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10月~2009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15例肺癌和53例肺良性病变的PET/CT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肺部病灶的CT形态及PET显像的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合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资料,分析PET、CT、PET/CT对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CT对168例肺部病变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9%(85/115)、73.6%(39/53)、73.8%(124/168);PET分别为82.6%(95/115)、62.3%(33/53)、76.2%(128/168);PET/CT分别为90.4%(104/115)、81.1%(43/53)、87.5%(147/168)。55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31例,PET诊断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0.9%、95.8%、81.8%;CT分别为41.9%、87.5%、65.5%;PET/CT分别为90.3%、95.8%、92.7%。肺癌远处转移41例,PET/CT发现105处骨转移,单纯CT...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头部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观察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病灶的18F-FDG摄取情况及其与CT表现类型的相应关系。结果:肺癌脑转移瘤的发生部位与原发灶病理类型无关联性(χ2=6.319, P=0.984,CC=0.174);肺癌脑转移瘤的18F-FDG 摄取与原发灶病理类型均无关联性(χ2=11.977, P=0.448,CC=0.330),而与CT表现类型密切相关(χ2=37.689, P=0.000, CC=0.420)。结论:肺癌脑转移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掌握其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有助于提高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健康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7例以健康检查为目的的受检者进行全身18F-FDGPET/CT显像检查.结果:96.02%(314/327)的受检者有阳性发现,3.98%(13/327)的受检者为阴性发现.阳性发现的病种有炎症、形态或(和)结构改变性疾病、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各自检出率分别是85.32%(279/327)、63.30%(207/327)、20.80%(68/327)和1.22%(4/327).所检出炎性疾病的发生部位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主.扁桃体炎或(和)咽炎的检出率高达79.5l%(260/327).检出恶性肿瘤4例,其中3例无远处转移,l例有广泛的远处转移.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普查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72例PET/CT显像诊断为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肺部病灶的CT形态及PET显像肺部病灶感兴趣区(ROI)的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 );结合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资料,分析PET/CT对肺癌及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67例病理证实为肺癌,SUVmax为8.85±3.59;其中6例SUVmax< 2.5;5例确诊为良性病变,SUVmax 为8.46±3.50,其中4例SUVmax >2.5;两组SUVmax 差异无显著性(P>0.05).PET/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94%.远处转移41例,PET/CT发现105处骨转移,单纯CT只发现25处.结论 PET/CT融合了功能代谢和解剖定位,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CT断层扫描融合显像(PET/CT)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初诊患者49例,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肺癌,所有患者均行^18F-FDGPET/CT显像,并进行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1.49例肺癌患者,肺癌病灶PET/CT检出灵敏度100%,表现为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病灶直径介于0.8~8.2cm,标准摄取值(SUV)为7.03±3.93。PET所见高代谢病灶与CT所见占位性病变位置及形态基本匹配。PET/CT在病灶定性、定位及在区分肺癌与肺不张面优于单纯PET和CT。2.在转移灶的检出方面,PET/CT优于单纯PET和CT,灵敏度分别为95.4%、90.9%、72.7%。PET和CT对病灶的捡出有互补性,PET在小淋巴结转移灶、骨转移检出及定性方而优于CT,而CT对肺内小转移灶检出优于PET。结论: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方面优于单纯CT或单纯PE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图像、标准摄取值(SUV)及储留指数(RI%)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4例疑患恶性肿瘤者及59例体检者进行18F-FDG PET全身扫描,有局灶性代谢增高的患者经饮水、进食后3 h进行延迟显像,用勾划感兴趣区方法计算两次显像的SUV,并计算18F-FDG的RI%.随访其手术病理结果、治疗转归及再次CT/MR检查结果,综合比较18F-FDG及RI%对恶性肿瘤诊断的应用效果.结果56例患者40 min显像有局灶性代谢增高病灶;经3 h延迟显像后发现病灶形态发生较大改变或病灶消失,综合分析为生理性代谢增高.其余107例共发现128个可疑病灶,以在40 min时SUV≥3为标准,判断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3%、90.7%、84.2%;以18F-FDG在病灶中的RI%≥10%作为标准,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8%、78.9%、80.3%.