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自1981年首次出现以来,很快成为全球性流行性疾病。1994年全球共有400万艾滋病患者,1700万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仅美国就有401 749例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同年底中国报道的该病病例数为1472例。而疼痛不但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外科疾病常常需手术治疗。血液是HIV传播的常见感染途径,因此手术过程中做好自身防护,切断传播途径,是避免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我院手术室2018年3月收治了1例HI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的患者,现将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及防护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门诊以宫颈病变收住妇科。入院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发现其可疑HIV感染,后经山西省疾病控制中心复查确诊为HIV感染患者。术前检查完善后,在全身麻醉下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它由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传播,以严重免疫缺陷为特征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1].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12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韦美进 《重庆医学》2005,34(12):1912-1913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毒特异性侵犯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受损是其发病机制。临床上最初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感染者,继之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最后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1]。现将我院2004年112例HIV/AIDS合并结核病临床症状的治疗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2例中男85例,女27例,年龄22~76岁,均经广西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中心酶联免疫检测。蛋白印迹法确诊HIV阳性。1.2临床特点病史:无业人…  相似文献   

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HIV有两种类型:HIV-1和HIV-2,其中HIV-1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病原.自从1981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以来,尽管对艾滋病的临床治疗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是仍无有效治愈手段可以攻破此科学难题.  相似文献   

6.
HIV/AIDS的眼部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 I D S),又称艾滋病,是全球性的瘟疫。40%~70%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出现眼部病变,尸检报告95%有眼部病损,国外文献报道1%的患者眼部为首发病变。因此,了解、认  相似文献   

7.
付英 《广西医学》2006,28(9):1469-1470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危害性大、病死率高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艾滋病自1981年在美国首次报告以来已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5月11日报告全球约有4000万人为艾滋病患者或HIV携带者,累计死亡人数约2000多万,艾滋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15~59岁人员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我国截止2004年9月底累计报告HIV感染者89067例,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据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2010年我国HIV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HIV感染者人数最多的国家[2].防治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护理人员在艾滋病房这个特定环境下工作,护士如能与艾滋病患者有良好的交流和协调,则有助于患者获取艾滋病的政策和信息,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感染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是当前医学界最为关注的一类传染性疾病。据国际上的研究及临床经验,在艾滋病发病前1~4a内,患者可出现各种典型的口腔病损,其中最常见的是口腔真菌感染。本院自2001年以来,诊治7例HIV/AIDS患者,均合并有口腔真菌感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病毒性传染病。近几年,AIDS疫情上升趋势明显,从2001~2003年我院共发现并确诊艾滋病病人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疾病。它是一种传染性强、蔓延速度快、病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1]。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病案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艾滋病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能取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病案为我省某中医医院收治的艾滋病病人3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22~55岁,平均38.5岁,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参照WH0l993年修订扩大的AIDS诊断标准[2]。艾滋病并发症患者共15例,  相似文献   

11.
覃松梅 《广西医学》2004,26(3):426-427
目前全球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人数是 4 390万 ,且正以每天 1 4 0 0 0人的速度递增 ,而每天死于HIV感染的人数为 85 0 0人〔1〕。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体液暴露和母婴垂直传播 ,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 (AIDS)的潜伏期由数月至数年 ,长者达 8~ 1 0年以上 ,其主要表现为全身衰竭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一系列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流行迅速 ,普遍易感 ,且无特效药治疗。因此 ,探讨艾滋病的临床护理 ,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已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我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收治的 7例AIDS患者的护理阐述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2 5~ 4 8岁 ,有 5例存在非安全性行为 (主要为多个性伙伴 ) ,2例静脉吸毒。均经实验室初筛检查和自治区防疫站艾滋病检测中心检测HIV抗体阳性确诊。 2例确诊后因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而自动出院 ,5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 ,病情好转出院。1 .2 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以发热、咳嗽、咳痰为首发症状者 4例 ;以发热、胸腔积液伴...  相似文献   

12.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中有30%~50%出现眼部并发症,其中最常见、对视功能威胁最大的是晚期HIV感染者中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视网膜感染[1].作者对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4 a来确诊为HIV感染者或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13例患者的眼底改变特征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成功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1年美国报道第1例艾滋病(AIDS)至今的28年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艾滋病已成为威胁全人类的重大传染病.自1996年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问世以来,它成为目前惟一对艾滋病治疗有效的手段[1].国际上最新研究表明,HIV/AIDS患者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下,其平均寿命能延长数十年,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不能根治但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nnuno Deficiency Sydrome),是一种病毒感染,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这种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此病人非常容易被其它病原体所感染.2004年4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并经上级疾控部门确诊为2例艾滋病患者,回顾2例患者的肺部X线和CT资料征象,认为有一定的特殊表现,写出本文供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5.
背景 云南省大理州1997年首次报告50岁及以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2010年以后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报告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7年公布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中,已正式将老年人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目的 分析大理州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 对1997-2018年报告的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运用Cox回归分析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大理州2 019例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33年(95%CI:7.75~9.33)。寿命表法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后1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4.76%、56.26%、40.2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男性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74倍(95%CI:1.43~2.12);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张彤  孙丽君  郭彩萍  王晓兰  吴昊 《北京医学》2017,(12):1288-1289
从1981年美国发现第1例艾滋病患者,1983年法国巴黎首次分离出入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到1990年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中国公民中第1例HIV感染者,至今己经历了30多年.从最初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患者遭受的歧视,到现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艾滋病检测和多种治疗模式的开展,艾滋病防治不可或缺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支撑,“互联网+检测+干预”“人群专属+私密”“体面+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使患者的死亡率接近未感染的一般人群.HIV感染逐渐演变成一种慢性疾病,而非致命性疾病[1].  相似文献   

17.
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眼部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眼部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总结8例HIV感染者的眼部临床表现。并对其主诉、年龄、性别分布、感染途径、疾病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8例中男6例。女2例.男女之比3:1。8例中年龄最大45岁.最小23岁。8例均有视力下降的主诉,眼部临床表现包括虹膜睫状体炎、眼部带状疱疹、角膜炎、白内障、视网膜棉绒斑和出血、眼部肿瘤。结论 在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中,对双眼虹膜睫状体炎、年轻的白内障,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角膜炎、眼部带状疱疹、不明原因的非感染性血管病变性眼底病变等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和个人史,及时行AIDS的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分布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到我院就诊自愿检测HIV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HIV抗体筛查,阳性者采血标本由县疾控中心送HIV确诊实验室进行HIV抗体确诊试验,本文对确诊阳性病人从病人年龄、性别、感染率等方面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自愿检测HIV的27400份标本中, HIV抗体初筛阳性血清230份,经HIV确诊实验室确诊阳性206份.206例HIV阳性病例即HIV感染者中,其中青壮年占56%,男女比例为1.9∶1.结论 HIV感染率以较大幅度逐年上升,且分布广.建议综合性医院对所有门诊及住院患者均进行HIV抗体筛查,同时提示需加强医务人员生物安全和自身防护意识,避免艾滋病职业暴露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累及多系统器官,心脏亦常被累及.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所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43例,其中63例出现心脏损害,发生率44.1%.  相似文献   

20.
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新型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1983年,法国病毒学家从艾滋病病人体内分离到引起艾滋病的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艾滋病从发现至今的20余a时间内,疫情已波及全球200多个国家,造成约3 000万人死亡,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于1985年6月报告了首例来华旅游艾滋病患者.同年,浙江省在血友患者中发现4人因使用进口第ⅩⅢ因子而感染HIV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