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与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子宫腺肌病患者55例,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n=25)与试验组(n=30),对照组采取曼月乐保守治疗,试验组采取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联合曼月乐治疗,观测试验组手术情况,与两组治疗前后月经量、痛经与子宫体积变化.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为(28.14±15.61)min,术后12例出血明显;3例术后立即置入曼月乐,28例术后1个月后置入曼月乐;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月经量、痛经、子宫体积对比[(24.25±5.51)vs.(50.21±10.62)]、[(1.18±0.30)vs.(4.06±1.37)]、[(113.24±20.13)vs.(148.21±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与曼月乐联合治疗方案,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康医学》2019,(8)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实施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VA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不规则流血率以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可得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降低阴道不规则流血率以及复发率,对患者痛经的改善效果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保子宫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15例,行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24个月.结果:10例患者痛经症状消失,5例在术后9~14个月后痛经症状再次出现,但痛经程度明显减轻,月经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经期持续时间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大小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保子宫切除子宫腺肌病病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河南医学研究》2017,(19)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痛经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87%(37/39)]高于对照组[74.36%(29/3 9)],复发率[7.6 9%(3/3 9)]低于对照组[3 3.3 3%(1 3/3 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有效率高,治疗后痛经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复发率低,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子宫肌层增生性病变,发病率8.8%~31.0%[1],病变较局限者称子宫腺肌瘤。该病常见症状为痛经、经量增多继发贫血、不孕。该病最确切的治疗方法是切除子宫,但对于未生育、年龄较轻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难以接受此手术方式,故越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65-68
目的分析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5例符合要求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子宫体积大小、痛经评分情况、血红蛋白水平、血清CA125水平等。结果 35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弥漫性病灶切除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18.9±30.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2.2±52.9)mL,术后随访35例患者,4例痛经症状完全消失,24例明显缓解;术前21例月经过多患者,10例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血红蛋白水平(109.66±10.11)g/L,术后6个月(110.63±14.57)g/L,术后9个月(112.97±15.33)g/L,较术前(86.34±22.89)g/L明显升高;术后3个月子宫体积大小(127.17±17.31)cm3,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大小(116.82±24.33)cm3,术后9个月子宫体积(102.77±17.23)cm3,较术前(155.37±20.29)cm3明显缩小;术后3个月CA125(28.83±12.73)U/mL,术后6个月CA125 (28.94±13.25)U/mL,术后9个月CA125 (30.58±11.69)U/mL,较术前(116.30±32.01)U/mL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临床效果肯定,既保留了盆腔脏器的完整性,又降低了口服药物所致的副作用风险及全子宫切除术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但是否能作为远期有妊娠要求患者的选择,还需更多的临床数据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医学综述》2016,(11)
目的探讨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痛经情况、子宫体积变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糖类抗原(CA)125水平。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痛经情况得到有效缓解,术后各时段两组患者的痛经缓解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观察组(96±10)cm3、(83±10)cm3、(78±8)cm3比(229±21)cm3;对照组(165±14)cm3、(162±13)cm3、(156±12)cm3比(229±21)cm3],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升[观察组(103±23)g/L、(114±21)g/L、(124±20)g/L比(78±17)g/L;对照组(98±22)g/L、(116±21)g/L、(121±19)g/L比(76±16)g/L],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CA125水平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观察组(43±8)k U/L、(37±4)k U/L、(34±5)k U/L比(86±17)k U/L;对照组(44±7)k U/L、(38±4)k U/L、(33±6)k U/L比(91±18)k U/L],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病灶切除术同子宫动脉栓塞术一样,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近期疗效明确,可以将其作为替代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观察组34例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月经量、痛经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痛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月经量减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1年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采取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应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痛经视觉模拟评分都有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0%,较对照组36.7%的复发率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应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复发率低.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GnRH-α)和常规组(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各53例,比较组别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症状上,研究组患者术后痛经、经量减少症状恢复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复发率(5.7%)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不孕患者妊娠率上,研究组45.5%显著高于常规组20%(P〈0.01);不良反应上,研究组26.