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联合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联合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颈丛阻滞满意后,R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C组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mL。记录两组颈丛阻滞前(T0)、颈丛阻滞后10min(T1)、手术开始后5min(T2)、30min(T3)、术中牵拉明显时(T4)和术毕(T5)各时点的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BIS、Ramsay评分及VPS评分;记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术后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R组各时点MAP、SaO2和BIS与T0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均为2-3分及VPS评分0-1分;C组T2-T5各时点与T0时比较MAP和HR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下降(P〈0.05)且较R组同时点均升高(P〈0.05),Ramsay评分及VPS评分在T2-T5各时点均较T0时点高(P〈0.05)且较R组同时点均升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联合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可以达到清醒镇痛的目的,是该手术较好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冯秋萍 《海南医学》2006,17(12):72-72
目的 观察小剂量丙泊酚、氯胺酮预防硬膜外阻滞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阑尾切除术病人,T11-12间隙(穿刺向头端置管)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随机分2组,A组在切皮后开腹前静脉滴注(莫非氏管处)丙泊酚0.8-1.2mg·kg-1,和氯胺酮0.6-1.0mg·kg-1,B组在切皮前给芬太尼0.05mg加氟哌啶醇2.5mg.观察记录阑尾牵拉反应,以及HR、SP02与MAP的变化.结果 两组抑制牵拉反应的有效率分别为93.3%、50.0%.两组相比P<0.05,差异显著,两组的HR、SP02及MAP变化不大.结论 小剂量丙泊酚、氯胺酮能够较好地预防硬膜外阻滞阑尾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瑞芬太尼辅助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防治颈浅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方法: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哌氟组)各40例。颈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于分离颈白线时,观察组微泵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μg/kg持续静脉推注3min,随后以0.05μg/(kg·min)注射。对照组静脉推注哌氟合剂2ml,根据手术要求及病人反应,追加1/3~1/2剂量。观察术中BP、HR、SpO2变化,病人的镇静效果(Remesay评分),术后用VAS评分回忆术中牵拉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的BP、HR较平稳(P>0.05),对照组在分离甲状腺或甲状腺瘤时BP、HR升高明显(P<0.05);术中Remesay评分,VS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可有效地防治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的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4.
颈丛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辅助用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杜氟合剂、异丙酚、瑞芬太尼抑制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静脉输注杜氟合剂,Ⅱ组异丙酚靶控输注,Ⅲ组小剂量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观察三种辅助用药抑制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MAP、HR、SpO2变化及镇静效果。结果Ⅱ组、Ⅲ组效果明显优于Ⅰ组,术中MAP、HR、SpO2维持平稳。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适合作为颈丛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术中的辅助用药,抑制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静注杜氟合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在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手术中的镇静程度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在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EX)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啶镇静,丙泊酚组(PRO)术中给予丙泊酚镇静。用Ramsay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切皮后10min、30min、60min、手术结束时的镇静程度,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者嗜睡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切皮后10min、20min、30min、手术结束时,两组Ramsay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MAP、HR和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DEX组嗜睡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RO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在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中均有良好镇静作用,但右美托咪啶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茶永康  张茂荷  徐娇 《中外医疗》2012,31(16):44+46-44,4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优越性。方法 84例甲状腺择期手术,ASA I~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全麻组(A组);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组(B组),观察患者切皮前10min,术中30min,术中1h和术毕拔管后5min的血压(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和术毕拔管时间及拔管后切口疼痛程度,丙泊酚用量,异氟醚吸入MAC量。