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患者于术前3天开始予耳穴贴压联合塞来昔布口服超前镇痛,对照组单予塞来昔布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疼痛评分和术后追加盐酸哌替啶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6 h、12 h、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48 h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追加盐酸哌替啶例数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塞来昔布口服超前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其镇痛作用强于单用塞来昔布,并能减少使用术后镇痛药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西乐葆)超前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评分、镇痛泵的按压次数、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1 h给予塞来昔布(西乐葆)400 mg加5 mL温水口服,对照组术前禁食禁饮;两组术后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及每12 h给予塞来昔布(西乐葆)200 mg口服。分别于术后8 h、16 h、24 h、48 h、72 h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及术后1周、2周的髋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最痛程度、72 h内平均疼痛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的髋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塞来昔布(西乐葆)超前镇痛能减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同时减少了镇痛泵的按压次数,改善髋关节活动范围,有利于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早期下地负重,减少卧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对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4月在我院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术前3 d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对照组术前不使用任何止痛药物,术毕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室立即接入自控静脉镇痛泵和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止痛治疗。镇痛泵组方为:曲马多注射液500 mg,地佐辛注射液20 mg,昂丹司琼4 mg及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流速为2 mL/h持续泵入,疼痛不适可按压增加流速,可维持48 h,术后48 h拆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6 h(T6)、12 h(T12)、24 h(T24)、48 h(T48)、72 h(T72)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试验组术后6 h(T6)、12 h(T12)、24 h(T24)、48h(T48)、72 h(T72)的VAS评分、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前应用塞来昔布可有效实现超前镇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穴联合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方法将38例单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术前3d耳穴(非穴位点)加塞来昔布镇痛组,耳穴组为术前3d耳穴(神门、皮质下、髋关节、压痛点)加塞来昔布镇痛组。各组均在全麻下经髋关节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由同一名医师完成.均根据每组方案分别进行镇痛。记录患者术后6、12、24、48h的疼痛评分、术后盐酸哌替啶追加数及不良反应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耳穴组术后6、12、24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48h的疼痛评分耳穴组虽然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药物追加例数、不良反应术耳穴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联合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其镇痛作用强于单用塞来昔布,并能降低术后镇痛药物追加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镇痛方案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中医药镇痛方案(中药+推拿+电针)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单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1周至术后第14天给予基础镇痛治疗(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组予基础镇痛治疗+中医药镇痛方案(中药+推拿+电针),术前、术后分别记录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和膝关节活动度(ROM值).结果:治疗组术前1 d、术后第3、7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后第10天VAS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3天膝关节ROM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前1 d、术后第7、10天膝关节ROM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应用中医药镇痛方案可以减少运动状态疼痛评分、改善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kellgren-LawrenceⅢ~Ⅳ级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每日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连用两日;对照组在同样的时间点给予生理盐水10ml。记录术后6、12、18、24、30、48h的VAS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最高疼痛评分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超前镇痛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延胡索粉剂联合多模式镇痛和塞来昔布联合多模式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单侧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待术后6h 麻醉清醒进食后予延胡索粉剂口服,每次4g ,2次/d ,服用至术后第14日;同时联合应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 PCA ),2d 后拔除。对照组待术后6h 麻醉清醒进食后予塞来昔布口服,每次200mg ,2次/d ,服用至术后第14日;联合应用静脉PCA ,2d 后拔除。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值),术后不同时间段膝关节的活动度( ROM 值),出院最大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术后第3、7、14日的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膝关节ROM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出院最大步行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延胡索粉剂联合多模式镇痛方案能够提高术后镇痛疗效,改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且安全性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痛治疗在骨科围手术期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择53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男性44人例,女性9例,手术前3天倒床入无痛病房,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毫克,Bid或术前2小时顿服,麻醉科配合缝皮前30分钟静滴帕瑞昔布钠40毫克,术后由护士每4小时评估患者疼痛分值,NRs〉3时及时医生沟通,给予镇痛处理,术后每12小时肌注帕瑞昔布钠40毫克至术后60小时,使NRS评分维持在0-3分之间,使患者在围手术期处于无痛或微痛状态.