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七中人参二醇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七二醇苷(PDS)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30分钟后,再接通60分钟,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动脉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严重指数(ASI),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ATPase活性,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明显改善再灌注后动脉血压的下降,心肌组织中SOD及ATPase活性降低,结论:PDS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κ阿片受体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选择性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激活κ阿片受体,研究大鼠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κ阿片受体介导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实验大鼠按随机原则分组,监测大鼠心率(HR)、动脉压(ABP)、左心室内压(LVP)及收缩(+dp/dtmax)和舒张功能(-dp/dt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κ阿片受体激活后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心肌梗死面积、心律失常以及心肌酶谱等方面的影响。结果:①U50488H可显著降低大鼠HR、ABP、LVP及.4-dp/dtmax。②在心肌缺血前预先给予U50488H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具体表现在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减少心肌酶的漏出。结论:U50488H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可通过激活心脏κ阿片受体发挥心脏保护作用。上述作用可被选择性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阻断。  相似文献   

3.
实验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30min)后放开(60min),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再灌注后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 -K~ ATPase、Ca~(2 )-ATPase、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观察葛花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葛花露能明显保护脑缺血再灌后海马组织中SOD、GSH-Px、Ca~(2 )-ATPase及Na~ -K~ ATPase活性及降低MDA含量。提示:葛花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刺五加叶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刺五加叶皂苷(AS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30 min后松扎,再灌注6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情况,并测定心肌组织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AD)及Ca2+浓度变化。 结果:ASS 50和100 mg•kg-1能防止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心律失常的维持时间,降低ST段抬高的程度,可明显增加再灌注心肌组织中SOD及GSH-Px活性,降低MAD及Ca2+浓度。结论:AS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与增强心肌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及Ca2+超负荷对心肌的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心肌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ATP、ADP和AMP的含量,测定心肌组织Na^+-K^+-ATPase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观察环孢素A(0.1mg/mL)的保护作用。结果:环孢素A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脏灌流液的LDH水平,提高心肌组织ATP含量和能量物质的储备,降低心肌组织ATPase活性。结论:环孢素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缺血区心肌能量物质含量,降低ATPase活性,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6.
吗啡对大鼠缺血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章 《广州医药》1997,28(6):57-58
静脉注射吗啡,能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可降低再灌注心肌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提示吗啡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素E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前列腺素E1(PGF1)对心肌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采用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以生理盐水为模型对照,监测肢体Ⅱ导联心电图,以分光光度心肌组织中丙圩醛(MDA)及Ca^2+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GE1显著降低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延迟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并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同时PGE1也明显降低再灌注心肌组织中MDA及Ca^2+含量。提  相似文献   

8.
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采用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以生理盐水为模型对照,监测肢体Ⅱ导联心电图,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及Ca2+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GE1显著降低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1),延迟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并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0.05~0.01);同时PGE1也明显降低再灌注心肌组织中MDA及Ca2+含量(P<0.05~0.01)。提示:PGE1抑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与其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及Ca2+含量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9.
离体大鼠心脏经低压(1.47kPa)、无氧灌流30min后,用正常K-H液复灌30min,可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表明,复合酶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表现为能明显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心脏复灌时的心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MDA的含量。提示复合酶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健  承伟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29(6):496-499,502
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注射液对健康成年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以结扎冠脉30min再灌注9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生物化学和组织学指标,评价大鼠缺血再灌注前冠心丹参片预处对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等容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4-dp/dtmax)等指标的影响;通过测定再灌注90min后血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和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对药物保护心肌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冠心丹参注射液可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脏的缩舒功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末期血中LDH和CK活性;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冠心丹参注射液预处理组能明显减轻心肌组织的损伤。结论冠心丹参注射液有抗大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影响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EPO 5000IU/kg)3组,每组10只,测定再灌注末血清和心肌组织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细胞上清液中LDH、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则显著降低(P<0.01),缺血组再灌注组凋亡率均升高明显(P<0.01)。治疗组的LDH、MDA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1),SOD则高于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1),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再灌组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有少量iNOS表达,缺血再灌注组iNOS表达升高(P<0.01)而EPO治疗组表达减少(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EPO抑制iNOS蛋白的表达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缺血预适应(IPC)和牛磺酸干预(TAU)3组。TAU组灌胃3%牛磺酸溶液300 mg/(kg.d),IPC和I/R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4周后各组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PC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心电图,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I/R组比较,TAU与IPC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速、室颤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结论牛磺酸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同结扎处理后,对心肌形态学及心功能的影响,以建立适合移植干细胞再生修复心肌梗死研究的稳定、可靠和更合乎发病机理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六组即:假手术组、结扎(15 m in、30 m in、45 m in、60 m in)再灌、结扎非再灌。于处理后1 d、1周、2周或4周动态观察心肌梗死变化,并于处理一月后测量动脉收缩压(ASP)、动脉舒张压(A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速度(±dp/dtm ax)。结果:引起明显的心肌梗死至少需要结扎30 m in。结扎(45m in、60 m in)再灌、结扎非再灌的心肌梗死明显,并观察到梗死区域心肌已绝大部分纤维化,且梗死面积变化较恒定。同时测定不同结扎时间心功能的变化发现,结扎(45 m in、60 m in)再灌或结扎非再灌各组ASP、ADP、LVSP、±dp/dtm ax显著下降,LVEDP明显升高。并且不同结扎时间处理后,大鼠心功能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后的梗死面积变化密切相关。结论:建立了在实验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处结扎45 m in以上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不仅合乎临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而且梗死部位、梗死区域面积稳定,适合于移植细胞再生修复心肌梗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Fos蛋白表达及川芎嗪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源  王跃民 《医学争鸣》1999,20(6):515-518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时Fos蛋白表达与其病理组织学改变,并观察川芎嗪(TMP)对MIR时Fos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MIR模型,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MIR过程中不同时期Fos蛋白表达并与病得组织学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非缺血心肌无Fos蛋白表达,MIR60min可诱导Fos蛋白表达,90min时达高峰,主要分布在心外膜侧。(2)与MIR大鼠相比,TMP干预缺血心  相似文献   