结果两组间BP、HR、MAP在术前,术中30min,1h无明显差异(P〉0.05),术毕拔管后5min BP、MAP、HR 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毕苏醒拔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苏醒时疼痛程度高于B组,A组丙泊酚用量、异氟醚吸入MAC量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颈丛阻滞行甲状腺手术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颈部手术清醒镇静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秀清  肖晓山  邓海洪 《广东医学》2006,27(10):1503-1505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用于颈部手术清醒镇静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年龄20~59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颈丛神经阻滞后,观察组手术开始前5 min启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初始效应室浓度为1.5 ng/ml。术中随时调整目标浓度,每次递增或递减0.2~0.3 ng/ml,直至镇静达RamSayⅢ~Ⅳ级或镇痛良好为止。比较两组麻醉前(T0)、颈丛阻滞后5 min(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术中牵拉明显时(T4)、手术结束时(T5)各点MAP,HR,RR,SpO2及BIS值的变化。观察镇静、镇痛程度;观察呼吸抑制、肌肉僵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MAP及HR变化较小,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MAP及HR波动明显,MAP于T4、HR于T2,T3,T4较术前和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观察组BIS值有小幅度下降,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观察组多数患者处于RamSayⅡ~Ⅲ级,2例达Ⅳ级,术中均能准确回答问题;镇痛良好或完善者观察组为100%,而对照组为4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TCI辅助颈丛阻滞用于颈部手术安全有效,完全可以达到清醒镇静镇痛的目的,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用于防治颈浅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方法 :4 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氯胺酮组 ) ,和对照组 (哌氟组 )各 2 0例。颈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 ,于分离颈白线时 ,观察组静注氯胺酮 0 .5mg/kg ,对照组静注哌氟合剂 2ml。根据手术要求及病人反应 ,追加 1 /3~ 1 /2剂量。观察术中Bp、HR、SpO2 变化 ,病人的镇静效果 (Remesay评分 ) ,术后用VAS评分回忆术中牵拉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的Bp、HR较平稳 (P >0 .0 5 ) ,对照组在分离甲状腺或甲状腺腺瘤时Bp、HR升高明显 (P <0 .0 5 ) ;观察组术中Remesay评分及VAS评分分别为 (4 .2 2± 1 .5 5 )分与 (2 .4 5± 0 .89)分 ,而比对照组为 (1 .5 7± 0 .4 9)分与 (6 .5 5± 1 .86 )分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有效地防治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的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9.
张雁华  罗斌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12,34(8):660-664
目的探讨颈丛阻滞合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甲状腺叶切术的应用效果及合适的靶控浓度。方法甲状腺叶切除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22~56岁,体重43~75kg。随机分为A组(颈丛阻滞+生理盐水输注)、B组(颈丛阻滞+瑞芬太尼靶控输注1ng/ml)及C组(颈丛阻滞+瑞芬太尼靶控输注2ng/ml),每组20例。3组病例均行颈丛阻滞,15min后A组生理盐水输注、B及C组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10min后进行手术。记录诱导前(T1)、切皮前(T2)及手术开始后每15min及术毕(T3~7)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及Ramsay评分,记录患者不适反应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术中利多卡因及血管活性药使用量,术后进行术者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B、C组利多卡因、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术者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A组。A、B组T2~3与T1MAP相比均有显著性升高,B及C组T2~5显著低于A组。A组T2~7HR显著性高于B、C组,B组仅T2高于T1,C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时间点A组RR显著高于T1,B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T3~7时间点B及C组PetCO2显著高于A组,C组高于B组。C组有4例在T3出现轻度呼吸抑制,但RR及PetCO2均值未超出正常值范围。B及C组T2~7与A组相比BIS均显著下降,但均值始终保持在80以上。A组Ramsay评分T2~7均显著低于T1,B及C组T2~7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颈丛阻滞合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1~2ng/ml)均能满足手术镇痛需要,循环系统稳定性优于单纯颈丛阻滞,意识清楚且舒适度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瑞芬太尼靶控初始浓度为1ng/ml,在强烈手术刺激时可提升靶控浓度至2ng/ml,但不宜过高以免造成严重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异丙酚和芬太尼合用于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的镇静、遗忘、并发症及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等,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协会(ASA)麻醉分级,也称为麻醉分级的Ⅰ-Ⅱ级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30例。