结果53例患者NRS评分(0-2),1例NRS评分(3-4),结论:无痛治疗与无痛病房对于围手术期的疼痛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使医院镇痛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对237例接受单侧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干预,男83例、女154例;年龄50~70岁,中位数64岁;左侧TKA122例,右侧TKA115例。术前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器行单次股神经阻滞,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注射剂。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切口周围冰敷,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注射剂,且术后2~4天每天早上7:00给予单次股神经阻滞麻醉,并口服塞来昔布胶囊。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术后72 h内患侧膝关节静息及主、被动运动时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记录住院时间,出院时依据美国膝关节协会(the American knee society,AK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膝情况;观察、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本组237例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均顺利进行;术后72 h内患侧膝关节静息及主、被动运动时疼痛VAS评分,术后72 h最低,分别为(2.2±1.4)分、(3.0±0.9)分、(3.1±1.8)分;术后12 h最高,分别为(3.5±1.7)分、(4.5±1.1)分、(4.5±1.6)分。住院时间(13.0±1.4)d,出院时膝关节AKS评分(93.0±3.8)分。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11例。结论:在TKA围手术期行多模式镇痛,可缓解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进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开腹手术中应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测定血清IL--6的变化,以此探讨帕瑞昔布对开腹手术围术期致炎因子IL-6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病人3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吸入麻醉,A组(实验组),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帕瑞昔布20mg,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B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接PCA泵,芬太尼1mg+生理盐水至100ml,每小时2ml,负荷量0.5ml间隔15分钟。分别于入室后(T1),手术开始后3小时(T2),术后8小时(T3)和术后24小时(T4),四个时同点采取末梢静脉血3ml,用IL--6试剂盒采用放免法测定标本中血清IL--6的浓度。结果:A组T2,T3,T4时间点IL--6值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这说明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血清IL-6浓度的升高有-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术后并发征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显著。帕瑞昔布组显著降低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在开腹手术中,术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效果确切,降低了术后疼痛反应,抑制了围术期致炎因子IL-6的升高,对手术创伤后应激时细胞因子反应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超前镇痛对于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对针刺具有超前镇痛效应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开胸肺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B组术前3d予以针刺超前镇痛,每日1次,连续3d。A组、C组予以术后针刺镇痛。D组为全麻对照组。选取与镇痛相关的β-内啡肽和与应激相关的皮质醇为观察指标,检测四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水平变化,统计四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芬太尼的具体用量。四组患者均控制疼痛指数在3以下。结果 A组术前一天β-内啡肽与C组和D组比较,均P〈0.05。B组术前一天与C组和D组比较,均P〈0.05。皮质醇数据自身比较,A组、B组、D组入院与拔管后一天比较,术前一天与拔管后一天比较,均P〈0.05;C组入院与拔管后一天比较,P〈0.05。四组患者术后镇痛泵的芬太尼含量经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前镇痛在开胸手术患者应用中,具有提高镇痛指标β-内啡肽的效应,与传统的术后镇痛比较有明显优势。对于应激指标皮质醇则无明显差异,手术和拔管等刺激对机体产生较大的即时应激,针刺无明显优势。术后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此次配比减少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70例接受腹部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2组均于导尿管留置期间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导尿管留置期间给予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置管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干预、环境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手术进行过程中生命体征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手术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置管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干预、环境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和氟比洛芬酯常规镇痛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A组)、氟比洛芬酯常规镇痛组(B组)、安慰剂组(C组),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A组术前15min静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mg/kg,B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lmg/kg,C组术前15min静推10ml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后3、6、12、24h~,觉模拟(vas)评分、镇痛满意度、追加补救镇痛药的例数和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A组术后6、12、24h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C组.B组术后6h、12h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C组(P〈0.05)。镇痛满意度评价A、B两组均明显优于C组(P〈0.05)。补救镇痛药物的使用例数A、B两组均明显少于C组(P〈0.05),使用时间A组长于B、C两组、B组长于C组。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无差另q。