之鼻祖。《内经》确定辨证论治的理论原则:“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内经》建立了辨证方法的基本模型,以咳嗽为例析脏腑辨证施治;病因辨证,惯称辨证求因,在诊断学中多不论述,《内经》中虽无专论,其实际内容为病因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热论》、《灵枢·经脉》篇又是六经和经络辨证的核心。《内经》关于辨证论治的思想异常丰富,不止一次的提出“同病异治”;特别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要求做到“求其属”和“适事为故”等治疗原则、法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伤寒论》或然证病因病机分析,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角度谈论其论治,可以看出《伤寒论》或然证的辨治反映了中医据病辨证论治的重要思想,说明了疾病复杂多变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伤寒论》的相关条文,认为脾胃分治思想的提出虽以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贡献为大,但对脾胃分治思想析理之详及陈述理法方药之完备,当推《伤寒论》。《伤寒论》脾胃分治思想突出表现为:在六经辨证中通过将脾胃分属阳明、太阴两经,从生理上强调脏腑阴阳有别,病理上突出寒热虚实主证的不同;通过对阳明虚寒证的辨治,以与脾气虚寒证治相区别;脾胃同居中焦,脾寒胃热常常兼见同病,故分而兼顾,论病机强调寒热之分,遣方用药则又兼顾脾胃。  相似文献   

9.
证中有病临床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中有病是指在辨证施治的时候必须重视疾病的特殊性。本文对其概念、理论根据作了探讨,重点阐述了证中有病的临床意义,并对其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关系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10.
阴阳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总纲,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起着指导作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是中医的独特长处。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不同病种相似辨证的血浆皮质醇含量,并与正常组相比较,发现有非常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方证治法的源流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证治法源于古代,为仲景所创立,《伤寒论》使之系统完善,唐宋后历代医家有所发展,近现代医家研究有所创新。方证是《伤寒论》辨证施治的精华,具有浓厚的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2.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典型代表,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理机转,因而可采取相同的治法,这一治则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指导原则之一,是辨证施治的精髓,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有效地指导了中医的临床实践,至今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仍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在历代医家的丰富和发展下,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通过对五苓散"异病则治"进行了溯源,以期发现五苓散的临床治疗规律,更好地运用五苓散。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翼》为清·柯韵伯主要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之作 ,是《伤寒来苏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寒论翼·制方大法》从辨证、立法、处方、选药等方面论述了仲景的辨证论治思想 ,主要表现为 :临证立法处方应“知其机得其情” ;“六经各有主治之方 ,而他经有互相通用之妙” ,“合是症 (证 )便用是方” ;独重桂枝、柴胡二方 ;重传变 ,重预防 ;六经为百病立法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等。其学术思想极大地拓宽了后世医家的眼界和思路 ,为运用仲景学说指导辨证论治 ,为扩大经方的临床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其关键在于“同证同治 ,异证异治”,即辨证相同 ,施治则一 ,辨证不同 ,施治全异。这也是辨证论治法则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 ,也是中医与西医在临床治病上一大区别 ,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意义所在。本人在多年临床实践中 ,应用此一治法 ,取得了可喜疗效 ,现举案如下。1 同病异治1 .1 肾阳虚泄泻 戴某某 ,男 ,5 8岁 ,农民 ,1 998年 1 2月 1 8日门诊。患泄泻半年 ,经西药治疗服多种抗生素无效 ,服止泻药泄泻止 ,但泻停后腹胀 ,过时又泻 ,遂给中药治疗。视其面无华色 ,问之每逢五更时大便作泻 ,泻前自觉小腹作痛 ,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临床实际,论述了《伤寒论》少阴病的本质及临床辨证施治的关键。并举例说明少阴寒化证与少阴热化证、少阴直中和传经证的论治。指出辨少阴病的预后当视阳气回复而定,少阴生死,阳回则起。另外,本文认为少阴急下证与阳明急下证机理不同,治法也异,少阴者当从温下或养阴润燥,增水行舟治之,决不可急下。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是一部论述辨证施治的专著,它的理、法、方、药不仅可以治疗外感病,而对临床各科均有指导作用。《伤寒论》的辨证方法,虽然是以六经来概括病证,但从具体內容来看,则是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分辨疾病的属性、病位、病性及邪正的盛衰为原则,这也是《伤寒论》全  相似文献   

17.
对吴考槃教授研究《金匮要略》学术思想进行探讨,主要体现在对该书沿革的详细考证;认为篇目分合的关键是对疾病的发展及方药的出入异同必须得其要旨,寻其底蕴;认为该书是承接《伤寒论》而论述杂痛的方书,是由伤寒联系到杂病,每篇上下衔接处,前后呼应具一定章法和层次.还提出学好掌握《金匮要略》的方法,必须理解弄清每篇杂病的题义,掌握方证的要领不仅是病同治同,病异治异,更是突出其病同治异,病异治同的变法.  相似文献   

18.
重视同病类证和同病类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证关系除“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外,还表现为“同病类证”。同病类证是指同一疾病患者具有相同的中医主证,个体之间只是兼夹证的差异,因此治疗上可运用中医类治法,即在应用主方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兼夹证适当加减。同病类证强调病和证的同质性,使辨病治疗和辨证治疗有更高的融合度。加强对同病类证和同病类治的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中医证的内涵,也有利于发扬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和个体化治疗的特色。同病类证和同病类治对临床医师掌握方证相应的辨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从辨病机,明治法,审禁忌三方面论述了《伤寒论》对心悸的辨证施治,于临床中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六经病辨证论治方法与临证意义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六经病;辨证论治《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思想,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六经病的辨证方法大经辨证为《伤寒论》的独特辨证体系,它以六经所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