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采取功能性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山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给予功能性腮腺切除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全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组行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肿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术分别为(83.45±2.13)min、(40.17±3.45)m L、(6.26±1.67)cm和(1.66±0.36)支,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2、6.89、7.60、8.37,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或涎瘘、暂时性面瘫、耳垂麻木、面部畸形、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4%、11.11%、17.78%、0%和8.89%,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4、6.89、8.93、7.69、7.15,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结论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临床疗效较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纯 《海南医学》2011,22(8):75-76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区域性切除术45例和腮腺浅叶切除术43例,随访半年至5年。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瘢痕、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涎瘘、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P〈0.05),而两种术式的肿瘤复发率并无差异(P〉0.05)。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边界清楚、直径较小的腮腺良性肿瘤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的45例为传统术式组,采用改良术式治疗的45例为改良术式组,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改良术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均少于传统术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组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或积涎、耳周皮肤麻木、面部凹陷畸形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术式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3个月、12个月在面瘫、面部畸形各分级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术式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满意,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且能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解剖面部神经支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效果理想,手术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黄强  关华  雷小梅 《中外医疗》2023,(7):34-37+42
目的 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9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接受腮腺浅叶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复发率、治疗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1%,低于对照组的4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94,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相比于腮腺浅叶全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并可更好地控制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有较高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索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对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3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联合使用超声刀和生物修复膜,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为(70.5±10.2) min,术中出血量为(60.6±25.5) mL.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和永久性面瘫出现;3例患者有短暂性耳垂麻木,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患者未出现明显进食时皮肤潮红和出汗等味觉出汗综合征表现;未出现明显面部凹陷畸形.结论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联合使用超声刀和生物修复膜治疗腮腺良性肿瘤,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还能减少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志亮 《当代医学》2021,27(26):57-59
目的 评价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6例,依据术式不同分成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各33例.传统手术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患者实施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及...  相似文献   

10.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的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总结唐山市人民医院2001 年6月~2007 年5 月收治的85 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40 例)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45 例)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患者暂时性面瘫、Frey 综合征、面部凹陷畸形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P<0.05).两种术式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腮腺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面神经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面神经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面神经损伤总发生率(45.16%)低于对照组(83.8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90%)也低于对照组(41.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比,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能够有效减小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侯莉 《中外医疗》2013,32(2):24+26-24,26
目的对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的疗效及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将2010年4月—2012年3月期间,来该院进行就诊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为27例,分别叫对照组和观察组,将腮腺区域切除术应用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也显著减少。比较两组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上,区域性切除手术的疗效要显著高于腮腺浅叶切除术,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3月入住本院的7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患者(肿瘤直径均≤3 c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术中出血量、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暂时性面瘫、面部畸形、涎液潴留、耳垂麻木、Frey综合征和口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用于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腮腺部分切除联合面神经解剖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腮腺部分切除联合面神经解剖术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腮腺浅叶全切除术治疗.评价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术后3个月美观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嚼肌筋膜、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组织,以减少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方法对68例腮腺良性肿瘤,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分别采取解剖面神经总干、颞面干分支或颈面干分支做腮腺肿瘤的区域性切除术。结果 6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涎瘘发生,保留耳大神经,耳垂及耳周麻木在6月~9月恢复,暂时性面瘫5例,术后1周~6月恢复。2例出现Frey’s综合征。术区凹陷不明显。结论改良术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较传统术式降低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胡玉坤  聂攀  后军  张令达 《安徽医学》2013,34(4):428-431
目的探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诊腮腺浅叶单发良性肿瘤病例51例,肿瘤直径均≤3.0 cm,采用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的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的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随访2个月~2年,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耳垂无明显麻木,无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永久性面瘫,其中5例出现暂时性面瘫。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体积较小(≤3.0 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超军 《中外医疗》2011,30(19):65-65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将6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小肿瘤的疗效比腮腺浅叶切除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可行性。方法 :对 4 5例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浅叶肿瘤及浅叶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术后 1月、12月随访 ,4 5例中出现涎瘘 1例 ,无复发、无患侧面部凹陷畸形、无口干症状。结论 :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浅叶切除术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涎瘘、患侧面部凹陷畸形及口干症的发生 ,是一种改良的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