结合以上两项标准,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4%、98.4%.结论3 h延迟显像对肿瘤诊断有辅助作用,结合应用最大SUV及RI%两项指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图像、标准摄取值(SUV)及储留指数(RI%)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4例疑患恶性肿瘤者及59例体检者进行^18F—FDG PET全身扫描,有局灶性代谢增高的患者经饮水、进食后3h进行延迟显像.用勾划感兴趣区方法计算两次显像的SUV,并计算^18F—FDG的RI%。随访其手术病理结果、治疗转归及再次CT/MR检查结果,综合比较^18F-FDG及RI%对恶性肿瘤诊断的应用效果。结果56例患者40min显像有局灶性代谢增高病灶;经3h延迟显像后发现病灶形态发生较大改变或病灶消失,综合分析为生理性代谢增高。其余107例共发现128个可疑病灶,以在40min时SUV≥3为标准,判断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3%、90.7%、84.2%;以^18F-FDG在病灶中的RI%≥10%作为标准,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8%、78.9%、80.3%。结合以上两项标准,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4%、98.4%。结论3h延迟显像对肿瘤诊断有辅助作用,结合应用最大SUV及RI%两项指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肺癌是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的致死原因.自18F-FDG PET/CT显像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在肺癌诊断、分期、再分期、放疗计划制定、治疗决策及疗效评价中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中的诸如上述方面的应用价值及存在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6例结直肠癌行PET/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PET/CT影像资料,对所有病例按肿瘤部位及肿瘤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将计算所得SUV (最大标准摄取值)与正常组织SUV进行比较.结果通过PET/CT显影,病例按部位分直肠癌112例、乙状结肠癌27例、盲肠癌17例、升结肠癌16例、降结肠癌14例;按肿瘤类型,隆起型68例、溃疡型57例、浸润型34例、胶样型27例.经计算癌灶SUV均较正常组织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8F-FDG PET/CT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及其部位与分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ET/CT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8F-FDG PET/CT显像且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卵巢肿瘤病例45例,其中治疗前行PET/CT检查者10例,术后35例,临床随访时间至少6月.确诊依据为组织病理、临床随诊资料.结果(1) PET/CT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4.6%,特异性为75.0%,诊断准确性为91.1%;(2)10例治疗前的卵巢肿瘤患者PET/CT均发现病灶,经术后病理证实2例为假阳性;(3)35例术后患者中2例(2/35)不规范手术后病例PET/CT发现病灶,33例(33/35)规范手术治疗后病例中6例(6/33)复查PET/CT未见病灶,4例(4/33) CA125及临床尚未见复发转移征象患者PET/CT发现复发转移病灶,且结果经术后病理或临床资料已证实.经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的23例复发转移且CA125升高患者,PET/CT结果显示21例有复发转移病灶.结论18F-FDG PET/CT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前评估,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早期诊断和准确定位中有重要作用,且能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ET/CT诊断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Discovery LS PET/CT扫描机,对42例淋巴瘤患者进行^18F—FDG代谢显像,对其中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Iympooma,NH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ooma,HL,2例)原发和/或继发结外淋巴瘤的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与G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PET/CT代谢显像发现15例结外淋巴瘤中20个^16F—FDG摄取异常增高病灶,其对结外淋巴瘤病灶的探测的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100%、91%;CT显像检出9个真阳性病灶,2个真阴性病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35%、100%、41%。CT与PET/CT检查的一致性为45%。结论PET/CT ^18F-FDG代谢显像对结外淋巴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诊断性CT的扫描在18F-FDG PET/CT在肿瘤显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0月~2007年7月的28例肿瘤患者(男性2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6±10.5岁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PET/CT显像后,根据PET/CT显像结果的不同,行诊断性CT(增强CT)检查。按PET显像后的不同结果分为3组,组1入选18例,PET/CT显像明确有肿瘤病灶,术前临床要求提供准确的肿瘤供血血管及与临近组织的关系。组2入选15例,为PET/CT显像阴性。组3入选15例患者,PET/CT显像阳性,但不能定性。