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0(P〈0.01)。结论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GnRH-α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不孕患者成功妊娠率,但不良反应较严重,可根据实际适当选择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女性常见激素依赖性炎症性疾病,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过多、不孕和子宫增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治疗往往是在药物治疗、非手术技术(包括子宫动脉栓塞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等)无效或不愿意的基础上而执行的,具体术式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生育要求以及病灶的类型与范围等分层制定个体化手术策略。目前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子宫切除术、保守性病灶切除术、宫腔镜下囊性腺肌病灶切除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去除/射频消融术等术式。通过着重探讨各类术式的适用人群、手术操作要点及后续维持治疗方案等,以期个体化治疗并全程立体化管理,最大化优化疗效和提高生育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子宫次全切除术与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比较。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6.7±8.9)min、(140.5±15.6)mL、(6.3±1.1)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9.4±12.3)min、(228.7±26.5)mL、(9.7±1.4)d,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腺肌症采取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少,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戈舍瑞林辅助联合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戈舍瑞林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月经量、痛经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子宫体积、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2.86%)低于对照组(23.53%)(P<0.05)。结论戈舍瑞林辅助联合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能减少月经量,减轻疼痛程度,缩小子宫体积,降低血清CA125水平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与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只进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观察组在病灶切除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的第1~3d,于腹前壁,皮下注射3.75mg亮丙瑞林注射液(GnRH-α),每28d重复注射1次作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痛经VAS评分、月经量、复发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明显提高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血清CAl25、性激素的变化。方法对9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合并有盆腔其他病变术中一并处理:监测术后痛经程度、月经量、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及血CAl25、性激素水平。结果9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经病理检查全部证实为子宫腺肌病,平均随访(26.3+8.6)个月,患者术后经量均显著减少,贫血及痛经症状改善,子宫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CAl25水平术后显著下降,性激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例患者术后意外妊娠行人流术,手术经过顺利.无胚物残留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可作为年轻、有保留子宫愿望的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病理改变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子宫腺肌病病理及临床表现与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局限性腺肌病对子宫内膜影响较大,子宫骨膜病变与腺肌病的合并症无关,有临床症状的腺肌病患者多有子宫内膜的病变。结论:了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是引起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切除子宫腺肌病病灶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行开腹及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2组患者术后痛经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3%和88%。63例经量过多患者术后经量均有明显减少,2组患者手术前后月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及开腹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均为安全,是有效保留器官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痛经及经量过多。腹腔镜手术有创伤小,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一)病史 询问病人月经史、不孕史,应详细询问月经周期、月经量的改变,是否有继发性痛经呈渐进性加重,痛经是否伴随腰骶部坠痛.注意询问病人特殊部位内异症的情况,如切口部位的周期性疼痛结节,经期剧痛、月经净后缓解.是否有周期性血尿,周期性腹痛、便血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症行病灶切除术治疗后患者妊娠以及痛经改善情况。方法分析从2008年2月~2012年6月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总医院8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行保留生殖能力的开腹或者腹腔镜病灶切除术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65例病灶切除术均获得了成功。2组手术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腹腔镜手术的病例在手术中出血量少。60例存在痛经的患者中术后缓解病例51例,缓解率为85%,35例存在不孕的患者中术后成功妊娠病例18例。结论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情况以及显著提高患者手术后的妊娠率,对于想保留生殖能力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子宫次全切术与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2组分别采取子宫次全切术(对照组)、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研究组)治疗,随访半年,对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作出评价。结果: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痛经次数、月经量、子宫体积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痛经次数、月经量、子宫体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对照组痛经次数、月经量、子宫体积均高于研究组相应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 FSH、LH、E2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 FSH、LH、E2水平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子宫腺肌症,二者短期内均对卵巢功能无影响,但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的效果要比子宫次全切术更胜一筹,但其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