B组患者于颈丛阻滞前5min缓慢静注咪唑安定1.52.0mg,颈丛阻滞后微量泵输注异丙酚3mg/(kg·h)、芬太尼1.125μg/(kg·h)。A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缓慢静注异丙酚1 mg/kg、芬太尼0.05mg,继以异丙酚42.0mg,颈丛阻滞后微量泵输注异丙酚3mg/(kg·h)、芬太尼1.125μg/(kg·h)。A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缓慢静注异丙酚1 mg/kg、芬太尼0.05mg,继以异丙酚46mg/(kg·h)输注维持。监测并记录入室时(T0)、颈丛阻滞后10min(T1)、20min(T2)、30min(T3)、手术开始后30min(T4)及术毕(T5)时的BP、HR和SpO2,并计算MAP。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遗忘程度。结果:与T0比较,A组患者在T1、T2、T3时MAP显著升高、HR显著加快(P<0.01),B组患者术中MAP、HR变化不明显(P>0.05);B组MAP、HR在T1、T2、T3时明显低于A组(P<0.01)。A组呼吸暂停发生率(36.7%)明显高于B组(0%)(P<0.01)。B组患者术后颈丛阻滞操作遗忘率和手术过程的Ⅲ级遗忘率高于A组(P<0.01)。结论: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异丙酚和芬太尼合用于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镇静效果满意,能有效抑制颈丛阻滞后的心血管反应,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术后对颈丛阻滞操作和手术过程遗忘作用强,可提高患者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前口服倍他乐克预防颈丛阻滞甲状腺术中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倍他乐克组(Ⅱ组),每组20例。Ⅱ组颈丛阻滞前10min口服倍他乐克25mg,Ⅰ组口服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颈丛阻滞前5min(T1)、阻滞后5min(T2)1、0min(T3)以及手术开始后20min(T4)和50min(T5)监测ECG,SPO2,SBP,SDP。结果Ⅰ组术中SBP,HR明显高于阻滞前水平(P<0.05),而Ⅱ组在T3时点和术中仅HR高于阻滞前水平(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Ⅱ组T2,T3,T4,T5各时点HR仍明显低于Ⅰ组(P<0.05),SBP仅在T5时点和术中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术前口服小剂量倍他乐克能够预防甲状腺术中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R组)在颈丛阻滞完成后静注咪达唑仑0.04 mg/kg,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对照组(F组)在颈丛阻滞完成后静注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0.05 mg,术中根据情况每次追加芬太尼0.025 mg;比较2组手术开始后10、20、30、60 min时点的HR、MAP、SPO2变化及开始后10、20、30、60 min时点的麻醉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情况,并由手术医师对麻醉效果做出评分。结果手术开始后20(T2)、30(T3)、60 min(T4)时Ramsay评分R组明显高于F组(P<0.01);手术开始后10(T1)、20(T2)、30(T3)时2组HR、MAP、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2组MAP、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麻醉效果满意度评分2组2分和4分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可以提供更完善的镇静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以小剂量氯胺酮(0.5mg/kg)处理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时的牵拉反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乳腺癌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改变。方法:选择60例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将患者按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随机分入R1(0.2 ng/ml)、R2(0.4 ng/ml)及R3(0.8 ng/ml)组,每组各20例,各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均为3μg/ml。记录三组麻醉诱导前(T0)、舒芬太尼靶控达平衡时(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插管后5 min(T5)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BIS的变化。结果:R1及R2组T3及T4时点MAP及HR显著高于T1时点(P〈0.01),R3组T3~T5时点MAP及HR与T1时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R3组BIS值明显低于R1组和R2组(P〈0.05)。结论:血浆靶浓度为0.8 ng/ml的舒芬太尼更有利于维持乳腺癌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可加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老年人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拟行全麻择期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氯胺酮(0.3 mg/Kg)+丙泊酚(1.8mg/Kg)诱导组(KP组);丙泊酚诱导组(P组)。记录两组患者在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KP组组间SBP、MAP、DBP和HR变化有显著性(P〈0.05);P组组间SBP、MAP、DBP和HR变化有显著性(P〈0.05);KP组与P组比较,T1、T2和T3时点的SBP、MAP、DBP、HR的变化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能够有效减低老年人全麻诱导期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辅助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甲状腺腺瘤手术病例40例,随机分成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氟哌利多与芬太尼组)各20例。