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并且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效果要优于常规镇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术前针刺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开胸肺癌手术患者 120例, 随机分为四组,每组 30 例。A组、B组术前 3 d予以针刺超前镇痛,每日 1 次,连续 3 d。A组、C组予以术后针刺镇痛。D组为全麻对照组。四组患者均控制疼痛指数在 3 以下。选取与镇痛相关的β-内啡肽和与应激相关的皮质醇为观察指标,检测四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水平变化,统计四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芬太尼的具体用量。结果:A组术前一天β-内啡肽与C组和D组比较,均P<0.05。B组术前一天与C组和D组比较,均P<0.05。皮质醇数据自身比较,A组、B组、D组入院与拔管后一天比较,术前一天与拔管后一天比较,均P<0.05;C组入院与拔管后一天比较, P<0.05。四组患者术后镇痛泵的芬太尼含量经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前镇痛在开胸手术患者应用中,具有提高镇痛指标β-内啡肽的效应,与传统的术后镇痛比较有明显优势。对于应激指标皮质醇则无明显差异,手术和拔管等刺激对机体产生较大的即时应激,针刺无明显优势。术后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此次配比减少 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联合中药用于老年肥胖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并与单纯曲马多静脉镇痛进行对比。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肥胖患者60例(BMI〉30 kg/m2),随机分为2组: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组(A组,n=30)和单纯曲马多组(B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前20 min,A、B两组分别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和曲马多100 mg,后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其中A组:氟比洛芬酯100 mg+曲马多500 mg+0.9%生理盐水+盐酸托烷司琼4 mg+中药自拟益气活血汤;B组:曲马多1000 mg+0.9%生理盐水+盐酸托烷司琼4 mg,每组总量为100 mL。PCIA模式:背景量2 mL/h,PCA 2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2 h、6 h、24h、48 h各时段静息、及活动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镇静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2 h、6 h、24 h、48 h静息、活动时的VAS评分、镇静满意度间无统计学差异;与B组相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16.7%Vs 90.0%,P〈0.01)。结论:使用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联合中药汤剂益气活血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老年肥胖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常规护理+中医护理),每组各30例。干预贯穿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情况及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手术后48h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术后48h使用镇痛药物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7.
针刺内麻点超前镇痛在四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庚申  马克昌 《针刺研究》2001,26(3):181-182
超前镇痛就是在病人没感觉疼痛之前所使用的镇痛方法。我们将针刺内麻点用于骨科手术后疼痛的超前镇痛 ,效果良好。6 0例择期四肢骨科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针刺镇痛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手术时间基本相同 ,均在常规药物麻醉下施行手术。针刺镇痛组在麻醉前取双侧内麻点针刺 ,通电刺激 30min后拔针行常规药物麻醉 ,两组麻醉方法、使用药物基本相同。术后用盲法观察疼痛情况 ,参考WHO术后疼痛评级标准 ,将术后疼痛分为四级。认真观察记录术后 2 4hr疼痛性质、生命指征、表情变化、镇痛药用量、用法等情况 ,结合病人术后 2 4hr…  相似文献   

18.
邓亚南  潘小妮  刘鑫  荀梅 《陕西中医》2022,(10):1455-1458
目的:探究针刺与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超前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接受THA治疗患者均分为两组。两组术中均接受气管插管全麻,西医组麻醉诱导开始前30 min给予腰丛神经阻滞进行超前镇痛,中医组则采用针刺双下肢麻点和腕踝关节相应部位。比较两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24、48 h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术后6、24、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累计镇痛泵按压次数、血清PGE2水平和48 h内镇痛补救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医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术后6、24、48 h的血清β-EP水平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麻点和腕踝穴位超前镇痛与腰丛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均可为THA患者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和镇静,且前者能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宫腔镜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予异丙酚+地佐辛治疗,Ⅱ组予异丙酚+芬太尼治疗,Ⅲ组单纯予异丙酚。观察3组患者入室后给药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扩宫颈时(T2)、宫腔操作时(T3)、术毕时(T4)以及唤醒时(T5)的MAP、HR、RR及Sp(O2),记录异丙酚总用量、唤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的宫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医生对麻醉效果评价,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T1时点各组MAP及HR均显著低于T0时点(P均〈0.05)。Ⅱ组的RR在T1时点明显低于Ⅰ组和Ⅲ组(P均〈0.05)。Ⅲ组异丙酚总用量显著大于Ⅰ组及Ⅱ组(P均〈0.05),Ⅲ组唤醒时间明显长于Ⅰ组及Ⅱ组(P均〈0.05)。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Ⅲ组明显优于Ⅰ级及Ⅱ组(P均〈0.05),而术后宫缩痛VAS评分Ⅰ组及Ⅱ组明显低于Ⅲ组(P均〈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Ⅱ组明显高于Ⅰ组及Ⅲ组(P均〈0.05);头昏及兴奋躁动发生率Ⅰ组及Ⅱ组明显低于Ⅲ组(P均〈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平稳、镇痛效果确切、苏醒迅速、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及麻醉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9)在手术室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49)在对照组实施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焦虑情绪的变化、患者切口及咽喉疼痛程度.结果:满手术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评分及咽喉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手术室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及术后切口与咽喉的疼痛程度,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