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建华  吴相伟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26-1327,1334
重症创伤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数据显示每年约580万人死于创伤,每天约1.6万人因创伤死亡。院前急救、急诊室处理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处理是重症创伤救治过程中的3个关键性环节。重症创伤患者面临着3个死亡高峰期,即伤后数分钟内的死亡高峰、数小时内的早期死亡高峰以及1周后的晚期死亡高峰,ICU需要面对的通常是晚期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2.
我国每年约数10万人死于创伤,其中一半死于致命的颅脑外伤,如何降低发病率、提高颅脑外伤救治成功率成为创伤救治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陈米朝 《中原医刊》2009,(21):44-45
目的探讨交通意外所致严重多发性创伤的特点及有效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近1年来83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内脏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车祸伤的特点及救治规律。结果2例死于不可逆休克,2例死于脑外伤昏迷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呼吸衰竭,1例死于脑疝。结论车祸伤病情复杂,应尽快明确诊断,组织有关人员密切配合,实行及时正确的抢救措施,才能抢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创伤是全球性的社会突出问题,每年全世界死于创伤的人数达580万[1]。建筑工伤和交通伤成为日常创伤的主要原因,目前严重创伤已成为我国青壮年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这不仅由于创伤的持续高发,也与我国创伤救治的整体发展滞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的危害已是妇孺皆知,据统计我国创伤死亡中60%为颅脑伤,美国每年死于创伤15万人中,多半数以上为颅脑伤,而英国死于颅脑伤的则占创伤的2/3。目前重型颅脑伤死亡率在35%左右,而60岁以上者重型颅脑伤死亡率高达60%。  相似文献   

6.
各类创伤往往是多发伤、复合伤,伤情大多较严重,易并发创伤性休克.创伤早期有20%~40%的患者死于出血;如果患者能度过创伤后的初期,则仍受到随后而来的感染或(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以致衰竭的威胁,而患者在给予大剂量输血救治时可出现凝血因子稀释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又会增加MO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创伤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珍珠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145-2146
<正>随着现代社会工业、交通业、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意外事故导致创伤的发生率日益增多。目前,全世界死于创伤的人数约百余万,伤约数千万,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8.
创伤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全球死亡率的7%。上世纪末,美国每年约3万人死于车祸。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事故也不断增多,创伤发生率居高不下。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创伤已成为年轻人群的第一死因,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如何预防创伤的发生和提高创伤的救治和护理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这类病人病情复杂,特别是严重创伤伴有大出血、严重休克需急诊手术时,稍有延误即可造成病人的迅速死亡。因此,应加强现代城乡创伤急救医疗体系的建设,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建立医院急诊绿色通道,使创伤危重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疾病被现代医学所控制 ,但世界范围内的战创伤却呈增加趋势 ,成为医学界和全社会的重大问题。目前 ,全世界每年有 1 0 0万人死于战创伤 ,国内每年致死人数也超过 1 0万人。虽然战创伤不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但却是导致 34岁以下年轻人死亡的“首要杀手”,是破坏社会经济的最大因素。颅脑火器伤作为死亡率最高的部位伤 ,是火器伤救治的难点。如何进一步提高颅脑火器伤的救治水平是当前战创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值得思考。1 历史人类对战创伤的研究至少已经经历了 2 0 0 0多年。自火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抢救濒死及危重创伤患者的意义和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4月~2005年4月437例濒死及危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资料。结果:多发伤占84.4%,平均存活概率(TRISS)为0.4139±0.8945;死于术中或术后失血性休克49例(11.2%),死于感染性休克8例(1.8%),死于严重颅脑外伤16例(3.7%),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19例(4.3%),急诊救治存活率78.9%。结论:早期采取持续、正确的综合复苏措施,抓住伤后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可避免生理潜能进行性耗竭,及时恢复脏器有效血液灌注,预防MODS对抢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交通、旅游等事业的飞速发展,被称为世界第一公害的交通事故直线上升,严重多发伤正在逐年增加。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的人数至少有十余万人,伤数百万。早期救治不力往往导致患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后遗症多,给社会、家庭很大负担,因此创伤救治逐渐成为医院急诊科工作的重点、难点。现将我科2004年8月~2006年1月来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情况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创伤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挑战难题,全球每年大约有500万人死于创伤,创伤是导致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伤。