对行颈丛阻滞观察麻醉前(T0)、阻滞后5min(T1)、切皮时(T2)、分离甲状腺上下极时(T3)、切除甲状腺时(T4)、术毕(T5)各时间段血压(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麻醉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A组的BP、HR、SpO2基本稳定,B组与A组比较,分离甲状腺及切除甲状腺时BP、HR升高明显(P〈0.05);术中VSA评分两组比较,A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辅助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吕美红  闻庆平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13-114,1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左布比卡因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拟择期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L组):0.25%左布比卡因加注射用生理盐水1 mL;右美托咪定组(LD组):0.25%左布比卡因加右美托咪定1 mL(100μg)。记录患者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T0)及颈丛阻滞后5 min(T1)、10 min(T2)、切皮(T3)、分离甲状腺上极(T4)、缝皮(T5)、阻滞后120 min(T6)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LD组短于L组(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LD组明显长于L组(P〈0.01)。镇痛持续时间LD组长于L组(P〈0.05)。L组T1、T2、T3、T4、T5的MAP较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的MAP明显升高(P〈0.01)。LD组只有T1的MAP较T0升高(P〈0.05)。L组T2、T3、T4、T5的MAP均高于LD组(P〈0.05);且T3、T4的MAP明显高于LD组(P〈0.01)。L组T1、T2、T3、T4、T5的HR较T0明显增快(P〈0.01),LD组只有T1的HR较T0增快(P〈0.05)。L组T2、T3、T4、T5的HR均高于LD组(P〈0.05);尤其T2、T3、T4的HR明显高于LD组(P〈0.01)。结论左布比卡因注射液中加入100μg右美托咪定行颈丛阻滞,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缓解颈丛阻滞所致循环波动及术中应激反应,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及镇痛时间,使患者更舒适,从而提高了颈丛阻滞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的影响。方法 50例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予同样的方法进行诱导及气管插管。A组在气管插管成功后予0.25%左布比卡因+舒芬太尼0.2μg/kg混合液共20ml,每侧取10ml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B组不做特殊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切皮时(T2)、术中30min(T3)、术中1h(T4)、手术结束缝皮时(T5)、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6)、拔管后30min(T7)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点HR、MAP的比较及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和苏醒期躁动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B组患者(P0.05)。结论左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降低麻醉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手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40例,两组都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Ⅰ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8μg/mL,瑞芬太尼0.8 ng/mL同时输注,待患者进入镇静分级评分(Ramsay)2级时开始手术,缝合皮肤时停止给药。Ⅱ组:于手术前静脉给与芬太尼2μg/kg。观察两组病人术前、手术开始、分离甲状腺、术毕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Ramsay评分及镇痛评分。结果:Ramsay评分:Ⅰ组在分离甲状腺时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Ⅱ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均有差异,Ⅰ组和Ⅱ组之间在手术开始和分离甲状腺时也有差异(P<0.05)。镇痛评分:Ⅰ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无显著性差异,Ⅱ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均有差异,Ⅰ组和Ⅱ组之间在手术开始、分离甲状腺和术后均有差异(P<0.05)。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Ⅱ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手术镇静和镇痛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丛麻醉下复合瑞芬太尼及丙泊酚清醒镇静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30~55岁;体质量50 ~ 80 kg; ASA Ⅰ级.随机分为2组各20例.Ⅰ组(全麻组)常规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维持全凭静脉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分别以0.25 ~2、100 ~ 200 μg·kg -1·main -1行恒速输注.Ⅱ组(颈丛复合瑞芬太尼及丙泊酚清醒镇静组)行单侧颈深丛及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后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剂量分别为0.05~0.1μg· kg -1·min -1和1 mg·kg-1 ·h-1,保持患者清醒镇静且手术无痛.记录麻醉前即刻(T0)、气管插管/颈丛阻滞后(T1)、手术前即刻(T2)、分离甲状腺期(T3)及气管导管拔出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记录术后4h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及舒适评分(BCS评分).结果 2组患者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MAP在T1、T4期较平稳(P均<0.05),T0、T2、T3期2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Ⅰ组相比,Ⅱ组HR各时点均较平稳(P均<0.05),BIS值各时点均较高(P均<0.05).术后4 h VAS评分Ⅰ组略高于Ⅱ组,BCS评分Ⅰ组略低于Ⅱ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颈丛麻醉下复合瑞芬太尼及丙泊酚清醒镇静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方法简便,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