15.
张福伟  王颖博  赵小萍  童健 《重庆医学》2012,41(1):58-60,106
目的探讨ω-3脂肪酸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持续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后处理组(C组)以及ω-3脂肪酸后处理组(D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持续灌注150min,其余各组均平衡灌注30min,全心缺血30min,再灌注90min,C组在再灌注开始前进行4个循环的复灌20s/缺血20s,D组在再灌注开始前用ω-3脂肪酸灌注15min。灌流结束后取左心室心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结构的改变,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B组相比,C、D组LDH、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D组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C、D组的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结论ω-3脂肪酸后处理可提高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SOD的水平,改善心肌抗氧化能力,减轻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C-132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6h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I30minR/6h+T)组于再灌注前5min静脉注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0.75mg/kg,对照((I30minR/6)组、假手术(Sham)组和缺血30min无再灌注(I30min)组注射与之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心肌梗死体积、心肌酶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I30min组的心肌梗死体积以及心肌梗死体积占左室心肌体积的百分比均明显增加(P〈0.01),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TnⅠ)显著升高;再灌注前蛋白酶体抑制MG-132治疗则明显减小了缺血30min再灌注6h组大鼠的心肌梗死体积(P〈0.05)以及降低了血浆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P〈0.05)。结论:MG-132能有效地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乳酸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探讨乳酸镁心肌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利用整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冠脉左室支40min,再灌注40min,取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聚集抑制率。结果:再灌注前给乳酸镁对缺血再灌注时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110mg/kg组较150mg/kg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更明显。结论:乳酸镁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防止血小板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噬在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28只,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i=7):假手术组(S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IPR组)、自噬抑制剂处理组(3-MA组)。采用夹闭双侧股动脉缺血4 h后恢复灌注4 h的方法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股动脉夹闭前30 min实施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循环3次后建立肢体缺血预处理模型;3-MA组于缺血预处理前30 min腹腔注射3-甲基腺嘌呤1.5 ml/kg。再灌注4 h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电镜下观察自噬小体形成情况和病理学结果,采用HE染色和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IPR组、3-MA组心肌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升高,LC3-Ⅱ/LC3-Ⅰ表达上调(P<0.05);与IR组相比,IPR组细胞凋亡降低、LC3-Ⅱ/LC3-Ⅰ表达下调(P<0.05);与IPR组相比,3-MA组细胞凋亡比例升高、LC3-Ⅱ/LC3-Ⅰ表达下调(P<0.05)。 结论 自噬参与了肢体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穿透肽PEP-1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融合蛋白PEP-1/HO-1,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给予融合蛋白后各时间点血清HO-1水平,探讨动物实验给予融合蛋白的最佳时间点。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220-280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n=6)、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和PEP-1/HO-1处理+缺血再灌注组(HO组,n=6)。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结束后,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给予融合蛋白后,血清HO-1蛋白浓度在1h和3h达峰值。与C组比较,IR组血清CK和LDH活性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与IR组比较,HO组血清CK和LDH活性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结论:细胞穿透肽PEP-1介导的HO-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