我国的创伤救治水平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降低创伤病死率和致残率意义重大。本文就创伤流行病学、创伤大数据、创伤救治精准医学及其三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做了一个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院内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探索创伤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对我院327例严重创伤院内死亡病例进行多因素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228例,女99例,平均年龄33.71岁.致伤原因主要是交通伤(82.87%),损伤类型以颅脑损伤为主(84.71%)。3d内主要死于严重颅脑损伤、创伤失血性休克,4d以后主要死于继发性脑疝、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各美并发症。结论增强国民的安全意识,加强交通、生产、治安等管理.尽快健全急救网络,提高医务人员对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是减少创伤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多发伤是可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在损伤程度、抢救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都有其特殊性,对于多发伤的救治和处理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目前急救创伤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场急救是多发伤的救治的开始,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应通过建立整体、系统、专业化的创伤急救体系,培养专业化的创伤急救医护人员,来有效地救治创伤患者,降低伤后的病死率和伤残率,从而提高创伤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张金科 《大家健康》2016,(11):72-72
目的:探究濒死危重创伤的救治模式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3例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研究,救治过程中为其进行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即入院前医护人员和目击者在事发地对患者的救治,入院后进行医生的专业救治,急诊室的手术救治和重症监护救治。结果:在123例实验患者中,有16例患者在入院前经心脏复苏救治无效后死亡,有21例患者在接受急诊室的手术救治和重症监护救治后死亡,其中14例患者死于手术过程中,7例患者死于手术后的体内器官衰竭,还有8例患者是在急诊室接受了紧急救治转入普通病房后死亡,剩余57例患者被治愈后出院。结论:对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夏先进  刘晓林  陈瑜  任正成 《重庆医学》2011,40(15):1494-1495,1498
目的探讨闭合性严重胸外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总结1990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73例闭合性严重胸外伤患者,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255例,死亡18例。其中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5例,张力性气胸1例,死于多发伤、全身感染等多系统功能衰竭7例。结论闭合性严重胸外伤患者早期诊断,积极救治和及时处理合并伤,是降低死亡率和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多发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帆  白祥军 《重庆医学》2008,37(24):2782-2784
随着当今社会创伤事件程度升级,以及长期被忽略的医源性创伤(medical trauma),造成创伤患者,尤其是多发伤患者PTSD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多发伤的救治效果.本文对多发伤患者PTSD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做出初步总结和探讨,以期在多发伤救治的起始阶段即开始注重PTSD的防治,提高多发伤救治综合水平,同时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创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序言 目前创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据2007年相关统计我国一年就有20万人死于严重创伤.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占GDP6%.而另一组数据更令人惋惜,若救治及时而有效,35%的严重创伤病人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严重交通事故伤员有2/3以上在25分钟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的危害已是妇孺皆知,据统计我国创伤死亡中60%为颅脑伤,美国每年死于创伤15万人中,多半数以上为颅脑伤,而英国死于颅脑伤的则占创伤的2/3。目前重型颅脑伤死亡率在35%左右,而60岁以上者重型颅脑伤死亡率高达60%。1颅脑损伤救治绿色通道与无缝衔接治疗1.1现场急救:救护员、消防员。1.2院前急救:上海、西安,北京则为专科、交警、卫生行政三结合。1.3专科处理(Time is life)。2颅脑损伤分期2.1急性期:(1周内)重点生命指征稳定,打断恶性循环。2.2过渡期:(3周内)重在营养支持,特别要注意生命质量及迟发性颅内血肿。2.3康复期:(3周 ̄1年)…  相似文献   

20.
李安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507-508
目的探讨危重全身复合伤的救治措施及效果。方法对64例全身多发性骨折伴复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平均ISS评分为30.1分;死亡5例,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血气胸1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2例。结论积极的院前急救、早期抗休克治疗及早期内固定治疗是救治危重全身复合伤患者的重要措施,同时还需掌握好有关严重合并伤的处理原则,从而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