结果:①组1的18例患者通过诊断性CT的CTA检查,全部明确了病灶的血供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②组2及组3的30例PET表现阴性或阳性患者的诊断问题通过CT的增强扫描均得到确定或更正。结论:诊断性CT扫描的应用可以弥补常规PET/CT检查中的某些不足,达到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计划过程中对肿瘤治疗计划制定的影响。方法首先单独基于PET/CT中的CT进行治疗计划的制定,内容包括治疗方案和肿瘤靶区(GTV)的勾画。之后基于PET/CT再次进行治疗计划的制定,并分析其变化情况,采用体积法和共同靶区/总靶区法对GTV改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基于PET/CT制定计划后21例患者中有3例(14%)分期改变,2例改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19例最终进行调强放疗的患者GTV均发生改变。体积法显示9例(47.4%)患者的GTV得到了缩小,10例(52.6%)得到了扩大。其中6例(31.6%)发生显著改变。共同靶区/总靶区法显示有9例(47.4%)患者的GTV发生显著改变。在复发鼻咽癌患者中的GTV改变比初发患者更明显。随访未发现治疗区域肿瘤残余以及复发患者。结论利用PET/CT将使鼻咽癌患者的分期更精确,有利于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PET/CT影响调强放疗GTV的制定,对复发鼻咽癌患者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癌行PET/CT检查病例50例,其中病理诊断组35例,临床诊断组15例.根据18F-FDG摄取程度将病灶分为3种类型.Ⅰ型:病灶18F-FDG摄取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Ⅱ型:病灶18F-FDG摄取比周围正常肝组织稍增高;Ⅲ型:病灶18F-FDG摄取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或无摄取.结果临床诊断中:14例为Ⅰ型,其余1例为典型Ⅱ型;病理诊断中:中分化肝细胞性肝癌(HCC)17例、低分化HCC5例和胆管细胞癌(CCC)5例为Ⅰ型,中分化肝细胞性肝癌5例及高分化肝细胞性肝癌1例为Ⅱ型,2例高分化HCC为Ⅲ型.PET/CT显像还发现了CT未发现的转移灶5个.结论18F-FDGPET/CT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能评价HCC的分化程度,但在Ⅲ型的诊断中,应结合11C-乙酸盐PET/CT或MRI等手段联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后经~(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的结果。结果化疗后患者的病灶最大标准吸收值(Maximum d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病灶最大直径(Maximum diameter,Dmax)值均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67%、94.29%、95.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71.43%、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较高,能有效、准确评价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脑转移瘤PET/CT、CT增强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及不足,从而更好的提高脑转移瘤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CT增强及MRI检查诊断为脑转移瘤并经临床放疗或化疗后证实的患者共18例,对PET/CT检查中出现误诊和漏诊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18例经临床治疗后证实为脑转移瘤的病例,共发现脑转移病灶51个,PET/CT与增强扫描及MRI结果一致的病灶共42个,PET/CT检查误诊为其他病灶2个,误诊病灶数达3.9%(2/51),漏诊病灶7个,漏诊病灶数达13.7%(7/51),总共误诊及漏诊病灶数为9个,占所发现脑转移灶总数的17.6%。结论受大脑皮层基础代谢较高、PET分辩率及转移瘤病灶性质等因素的影响,PET/CT检查在诊断脑转移瘤方面存在一定的误诊及漏诊,如果联合CT增强及MRI检查,则可以明显降低脑转移瘤病灶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兔VX2软组织移植瘤的^18F-FDG PET/CT显像及其应用前景。方法36只日本大白兔腿部肌肉种植VX2肿瘤,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2周、4周、6周、8周进行PET/CT显像,获得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结果VX2移植瘤总成活率为75%;注射18F-FDG后40-100min的SUVmax与20和120min的SUVmax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种植VX2肿瘤细胞后2周、4周、6周和8周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SUV均有显著差异(P=0.005,0.002,0.001,0.007)。结论VX2种植后肿瘤容易成活,PET/CT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解剖部位、形态、大小和肿瘤细胞的代谢状况,利于及时发现转移,准确的进行肿瘤分期,尽早从分子水平获得对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更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鼻咽癌与鼻咽炎性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经确诊的18例早期鼻咽癌和11例鼻咽炎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18F-FDG PET/CT检查及鼻内镜下取材病检确诊。结果18例早期鼻咽癌^18F-FDG 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病检前考虑为鼻咽癌;11例鼻咽炎性肿块患者中,7例^18F-FDG 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低代谢灶,考虑炎症,有4例^18F-FDG PET/CT检查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误诊为鼻咽癌。结论^18F-FDG PET/CT检查是鉴别诊断早期鼻咽癌与鼻咽部炎性肿块较好方法,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可以为早期鼻咽癌与鼻咽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