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宫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宫腔镜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34例(观察组)和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42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住院花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免除开腹切除子宫之苦等优点,是目前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理想、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6年5月该科住院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各10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可逐步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应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方式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62例和应用腹腔镜技术40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症、并发症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0例病人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84例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6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及肌瘤剥除率。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其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剥除肌瘤数目占术前B超检测数目的94%,而开腹手术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不能完全替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1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宫颈上皮内瘤变等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结果:128例手术,成功123例,由于粘连严重中转开腹5例,手术成功率96·09%,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术中出血170ml,术后出现皮下气肿1例,术后住院4~7天。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可行性.方法 比较79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连续缝合法与73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间断缝合法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79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连续缝合法,术中出血量为28.03±20.52mL、手术时间45.73±19.07分钟,73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间断缝合法的术中出血量为59.16±15.23mL、手术时间为69.96±30.52分钟,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985及1.832,均P<0.05),而在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连续缝合法,有出血少、手术时间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42例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2例采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AH)。结果:研究组手术全部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有3例发生术后阴道出血,6例术后切口愈合差;研究组术后有1例发生盆腔包裹性积液,1例发生皮下气肿。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随着腹腔镜设备的改进,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及改良,CISH手术将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6年3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42例与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50例的临床资料,针对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82.12±37.90)min,与经腹组(88.36±20.75)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75.11±42.08)ml,明显少于经腹组(99.58±35.70)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1±0.7)天、肛门排气时间(7.90±2.42)h及术后住院日(4.5±1.3)天均较经腹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8±1.3)天、肛门排气时间(36.41±10.22)h及术后住院日(7.0±2.4)天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性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效果观察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组(对照组)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组(观察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宫腔粘连、切口感染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刘敏之 《现代医院》2006,6(1):38-39
目的探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患有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350例随机分两组,采用高频电刀进行半筋膜内子宫切除180例为研究组,与采用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170例作对照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率及术后疗效。结果手术时间研究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出血量研究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排气时间研究组较对照组快,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住院天数研究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病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半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盆腔脏器脱垂和阴道脱垂发生率低,对术后性生活影响少,该术式在处理子宫良性病变而需行全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08例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该院同期行开腹手术治疗的105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在手术时间比较中,对照组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复查B超显示子宫呈正常大小,无异常回声。结论腹腔镜可有效维持子宫正常功能,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有效减少出血和并发症发生,恢复快,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术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60例与同期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54例进行对照分析,对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80.62±35.09)min,与经腹组(87.10±23.65)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72.15±44.00)/ml,明显少于经腹组(96.21±38.50)/ml,差异显著(P<0.05),且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0±0.9)天、留置导尿时间(6.69±2.83)h、肛门排气时间(8.60±1.24)h及术后住院日(4.3±1.2)天均较经腹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5±1.7)天、留置导尿时间(23.11±7.50)h、肛门排气时间(39.01±7.35)h及术后住院日(6.9±2.7)天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1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与同期43例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生活恢复自理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95,P<0.01);术后止痛剂使用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42,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两年内复发率及妊娠率大致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子宫肌瘤是生殖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以宫腔镜、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治疗的应用中逐渐普及,如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消解术、子宫肌瘤挖出术、子宫切除术等,以及新近提出的子宫动脉栓塞术.它们都具有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但适应症、手术方法、并发症等又各不相同,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黄晓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91-4992
目的:探讨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其中治疗组行阴道式手术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术治疗,观察组行传统开腹术治疗。观察对比三组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89,P<0.05);治疗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13,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26,P<0.05)。结论:采用阴道式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其他两组,且具有微创、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不影响美观、恢复快等优势,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优点和风险.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1例为腔镜组,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1例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无手术并发症,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结论腹腔镜较开腹手术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肌瘤是生殖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近看来,以宫腔镜、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治疗的应用中逐渐普及,如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消解术、子宫肌瘤挖出术、子宫切除术等,以及新近提出的子宫动脉栓塞术。它们都具有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但适应症、手术方法、并发症等又各不相同,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3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8例)和开腹组(70例),分别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对手术和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虽然手术时间比开腹组长,但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怏,住院时间短,并且术后在疼痛、肛门排气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开腹组。结论子宫肌瘤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患者,应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因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不但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且术后复发率低,且费用也少。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桂玲  夏凤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889-1890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45例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进行比较。结果:46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例因盆腔粘连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00·2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1·75ml,术后3d内最高体温37·6℃,住院时间4·80d,是一种安全有效保留器官的手术。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徐俊 《现代保健》2011,(13):29-30
目的 比较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两种术式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价值.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子宫肌瘤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全身麻醉后腹腔镜肌瘤剔除手术,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常规术.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少,术后镇痛及术后病率比例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P<0.05).观察组除5例出现双肩酸痛及季肋部胀痛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率100.0%;对照组有2例切口硬结红肿反应.结论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具有对腹盆腔干扰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